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造詞


「點」字的造詞


  • 點字在開頭的詞語
  1. 點中
      點名選中。《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甄希賢 ﹞叫將出來看時,頭一名就點中了 春花。」
  2. 點金乏術
      謂無點金成鐵的法術。比喻沒有辦法籌措錢財。清 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朋僚函札·王有齡來函之二》:「民困滋深,餉源已竭,點金乏術,憂心如焚。」高增《新游仙》詩:「點金乏術欲何之,澤被蒼生彼一時。」亦作「點金無術」。明 徐光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祗今 遼 左用餉不貲,司農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實是點金無術。」
  3. 點冊
      點名冊。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親查閱》:「到任后,即命刑房攢造監犯花名點冊。」
  4. 點主
      舊俗喪禮之一。 填寫神主上「主」字上端之點。《金瓶梅》第六五回:「西門慶 易服,備一對尺頭禮,請帥府 周守備 點主。」《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又請 姜副使 點主 劉游擊 祀土。」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而且還要老夫子戴上頂子給他點主。」
  5. 點剁
      剁成碎塊。《西游記》第十三回:「那 伯欽 另設一處,鋪排些沒鹽沒醬的老虎肉……點剁鹿肉乾巴,滿盤滿碗的陪著 三藏 吃齋。」
  6. 點卯
      官衙官員查點到班人數。因在卯時進行,故稱。亦泛指點名。《西游記》第十五回:「行者 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別位大人先生,就是發帖子請他光臨,來雖來,不過同點卯應名一般,一來就走。」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那些兇煞神,哪天都來點卯。」
  7. 點勘
      1.校對勘正文字。唐 韓愈《秋懷》詩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宋 劉克莊《漢宮春》詞:「夜窗猶坐書案,點勘偏旁。」清 李調元《別檢討李琪園鐸》詩:「他時不朽業,點勘煩乘間。」
  8. 點募
      召募兵丁。《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三年》:「自變兩稅法以來,藩鎮、州、縣多違法聚歛。繼以 朱泚 之亂,爭榷率、征罰以為軍資,點募自防。」《宋史·李昉傳》:「所至點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須少緩,密奏取裁,庶免后患。」
  9. 點厾
      畫家隨意點染。是畫花卉的一種技法。清 朱象賢《聞見偶錄·沒骨畫》:「吳中 畫花卉者,舊有二種。一曰點厾,一曰勾染。點厾者,隨筆點抹,以成其花葉,甚不經意,自有生趣。」
  10. 點交
      點數交付。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遞解逃人》:「若解到天晚,不便點交,須俟明早點驗差解。」郭沫若《高漸離》第五幕:「他就是見證!就是從他的手里由 夏無且 親自點交的。」錢鍾書《圍城》八:「要不要我送你回去,當面點交。」
  11. 點花牌
      舊指以名牌點喚官妓。宋 周密《南宋市肆記·酒樓》:「官庫,屬戶部點檢所,每庫設官妓數十人……飲客登樓,則以名牌點喚侑樽,謂之點花牌。」
  12. 點花茶
      宋 時涉足歌館賞給侍役的茶資。宋 周密《武林舊事·歌館》:「凡初登門,則有提瓶獻茗者,雖盃茶亦犒數千,謂之點花茶。」
  13. 點茆
      道教的一種點金術。宋 何薳《春渚紀聞·序丹灶》:「故后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以死砒點銅者,名其法曰點茆。」宋 何薳《春渚紀聞·點銅成庚》:「嘗於 焦山 與僧 法全 語及點化,而 全 云:‘我術正是點茆耳。’」
  14. 點草架
      指建筑設計圖。
  15. 點葉
      1.葉上出現斑點。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點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16. 點逗
      本謂句讀標點,亦用以指敘述寫作。 狄平子《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故有敘述累千萬言而仍含蓄不盡者,亦有點逗僅一二語而已發洩無遺者。」
  17. 點射
      用機關槍、沖鋒槍等自動武器,進行間歇的單發射擊。陶爾夫《伐木者的旅行》:「‘砰砰--卡--卡、卡卡!’像機關槍點射似的,從我們背后響了起來,貪嘴的啄木鳥,就是在晚上也不愿休息。」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周大勇 爬到山洞口,用駁殼槍準確地點射,一槍一個,槍響敵人倒。」
  18. 點將録
      明 宦官 魏忠賢 擅權,閹黨 王紹徽 用《水滸》一百零八將綽號,配以所惡東林諸人,編集成冊,名《點將錄》,獻於 魏,為構陷依據。《明史·閹黨傳·王紹徽》:「初,紹徽 在 萬歷 朝,素以排擊東林為其黨所推,故 忠賢 首用居要地。紹徽 倣民間《水滸傳》,編東林一百八人為《點將録》,獻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為 忠賢 所喜。」清 阮葵生《茶馀客話·明考試之弊》:「《點將録》乃吏部尚書 陜 人 王紹徽 所輯。」
  19. 點唇
      亦作「點脣」。女子用胭脂等化妝品點抹嘴唇。唐 溫庭筠《靚妝錄》:「點唇有石榴嬌、嫩吳香。」宋 張先《燕歸梁》詞:「點脣機動秀眉顰,清影外,見微塵。」
  20. 點絳唇
      1.詞調名。南朝 梁 江淹《詠美人春游》:「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后詞名取此。又名《點櫻桃》。雙調,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諸體。參閱《詞譜》卷四。
  21. 點定
      修改使成定稿。《晉書·郭象傳》:「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眾篇,或點定文句而已。」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 鄭沖 馳遣信就 阮籍 求文,籍 時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宋 蘇軾《思無邪齋贊》:「此贊信筆直書,不加點定,殆是天成。」清 陸繼輅《<七家文鈔>序》:「﹝ 薛畫水 ﹞因出其向所點定二子(惲敬、張惠言)之文。」
  22. 點綉女
      謂挑選宮女。《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 浙江 紛紛的訛傳,道:‘朝廷要到 浙江 各處點綉女。’」
  23. 點銅壺
      用上等白銅攙和做成的錫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爺備了八把點銅壺。」
  24. 點拍
      音樂的節拍。 唐 南卓《羯鼓錄》:「若製作諸曲,隨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謳癥聲,皆中點拍。」
  25. 點汙
    1. 點污
        1.污損;弄臟。《三國志·吳志·韋曜傳》:「懼有誤謬,數數省讀,不覺點污。」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或有狼籍幾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唐 杜甫《絕句漫興》之三:「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2. 點治
        點化備辦。 宋 何薳《春渚紀聞·點銅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緣事,可與眾集福者,我當分藥點治,雖百兩不靳也。」
    3. 點注
        1.點染注色。《藝文類聚》卷九一引 三國 魏 鍾會《孔雀賦》:「五色點注,華羽參差。」唐 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十七:「點注桃花舒小紅,與兒洗面作華容。」
    4. 點就
        指派妥當。 《水滸傳》第七九回:「隨即點就本部軍兵,出城迎敵。」
    5. 點存
        評點收藏。 清 吳敏樹《與篠岑論文派書》:「研生 老兄所點存,實皆足以問之當世。就以此本付刊,良可。」
    6. 點檢所
        宋 代管理酒庫的機構。 宋 吳自牧《夢粱錄·諸庫迎煮》:「臨安府 點檢所,管城內外諸酒庫。」宋 吳自牧《夢粱錄·點檢所酒庫》:「點檢所官酒庫,各庫有兩監官,下有專吏酒匠掌其役。」
    7. 點灼
        污蔑毀傷。 《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高陽 無故而委塵兮,唐 虞 點灼而毀議。」王逸 注:「點,污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點灸之。言 堯 舜 至圣,道德擴被,尚點灸謗毀。」《明史·倪元璐傳》:「而今推轂不及,點灼橫加,則徒以其票擬 熊廷弼 一事耳。」
    8. 點札
        點名調遣。 《西游記》第十回:「至次日,點札風伯、雷公、云童、電母,直至 長安城 九霄空上。」《西游記》第二一回:「只見那老妖坐在上面,正點札各路頭目。」
    9. 點收
        查點接收。 清 李玉《一捧雪·勢索》:「鎮日為這些朝廷的事體,官府的陞降,票寫本章,點收禮物,再不得閑哩。」
    10. 點放
        1.燃放。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時遇元宵節令,預賞豐年,城里城外,不論官家民戶,都要點放花燈,與民同樂。」明 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宮中元宵,上鼇山頂上之燈,例點放神器三位,則監工事也。」
    11. 點歌
        指定歌曲名或同時指定演唱者,聽取演唱。《新民晚報》1992.10.2:「點歌,作為一種溫馨的感情傳遞方式正走進都市的千家萬戶。」
    12. 點頭會意
        1.形容機靈乖覺。《水滸傳》第七二回:「柴進 喚 燕青,附耳低言‘你與我如此如此。’燕青 是個點頭會意的人,不必細問,火急下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他是個點頭會意的人,曉得漁船上生意淡薄,便想道:‘我怎好攪擾得他?’」《快心編》第六回:「心地也甚聰明,作事點頭會意。」
    13. 點石爲金
        同「點鐵成金」。《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四愿得 呂純陽 祖師點石為金這個手指頭。」
    14. 點發
        1.一字有數音,其音義異時,於字旁用點或圈以示其變化。平聲左下,上聲左上,去聲右上,入聲右下。唐 顏師古《匡謬正俗·副》:「副貳之字,副字本為福字……后之學者,不知有福字,翻以副貳為正體,副坼為假借,讀《詩》‘不坼不副’,乃以朱點發副字已乖本音。」唐 張守節《史記正義·發字例》:「古書字少,假借蓋多。字或數音,觀義點發,皆依平上去入……如字初音者皆為正字,不須點發。」
    15. 點睛
        謂畫眼睛。晉 王嘉《拾遺記·秦始皇》:「始皇 元年,騫霄國 獻刻玉善畫工名 裔 …又畫為龍鳳,騫翥若飛。皆不可點睛,或點之,必飛走也。」明 睡鄉居士《<二刻拍案驚奇>原序》:「甚而 僧繇 點睛,雷電破壁。」清 李漁《閑情偶記·詞曲下·格局》:「猶塑佛者不即開光,畫龍者點睛有待。」
    16. 點砌
        耍笑的表演或動作。元 睢玄明《耍孩兒·詠鼓》套曲:「若有閑些兒箇了,除是撲煞點砌。」《全元散曲·斗鵪鶉·元宵》:「寨兒里相知是有,一見咱望風舉手。若論著點砌排科慣熟,敢教那罷剪嘴姨夫閉口。」
    17. 點留
        指名留下。 唐 王建《宮詞》之三一:「十三初學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留。」清 吳偉業《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碧玉班中怕點留,樂營門外 盧家 泣。」
    18. 點畫
        1.文字之點與橫豎等筆畫。 隋 王度《古鏡記》:「文體似隸,點畫無缺,而非字書所有也。」宋 歐陽修《歸田錄》卷一:「凡飛白以點畫象物形,而點最難工。」清 劉毓崧《<古謠諺>序》:「語言在文字之先,故點畫不先於聲音,簡札不先於應對。」
    19. 點穴
        1.舊時迷信者選擇墓地,請堪輿家尋求所謂龍脈結穴之處,以求后代子孫興旺發達。明 無名氏《秘傳水龍經·原書總論》:「夫相地要察來龍,點穴必迎真脈,岡阜水道,皆龍脈也。」《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安老爺 請他來給 何協戎 夫婦點穴,就定規安葬日子。」
    20. 點用
      1. 點璧
          白璧的斑點。比喻美中不足。明 徐渭《緹芝賦》:「恐盛德之點璧,惟傴步以循墻。」
      2. 點漆璧
          指墨。宋 楊萬里《謝王恭父贈梁杲墨》詩:「兩圭水蒼笏,雙團點漆璧。」
      3. 點筆
          猶染翰。唐 杜甫《重過何氏》詩之三:「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宋 蘇軾《次前韻送程六表弟》:「憶昔江湖一釣舟,無數云山供點筆。」清 鈕琇《觚賸·湯素畹》:「畫軫文楸,藉以永日,偶爾點筆,輒亦悲艷。」
      4. 點紙節
          猶點紙。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點紙節,可是他前推后擁強牽拽……屈殺了一個英杰。」
      5. 點鬼簿
          唐 張鷟《朝野僉載》卷六:「時 楊(楊炯)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 之略談,陸士衡 之所記’,‘潘安仁 宜其陋矣,仲長統 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后用「點鬼簿」譏刺詩文的濫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實。明 楊慎《升庵詩話·晚唐兩詩派》:「又忌用事,謂之點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清 王夫之 等《師友詩傳錄》:「若無性情而侈言學問,則昔人有譏點鬼簿、獺祭魚者矣。」亦省作「點鬼」。清 錢謙益《姚叔祥過明發堂共論近代詞人戲作絕句》之十:「石言雁字并紛如,點鬼窮時又祭魚。」清 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
      6. 點籌郎
          1.《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在 房州 時,常謂后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 上官昭容 邪説,引 武三思 入宮中,升御牀,與后雙陸,帝為點籌,以為歡笑,丑聲日聞於外。」后以「點籌郎」指 唐中宗。元 楊維楨《點籌郎》詩:「點籌郎,偶在側,血指老人髯成戟。」
      7. 點翳
          污濁;陰影障蔽。 宋 方夔《續感興》詩之五:「浮云絶點翳,寶此光明王。」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四出:「奴似水徹底澄清,沒纖毫點翳。」清 龔自珍《題鷺津上人書冊》詩:「由於虛和絶點翳,所以高秀幹青冥。」
      8. 點絢
          點筆揮翰而使絢爛多彩。 《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如彼錦繢,列素點絢。」呂延濟 注:「絢,文彩也。」唐 李德裕《畫桐花鳳扇賦》:「亦有美人,增華點絢。」
      9. 點辱
          點污;辱沒。晉 束晳《補亡詩·白華》:「鮮侔晨葩,莫之點辱。」宋 蘇轍《辭起居郎狀》:「杜紘 雖才性鄙妄,點辱華要,而罪惡未著。」明 陳繼儒《讀書鏡》卷六:「況摭無影之事,形於奏牘之間,媟褻至尊,點辱士類,此小輩餂刃,祇自傷耳。」
      10. 點見
          查點看驗。《水滸傳》第十回:「老軍都點見了堆數,又引 林沖 到草廳上。」
      11. 點覷
          查看。 《元典章·兵部一·正軍》:「差官前去點覷,但有少數,定將元管頭目取招治罪。」《三國志平話》卷下:「有報事人曰:‘國舅引千軍來點覷 嘉明關 紫烏城。’」
      12. 點解
          點名起解。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四:「姊名 宛玉,嫁 淮北 程 家,與夫不協,私行脫逃。山陽 令行文關提,余點解時,宛玉 堂上獻詩。」方言。為什么。清 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桀 紂 喇暴虐,點解阿諛奉承。」
      13. 點觸
          觸動。 郭沫若《文藝論集·神話的世界》:「但它偶爾一點觸到詩人的心機,便成就了一幅綺麗的織錦。」
      14. 點酥
          點抹凝酥。 宋 文同《惜杏》詩:「北園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點酥。」宋 蘇軾《蠟梅贈趙景貺》詩:「天工點酥作梅花,此有蠟梅禪老家。」宋 陸游《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詞:「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
      15. 點金成鐵
          1.禪門喻開示不對機,增人惑亂。《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點凡成圣。請師一點。’師曰:‘還知 齊云 點金成鐵嗎?’曰:‘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后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壞。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又有點金成鐵者,少陵 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陳無己 則云:‘勤勤有月與同歸。’」明 馮夢龍《古今譚概·苦海》:「梁 王籍 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荊公 改用其句曰:‘一鳥不鳴山更幽。’山谷 笑曰:‘此點金成鐵手也。’」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
      16. 點石成金
          同「點鐵成金」。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西游記》第四四回:「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有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郭沫若《關於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我們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詩,硬是可以點石成金的嘛!改一個字,詩就活了。」
      17. 點鐵
          見「點鐵成金」。
      18. 點金作鐵
          見「點金成鐵」。
      19. 點閘
          查點。元 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左右,你與我一一點閘,再等老夫親自看驗。」《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限一年內務要完工,每日差廳頭去點閘兩次。」
      20. 點饑
          亦作「點飢」。稍微吃點東西解解餓。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我恰纔送些茶飯與俺哥哥且點饑。」《二刻拍案驚奇》卷十:「朱三 平日賣湯粉,這五虎日日在衙門前后走動,時常買他的點飢。」茅盾《全運會印象》:「這里什么都有,點饑的解渴的,甚至於消閑的。」
      21. 點集
          按名冊征集。宋 司馬光《論屈野河西修堡狀》:「若乘此際急於州西二十里左右增置二堡,每堡不過十日可成,比至虜中再行點集,此堡已皆有備,不能為害。」宋 沉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優伶并 開封府 點集。」
      22. 點鬼
          見「點鬼簿」。
      23. 點首
          點頭。表示默許。宋 陳師道《后山談叢》卷一:「主大悟,點首久之。」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譚九》:「媼視之,點首曰:‘老身在世六十餘年,不識此味,誠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只見他老夫妻,一個拈鬚含笑,一個點首堆歡。」
      24. 點額
          1.謂跳龍門的鯉魚頭額觸撞石壁。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鞏穴,三月則上渡 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后因以「點額」指仕途失意或應試落第。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鞏穴,三月則上渡 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唐 李白《贈崔侍御》詩:「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宋 梅堯臣《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詩:「怊悵以送君,致龍翻點額。」明 梅鼎祚《玉合記·逢世》:「乘流妨點額,一躍可成龍。」
      25. 點鬢
          點染兩鬢。宋 劉克莊《鵲橋仙·戊戌生朝》詞:「玄花生眼,新霜點鬢。」也指花白的鬢發。清圣祖《楊家莊新開中河得順風觀民居漫詠》之一:「光陰猶似當年景,自覺頻催點鬢疏。」
      26. 點驗
          逐一查對檢驗。明 陳子龍《請申飭巡視職掌疏》:「至於器械馬匹,應照勅書,逐一不時點驗。」《歧路燈》第三一回:「你這失單怎么是目今字跡?這單上戲衣,可是你親手點驗,眼同過目,交與 譚紹聞 的么?」柳青《銅墻鐵壁》第十章:「他站下等他們點驗了人數,走了,他才過去。」
      27. 點茶
          1.猶泡茶。宋 蔡襄《茶錄·熁盞》:「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 一邊自點茶來吃了。」清 卓爾堪《題昝抱雪塞游圖》:「塞上點茶酥酪香,沙中祖帳列紅妝。」
      28. 點化
          1.玷污風化。《宋書·顏竣傳》:「今皇明開耀,品物咸亨,傷俗點化,實唯害焉。」
      29. 點金
          道教所謂的點鐵成金。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見今逼索馬價,接踵盈門,又安能有點金之術而清償之。」清 趙翼《六十自述》詩之六:「頗思隨俗一稱觥,儉歲家家食藿羹。安得點金施小惠,自嫌畫餅剩虛名。」魯迅《墳·科學史教篇》:「懷念既爾,所學遂妄,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所謂點金通幽之術,皆以昉也。」
      30. 點指
          按手印。《水滸傳》第二六回:「叫他兩個都點指畫了字,就叫四家鄰舍書了名,也畫了字。」
      31. 點檢
          1.考核,查察。唐 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曉漏追趨青瑣闥,晴窗點檢白云篇。」《宋史·職官志三》:「紹興 二年,詔於行在別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長貳提點,郎官逐旬點檢。」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詩有誤用重韻、重字者,皆是失點檢處,必不可借以自文。」
      32. 點漆
          烏黑光亮貌。《晉書·杜乂傳》:「美姿容,有盛名於 江 左,王羲之 見而目之,曰:‘膚若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人也。’」《宋書·謝晦傳》:「晦 美風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點漆。」宋 辛棄疾《鵲橋仙·為人慶八十席上戲作》詞:「朱顏暈酒,方瞳點漆,閑傍松邊倚杖。」清 吳趼人《俠妓》:「席間見一妓,星眸點漆,櫻唇綻紅,麗人也。」
      33. 點媂
          女貌。
      34. 點水
          1.一觸著水面即起。 唐 杜甫《曲江》詩之二:「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35. 點染
          1.點筆染翰。指繪畫。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武烈太子 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子,皆知姓名矣。」元 趙孟頫《桃源春曉圖》詩:「瀛洲 仙客知仙路,點染丹青寄輕素。」清 孔尚任《桃花扇·題畫》:「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點染,應酬畫債。」
      36. 點白
          1.玷污清白。南朝 宋 鮑照《代白頭吟》:「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
      37. 點湯
          1.宋 元 風俗:客至泡茶,送客時再以沸水沖茶,謂之「點湯」。因以為送客、逐客之詞。宋 龔鼎臣《東原錄》:「殊 曰:‘臣是知制誥,除節度使等,并須學士院操白麻,乞召學士。’真宗 點湯,既起,即召翰林學士 錢惟演。」元 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二折:「點湯呼遣客,某只索回去。」明 無名氏《騙英布》第二折:「這點湯是遣客,我到底也不出門,看他怎生!」
      38. 點涴
          猶點污。宋 蘇軾《與佛印書》:「今僕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返,豈敢便點涴名山。」元 關漢卿《謝天香》第三折:「一把低微骨,置君掌握中,料應嫌點涴,拋擲任東風。」明 湯顯祖《牡丹亭·肅苑》:「怕燕泥香點涴在琴書上。」
      39. 點寶
          金 代的一種禮儀。《金史·禮志三》:「中垣之外東北,冊寶殿也,太常官一人季視其封緘,謂之點寶。」
      40. 點子
          1.液體的小滴。《西游記》第二五回:「卻教二十個小仙,扛將起來,往鍋里一摜,烹的響了一聲,濺起些滾油點子。」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一章:「大風卷起 黃河 浪,沖撞山崖,飛濺出的水點子,打在戰士們身上、臉上。」
      41. 點行
          謂按名冊強征服役。唐 杜甫《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唐 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清 吳偉業《馬草行》:「府帖傳呼點行速,買草先差人打束。」
      42. 點石
          1.指點石為金。明 陳濟生《懷友》詩之七:「真相煙霞憑點石,空明日月待傳燈。」
      43. 點種
          點播種子。播種的一種方法。每隔一定距離挖一小坑,放入種子。然后覆蓋。也叫點播。古華《芙蓉鎮》第一章:「鎮上的小學生們就刨了芙蓉樹根點種蓖麻。」
      44. 點磨
          點檢磨勘,查核實數。宋 蘇轍《論戶部乞收諸路帳狀》:「府界諸路州運錢穀文帳舊申三司,昨撥歸逐路轉運提刑司點磨。」宋 呂本中《官箴》:「﹝ 劉器之 ﹞后居 南京,有府尹取官兵白直點磨,他寓居無有不借禁軍者,獨 器之 未嘗借一人。」
      45. 點文
          評點文章。章炳麟《文學論略》:「學究點文之法,村婦評曲之辭,庸陋鄙俚,無足掛齒。」
      46. 點點搐搐
          見「點點搠搠」。
      47. 點點搠搠
          謂背后議論、指摘。《古今小說·閑云庵阮三償冤債》:「當初 陳 家生子時,街坊上曉得些風聲來歷的,免不得點點搠搠,背后譏誚。」亦作「點點搐搐」。《二刻拍案驚奇》卷十:「街坊上人點點搐搐,多曉得(雙荷 生的兒子)是 莫翁 之種。」
      • 點字在結尾的詞語
      1. 起點
          開始的地點或時間。
      • 點字在中間的詞語
        • 包含點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