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造詞
「苻」字的造詞
- 苻雄
(?—354)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大臣,統軍將領。略陽監渭(今甘肅秦安東南)人,氐族。前秦開國主苻健弟,苻洪之子。史稱其少善兵書,多謀略,便弓馬,有政術。初領兵破敗杜洪,立足關中,功勞殊優。東晉永和七年
- 苻秦
(今讀fú)晉時五胡十六國中之前秦。為苻氏所建,故稱苻秦。
- 苻蘺
1.蒲草名。莖可編席。 2.白芷之別名。
- 苻朗皁白
(今讀fú)謂晉苻朗善識味,食鵝能知其毛色之事。
- 萑苻
1.澤名。《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杜預註:「萑苻,澤名。於澤中劫人。」一說,凡叢生蘆葦之水澤皆可謂之萑苻之澤,見楊伯峻《春秋左傳註》。後以稱盜賊出沒之處。 2.指盜賊;草寇。 3.水楊的別名。
- 蘆苻
即蘆莩。
- 萑苻遍野
萑苻:春秋時鄭國的澤名,曾是盜賊出沒之處。遍地都是像萑苻那樣的盜賊窩。形容盜匪橫行,出沒各處,天下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