鼃造詞
「鼃」字的造詞
- 鼃吹
吹噓。
- 鼃咬
1.亦作「?咬」。 2.非雅正的或淫邪的樂曲。鼃,通「哇」。
- 鼃蠙衣
青苔。《莊子.至樂》:「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成玄英疏:「青苔也。在水中若張綿,俗謂之蝦蟆衣也。」一說指車前草。見郭象註。亦作「蠅蠙衣」。
- 鼃音閏位
《漢書·王莽傳論》:「紫色鼃聲,餘分閏位。」后以「鼃音閏位」或「鼃音閏位」謂以偽亂真。
- 鼃黽
1.蛙類動物。
- 鼃聲
非雅正的或淫邪的樂曲。鼃,通「哇」。
- 局鼃
指井底之蛙。因局促於井底,故名。
- 井底鼃
見「井底蛙」。
- 井鼃
見「井蛙」。
- 埳井之鼃
見「坎井之鼃」。
- 怒鼃
見「怒蛙」。
- 沈灶產鼃
灶淹沒於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 形容水患嚴重。《國語·晉語九》:「﹝ 趙襄子 ﹞乃走 晉陽,晉 師圍而灌之,沈竈産鼃,民無畔意。」韋昭 註:「沈竈,懸釜而炊也。産鼃,鼃生於生竈也。鼃,蝦蟆也。」亦作「沈竈生鼃」。晉 成公綏《陰霖賦》:「百川泛濫,潢潦橫流,沈竈生鼃,中庭運舟。」
- 闡鼃
寬舒和緩。
- 沈灶生鼃
見「沈竈産鼃」。
- 軾鼃
亦作「軾蛙」。據 漢 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記載,越王 勾踐 將伐 吳,出,見怒蛙,勾踐 俯憑車前橫木為敬。從者問其故,勾踐 說:「吾意者,今鼃蟲無知之物,見敵而有怒氣,故為之軾。」軍士聽后,勇氣大振,「莫不懷心樂死」。后因以「軾鼃」為激勵士卒銳氣之典。
- 軾怒鼃
同「軾蛙」。晉 葛洪《抱樸子·君道》:「軾怒鼃以勸勇,避螳螂以勵武。」
- 踞鼃食蛤
《淮南子.道應訓》載,秦始皇時博士盧敖,游於北海,在蒙谷山上,見一人逃匿於碑陰,踞坐龜殼而食蛤蜊。盧敖見后,自我介紹周行四極,唯北陰未窺,欲與他交朋友而同游歷。這人聽后,露齒而笑,說宇宙間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塊,就說窮觀,還差得遠呢!「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說著,這人舉臂而縱身,跳入云中。后以「踞鼃食蛤」謂超然脫世,遨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