駡造詞


「駡」字的造詞


  • 駡字在開頭的詞語
  1. 駡陣
      1.在陣前叫罵,以激怒敵方應戰。《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深夜不必盤名姓,僕是去年罵陣人。」《三國演義》第三二回:「袁譚 與 郭圖 再議進兵,令 岑璧 為將,領兵前來,尚 自引兵出 冀州,兩陣對圓,旗鼓相望,璧 出駡陣。」
  2. 駡座
      見「駡坐」。
  3. 駡吻
      罵詈的口吻,惡言惡語。舊題 宋 尤袤《全唐詩話·劉魯風》:「自 貞元 后,唐 文甚振,以文學科第為一時之榮。及其弊也,士子豪氣駡吻,游諸侯門,諸侯望而畏之。」
  4. 駡架
      相罵,吵架。 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十一章:「他也就越來越吊兒郎當,破罐破摔了:要罵架就張口,要打架就伸手,要打官司就頭前走。」
  5. 駡檔子
      方言。挨罵受氣的人。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今天,她理當從 高第 與 桐芳 之中選擇出一個作為‘罵檔子’。」老舍《四世同堂》七五:「李四爺 既非官兒,又恰好是正里長,便成了天造地設的‘罵檔子’。」
  6. 駡毀
      咒罵毀謗。元 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那廝將我駡毀,我不鄧鄧火起。」
  7. 駡娘
      用粗俗的話罵人。清 易翰鼎《太平草木萌芽錄·漢川童謠》:「劉定中,老蒼蒼,人極好,性太剛,待小人,喜駡娘。」王群生《彩色的夜》:「戰局順利發展,司令員在電報機前興奮地罵娘,奚落著敵人的潰敗。」
  8. 駡喝
      大聲責罵。《金瓶梅詞話》第八三回:「不一時,只見 小玉 走來,如此這般:‘秋菊 后邊説去,説姐夫在這屋里明睡到夜,夜睡到明。被我駡喝了他兩聲,他還不動。’」
  9. 駡市
      亦作「罵市」。 猶罵街。宋 蘇轍《送葆光蹇師游廬山》詩:「建成 市中有狂人,縱酒罵市無與親。」
  10. 駡嚷
      又嚷又罵;連嚷帶罵。《金瓶梅詞話》第七九回:「他使性兒把袍兒上身扯了一道大口子,吃我大喓喝,和他駡嚷。」《金瓶梅詞話》第九二回:「他母舅 張團練 來問他母親借了五十兩銀子,復謀管事,被他喫醉了,往 張舅 門上駡嚷。」
  11. 駡言
      罵話。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濞 之駡言未絶於口,而 丹徒 之刃以陷其胸。」
  • 駡字在結尾的詞語
  1. 俗駡
      世俗人的責罵。 明 宋濂《簡吳山長》詩:「官卑遭俗駡,家破坐詩窮。」
  2. 訶駡
      厲聲責罵。《法苑珠林》卷二七:「比見俗人,微受官位,不生信心,妄起高慢,訶駡僧尼。」清 黃遵憲《錫蘭島臥佛》詩:「佛頭橫著糞,訶駡雜嘲誚。」
  3. 誚駡
      譏笑和謾罵。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霍女》:「數相誚駡,朱 亦不甚分解。」清 秋瑾《精衛石》第一回:「眾人誚駡何曾恤,三等奴銜任我為。」魯迅《而已集·辭「大義」》:「不遠就又會有人來誚罵。」
  4. 破口大駡
      放開喉嚨大聲叫罵。 《續小五義》第三回:「依著 徐慶,要闖將上去,被眾人攔住,氣得破口大駡。」瞿秋白《慈善家的媽媽》:「他憤恨極了,就跑上慈善家的大門,破口大罵了一通。」
  5. 叫駡
      大聲罵。 《宋書·傅弘之傳》:「佛佛 逼令降,弘之 不為屈。時天寒,裸 弘之,弘之 叫駡見殺。」《西游記》第七一回:「不知是甚人在洞外叫駡了半夜,如今卻又打門。」茅盾《子夜》十六:「八個代表簡直氣破了肚皮,他們的嗓子也叫罵啞了。」
  6. 噦駡
      唾罵。宋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三王得》:「人即之,或咄咄噦駡,至以瓦礫詬群兒。」
  7. 喝駡
      高聲斥罵。《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恫疑虛猲」唐 張守節 正義:「言 秦 雖至 亢父,猶恐懼狼顧,虛作喝駡,驕溢矜夸,不敢進伐 齊 明矣。」茅盾《子夜》十四:「在她們前面是 李麻子 和他那二十個人,拿著自來水管的鉛棒,在喝罵,在威嚇。」
  8. 極駡
      痛罵,大罵。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 與 裴景聲 志好不同。景聲 惡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詣 王,肆言極駡,要 王 答己,欲以分謗。」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五:「復恭 為 韓建 挫辱,極駡為奴,以短褐蒙之,斃於枯木。」
  9. 村駡
      惡罵,臭罵。《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宋明吾 的媳婦卻賣了與人為妾……這 宋明吾 挾制那 孟指揮 是個有祿人員,等他娶過門去,晚間 孟指揮 正待成親,這 明吾 騎了 孟指揮 的大門,一片聲的村駡。」
  10. 毒駡
      惡罵。 茅盾《子夜》十六:「老太婆追在后面毒罵:‘你們都是串通了害她!你們想巴結 屠夜壺,自管去做他的小老婆。’」
  11. 瞋駡
      張目怒罵。《北史·尉瑾傳》:「及位任重,便大躁急,省內郎中將論事者,逆即瞋駡。」
  12. 痛駡
      盡情地責罵;竭力地叫罵。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武帝 語 和嶠 曰:‘我欲先痛駡 王武子,然后爵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毛筆之類》:「便於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決非勸諭、譏刺、痛罵之類的空言所能制止的。」茅盾《子夜》十三:「左右鄰的草棚人家……嘈雜地在爭論,在痛罵。」
  13. 辱駡
      污辱謾罵。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啟》:「人有告人辱駡其妹與妻,為其長者,得不追而問之乎?」宋 司馬光《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子孫僕役有過,徐訓諭之,不輕辱駡。」魯迅《南腔北調集·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自然,中國 歷來的文壇上,常見的是誣陷,造謠,恐嚇,辱罵,翻一翻大部的歷史,就往往可以遇見這樣的文章。」
  14. 酗駡
      酒醉罵人。 明 劉基《醒齋銘》:「狂談酗駡,身戮家毀。」清 褚人穫《堅瓠二集·阿丑》:「一日於上前作醉人酗酒,一人曰,巡城御史至,酗駡如故。」
  15. 嘲駡
      譏笑謾罵。宋 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但當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駡。」宋 惠洪《次韻經道夫書堂》:「野僧舊不懽,癡坐相嘲駡。」老舍《駱駝祥子》七:「在外面拉散座的時候,他曾毫不客氣的‘抄’買賣,被大家嘲罵。」
  16. 嫚駡
      辱罵;亂罵。《史記·高祖本紀》:「高祖 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 高祖 嫚駡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 扁鵲 何益!’」《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霽云 嫚駡馬上,請決死鬭,叔冀 不敢應。」清 黃景仁《鸚鵡洲》詩:「依人而嫚駡,若與性命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三篇:「其近於呵斥全羣者,則有《鐘馗捉鬼傳》十回……然詞意淺露,已同嫚駡,所謂‘婉曲’,實非所知。」
  17. 浪駡
      漫罵,亂罵。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妻怪其言,徧詰左右,并無知者;問女,女亦不言。心益悶怒,捉裾浪駡。」
  18. 噍駡
      責罵。噍,通「譙」。明 唐順之《施推官墓志銘》:「公磊犖魁岸,負氣少所屈下……或有過,雖親故必剖露無所隱;或不可其意,雖貴勢必眾中噍駡之。」
  19. 箠駡
      打罵。宋 朱彧《萍洲可談》卷三:「﹝ 沉括 ﹞晚娶 張氏,悍虐,存中(沉括)不能制,時被箠駡。」
  20. 吐駡
      唾罵。《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只是 陳恭度 雖是個秀才,其人生得村壯雄猛,年紀三十歲以下,在婦人行中大有勍敵之名,致得那婦人們千人吐駡,萬人憎嫌。」
  21. 謗駡
      誹謗咒罵。《魏書·儒林傳·李業興》:「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毀,乃至聲色,加以謗駡。」宋 張耒《明道雜志》:「一生常遭人謗駡。」明 劉基《皇帝手書》:「然歹人惡嚴法,喜寬容,謗駡國家,扇惑非非莫能治。」
  22. 嘻笑怒駡
      1.指嬉戲、歡笑、憤怒、詈罵等不同的情緒表現。清 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照此法填詞,則離合悲歡,嘻笑怒駡,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矣。」
  • 駡字在中間的詞語
  1. 恨五駡六
      泛指擲色子時咒罵壞點數的叫喊聲。《紅樓夢》第七五回:「只聽里面稱三贊四,耍笑之音雖多,又兼有恨五駡六,忿怨之聲亦不少。」
  2. 使酒駡坐
      見「使酒駡座」。
  3. 使酒駡座
      亦作「使酒罵坐」。漢 灌夫 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 魏其侯 竇嬰 共赴丞相 田蚡 宴。夫 怒 蚡 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 臨汝侯 灌賢 而罵之,其意實在 蚡。蚡 乃劾 夫 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后因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罵同席之人為「使酒駡座」。《新五代史·吳世家·楊隆演傳》:「知訓 嘗使酒駡坐,語侵 隆演,隆演 愧恥涕泣,而 知訓 愈辱之。」《明史·盧柟傳》:「為人跅弛,好使酒駡座。」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繆 醉,使酒駡座,忤客。客怒,一座大譁。」
  4. 指豬駡狗
      猶謳鄭罵槐。 《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百般指豬駡狗,欺侮俺娘兒們。」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 聽見話里有刺……從客地說道:‘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你罵誰,嘴里得清楚一點。’」參見「謳鄭駡槐」。
  5. 打鷄駡狗
      比喻旁敲側擊地漫罵,以發泄對某個人的不滿。魯迅《彷徨·肥皂》:「你今天怎么盡鬧脾氣,連吃飯時候也是打雞罵狗的。」李納《姑母》:「她的兒媳從來不肯幫她--兒媳家有田有地有鋪子,嫁到姑母家總不如意,成天打雞罵狗的。」
  6. 捉雞駡狗
      猶謳鄭罵槐。《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又每日間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幹女工鍼指還他。倘手遲腳慢,便去捉雞駡狗,口里好不乾凈。」《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徐氏 心中一發痛恨,自此日逐尋事聒噪,捉雞駡狗。」
  7. 打情駡趣
      1.謂打是情,罵是趣。猶言打是親,罵是愛。明 楊珽《龍膏記·砥節》:「駙馬爺,打情駡趣,他肯駡你,是有口風了。」
  8. 灌夫駡坐
      灌夫,西漢 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罵人。 與丞相 田蚡 不和,后因在 蚡 處使酒罵座,戲侮 田蚡,為 蚡 所劾,以不敬罪族誅。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后用以指人借酒發泄心中的不滿。明 陳汝元《金蓮記·郊遇》:「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倣 灌夫 駡坐。」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行草》:「若師《爭座位》三表,則為 灌夫 駡坐,可永絶之。」
  9. 謳鄭駡槐
      亦作「謳鄭樹罵槐樹」。亦作「謳鄭說槐」。比喻明指此而暗罵彼。《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他每日那邊謳鄭樹駡槐樹,百般稱快。」《紅樓夢》第五九回:「你老別謳鄭駡槐。」《紅樓夢》第六九回:「眾丫頭媳婦無不言三語四,謳鄭説槐,暗相譏刺。」《天雨花》第二二回:「終年累月再不與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語、謳鄭説槐。」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課以前,她就飽聽了一頓 貝師母 的冷言冷語的奚落和謳鄭罵槐的咆哮。」
  10. 相駡榜
      五代 盧損 等五人同時進士及第,常互相詬罵,時人因稱該榜為「相駡榜」。《舊五代史·周書·盧損傳》:「梁 開平 初,舉進士,性頗剛介,以高情遠致自許。與 任贊、劉昌素、薛鈞、高總 同年擢第,所在相詬,時人謂之‘相駡榜’。」
  11. 喝神駡鬼
      形容胡亂罵人。明 徐渭《翠鄉夢》第一出:「有一輩使拳頭,喝神駡鬼。」亦作「喝神斷鬼」。《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那 珍哥 就如沒了王的蜜蜂一般,在家里喝神斷鬼,駡家人媳婦,打丫頭。」
  • 包含駡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