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造詞
「鞍」字的造詞
- 鞍鞴
馬鞍和車馬上的飾物。
- 鞍鼻
鼻部畸形的一種,鼻梁中間凹陷,由鼻部外傷、梅毒、結核等引起。
- 鞍韂
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
- 鞍車
馬車。
- 鞍花
騾馬背上被鞍具磨傷后長出的毛作白色,謂之「鞍花」。
- 鞍鞿
馬鞍和韁繩。
- 鞍甲
馬鞍和鎧甲。借指征戰生涯。
- 鞍韉
〈書〉鞍韂。
- 鞍籠
馬鞍和籠頭。
- 鞍帕
覆蓋在鞍子上的帕巾。
- 鞍轡
鞍子和駕馭牲口的嚼子﹑韁繩。
- 鞍橋
1.亦作「鞍鞒」。 2.馬鞍。其拱起處形似橋,故稱。
- 鞍鞒
見「鞍橋」。
- 鞍屜
亦作「鞍屜」。馬鞍。
- 鞍馱
指負載的馬和所負物。
- 鞍銜
鞍勒。
- 鞍子
放在牲口背上馱運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頭加棉墊制成。 放在牲畜(如馬、騾)背上以便人乘坐或馱運物品的器具,用皮革包木制成
- 鞍子局
元代制造鞍具的官辦作坊。
- 鞍形
馬鞍形,即上部呈凹面的輪廓。
- 鞍鐙
套在騾馬上用於坐與踩的器具。
- 鞍鞽
見「鞍橋」。
- 鞍作子
古代貴族馬鞍上的裝飾器。
- 駐鞍
駐馬。
- 征鞍
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
- 云鞍
指馬。
- 銀鞍
1.銀飾的馬鞍。 2.代指駿馬。
- 杏葉鞍
指馬鞍。以其形如杏葉,故稱。
- 卸鞍
解下馬鞍。謂下馬。 給 取下鞍子
- 稅鞍
解去馬鞍。稅﹐通「捝」﹑「脫」。
- 釋鞍
1.謂舍馬不用。 2.引申為解除武備。
- 鞁鞍
鞍轡等馬具的統稱。
- 塵鞍
落滿塵土的馬鞍。亦代指車馬。
- 雕鞍
1.刻飾花紋的馬鞍﹔華美的馬鞍。 2.借指寶馬。 雕飾有精美圖案的馬鞍玉砌雕鞍
- 鵰鞍
雕刻花紋的馬鞍。借指坐騎。
- 發鞍
卸下馬鞍。指停止打仗。
- 解鞍
解下馬鞍。表示停駐。
- 金鏤鞍
用金屬雕花為裝飾的馬鞍。如:流蘇金鏤鞍。——《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用金屬雕花為裝飾的馬鞍流蘇金鏤鞍。——《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跨馬鞍
古時婚俗,置馬鞍於男家門口,待新人入門時跨過。
- 據鞍
跨著馬鞍。亦借指行軍作戰。
- 驢鞍
放在驢背上供騎坐的器具。
- 暖玉鞍
傳說唐岐王李范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溫暖之氣。
- 狨鞍
有狨韉的馬鞍。以指重臣。
- 肉鞍
謂駝峰。其狀如鞍﹐故稱。
- 黑驢揭鞍
黑驢揭鞍流行於陜西銅川、耀縣,相傳農歷二月初二為龍抬頭日,這天,人們給男孩剃光頭,認為可使孩子象卸了鞍子后的驢子一樣,輕松愉快,含有求吉利的意思。
- 回鞍
猶回馬。
- 玉鞍
1.形容華麗的馬鞍。
- 索鞍
供懸索或拉索通過塔頂的支撐結構。
- 象鞍
指放在大象背上馱運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頭加棉墊制成。
- 放馬金鞍
敢於拼搏。
- 鞴鞍
基本意思為馬鞍和車馬上的飾物。
- 蝶鞍
垂體窩和鞍背的合稱。
- 馬鞍式
猶言馬鞍形。
- 馬鞍鞒
馬鞍上拱起的部分。亦指馬鞍。《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第三是那邊塞上戰士,頭頂重盔,身披鐵甲,渴飲刀頭血,困歇馬鞍鞽,經年征戰,不得回歸。」沉凱《古瑪河春曉》第三四章:「張守義 迅速取下自己的幹糧袋,團成一團,當炮盤墊在馬鞍鞒上。」
- 白鞍島
白鞍島又名外前嶺,俗稱棺材島。
- 馬鞍子
放在騾馬背上供騎坐的器具,兩頭高,中間低。
- 鞍馬勞頓
頓:困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長途策馬跋涉,勞累疲困
- 鞍馬之勞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 鞍前馬后
馬前馬后。指追隨左右。
- 一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 被甲據鞍
形容武將年雖老而壯志不減。
- 滾鞍下馬
迅速地離開鞍子跳到馬下。
- 見鞍思馬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 據鞍顧眄
顧眄:回頭看。在馬背上回頭看。形容年老而壯志不衰。
- 據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后多形容學習勤奮。
- 馬不解鞍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 一鞍一馬
比喻一夫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