錙造詞
「錙」字的造詞
- 錙銖
1.錙和銖。比喻微小的數量。 2.比喻微利﹐極少的錢。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
- 錙徒
僧徒。僧人衣黑﹐故稱。錙﹐通「緇」。
- 錙介
比喻微小。
- 錙壇之宮
指學宮。錙﹐通「菑」。矮圍墻。《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於麗譙之間﹐無徒驥於錙壇之宮。」章炳麟《膏蘭室札記.錙壇之宮》﹕「錙借為災。《公羊》昭二十五年傳﹕以人為災。《解詁》﹕災﹐周埒垣也。所以分別內外衛威儀。今太學辟雍作側字﹐然則災壇者﹐謂壇外有埒垣也。」一說為宮名。宮內有壇曰「錙壇」﹐因以壇名其宮。見鍾泰《莊子發微》。
- 錙銖積累
錙: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於一錙,四錙等於一兩;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錙銖積累:比喻一點一滴地積累。
- 銖錙
一銖一錙。比喻微小。
- 銖錙必較
形容非常小氣。
- 錙銖必較
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為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爭個不休
- 錙銖不爽
猶言分毫不差。
- 算盡錙銖
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計較錙銖
指為爭取財利而斤斤較量,連極微小的數量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