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造詞
“麻”字的造詞
- 麻麻黑
方言。天色初暗;微黑。 天剛黑或天快黑
- 麻餅
食品名。《太平御覽》卷八六○引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胡餅曰摶爐﹐石虎改曰麻餅。”又今蘇南一帶所產外有芝麻,餡以棗泥的甜餅﹐亦稱“麻餅”。
- 麻縷
麻線。
- 麻煙
煙名。舊時的一種麻醉毒品。
- 麻蛋
表面粘以芝麻的一種油炸食品。俗稱麻團。
- 麻胡子
傳說中的兇殘者,常用以恐嚇小兒。
- 麻雷子
一種大爆竹。放起來響聲很大。
- 麻搭
古代救火用具。
- 麻詞
見“麻辭”。
- 麻蚍
即螞蚍。水蛭。
- 麻炬
用麻稈作的火把。
- 麻勃
大麻所開的花。大麻在農歷五﹑六月時開細黃花。可入藥。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一.大麻》。參見“麻蕡”。
- 麻紴
由散麻纖維糾絞而成的線狀或絳狀物。
- 麻石
即花崗石。
- 麻皮
1.麻經漚后剝下的皮。 2.稱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臉上留下瘢痕的人。參見“麻子”。
- 麻木
①身體某部分感覺發麻或喪失感覺:腳在冰冷的水里,不多時便麻木了。②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不靈敏:他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
- 麻冕
1.亦作“麻絻”。 2.麻布帽。古時一種禮服。
- 麻衣仙
即麻衣道者。
- 麻臉
有麻子的臉。
- 麻點
1.細碎的斑點。 2.指出天花后臉上留下的疤痕。
- 麻鵲斑
端溪硯石品種名。
- 麻屨
即麻鞋。
- 麻溜
方言。迅速;敏捷。 〈方〉∶迅速;麻利你麻溜上班去吧麻溜點,別拖拉
- 麻錢
小銅錢。
- 麻櫟
即爍。參見“櫟”。
- 麻搥
即麻槌。
- 麻繩菜
方言。即馬齒莧。
- 麻菽
1.亦作“麻尗”。 2.麻與豆。
- 麻姑
中國神話人物。東漢時應召降臨蔡經家。能擲米成珠。相傳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以備蟠桃會上為西王母祝壽。故舊時為婦女祝壽多繪麻姑像以贈,稱“麻姑獻壽”。
- 麻事
指刈麻﹑漚麻﹑緝麻諸事。
- 麻鞋
麻編的鞋。
- 麻舒舒
見“麻蘇蘇”。
- 麻荄
麻根。
- 麻籸
芝麻榨油后的渣滓。
- 麻姑酒
酒名。
- 麻肺湯
即麻沸散。
- 麻風病人
麻風病患者。 麻風病患者
- 麻沸
言論像亂麻而沸揚。形容極度混亂:天下麻沸。
- 麻沸湯
將沸的熱水。
- 麻腐
北宋開封夏日冷食名。
- 麻花亮
天色微明。
- 麻葦
麻與蘆葦。比喻眾多。
- 麻衣道者
宋時善相術者。
- 麻豆腐
做團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做團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 麻地
種麻的地。
- 麻辣辣
形容又麻又痛的感覺。 又麻又辣的滋味一想到此事,心中便有一種麻辣辣的感覺
- 麻苴
喪服中之麻绖﹑苴杖。
- 麻茶
模糊﹑迷蒙貌。
- 麻刀
同石灰和在一起抹墻用的碎麻。參見“麻搗”。 碎麻,與石灰和在一起抹墻用
- 麻衣道士
見“麻衣道者”。
- 麻疹
俗稱“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以五歲以下兒童多見。發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2-3日后,在口腔頰唇黏膜處可見細小點狀白色小斑(柯氏斑);發熱3-4日后,全身可出現皮疹,初為細小淡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皮疹出現高峰時,全身可高熱、咽痛、精神萎靡,甚至譫妄、抽搐等,此時常可并發肺炎、心肌炎、喉炎、腦炎等。 傳染病,患者多為兒童,發病時有高燒,全身起紅色丘疹
- 麻犯
1.猶麻煩。 2.猶肉麻。
- 麻辭
1.亦作“麻詞”。 2.委任宰相的詔書。
- 麻雀牌
牌類娛樂用具。以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舊時多用來賭博。
- 麻胡
1.傳說中人名。說法不一,以殘暴著稱。民間習用以恐嚇小兒。《太平廣記》卷二六七引唐張鷟《朝野僉載》﹕“后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麻胡來’﹐啼聲絶。至今以為故事。”一說﹐為隋將軍麻祜(叔謀)。唐顏師古《隋遺錄上》﹕“﹝煬帝﹞命云屯將軍麻叔謀﹐浚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叔謀銜命﹐甚酷……至今兒啼﹐聞人言‘麻胡來’﹐即止。其訛言畏人皆若是。”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俗怖嬰兒曰‘麻胡來’。不知其源者﹐以為多髯之神而驗刺者﹐非也。隋將軍麻祜﹐性酷虐﹐煬帝令開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
- 麻尾
詔書的末尾。
- 麻斑
即麻粒。
- 麻履
麻鞋。
- 麻桿
1.亦作“麻稈”。 2.麻的莖。
- 麻麻糊糊
1.迷迷糊糊;不清楚。 2.馬馬虎虎;不認真。
- 麻絙
粗麻繩。
- 麻尗
見“麻菽”。
- 麻雀
脊椎動物,鳥綱,文鳥科。體長約14厘米。喙黑色,圓錐狀;足底、足背淺褐色。雌、雄羽色近似。頭和頸部栗褐色,背部稍淺,滿綴黑色條紋。尾呈小叉狀。食谷類、雜草種子、昆蟲等。分布很廣。在中國幾乎遍布平原和丘陵地帶。 麻雀屬( passer )各種有關的鳥之一種
- 麻姑爪
麻姑的手。
- 麻衣
1.即深衣。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時穿的常服。 2.古時喪服。 3.麻布衣。古時平民所穿。 4.舊時舉子所穿的麻織物衣服。 5.借指應試舉子。 6.見“麻衣相法”。 粗麻布做成的衣服,也用作孝衣
- 麻織品
用麻紗或麻線織成的物品,如夏布﹑工業用的亞麻帆布﹑包裝用的麻袋等。
- 麻仁
大麻種子的仁。可以榨油,又供藥用,是輕瀉劑。 大麻種子的仁,可以榨油,又供藥用,是輕瀉劑
- 麻蠅拂
用麻做的蠅拂子。
- 麻粥
麻仁熬制的粥。
- 麻醬
1.芝麻醬。 2.麻將牌。 用芝麻作的醬
- 麻粒
指出天花后臉上留下的疤斑。
- 麻塔
猶麻達。
- 麻衣道人
見“麻衣道者”。
- 麻苧
見“麻纻”。
- 麻搽
猶麻茶。
- 麻團
食品名。以米粉做成圓形,中有糖餡,外滾芝麻,然后用油炸成。
- 麻經兒
縷狀的生麻;也指麻繩。 縷狀的生麻;也指麻繩
- 麻布
麻織的布。 用麻的纖維織成的布
- 麻尾雀
方言。即喜鵲。
- 麻林
成片長著的麻。常用以形容刀﹑槍之類密集眾多。
- 麻葛糕
糕名。古代重陽節應時食品。
- 麻撒撒
形容機體的某一部分發麻。
- 麻實
即麻仁。
- 麻飲雞皮
北宋開封夏日冷食名。
- 麻雀戰
一種游擊戰法。游擊隊或民兵組成小分隊,忽聚忽散,靈活機動地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以殺傷﹑消耗﹑迷惑﹑疲憊敵人為主要目的。
- 麻絳
用麻線編織成的帶子或繩子。
- 麻利
動作迅速敏捷:做事手腳麻利。
- 麻股
麻繩或麻線的組成部份。由一定數量的散麻纖維糾絞而成。
- 麻辣
麻木火辣。
- 麻葉子
即麻葉皮。
- 麻渣
亞麻﹑芝麻等種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比喻廢棄下賤之物。 亞麻、芝麻等種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
- 麻線
1.用麻制成的繩或線。 2.元代西南少數民族方言。謂官人。 麻制的線
- 麻面
∶麻臉。 〈方〉∶麻臉
- 麻朝
古時善相馬的人。
- 麻豆
謂麻疹與天花。
- 麻紡
用麻的纖維紡成紗。 用麻的纖維作原料紡成紗這里正建一座麻紡廠
- 麻醉品
指服之具有成癮性的麻醉性藥品,如鴉片﹑嗎啡之類。亦喻指毒害身心的書刊。
- 麻婆豆腐
用調味品烹調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傳為麻婆所創,故稱。
- 麻沸散
三國魏華佗施行外科手術時所創用的麻醉藥。
- 麻醉劑
能引起麻醉現象的藥物。也叫麻藥或蒙藥。現代醫學用于全身麻醉的有乙醚﹑氯仿等;用于局部麻醉的有可卡因﹑普魯卡因等。嗎啡﹑鴉片等,亦可用作麻醉劑。中國古代很早就在醫療中運用麻醉劑,如三國時華佗即曾用麻沸散以施行手術。亦喻指起麻痹人身心作用的不好的作品與思想。
- 麻搗
亦作“麻擣”。拌和泥灰涂壁用的碎麻。=麻刀
- 麻蘇蘇
1.亦作“麻舒舒”。亦作“麻酥酥”。 2.形容輕微的麻木。
- 麻紙
用麻的纖維做成的紙。 一種大部分以黃麻為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
- 麻藥
即麻醉劑。 麻醉劑,能產生麻醉作用的物質
- 麻蒯
《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 麻列
如麻之排列。比喻眾多。
- 麻槌
用麻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舊時作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濕。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 麻斗
麻布所制的斗。用以載水,為守城滅火器具。
- 麻轆轆
一種麻痛的感覺。
- 麻線道
迷信傳說指去陰司的路。舊時服喪,孝子穿麻衣,故稱。
- 麻痹
身體某部分的感覺或運動功能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患麻痹之癥,生活頗為艱難。也指馬虎不經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 麻灰色
灰色中帶麻點。
- 麻田
1.北魏實行均田制時分配給農民種麻的土地。 2.泛指種麻的田。
- 麻制
唐宋委任宰執大臣的詔命。因寫在白麻紙上,故稱。
- 麻黃素
藥名。有機化合物,是從麻黃中提出來的一種生物堿,白色結晶。有興奮神經中樞﹑使支氣管平滑肌松弛﹑血壓上升﹑胃腸蠕動減弱等作用。臨床上用來治療哮喘﹑鼻黏膜炎﹑蕁麻疹等。
- 麻杖
麻绖與喪杖。服喪所用。
- 麻黃
1.常綠小灌木,莖細長,叢生,葉子對生﹐鱗片狀,帶紅紫色,雌雄異株,種子圓形,莖為提制麻黃素的原料。 2.北宋末南宋初兩浙一帶民間對摩尼教首領的稱呼。
- 麻衣相法
相書﹑相術名。后人假托傳說中的麻衣道者作。
- 麻力
方言。敏捷。
- 麻糖
宋時小兒喜食的一種糖果名。
- 麻俐
見“麻利”。
- 麻子
1.麻類植物的子實,可入藥。 2.即芝麻。
- 麻脂
用麻類植物種子榨的油。古代用于火攻。
- 麻姑搔背
典出晉葛洪《神仙傳》。謂仙人麻姑手纖長似鳥爪,可搔背癢。
- 麻紗
1.用麻的細纖維紡成的紗。 2.用細支棉紗或棉麻混紡織成的平紋布。常有縱向的突起條紋。適合做夏季的服裝。
- 麻油
麻實所榨之油。后多指供食用的芝麻油。 以芝麻為原料榨制的油。亦稱“芝麻油”
- 麻札刀
見“麻扎刀”。
- 麻糜不分
陜北方言。 麻糜不分,本意為:麻子和糜子都分不清。后多用來形容人比較傻。
- 麻花兒
1.食品,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 2.形容衣服因穿久了磨損成要破沒破的樣子:兩只袖子都~了。
- 麻雀獸
以超越音速的高速飛翔,空戰特化的數碼獸。
- 麻甩佬
麻甩佬廣東方言詞語一般形容喜歡挑逗、調戲女生的男人,含有貶義的。
- 麻麻哋
麻麻哋讀麻 麻哋(dei,陰上聲),意為一般般、不怎么樣:“你話我系行內嘅江湖地位好高啊?麻麻哋啦。”(你說我在行內的江湖地位好高?不怎么樣啊)。
- 麻雀女
麻雀女的意思是比喻穿衣搭配不當,看起來不協調,顯得低俗的女子。
- 麻屣鶉衣
麻鞋破衣。
- 麻拐
蛙類,常指青蛙與蟾蜍或者蘭州方言,通常用來形容亂七八糟,非常奇怪的,另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 麻纖維
麻纖維指的是從各種麻類植物取得的纖維,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皮層的韌皮纖維和單子葉植物的葉纖維。
- 麻雀雖小
比喻事物的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 麻猴子
民間為了嚇唬或哄騙孩子而說出來的一種可怕有震撼力的動物,類似狼或者老虎等。
- 麻醉覺醒
當外科手術進行全身麻痹的時候,病人的運動神經被麻痹而意識卻依舊清醒。
- 麻案
即麻制。
- 麻田散鐵
marquensite,martensite,是一種馬氏體合金,日本高級武士刀多用此來做刃部。
- 麻爪
近似于“不會了”。
- 麻醬田雞
主料是田雞 十二兩、冬菇四只、筍肉二兩、芹菜(或蔥)二條切碎、甘筍數片、姜數小片、蒜茸一茶匙、炒香芝麻一湯匙。
- 麻籽粿
江西上饒特色小吃。
- 麻類
與“有病”一族相近,也可說為“一群花癡”之類的詞。
- 麻踜
屬于我國北方方言,就是蜻蜓的意思。
- 麻人
特指以打麻將為嗜好的人;也可以指在戀愛過程中說話很肉麻的一方;也指某些身上有著斑紋或者點點的動植物。
- 麻麻魚
“麻麻魚”——并不是一種魚類的名稱,也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種魚的吃法。同時也是重慶地方語言,有混水摸魚的意思。
- 麻醉藥
能引起麻醉現象的藥物。 如乙醚、普魯卡因等。也叫麻藥。
- 麻婆春卷
麻婆春卷為中華小當家料理實驗《第二章》。
- 貲麻
細麻布。貲,通“?”。
- 周麻
升麻的別名。可入藥。
- 主麻
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聚會。伊斯蘭教定星期五為聚禮日,通稱“主麻”,習慣稱一周為一個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舉行的集體禮拜稱為“主麻拜”。
- 種麻
苴麻。 苴麻
- 制麻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紙書寫,唐高宗上元間,因白紙多蠹,改用黃麻紙書寫詔書,故稱“制麻”。也稱“詔黃”。
- 針麻
用針刺穴位施行麻醉的方法。 用針刺穴位施行麻醉的方法
- 纻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纖維潔白有光澤,是紡織工業重要原料。
- 苧麻
亞洲東部苧麻屬的一種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深綠色的相當厚的寬葉子,下面灰白色有絨毛。商業上用它的纖維,在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美國南部廣泛栽培植物。如:大葉苧麻。
- 玉堂麻
翰林院代擬的詔令。麻,指皇帝頒詔用的麻紙。
- 油麻
即芝麻。
- 一窠麻
比喻雜亂成堆。
- 野麻
1.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紅色,葉子互生,卵圓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莖皮可抽纖維。亦指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2.某些野生麻類的統稱。 3.我國新疆一帶對“羅布麻”的俗稱。
- 懸麻
見“懸麻雨”。
- 一窩麻
同“窠麻”。
- 亞麻
雙子葉植物,亞麻科。一年生草本。莖細長柔嫩,有蠟質。葉披針形或條形。花淺藍或白色。種子可榨油,用于制油漆、油墨。按用途不同,可分纖維用亞麻、油用亞麻和兼用亞麻三種。纖維用亞麻莖部韌皮纖維堅韌耐磨,可供紡織或制漁具。油用亞麻種子可榨油,供食用。
- 宣麻
唐宋拜相命將,用白麻紙寫詔書公布于朝,稱為“宣麻”。后遂以為詔拜將相之稱。《新唐書.百官志一》:“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
- 續麻
“頂真續麻”的簡稱。古時酒令﹑詩﹑詞﹑曲中的一種修辭格式。前句末字即作為后句首字,遞接而下。
- 錫麻
即錫衰。
- 線麻
也稱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異株,雌株叫苴麻,雄株叫枲麻。掌狀復葉,小葉披針形,花淡綠色。纖維可以造紙,織麻布﹑帆布,或紡線制繩索﹑編漁網。種子叫麻仁,可以榨油,又可以入藥。
- 枲麻
大麻的雄株。亦泛指麻。
- 相麻
唐宋時拜相的詔書。用白麻紙寫,故稱。
- 頑麻
麻木。
- 脫麻
謂脫去粗衣﹐開始出仕。
- 貼麻
唐宋時任命大臣用黃白麻紙頒詔,如有改動,則須改貼重寫,叫做“貼麻”。
- 通明麻
即胡麻。俗稱芝麻。
- 禿魯麻
元代僧人為罪人祈福免罪的佛事活動。
- 蘇麻
1.竹之一種。 2.油料作物名。 3.(肢體)酥軟發麻。蘇,用同“酥”。
- 天麻
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其地下塊莖為中藥。有息風、定驚的功用。可治眩暈眼黑、肝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等。
- 熟麻
1.煮熟的芝麻。 2.黃麻韌皮經過浸漬曬干后的產品,粗糙強韌,用以制繩﹑袋等。
- 壽麻
1.亦作“壽靡”。 2.我國古籍中所記的極遠的西方古國。
- 緦麻
古代喪服名。五服中之最輕者,孝服用細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 疏麻
1.亦作“?麻”。亦作“疎麻”。 2.傳說中的神麻﹐常折以贈別。 3.植物名。多指大麻。
- 散麻
服喪時,系在腰間的散垂之麻。
- 白麻
1.植物名。即苘麻。 2.見“白麻紙”。
- 蓖麻
雙子葉植物,大戟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圓形,中空。葉子大,掌狀分裂。種子扁橢圓形,榨出的油是高級潤滑油,也是醫藥和工業上的重要原料。葉子可喂蠶,莖皮能制繩造紙。原產非洲,中國栽培較廣。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大、掌狀,蒴果有刺叫蓖麻子,能產生蓖麻油
- 剝麻
1.指用白麻紙寫的貶降官職的詔書。 2.將苧麻﹑黃麻﹑槿麻等的韌皮纖維從麻莖上剝取下來的過程。
- 草麻
猶草詔。唐宋時用黃白麻紙寫詔書,故稱。
- 刀麻
1.方言。指刀。武器。 2.特指菜刀。
- 缞麻
粗麻布喪服。
- 稻麻
1.稻和麻。 2.喻友侶眾多。
- 頂針緒麻
同“頂真續麻”。
- 頂真續麻
1.亦作“頂針續麻”。亦作“頂針續麻”。 2.宋元時一種帶游戲性的文體。后句首字必須用前句末字。當時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為修辭格之一。 3.相聲中的一種表演手法。
- 發麻
感到麻木。 產生輕微麻木的感覺
- 葛麻
①見“葛①”。②戲曲傳統劇目。暴發戶馬鐸嫌未來女婿張大洪貧窮,企圖賴婚。長工葛麻設計,使馬鐸退婚不成,還賠了銀兩。楚劇整理本影響較大。
- 鬼油麻
草名。漏盧的別名。
- 骨軟斤麻
1.亦作“骨軟筋麻”。 2.形容精疲力盡的樣子。 3.形容極其害怕的樣子。
- 胡胡麻麻
馬虎。
- 黑麻麻
1.光線昏暗貌。 2.密集貌。
- 黑麻
黑色的胡麻。
- 胡麻
即“芝麻”。
- 劍麻
常綠植物,葉子形狀象劍。纖維耐腐蝕,耐磨,拉力強,是制造繩子﹑漁網﹑牽引帶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還可以制造紙和人造絲。 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 Agave sisalana ),葉子形狀像劍。纖維供紡織、造紙用
- 降麻
唐宋任免將相﹐用黃﹑白麻紙寫詔書﹐宣告于朝廷﹐謂之“降麻”。也稱宣麻。
- 箋麻
泛指精美紙張。
- 局麻
把身體的一部分麻醉(區別于“全麻”)。 把身體的一部分麻醉(區別于“全麻”)
- 苴麻
大麻的雌株,能夠結子作種。 大麻的雌株,所生的花都是雌花,開花后結實;也叫“種麻”( zhǒngmá)
- 爛芝麻
比喻陳舊的瑣事。
- 剌麻
藏語的譯音。或譯為“剌馬”﹑“喇嘛”。我國藏族﹑蒙族對喇嘛教僧侶的尊稱,意為上人﹑師傅。
- 靈麻
俗名芝麻。相傳漢時由西域傳入﹐故又名胡麻。
- 羅布麻
夾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及葉入藥。有降壓清火﹐強心利尿之效。可治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腎炎等癥。纖維可做高級紡織原料。華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附近皆有出產。
- 亂麻麻
形容紛亂或煩亂。 混亂麻煩的樣子
- 馬哈麻
穆罕默德的古代音譯。
- 鬧麻
方言。猶言鬧翻天。形容氣氛緊張。
- 馬尼拉麻
蕉麻。
- 墨麻
皇帝直接下達的詔書。
- 漚麻
1.將麻莖或已剝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發酵,達到部分脫膠的目的。 2.《晉書.石勒載記下》:“勒令武鄉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拜參軍都尉。”后因以為爭斗之典。
- 披麻
1.見“披麻帶孝”。 2.中國畫山石皴法之一種。又稱麻皮皴。因所繪山石脈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創于唐王維,南唐董源多用之,為中國畫南宗的畫法。
- 蜱麻
即蓖麻。
- 全麻
見“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省稱(區別于“局麻”)
- 青麻
“苘麻”的俗稱。見“苘麻”。
- 柔麻
謂用水浸麻,使之軟化。 把麻泡在水里,使變軟
- 苘麻
俗稱“青麻”。錦葵科。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心臟形,密生柔毛。花鐘形,黃色。種子腎形,黑灰色。在中國分布廣泛。韌皮纖維可供制繩索和麻袋用。種子供藥用。 一種高的一年生草本苘麻屬植物,莖長而直,葉心形,被茸毛,花黃色,莖皮產生一種長而強韌的纖維,可用來制麻繩、麻袋,因此有時栽培,原產印度,但在熱帶和溫帶地方作為逸生植物被廣泛歸化
- 雀麻
雀斑。
- 如麻
1.形容雜亂。 2.形容密集﹑多。
- 熱麻麻
形容麻熱的感覺。
- 原麻
紡織上指用作原料的麻類植物的纖維。
- 快到斬麻
比喻做事果斷。
- 純亞麻
亞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
- 頂鍼續麻
見“頂真續麻”。
- 雨露麻
對亞麻纖維,紗線,織物或服裝成分來源的特定稱謂。
- 措麻
藏式花紋餃子。
- 珍珠灰麻
谷粒或顆粒。
- 髽麻戴绖
猶言披麻戴孝。绖,古代喪期結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帶。
- 針刺麻醉
簡稱“針麻”。根據針刺具有鎮痛和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通過對腧穴的刺激,使病人能在清醒狀態下接受手術的一種麻醉方法。具有使用安全、生理干擾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術后傷口疼痛輕等優點,但尚存在鎮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夠滿意等問題。 簡稱“針麻”。我國在針灸學術原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鎮痛作用并能達到麻醉效果的新技術。其法根據手術部位、手術病種等,按循經取穴、辨證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選取適當穴位
- 找麻煩
增添麻煩。 給自己或別人添麻煩別去自找麻煩
- 雜七麻八
見“雜七雜八”。
- 懸麻雨
指大雨。以其密集如麻,故稱。
- 緦麻喪
古代喪服名。五服中之最輕者。
- 緦麻服
指為期三月的喪服。
- 八答麻鞋
見“八搭麻鞋”。
- 白麻書
用白麻紙書寫的詔書。
- 白麻子
苘麻的種子。
- 蓖麻蠶
絹絲昆蟲。原產印度。一生中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老熟后能吐絲作繭。喜吃蓖麻葉子,飼養簡便,生長迅速,中國南方可終年飼養。蠶絲耐酸、耐堿、吸濕性好、富有彈性,是優良的絹紡原料。
- 叉麻雀
一種牌戲。常用來賭博。
- 刀麻兒
腳。
- 大麻風
病名。即麻風。
- 大麻哈魚
見“大馬哈魚”。
- 打麻將
玩麻將牌,用麻將牌消遣或賭博。 玩麻將牌,用麻將牌消遣或賭博
- 電麻醉
以弱電流通過腦子而導致的喪失知覺,用于治療某些精神失常。 以弱電流通過腦子而導致的喪失知覺,用于治療某些精神失常
- 粉零麻碎
極言粉碎。
- 粉合麻碎
見“粉零麻碎”。
- 胡麻飯
胡麻炊成的飯。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女子邀至家﹐食以胡麻飯。留半年﹐迨還鄉﹐子孫已歷七世。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及《太平廣記》卷六一引《神仙記》。后因以“胡麻飯”表示仙人的食物。
- 胡麻油
用胡麻榨的油﹐可供食用。也叫麻油﹑香油。
- 花麻調嘴
猶言花言巧語。
- 極頭麻化
方言。謂干著急沒辦法。
- 降麻官
唐宋兩代宣讀詔書的官員。
- 解剖麻雀
比喻進行某項工作之前,先選一個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分析,了解情況。如: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 老麻汗
方言。大汗。
- 柳麻子
明末清初著名說書藝人柳敬亭的綽號。
- 披麻拷
酷刑名。
- 蕁麻疹
俗稱“風疹塊”。皮膚對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局限性暫時性的水腫風團。起病時,皮膚突然瘙癢,隨后出現大小不一的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凸出皮膚表面。常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自行消失。有時可一日發作數次。 一種過敏性皮疹,俗稱風疹疙疸
- 沙麻竹
1.亦作“沙摩竹”。 2.竹的一種。根蟠節大,干厚實而堅,可削作弓弩,大者可作茅屋椽梁。
- 全身麻醉
1.亦省稱“全麻”。 2.醫學用語。臨床上用吸入麻醉或靜脈麻醉等方法,使病人全身的意識和感覺消失,以順利進行手術。
- 小丑麻團
紅豆、南瓜、糖、糯米面、油為主料的食品。
- 皁絲麻線
比喻是非混亂,糾纏不清。
- 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內,抗體的產量隨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過多,超過一定的限度,抗體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這種現象稱為“免疫麻痹”。
- 一麻五灰
中國古代建筑彩畫的基本施工方法和主要工序。
- 大麻仁酒
藥名,主治治大風疾。
- 胡麻花
中藥,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花。
- 苧麻根
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
- 稻麻竹葦
譬物之多也。
- 苘麻塊
苘麻絲攪成一團。喻頭緒紛亂。
- 稍麻寺
禮拜小寺的通稱。
- 搓麻將
搓麻。
- 窮和麻將
和牌必須開門、不缺門、有么九、有橫、有順。
- 大麻子
大麻的種子。
- 小麻葉
又名:白水芋麻、野麻、大葉麻、大毛葉、紫苧麻。 為胡椒科植物光軸苧葉蒟的全株。
- 好麻吉
好麻吉就是好朋友的意思。
- 宣麻拜相
唐宋拜相命將,用黃,白麻紙寫詔書公布于朝,稱為“宣麻”,又曰:降麻。以后就成為詔拜將相的代稱。宣麻拜相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
- 如麻似粟
表示數量很多。
- 油脂麻花
狀態詞。 形容衣物上油垢很多的樣子:看你的衣服~的,也該洗洗了。
- 細麻衣
個比喻,它的原料是亞麻。
- 蜂麻燕雀
介紹舊社會江湖上的一些騙術分類,頗為有趣。
- 髽麻戴絰
猶言披麻戴孝。絰,古代喪期結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帶。唐 元稹《夫遠征》詩:“坑中之鬼妻在營,髽麻戴絰鵝雁鳴。”
- 震顫麻痹
帕金森病。
- 雀麻黑
漆黑的意思1。
- 牛麻王
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擁有的著名品牌之一,牛麻王首次亮相CHIC展就給人無限驚喜,其富有激情的設計風格,結合漢麻高科技面料的使用,為所有生活在大都市的獨立、自由、追求時尚和品質的現代商務人士量身打造,為他們帶來了年輕、活力、有趣的生活方式。
- 卷麻花
制作一種食品,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
- 拽布拖麻
穿孝服,服喪事。猶言披麻戴孝。
- 皂絲麻線
皂:黑。黑色的絲線與白色的絲線攙雜在一起。比喻不清不白,關系混亂。
- 油漬麻花
形容油污斑斑的樣子。
- 心亂如麻
心里亂得象一團亂麻。形容心里非常煩亂。 心中煩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亂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心亂如麻,遂乃輕移蓮步,走至長老房邊。——明. 馮夢龍《明月和尚度柳翠》
- 頭皮發麻
形容極其恐懼的感覺。 形容極其恐懼的感覺他的頭皮發麻,假如荊原真的是來找他算賬的,他很難說沒有一點兒心虛。—— 張抗抗《淡淡的晨霧》
- 殺人如麻
如麻:象亂麻一樣數不清。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 形容殺人極多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唐. 李白《蜀道難》這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慣匪
- 頂針續麻
首尾相連,循環往復的一種文字游戲。如:成語接龍等。
- 黃麻紫書
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同“黃麻紫泥”。
- 雞犬桑麻
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
- 快刀斬麻
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同“快刀斬亂麻”。
- 麻姑擲豆
指神仙用法術點化事物。也比喻運筆法點綴文字,使詩文作品新穎,別具一格。
- 麻姑擲米
指神仙用法術點化事物。也比喻運筆法點綴文字,使詩文作品新穎,別具一格。
- 麻姑獻壽
獻:把東西送給尊長或敬愛的人。指祝賀壽辰。
- 麻痹大意
麻痹:肢體失去知覺和運動機能障礙,比喻失去警覺。指粗心、疏忽,對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麻痹:人體某一部分的感覺或運動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比喻缺乏警惕性,不經意,不仔細
- 麻木不仁
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麻痹無知覺。比喻人對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怎么能麻木不仁地蹉跎終生
- 蓬生麻中
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也能成為好人。
- 密密麻麻
多而密的樣子。
- 蓬賴麻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也能學習成為好人。
-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 披麻救火
披著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燒身,自招災禍。
- 意亂如麻
心里亂得象一團亂麻。形容心里非常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