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造詞


「聞」字的造詞


  • 聞字在開頭的詞語
  1. 聞見
      1.聽到和看見。 2.所聞所見;知識。 3.嗅到。
  2. 聞雞人
      指聞雞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時奮發的志士。
  3. 聞而生畏
      聽見就怕。
  4. 聞聲
      1.聽到聲音。 2.聽到消息。
  5. 聞識
      1.知識;學問。 2.指有學識。
  6. 聞孫
      指有聲譽的子孫。
  7. 聞笛
      魏晉之間,向秀與嵇康﹑呂安友善,康安為司馬昭所殺,秀經嵇康山陽舊居,聞鄰人笛聲,感懷亡友,作《思舊賦》。后因以「聞笛」為悼念故人之詞。
  8. 聞韶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韶》,傳為舜時的樂名,孔子推為盡善盡美。后以「聞韶」謂聽帝王之樂或聽美好樂曲。
  9. 聞徹
      謂聞名四方。
  10. 聞健
      1.亦作「聞徤」。 2.謂趁強健之時。
  11. 聞悉
      聽到;聽說。 聽到;聽說
  12. 聞風
      1.聽到音訊或傳聞。 2.探聽消息。
  13. 聞命
      接受命令或教導。
  14. 聞得
      1.聽說。 2.嗅到。
  15. 聞早
      趁早;趕早。
  16.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 2.聽說。
  17. 聞人
      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魯之聞人也|社會聞人。
  18. 聞令
      接受教誨。
  19. 聞如是
      佛經開卷語。猶言如是我聞。意為「我聽說這樣」。
  20. 聞雞
      1.聽到雞叫。指黎明。 2.見「聞雞起舞」。
  21. 聞徤
      見「聞健」。
  22. 聞說
      猶聽說。
  23. 聞診
      中醫學名詞。望﹑聞﹑問﹑切四診之一。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前者憑聽覺了解病人的言語﹑呼吸﹑咳嗽﹑呻吟等聲音變化,后者憑嗅覺辨別病人的口氣﹑體氣和排泄物的氣味。
  24. 聞問
      1.通音問﹐通消息。 2.音信。
  25. 聞望
      聲望;名望。
  26. 聞聞
      語出《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以十仞之臺縣眾閑者也!」本謂聽到曾經聽過的,引申為隨時可以聽到。
  27. 聞生沒死
      趁還活著未死。形容拼死﹑拼命。
  28. 聞喜宴
      唐制,進士放榜,醵錢宴樂於曲江亭子,稱曲江宴,亦稱聞喜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詔命新進士聞喜之宴﹐年賜錢四百貫。宋太宗端拱元年定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賜詩以示寵異﹐遂為故事。因曾設宴於瓊林苑﹐故至明清賜新進士宴稱瓊林宴。
  29. 聞士
      有名望的人士。
  30. 聞雞舞
      見「聞雞起舞」。
  31. 聞聽
      1.猶聽聞。多特謳窒達帝王。 2.聽見;知道。
  32. 聞慧
      佛教語。謂由聞教法而生之慧解。
  33. 聞義
      謂聽到合乎義理的事。
  34. 聞奏
      猶奏聞。
  35. 聞譽
      聽到美名。
  36. 聞者足戒
      盡管意見不完全正確,提出批評的人并沒有罪,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錯誤,也大可以拿聽到話來警惕自己。 盡管意見不完全正確,提出批評的人并沒有罪,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錯誤,也大可以拿聽到話來警惕自己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
  37. 聞名中外
      中國及外國都知道聽到,形容名聲傳播得極遠。
  38. 聞名天下
    1. 聞人姓
        聞人是源自於中國的一個復姓。
    2. 聞香識色
        指用鼻子懷抱自然,從嗅覺直入心靈。
    3. 聞風而來
        聽到某些風聲或消息,迅速趕來。
    • 聞字在結尾的詞語
    1. 著聞
        著名,聞名。
    2. 佇聞
        肅立恭聽;敬聞。用為敬詞。
    3. 驟聞
        猛然聽見。
    4. 知聞
        1.知悉;知道。 2.通知,告知。 3.消息。 4.交結;交往。 5.朋友。
    5. 章聞
        傳聞;著聞。
    6. 諛聞
        順耳之說。
    7. 瞻聞
        猶言見多識廣。
    8. 預聞
        謂參與其事并得知內情。
    9. 與聞
        參與其事并知內情:與聞其事|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
    10. 異聞
        1.別有所聞;所聞不同。 2.新的知識;不同的見聞。 3.新異之事;奇聞。
    11. 遺聞
        過去留下的傳聞;逸聞。 前人或古代遺留下來的傳聞
    12. 逸聞
        世人不太知曉的傳說:這是一則關於祖父的逸聞|多習鄙事,不棄長老,時獲逸聞。
    13. 軼聞
        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傳說。
    14. 要聞
        1.重要的見聞。 2.重要的新聞。
    15. 遙聞
        1.遠遠地聽到。 2.在遠處嗅。
    16. 兇聞
        死訊。
    17. 新聞
        ①借助語言、文字、圖片、錄像等,向公眾傳播的消息。具有現實性、時間性、公開性和連續性等特點,以及傳遞信息、宣傳鼓動、服務社會、提供知識等功能。從事采集、傳播新聞的專門機構有通訊社、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②泛謳晝會上新近發生的事情。③新聞體裁。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等。
    18. 嗅聞
        用鼻子辨別氣味。
    19. 想聞
        想望,仰慕。
    20. 腥聞
        原謂酒腥上聞於天。后用指丑惡的名聲或惡名遠播。
    21. 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
    22. 無聞
        1.沒有名聲;不為人知。 2.聽不見;沒有聽到。
    23. 污聞
        指玷污耳朵的聽聞。
    24. 聽聞
        指聽的活動或所聽到的內容:駭人聽聞|增廣聽聞。
    25. 桃色新聞
        指有關男女情愛或不正當男女關系的新聞。
    26. 頭版新聞
        指載於報紙第一版的重要消息。
    27. 騰聞
        上聞﹐使皇帝或朝廷聞知。
    28. 宿聞
        1.早已知聞。 2.陳舊的見聞﹑知識。
    29. 素聞
        一向聽說。
    30. 條聞
        列舉上報。
    31. 瑣聞
        瑣碎的傳聞或新聞。 瑣碎的傳聞或新聞
    32. 訴聞
        猶訴說。
    33. 夙聞
        早知道;素所知聞。
    34. 升聞
        上聞。
    35. 申聞
        謂以文狀呈達上官。
    36. 聲聞
        1.亦作「聲問」。 2.音信。 3.名聲。
    37. 備聞
        盡知。
    38. 稟聞
        謂得知下級報告。
    39. 爆炸新聞
        令人震驚﹑轟動的消息。
    40. 徧聞
        全都聞知。
    41. 博聞
        多聞,見聞廣博。
    42. 標題新聞
        以標題形式刊登在報紙上的新聞,內容簡要,字號較大。 用標題形式發表的報刊新聞
    43. 表聞
        上表申聞於上。
    44. 布聞
        1.傳布。 2.指向上傳報。
    45. 陳聞
        陳述上聞。
    46. 側聞
        從旁聽到。謂傳聞,聽說。漢賈誼《吊屈原賦》:「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唐岑參《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詩:「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清黃景仁《曉過滁州》詩:「側聞釀泉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謙詞。
    47. 丑聞
        關於丑事的傳聞。有關丑事的傳聞或消息當丑聞公開出來后,她就覺得不能容忍了
    48. 傳聞
        非親見親聞,而出自他人的轉述。亦指所傳聞的事。
    49. 大聞
        大名聲。
    50. 耳聞
        聽說:耳聞不如目見ㄧ這事略有耳聞,詳細情況不很清楚。
    51. 奉聞
        敬詞。告知。
    52. 讀賣新聞
        日本報紙。1874年11月創刊於東京。1942年曾與《報知新聞》合并為《讀賣報知》,1946年5月恢復刊名。是日本三大綜合性報紙之一。在東京、大阪、北海道、北陸、九州、名古屋等地出版。有早刊和晚刊。
    53. 發聞
        1.傳播;顯揚。 2.猶聞名﹐傳揚名聲。 3.發聲使人聽到。
    54. 鈍聞
        1.亦作「鈍閔」。 2.昏昧﹐不明事理。
    55. 方聞
        1.博洽多聞。《漢書·武帝紀》:「今禮崩樂壞,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劉壎《隱居通議·雜錄》引 宋 咸淳 六年二月一日詔書:「今天下方聞之士,素所藴抱,有志當世。」康有為《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其博學方聞之士,文章爾雅,援引今故,間徵子緯,旁及異域,則以為犯功令而黜落之。」
    56. 敷聞
        猶布聞。使名聲遠揚。
    57. 訃聞
        向親友報喪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也作訃文。 向親友報喪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
    58. 高聞
        敬稱他人的所見所聞。
    59. 好聞
        氣味聞著很香。
    60. 瑰聞
        奇聞。
    61. 駭聞
        猶言駭人聽聞。
    62. 罕聞
        很少聽說。
    63. 合聞
        猶洽聞。見聞廣博。
    64. 穢聞
        〈書〉丑惡的名聲(多指淫亂的名聲):穢聞四播ㄧ穢聞遠揚。
    65. 見見聞聞
        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 謂接觸熟悉的事物。
    66. 嘉聞
        1.亦作「嘉問」。 2.問,通「聞」。美名;好聲譽。
    67. 簡聞
        謂所聞不詳。
    68. 見聞
        見到和聽到的事:~廣。增長~。
    69. 接聞
        本人直接聽到。
    70. 近聞
        最近若幹年來的逸聞逸事。 最近若幹年來的逸聞逸事
    71. 寖聞
        逐漸聽聞。
    72. 警聞
        危急的消息。
    73. 據聞
        聽說;據說。
    74. 令聞
        美好的聲譽。
    75. 領聞
        猶美名。領,通「令」。
    76. 難聞
        氣味不好,令人難受。如:一股難聞的氣味。
    77. 瞑聞
        隱約聽見。
    78. 名聞
        1.名聲。 2.猶聞名。
    79. 莫不聞
        無人不知。莫,指代詞,沒有人。 無人不知。莫,指代詞,沒有人
    80. 跑新聞
        外出采訪新聞。
    81. 瞥聞
        偶爾聽到;忽聞。
    82. 剽聞
        1.傳聞。 2.引申作謙辭,猶言竊聞。
    83. 鋪聞
        廣泛傳播。
    84. 洽聞
        多聞博識。
    85. 奇聞
        驚奇動聽的事情。 驚奇動聽的趣聞千古奇聞
    86. 清聞
        猶清名。
    87. 仁聞
        仁愛的名聲。
    88. 稔聞
        猶素聞。
    89. 多聞
        見多識廣。 見多識廣博學多聞不是一件壞事
    90. 秘聞
        罕為人知的傳聞(多指有關私人生活的):~軼事。宮闈~。披露~。
    91. 見不逮聞
        親眼見的不及過去聽說的好。
    92. 聽之不聞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用來形容人對事物的發展采取漠不關心的狀態。
    93. 一一具聞
        一一具聞 聞,指聞達於天子。
    94. 具言所聞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回答所知道的、所聽到的,形容這個人學識寬廣。
    95. 欲人勿聞
        如果不想讓別人聽到。
    96. 幾不可聞
        形容聲音很小,幾乎不聽見。
    97. 有償新聞
        指新聞媒體或其中某些人在得到報酬后才予以刊登或播放的新聞報道。
    98. 博學廣聞
        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99. 齊說齊聞
        與‘俱宣俱聽’同義。
    100. 置若不聞
        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指不予理睬。
    101. 聳耳聽聞
        譯為豎起耳朵。 形容注意地聽。
    102. 趣聞
        有趣的傳聞:軼事~。
    103. 某聞
        古文中我聽說的意思。
    104. 汙聞
        亦作「汚聞」。指玷污耳朵的聽聞。五代 齊己《答崔校書》詩:「不隨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汚聞?」參見「洗耳」。
    105. 惘聞
        罔,沒有;聞,聽見。沒有聽見。
    106. 翫聞
        謂沉溺。
    107. 掇拾舊聞
        收拾過去發生的事情。
    • 聞字在中間的詞語
    1. 新聞篇
        報紙。
    2. 舋聞罕漫
        昏暗不明貌。
    3. 新聞記者
        采訪和撰寫﹑報道新聞的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專職人員。
    4. 釁聞罕漫
        不明貌。
    5. 新聞社
        即通訊社。采訪﹑搜集和向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提供新聞的機構。
    6. 聲聞乘
        佛教三乘之一。稱聞佛言教悟苦﹑集﹑滅﹑道四諦之真理而得道者。
    7. 上聞爵
        見「上聞」。
    8. 登聞鼓
        古代帝王為表示聽取臣民諫議或冤情﹐在朝堂外懸鼓﹐許臣民擊鼓上聞﹐謂之「登聞鼓」。
    9. 風聞言事
        1.謂古時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可以根據傳聞進諫或彈劾官吏。 2.泛指據傳聞向上檢舉官吏。
    10. 方聞科
        科舉時應試科目之一。方,通「旁」。
    11. 歡聞歌
        樂府吳聲歌曲。
    12. 遠近聞名
        無論是遠處還是近處都聽過這個名字,形容很有名。
    13. 奇聞趣事
        有趣味的事。
    14. 新聞事實
        新聞事實是一般事實中具有特殊素質的一種事實,即指那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只有那些新近發生的,能夠引起普遍興趣的新鮮的事實,才能夠成為新聞事實。
    15. 奇聞異事
        難以理解、不可思議的事。
    16. 風聞奏事
        意義:所謂「風聞奏事」,就是舉報人可以根據傳聞進行舉報,不必拿出真憑實據,也不署名。出處:宋仁宗「發明」了「風聞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說諫官可以根據道聽途說來參奏大臣。
    17. 愿聞其詳
        帶有請求說明的意味。
    18. 新聞審判
        「新聞審判」又名「媒介審判」,原初是西方新聞傳播法中的一個概念,意指新聞媒介報道正在審理的案件時超越法律規定,影響審判獨立和公正,侵犯人權的現象,這種現象多數是發生在刑事案件報道中。
    19. 新聞侵權
        導致新聞侵權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簡言之是新聞媒體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權利內容的新聞作品,諸如新聞報道失實、新聞評論不客觀不公正從而歪曲了事實損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揚他人隱私等情況。新聞侵權和普通民事侵權一樣,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其侵權的客體一般為人格權,即會造成他人人格權利的直接或間接損害。
    20. 廣聞博見
        表明一個人的知識豐富而淵博,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經驗多。
    21. 博聞彊志
        同「博聞彊識」。《荀子·解蔽》:「博聞彊志,不合王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於治亂。」
    22. 強聞博識
        形容知識豐富,全面。
    23. 博聞彊識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禮記·曲禮上》:「博聞彊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太祖 征 吳,原 從行」裴松之 注引《原別傳》:「鄭君 學覽古今,博聞彊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 博晰齋 ﹞博聞彊識,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聞強識」。宋 蘇軾《林希中書舍人》:「具官 林希,博聞強識,篤學力行,綽有 建安 之風。」
    24. 過庭聞禮
        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
    25. 遐邇聞明
        遐:遠。邇:近。
    26. 奇聞志異
        記錄和描寫一些匪夷所思的傳聞和故事。
    27. 廣聞見洽
        詞 目 廣聞見洽 發 音 guǎng wén jiàn qià 釋 義 洽:廣博。看的廣,聽的多。
    28. 世界聞名
        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全世界的各個地方的人都知道它的名聲。
    • 包含聞字的成語
    1. 僾見愾聞
        僾:隱約,仿佛;愾:嘆息。仿佛看見身影,聽到嘆息。多形容對已過世尊長的懷念。
    2. 置若罔聞
        置:放,擺;若:好象;罔:沒有。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3. 直諒多聞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4. 飫聞厭見
        飫聞:飽聞;厭見:飽見。指見聞甚多。
    5. 囿於見聞
        拘泥於所見所聞。
    6. 有聞必錄
        聞:聽到的;錄:記錄。聽到什么,不管對不對,全都記錄下來。
    7. 逸聞趣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8. 厭聞飫聽
        指充分聽取。
    9. 一聞千悟
        形容悟性極高。指略一指點,即完全了悟。
    10. 一無所聞
        一點也沒有聽說,絲毫也不知道。
    11. 謏聞之陋
        謏聞:小有名聲。僅有小小的名聲,很淺陋。
    12. 腥聞在上
        腥聞: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為丑惡的名聲。比喻丑名遠揚。
    13. 湮沒無聞
        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14. 喜聞樂見
        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15. 遐邇著聞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16. 聞雞起舞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17. 聞聲相思
        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18. 聞風而起
        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19. 聞所未聞
        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所聽到的事從來未曾聽過。多指奇聞異事
    20. 聞風而興
        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同「聞風而起」。
    21. 聞融敦厚
        待人溫和寬厚。
    22. 聞一知十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聽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聰明之甚,能舉一反三
    23. 聞名遐邇
        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24. 聞風而動
        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聽到一點消息就立即行動。形容十分積極
    25. 聞風喪膽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剛聽到一點風聲就懼怕不已。形容極端虛弱、惶恐
    26. 聞雷失箸
        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27. 聞風遠遁
        風:風聲,消息;遠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28. 聞過則喜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聽到批評意見就喜悅。比喻樂於接受他人規勸
    29. 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指望色、聞聲、問狀、切脈,是中醫四診要訣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古今醫統》
    30. 天下奇聞
        奇聞:罕見的見聞。天下少有的令人驚奇的事情。
    31. 聽而不聞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看上去在聽,實際上沒聽見。形容心不在焉,神不專注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學》
    32. 逖聽遠聞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33. 澌滅無聞
        澌滅:消失幹凈。形容徹底消失,沒有人知道。
    34. 所見所聞
        看到的和聽到的。 所看到和聽到的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宋. 王安石《明州慈溪縣學記》
    35. 使之聞之
        聞:聽見。故意讓人聽見。
    36. 束教管聞
        指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37. 聲聞過情
        名聲超過實際。 聲聞:名譽。名聲超過了實際情況
    38. 山陽聞笛
        比喻沉痛懷念故友。
    39. 朝聞夕改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早上聽見自己的過失,晚上就改正
    40. 朝聞夕沒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41.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語出《論語.里仁》篇。原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說: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當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42. 博識洽聞
        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43. 博聞辯言
        博:多。聞:傳聞。辯言:巧言。形容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言論。
    44. 博見洽聞
        博、洽:廣博。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45. 慘不忍聞
        聞:聽。凄慘得叫人不忍心聽。
    46. 兵聞拙速
        指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47. 博聞強識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48. 不求聞達
        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49. 不相問聞
        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50. 不聞不問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置身事外,不想聞其事亦不問其事最好的態度是不聞不問,不予理睬
    51. 充耳不聞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拒不聽取別人意見
    52. 傳聞失實
        傳聞:輾轉傳述聽到的。由於輾轉相傳,已不符合起初的情況。
    53. 傳聞異辭
        傳聞:原指久遠的事,后指聽來的傳說;異辭:原指措詞有所不同,后指說法不一致。指傳說不一致。
    54. 殫見洽聞
        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形容見多思廣
    55. 單見淺聞
        指見識短淺。
    56. 道路傳聞
        在道路上傳播聽到的消息。謳晝會上廣為流傳的消息。
    57. 杜耳惡聞
        塞住耳朵不愿聽。
    58. 耳聞則誦
        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59. 多聞闕疑
        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論語.為政》
    60. 耳不忍聞
        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61. 方聞之士
        有道而博聞的人。
    62. 寡見鮮聞
        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63. 鼓角相聞
        鼓:戰鼓;角:號角。戰鼓聲、號角聲不斷傳出。形容軍隊駐地警戒,備戰不懈,紀律森嚴。
    64. 詬如不聞
        詬:辱罵。被人辱罵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有涵養。
    65. 孤陋寡聞
        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比喻學識淺薄、見聞貧乏我們的同志坐井觀天,孤陋寡聞,不懂的太多了。——《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66. 罕聞寡見
        罕、寡:少。見識不廣,知識有限。
    67. 駭人聽聞
        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事出怪誕,聽起來令人害怕駭人聽聞的故事
    68. 呼天不聞
        向天呼喚求助,但天卻聽不到。比喻求告無門,無處訴說。
    69. 穢德彰聞
        穢德:丑惡的品質和行為;彰:明顯。丑惡的品質和行為已經為人所共知。
    70. 雞犬相聞
        指人煙稠密。
    71. 雞犬不聞
        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72. 寂寂無聞
        指毫無聲息,默默無聞,沒有名氣。
    73. 晉惠聞蛙
        比喻愚昧寡聞。
    74. 驚見駭聞
        耳聞目見后內心震驚。同「驚耳駭目」。
    75. 久聞大名
        聞:聽到。早就聽到對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見面時的客套話。
    76. 款學寡聞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77. 舉世聞名
        舉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全世界都知道,聲名遠播中國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 北京的山水人物和 廣州的花卉動物牙雕,尤其舉世聞名。—— 秦牧《高高翹起的象鼻子》
    78. 款啟寡聞
        款啟:見識狹小。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79. 了然無聞
        了然;完全。完全沒有聽見。
    80. 令聞令望
        令聞:美好的名聲;令望:有美好的威儀,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聲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81. 令聞嘉譽
        對有功德的人記載其功績,進爵嘉獎。
    82. 令聞廣譽
        令:美、善;聞:名聲。美好的名聲,很大的榮譽。
    83. 沒沒無聞
        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么名聲。
    84. 昧死以聞
        昧:冒。聞:使聽到。冒著死罪來稟告您。表示謹慎惶恐。
    85. 默默無聞
        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么名聲。 沒有聲息,不聞名而鮮為人知幾乎完全是默默無聞的默默無聞的挑戰者
    86. 目擊耳聞
        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87. 前所未聞
        前:先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從來沒有聽說過很快可能有必要以前所未聞的規模采取…兩棲作戰行動一位前所未聞的作家的第一部小說
    88. 淺見寡聞
        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聞:聽到的很少。形容見聞不廣,所知不多。
    89. 淺聞小見
        聞:見識。學問淺薄,見解不高。
    90. 區聞陬見
        見聞不廣,學識淺陋。
    91. 如是我聞
        如是:指佛經經文內容如此;我聞:阿難自稱我聞之於佛。 佛教傳說,后為佛經開卷語。
    92. 昧昧無聞
        聞:出名。指無聲無息,無人知曉。
    93. 湮墜無聞
        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94. 湮沒罕聞
        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95. 腥德發聞
        腥德:穢惡的行徑。指丑惡的行徑為人所知。
    96. 洗耳不聞
        比喻不愿意聽或不愿過問世事。
    97. 聞義而徙
        聞:聽到;義:正義;徙:遷移。聽到符合道義的事就心動神往,虛心相就。
    98. 聞呼即至
        聞:聽到;呼:呼喚;即:立刻;至:到。聽到呼喚立刻就到。形容動作迅速。
    99. 聞者咋舌
        聞:聽到;咋舌:咬住舌頭。聽到別人講的話,咬住自己的舌頭。形容聽到的人都震驚得不敢出聲。
    100. 聞風自遁
        聞:聽到;風:風聲,消息;遁:逃跑。聽到風聲自己逃跑了。形容非常怕對方。
    101. 聞風逃遁
        風:風聲,消息;逃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102. 聞香下馬
        聞:嗅;香:酒香味。聞到酒的香味,盡管正騎馬趕路,也要下馬品嘗。形容酒非常好。
    103. 亙古未聞
        指從古到今都沒有聽說的。
    104. 喜見樂聞
        聞:聽。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105. 謏聞淺說
        謏聞:小有名聲。小有名聲,學識淺陋。
    106. 先斬后聞
        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后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后再向上級報告。
    107. 昭然著聞
        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108. 尊聞行知
        其意為重視聽到的意見,實行已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