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造詞
「跂」字的造詞
- 跂聳
踮腳舉首。喻敬仰向往。
- 跂竦
踮腳舉首,觀望。
- 跂立
踮起腳跟而立。謂可以盼見。
- 跂涂
歧路。
- 跂步
舉步。比喻短距離。
- 跂據
垂足偏倚而坐。為不端肅之姿勢。
- 跂慕
向往,仰慕。
- 跂想
企望,想望。
- 跂懸
企望。
- 跂息
1.跂,通「蚑」。指蟲豸之類。 2.跂,通「蚑」。謂奔走得氣喘吁吁。
- 跂坐
垂足而坐,跟不及地。
- 跂向
仰慕,向往。
- 跂及
猶企及。
- 跂佇
猶跂望。
- 跂仰
欽仰;想慕。
- 跂首
舉踵延頸。比喻盼望之切。
- 跂蹻
木制或草編的鞋子。
- 跂蹇
跛足。亦指跛行的人。
- 跂踦
跛行,行走不便。
- 跂跂
1.蟲爬行貌。跂,通「蚑」。 2.比喻摸索前行。 3.行進平緩貌。跂,通「伎」。
- 跂趾
踮起腳跟。
- 跂足
1.踮起腳跟。 2.喻盼望,期望。 3.舉足。比喻時間短。 4.一足獨立。
- 跂趨
不同的趨向。
- 跂訾
違俗自高之貌。
- 跂行喘息
同「跂行喙息」。
- 跂行
1.跂,通「蚑」。用足行走者。多指蟲豸。 2.跂,通「蚑」。古代雜技。
- 跂蠢
謂蟲類爬行蠕動。跂,通「蚑」。
- 跂蟯
泛指蟲類。跂,通「蚑」。
- 跂腳
1.瘸腿。 2.蹺起腳。
- 踴跂
聳起身;踮起腳。
- 闉跂
謂腳蜷曲,腳尖點地而行。
- 鴦稏
見「延頸企踵」。
- 遐跂
遙加仰慕。跂,通「企」。
- 蔚跂
雄渾多姿。
- 悚跂
見「悚企」。
- 長跂
見「長踦」。
- 蹇跂
謂曲足舉踵。
- 利跂
謂離世獨立,超出凡俗。利,通「離」。《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楊倞注:「利與離同。離跂,違俗自絜之貌,謂離於物而跂足也。」王先謙集解:「郝懿行曰:利與離同,楊說是也。離世獨立,故曰離跂。」一說,跂同歧。「利歧」謂不循正途而貪歧途。見梁啟雄《荀子簡釋》。
- 踦跂
行走困難貌。
- 翹跂
同「翹企」。宋 朱熹《與顏提舉札子》:「竊與一郡官吏軍民同切翹跂,以俟嘉命。」明 歸有光《上高閣老書》:「天子新即位,進用二三大臣,而明公為首,天下莫不翹跂以望明公。」清 周亮工《與高康生書》:「南國賢書,翹跂久矣。」
- 鸞跂鴻驚
比喻書法筆勢飛舉之態。
- 綦溪利跂
指故作高深,立異離群。
- 跂行喙息
跂行:蟲爬行,喻指有足能行者;喙:鳥嘴,指動物的嘴;喙息:用口呼吸。指含有人在內的各種動物。
「跂」字的造詞
- 跂望
舉踵翹望。語本《詩.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 跂踵
1.踮起腳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2.舉足。比喻頃刻。 3.企求達到。 4.傳說中的鳥名。 5.傳說中的國名。 6.指邊遠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
- 蝭跂
自持貌。
- 翹首跂踵
抬頭踮腳。形容盼望殷切。宋 王明清《揮麈三錄》卷一:「爰自入朝以來,天下之士翹首跂踵,冀閤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謂若今之爲起居舍人者,止司記録而已也。」亦作「翹首企足」。《剪燈新話·秋香亭記》:「但翹首企足以待結褵之期,不計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