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造詞
「鏡」字的造詞
- 鏡涵
像鏡子一樣映照萬物。
- 鏡澈
清澈。
- 鏡睇
猶察視。
- 鏡殿
壁上嵌鏡的宮殿。
- 鏡川
指鏡湖。
- 鏡卜
占卜法之一。
- 鏡察
明察。
- 鏡華
見「鏡花」。
- 鏡變
鏡中的影子隨外物變化而變化。比喻人的思想隨環境而變化。
- 鏡花
1.亦作「鏡華」。 2.指菱花鏡。常美稱鏡子。
- 鏡鑒
1.照鏡子。 2.鑒察﹔警戒。 3.光亮﹔明亮。
- 鏡斷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 鏡考
借鑒并考校。
- 鏡覽
猶閱覽。
- 鏡監
猶鏡鑒。鑒察﹐警戒。
- 鏡象
1.鏡中的物象。 2.指水中物像。
- 鏡光
1.鏡子的光。借指鏡。 2.明亮的光。
- 鏡魚
即鯧。
- 鏡芳
鏡湖邊的花草。
- 鏡機
洞察幽微。語本《文選.曹植序》﹕「於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說焉。」李善注﹕「鏡機﹕鏡﹐照﹔機﹐微也。」
- 鏡彩
指月亮的光彩。
- 鏡雪
比喻白發。
- 鏡片
光學儀器或眼鏡等上的透鏡。 透鏡這臺儀器上的那些鏡片
- 鏡石
光滑晶瑩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頭。
- 鏡臺
裝有鏡子的梳妝臺。 裝著鏡子的梳妝臺
- 鏡燭
明察洞徹。
- 鏡套
遮蓋鏡子的軟簾。
- 鏡洗
形容十分潔凈。
- 鏡輪
比喻明月。
- 鏡匣
盛梳妝用品的匣子,其中裝有可以支起來的鏡子。 盛婦女梳妝用品的匣子,里面裝有可以支起來的鏡子
- 鏡面
1.鏡子的表面。 2.即鐴。 3.湖南出產的以稻谷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 鏡囊
盛鏡子和其他梳妝用具的袋子。
- 鏡框
(鏡框兒)在用木頭、石膏、塑料等做成的框子中鑲上玻璃而制成的東西,用來裝相片或字畫等。
- 鏡飾
察視并獎飭。
- 鏡誡
見「鏡戒」。
- 鏡淥
明凈清澈。
- 鏡澄
清澈。
- 鏡奩
鏡匣。
- 鏡潔
明潔。
- 鏡檻
1.鏡臺。 2.水邊欄桿。
- 鏡屏
1.框立在地上的鏡子。 2.鏡背后的襯物。
- 鏡恕
明察并寬恕。
- 鏡湖
古代長江以南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在會稽太守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鏡﹐故名。
- 鏡史
以歷史為借鑒。
- 鏡浦
像鏡子一樣清澈的水面。
- 鏡目
明亮敏銳的眼光。
- 鏡箱
①指照相機的暗箱。②盥洗室內設置的裝有長方形鏡子的箱狀設備。
- 鏡清
1.鏡面潔凈。 2.比喻清明太平。
- 鏡鸞
1.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罝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2.指鏡子。
- 鏡皦
清澈明凈。
- 鏡天
明凈的天空。
- 鏡像運動
鏡像運動—mirror movements,一側肢體作隨意運動時,另側肢體幾乎同時出現復制的不隨意運動。
- 鏡子效應
鏡子效應來源與現實的生活,主要用於人際交往。
- 鏡鸞沉彩
鏡鸞指鏡子,也有一說指夫妻;沉彩謳肢彩陳舊。因此青絲染霜,鏡鸞沉彩理解為白發叢生了,夫妻不再和睦。
- 自鏡
1.照自己的形貌。 2.對照自己﹐引以為戒。
- 三鏡
見「三鑒」。
- 玉鏡
1.玉磨成的鏡子。 2.比喻清明之道。 3.比喻明月。 4.比喻明靜的水面。 5.指婚娶的聘禮。
- 藻鏡
同「藻鑒」。
- 瑩鏡
玉鏡。
- 遠鏡
望遠鏡。
- 幽鏡
1.藏於匣中之鏡。 2.喻寂靜的池塘。
- 引鏡
持鏡。《后漢書.朱浮傳》:「引鏡窺影。」《文選.王融》:「引鏡皆明目,臨池無洗耳。」李善注引三國蜀譙周《考史》:「公孫述竊位於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誅,永澡盥引鏡自照曰:‘時清則目明也。’」后因以指時世清明。
- 一鏡
1.比喻言行可以借鑒得失的賢士。 2.指象一面明鏡的平水。 3.喻有如明鏡的月亮。
- 業鏡
佛教語。謂諸天與地獄中照攝眾生善惡業的鏡子。
- 眼鏡
用以矯正視力或保護眼睛的簡單光學器件。由鏡片和鏡架組成。矯正視力用的眼鏡有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老光眼鏡以及散光眼鏡三種。保護眼睛用的眼鏡有防護鏡、防風鏡和太陽鏡等。
- 雪鏡
鑿有兩條窄縫的木片,愛斯基摩人用以預防雪盲。 鑿有兩條窄縫的木片,愛斯基摩人用以預防雪盲
- 懸鏡
比喻肝膽相照,坦誠相見。
- 軒轅鏡
1.鏡名。古人謂用之可以辟邪。
- 心鏡
清凈之心。
- 梟鏡
見「梟獍」。
- 玄鏡
猶明鏡。
- 梟破鏡
梟與獍。舊時以為皆忤逆動物,故以并舉。破鏡,獸名,即獍。
- 顯微鏡
用來增大視角以觀察微小物體的光學儀器。由同軸裝置的短焦距物鏡和長焦距目鏡構成。其成像原理是:當把待觀察物體放在物鏡焦點外側靠近焦點處時,在物鏡后所成的實像恰在目鏡焦點內側靠近焦點處,經目鏡再次放大成一虛像。觀察到的是經兩次放大后的倒立虛像。 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用來放大微小物體的像
- 蝦蟆鏡
1.亦作「蛤蟆鏡」。 2.有色眼鏡的俗稱。
- 洗鏡
磨鏡。古代銅鏡,須常磨才能光亮。
- 物鏡
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等)中靠近被觀察物體的透鏡或透鏡組。物體發出的光先經過物鏡形成實像,再經目鏡放大以便觀察。
- 西洋鏡
1.亦作「西洋景」。 2.民間一種供娛樂用的裝置﹐匣子里裝著畫片﹐匣子上有放大鏡﹐可見放大的畫面。因最初畫片多西洋畫﹐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虛借以騙人的行為或手法。
- 望遠鏡
用來增大視角以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由共軸裝置的物鏡和目鏡構成。有兩大類:一類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較長,目鏡焦距較短。觀察到的虛像是倒立的。如天文望遠鏡;另一類望遠鏡的物鏡是長焦距的凸透鏡,目鏡是短焦距的凹透鏡,觀察到的虛像是正立的。如伽利略望遠鏡。
- 完鏡
南朝陳將亡時,太子舍人徐德言知夫妻不能相守,因破鏡為二,與妻樂昌公主各執其一,相約作為失散后重逢時的信物。及陳亡,夫妻離散。后因破鏡相合而得夫妻團圓。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因以「完鏡」比喻夫妻分離后重又團圓。
- 洼鏡
凹鏡。
- 銅鏡
古代用來照映形象的銅制鏡子。一般是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常鑄花紋。中國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戰國時已很盛行。
- 凸鏡
見「凸面鏡」。
- 透鏡
由兩個共軸折射曲面構成的光學元件。通常用光學玻璃磨制而成。多數透鏡的兩個折射曲面都是球面。分中央部分比邊緣部分厚的凸透鏡和中央部分比邊緣部分薄的凹透鏡兩類。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稱「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稱「發散透鏡」。單個凸透鏡能成實像或虛像,但單個凹透鏡只能成虛像。
- 凸透鏡
稱會聚透鏡,通稱放大鏡。透鏡的一種。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線透過以后,向軸線的方向折射聚集於一點上。物體放在焦點以內,由另一側看去就得一個放大的虛像。陽光通過后聚集成一個溫度很高的光點,火柴和薄紙能被燒著。凸透鏡可做各種光學用具的鏡頭。
- 凸面鏡
1.亦稱「凸鏡」。 2.中厚邊薄的透光鏡,為球面鏡的一種,反射面凸出,曲率中心在鏡后,焦點在曲率中心與鏡心連線的中點上。可引火,并可制顯微鏡及老花眼鏡。 即「凸鏡」。為球面鏡的一種,反射面外凸,焦點在背后,成像為正立、縮小的虛像
- 潭鏡
水平如鏡之潭。
- 天鏡
1.比喻監察天下的權力。 2.指月。 3.指月影。 4.湖面。
- 突鏡
凸透鏡;放大鏡。
- 世鏡
照世的鏡子。言能借以照察世相,知所鑒戒。
- 石鏡
1.如鏡的山石。 2.水母的別名。 3.冰的別名。
- 蛇盤鏡
語出唐鍾輅《前定錄.袁孝叔》。有老父授袁孝叔書一編云:「君之壽與位盡具於此﹐事已前定……但受一命﹐即開一幅。」每之任﹐視書無差。后秩滿歸閿鄉別墅﹐晨起欲就巾櫛﹐忽有物墜鏡中﹐類蛇而有四足﹐孝叔驚仆﹐數日卒。其妻閱留書﹐猶馀半軸﹐乃開視之﹐惟有空紙數幅﹐畫一蛇盤鏡中。后用以為典實。
- 上鏡
1、出現在電影、電視中:她還在電影學院學習期間就已經多次上鏡。2、在電影、電視中的形象好:這位節目主持人很上鏡。
- 山字鏡
古代銅鏡名。背面以「山」字形為主紋。盛行於戰國時期。
- 沙鏡
一中像云母樣的美石。
- 三棱鏡
有三個棱的棱鏡。 有三個棱的棱鏡
- 鼻鏡
用於檢查鼻腔的器械。 用於檢查鼻腔的器械
- 凹鏡
見「球面鏡」。
- 凹面鏡
1.亦稱「凹鏡」。 2.邊厚中薄之鏡,為球面鏡的一種。反射面凹進去,能把平行的光反射后聚在鏡面前的一點上,這點叫焦點。如果光源在焦點上,所發出的光經反射后就形成平行的光束。 凹面的球面鏡,平行光照於其上時,通過其反射而聚在鏡面前的焦點上
- 凹透鏡
見「透鏡」。 凹面(中央比邊緣薄)的透鏡,有發散光線之功效
- 寶鏡
1.鏡子的美稱。 2.喻日或月。
- 靶鏡
1.亦稱「靶兒鏡子」。 2.帶柄的鏡子。
- 百煉鏡
1.晉王嘉《拾遺記.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淺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煉可為金﹐色青﹐照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稱精煉的銅鏡為「百煉鏡」。 2.比喻明月。
- 班鏡
分等鑒別。班,通「辨」。
- 半鏡
半片破鏡。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后主叔寶之妹樂昌公主,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於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唐韋述《兩京新記》卷三。
- 壁鏡
見「壁錢」。
- 變色鏡
鏡片能隨光線強弱而變色的眼鏡。
- 變色眼鏡
一種鏡片顏色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而變深變淺的眼鏡,也稱變色鏡。 一種鏡片顏色能隨著光線的強弱而變深變淺的眼鏡,也稱變色鏡
- 冰鏡
1.河水結冰,光亮如鏡。 2.指月亮。 3.指明亮的眼睛。
- 薄透鏡
一種很薄的透鏡,它的厚度可以在計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時忽略不計。 一種很薄的透鏡,它的厚度可以在計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時忽略不計
- 茶鏡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鏡。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鏡
- 蟾閣鏡
鏡名。相傳為有祇國所獻﹐藏於望蟾閣﹐故名。
- 陳宮鏡
南朝陳后主之妹樂昌公主與其夫太子舍人徐德言鑒於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於都市﹐冀得相見。后陳亡﹐妻果沒入楊素家﹐德言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素知之﹐即召德言﹐還其妻﹐夫妻得以團圓。聞者無不感嘆。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圓的破鏡。
- 出鏡
指在電影或電視中露面:青年演員頻頻出鏡,演技提高很快。
- 穿衣鏡
可以照見全身的大鏡子。用於穿衣﹐故稱。用來修整衣冠、端正儀表的大鏡子
- 淬鏡
磨鏡。古代以金屬為鏡,日久鏡面容易昏暗,故須常加磨治,方能使明亮照人。
- 跌眼鏡
〈方〉指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驚(多跟‘大’連用):出現這樣的結果,令不少行家大跌眼鏡。
- 地鏡
1.傳說中的大鏡,可用以照見地下之寶。 2.謂地面的積水。
- 飛鏡
比喻明月。
- 多棱鏡
棱鏡,多指三棱鏡。
- 放大鏡
凸透鏡的通稱。
- 法鏡
佛教語。比喻佛法。謂佛法如鏡,能照徹萬物。
- 飛鵲鏡
古鏡的一種。傳說可以照見妻子之心。《太平御覽》卷七一一引《神異經》﹕「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其鏡化鵲﹐飛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后遂用為典實。
- 封鏡
指影片、電視片拍攝工作結束。
- 風鏡
擋風沙的眼鏡,玻璃片的四周有棉紗、橡膠或塑料做成的罩子。
- 撫鏡
謂試鏡﹑舉鏡(照影)。
- 蛤蟆鏡
鏡架較大的太陽鏡的俗稱。鏡片略呈蛤蟆眼睛形狀。 一種式樣似蛤蟆眼的大鏡片眼鏡,特指這種式樣的墨鏡
- 古鏡
古時制作的銅鏡。
- 棺中懸鏡
古代禮俗。古人於大殮時用鏡懸棺前照尸,取光明破黑暗之義。
- 廣角鏡
①廣角鏡頭。②比喻使視角范圍廣的事物:這部書是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廣角鏡。
- 規矩鏡
古代銅鏡。鏡紐較大,多作半球形,紐座外有方欄,實為古代六博局紋,今正。銅鏡總體外形為圓形。始見於西漢。武帝﹑王莽時期最為流行。
- 規鏡
規勸鑒戒。
- 龜鏡
龜鑒。
- 合鏡
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時陳政方亂,德言知國破時兩人不能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以為異日憑證。及陳亡,其妻沒入楊素家,德言亦流落至京。有蒼頭賣半鏡,德言出半鏡合之,因訪得其妻,重為夫婦。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因謂夫婦離而復合為「合鏡」或「破鏡重圓」。
- 海鏡
1.指明亮如鏡的海或海面。 2.指月亮。 3.蛤類動物名。
- 護心鏡
古代鑲嵌在戰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銅鏡。 鎧甲上保護胸部的圓形金屬片
- 哈哈鏡
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鏡子,照起來奇形怪狀,引人發笑。 能使物像產生變形奇異效果或幻像的各種光學裝置中的任何一種
- 漢鏡
漢代的銅鏡。漢鏡有圓形﹑方形。紐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鑄有幾何形圖案或神人禽獸等。東漢中期,出現浮雕的畫像,造形精美。
- 火齊鏡
傳說中的一種寶鏡名。
- 璣鏡
大珠,光潔可作鏡用,故稱。喻鑒察力。
- 后鏡
謂為后世借鑒。
- 喉鏡
一種用於檢查喉部病變的裝置或器械。 一種用於檢查喉部病變的裝置或器械
- 湖州鏡
南宋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制造的銅鏡。鏡背鑄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晉侯造」等銘記。一般為葵花形,少數為圓形和方形。當時遠銷各地。后在廣東省﹑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都有發現,朝鮮﹑日本也有流傳。
- 護鏡
見「護心鏡」。
- 花鏡
矯正花眼用的眼鏡,鏡片是凸透鏡。 用於矯正老花眼的凸透鏡型眼鏡
- 回光鏡
用於聚光燈、車燈等照明裝置中的凹面鏡。 用於聚光燈、車燈等照明裝置中的凹面鏡
- 火鏡
指凸透鏡,可聚日光取火。
- 慧鏡
1.亦作「慧鑒」。 2.佛教語。謂智慧能照物如鏡,故稱。
- 檢鏡
察鑒。
- 皦鏡
明潔貌。
- 夾鏡
形容雙目明亮如鏡。
- 皎鏡
1.猶明鏡。亦喻水面。 2.明潔貌。
- 江心鏡
唐代揚州進貢的銅鏡。因每年五月五日鑄於江心,故名。宋代翰苑進撰端午帖子,多用江心鏡典故。參閱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 金鏡
1.銅鏡。 2.比喻月亮。 3.比喻顯明的正道。 4.指對人進行諷諭的文章和書籍。
- 借鏡
借鑒。
- 金鵲鏡
指背面雕刻鵲形的銅鏡。
- 究鏡
詳察;品評。
- 考鏡
參證借鑒。
- 開鏡
指影片、電視片開拍:這部影片擬於九月~,年底停機。
- 棱鏡
用透明材料做成的多面體光學器件,在光學儀器中用來把復合光分解成光譜或用來改變光線的方向。常見的是三棱鏡。 一種由兩兩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圍成的透明物體,用以分光或使光束發生色散
- 窺遠鏡
即望遠鏡。
- 窺視鏡
安在門上,可以從門內看清門外情況的裝置。有的地區叫門鏡、貓眼兒。
- 廓大鏡
即放大鏡。
- 覽鏡
1.照鏡。 2.比喻借鑒。
- 老花鏡
供眼睛老花之人所用的眼鏡。
- 犁鏡
犁上的零件,是用鑄鐵或鋼制成的一塊彎板。安在犁鏵上方,并向一側傾斜,表面光滑,作用是把犁起的土翻在一邊。
- 菱花鏡
古代銅鏡名。鏡多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鏡。
- 菱鏡
即菱花鏡。
- 龍鏡
背面有龍紋的銅境。
- 濾色鏡
也稱「濾光鏡」。對光的不同波段具有選擇性吸收(或通過)的光學器件。由鏡圈和濾光片組成,常裝在照相機或攝影機鏡頭前面。黑白攝影用的濾色鏡主要用於校正黑白片感色性以及調整反差、消除幹擾光等;彩色攝影用的濾色鏡主要用於校正光源色溫,對色彩進行補償等。
- 羅鏡
即羅經。
- 盲公鏡
盲人所戴的一種眼鏡。現用以指太陽鏡。
- 帽鏡
置於幾皫窒,可照出人頭面的鏡子。
- 墨鏡
用墨晶制成的眼鏡。亦泛指用黑色﹑墨綠色或茶色等鏡片做的眼鏡。
- 目鏡
顯微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上接近眼睛的透鏡或透鏡組。
- 磨鏡
磨治銅鏡。古用銅鏡,須常磨光方能照影。
- 千秋鏡
歷史的鏡子。謂世世代代可供借鑒的事物。
- 千秋金鏡
猶千秋鏡。
- 腦鏡
猶腦筋。
- 拋物面鏡
反射面與拋物面的反射鏡。將發光點放在拋物面鏡的主焦點上,光線經鏡面反射后都平行於主軸射出。追光燈、探照燈內都有一拋物面鏡,使光源位於其焦點就能得到定向照明的平行光束。反之,平行於主軸的入射光經拋物面鏡反射后都將會聚在焦點上。如微波通信接收天線采用拋物面結構,使微弱信號會聚并加強。
- 秦鏡
1.亦作「秦鑒」。 2.傳說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的善惡。《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唐司空曙《故郭婉儀挽歌》:「一日辭秦鏡,千秋別漢宮。」宋周邦彥《風流子.大石》詞:「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后亦用以稱頌官吏清明,善於斷獄。
- 七子鏡
鏡名。因安裝在飾有七子圖案的鏡臺上而得名。參閱《初學記》卷二五引三國魏曹操《上雜物疏》。
- 破鏡
1.《太平御覽》卷七一七引漢東方朔《神異經》:「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后遂以喻夫婦分離。 2.喻殘月。 3.亦作「破獍」。傳說中的惡獸名。 4.傳說中的惡鳥名。《楞嚴經》卷七:「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后以喻兇惡的人。
- 平面鏡
反射面是平面的反射鏡。位於鏡前的發光點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就是發光點的虛像,像點和物點離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對於鏡面是對稱的。
- 千里鏡
1.舊稱望遠鏡。
2.閃電的別稱。
- 千丈鏡
喻指清水池。
- 潛望鏡
從坑道掩體觀察外界情況的光學儀器。最簡單的潛望鏡由裝置在直筒兩端的成45°角、鏡面相對、相互平行的兩塊平面鏡所組成。實際使用的潛望鏡由物鏡、目鏡和兩塊全反射棱鏡組成。
- 青銅鏡
青銅制作的鏡子。 漢 辛延年《羽林郎》詩:「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裙。」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朝來試看青銅鏡,一夜憂愁白髮多。」清 陳維崧《海棠春·閨詞和阮亭原韻》詞:「后堂憎殺青銅鏡,怕照見云鬟未整。」
- 清鏡
明鏡。
- 球面鏡
表面為真實球面一部分的凹面或凸面的鏡子。 表面為真實球面一部分的凹面或凸面的鏡子
- 球面透鏡
表面為完整球面的一部分的透鏡。 表面為完整球面的一部分的透鏡
- 銓鏡
評選鑒別。
- 瓊鏡
玉鏡。喻清明之道。
- 人鏡
唐 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太宗 后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后因以「人鏡」謳制於諫勸、能糾正他人過失者。
- 鵲鏡
指背面鑄有鵲形的銅鏡。
- 睿鏡
猶明鏡。
- 胃鏡
進行胃內直視檢查的一種管形器械,經口腔及食道進入胃,借光學及照明裝置窺視胃粘膜的變化,并可采取病變部位粘膜作病理診斷。 進行胃內直視檢查的一種管形器械,經口腔及食道進入胃,借光學及照明裝置窺視胃粘膜的變化,并可采取病變部位粘膜作病理診斷
- 水平如鏡
水面平靜的如同鏡子一般。形容風平浪靜的狀態。
- 以銅為鏡
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借。 同「以古為鑒」。
- 八卦鏡
畫有八卦圖形的鏡子,掛在門楣上可以避邪。
- 八咫鏡
八咫有大或美的意思。
- 明凈如鏡
明亮,幹凈,像水晶一樣的通透。可以形容一個物品或是一個人的品質。
- 遮陽鏡
太陽鏡。
- 內鏡
能夠深入體內觀察內部情況的裝置。如胃鏡、腸鏡、腹腔鏡等。舊稱內窺鏡。
- 信任如鏡
信任就像一面鏡子。
- 立體鏡
一種證實雙眼視差和產生立體知覺的儀器。常用的立體鏡有:三棱鏡式立體鏡、反射式立體鏡和柵欄式立體鏡。
- 入鏡
(把人物、景色等)攝入影視鏡頭。
- 大跌眼鏡
對出乎意料的結果或不可思議的事物感到非常驚訝。
- 門鏡
一種安裝在房門上的透明小圓鏡,屋里人可通過它看清門外的來人。 也叫窺視鏡,俗稱貓眼兒。
- 心如明鏡
心里無雜念,對人坦蕩蕩,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光潔幹凈。 也可指對出現在眼前的人和事物觀察、感知的透徹,明白。
- 披鏡
「披鏡」讀作pī jìng,是閱讀,借鑒的意思。
- 泳鏡
游泳時戴的保護眼睛的眼鏡。
- 鳳鳥紋鏡
戰國后期青銅器,現藏故宮博物院,呈銅鏡圓形外緣為素面低卷沿弦鈕。
- 照膽鏡
照膽鏡」的原典:傳說秦始皇有一面寶鑒,能見人肝膽,名為「照膽鏡」。
- 檢耳鏡
檢耳鏡也就是窺耳器為檢查外耳道和鼓膜常用的器械,形似漏斗,口徑大小不一,組成一套,根據患者外耳道直徑選用。
- 犂鏡
亦稱「犂壁」。 亦作「犁鏡」。安於犁鏵上方的金屬部件。用以翻轉和破碎犁起的土塊。
- 仙鏡
指中國傳統的遠古神話中仙人生活的地方;亦指風景絕美的地方,如「蓬萊仙界」、「人間仙界」。
- 碎鏡
碎鏡含義是鏡子打碎了。
- 太陽鏡
能防止太陽的紫外線傷害眼睛的眼鏡,鏡片多用茶色或變色玻璃等做成。
- 百鍊鏡
1.晉 王嘉《拾遺記·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淺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鍊可為金,色青,照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稱精煉的銅鏡為「百鍊鏡」。唐 白居易《百煉鏡》詩:「百鍊鏡,鎔范非常規。」亦作「百鍊鑑」。宋 洪邁《容齋五筆·端午貼子詞》:「百鍊鑑從 江 上鑄,五時花向帳前施。」
- 潛水鏡
用來保護潛水者免於嗆水、保護眼睛免受水的刺激、看清水下物的防護鏡。
- 內窺鏡
內鏡的舊稱。
- 接觸鏡
眼鏡的一種,鏡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很薄,直接貼附在眼球角膜上,以達到矯正視力的作用。通稱隱形眼鏡。
- 磨塼成鏡
《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開元 中,有沙門 道一 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么?’一 曰:‘圖作佛。’師乃取一塼於彼庵前石上磨。一 曰:‘師作什么?’師曰:‘磨作鏡。’一 曰:‘磨塼豈得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后用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實。亦作「磨磚作鏡」、「磨甎作鏡」。宋 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梁啟超《新民說》十六:「而此三者,在今日之 中國 能有之乎?吾有以知其必不能也。不能而猶云欲以新道德易國民,是所謂磨甎作鏡、炊沙求
- 用心若鏡
像明鏡一樣,純客觀的反映事物。
- 心明如鏡
指對人坦蕩,沒有雜念,就像鏡子一樣幹幹凈凈。 或者指對事情了解得透徹清楚。
- 玉鏡臺
1.玉制的鏡臺。 2.指晉溫嶠之玉鏡臺。溫嶠北征劉聰,獲玉鏡臺一枚。從姑有女,囑代覓婿,溫有自婚意,因下玉鏡臺為定。事見《世說新語.假譎》。后引申作婚娶聘禮的代稱。
- 眼鏡蛇
爬行綱,眼鏡蛇科。頸背面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眼鏡狀斑紋,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黃白色環紋。平時在灌木叢、竹林、溪邊、稻田等處活動,捕食鼠、鳥、蛙、魚等。是中國造成蛇傷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藥用。
- 特寫鏡頭
簡稱「特寫」。攝取人物面部、人體局部或物品細部的鏡頭。起強調和突出的作用。
- 靶兒鏡子
見「靶鏡」。
- 暴力鏡頭
對血腥暴力動作的描畫(如於電影所見)。 對血腥暴力動作的描畫(如於電影所見)
- 標準鏡頭
焦距長度和所攝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大致相等的攝影鏡頭。其視角一般為45°標準鏡頭50°。標準鏡頭所表現的景物的透視與目視比較接近。
- 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謂洞照一切的清凈真智。
- 分鏡頭
導演將整個影片或電視片的內容按景別、攝法、對話、音樂、鏡頭長度等分切成許多準備拍攝的鏡頭,稱為分鏡頭。
- 分色鏡頭
精細校正過的復消色差鏡頭,用於分離三色的工作。
- 廣角鏡頭
鏡頭的一種,視角比一般鏡頭廣而焦距短,常用於拍攝面積很大的景物。
- 畫鏡線
掛鏡線。
- 近光鏡子
近視眼鏡。
- 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南朝陳將亡,駙馬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於都市,以期再見。德言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德言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此時,公主已為楊素所得,素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圓。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 磨鏡石
傳說軒轅氏鑄鏡時用以磨鏡的石頭。
- 破鏡難圓
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破裂后很難重新恢復。
- 如鏡似砥
砥,是磨刀石。鏡與砥都具有平的特點。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平坦的。
- 透鏡體
凡是具有中間厚周邊薄特點的固體都叫透鏡體,通常形容在壓性或壓扭性構造破碎帶中的,它標志著該構造屬於壓應力為主形成的,應力的作用力方向與透鏡體的長軸方向相垂直。
- 搶鏡頭
拍攝時及時抓住精彩的場面:記者~捕捉到動人的一幕。
- 快鏡頭
拍攝影片或電視片時,用慢速拍攝的方法拍攝,再用正常速度放映或播映,從而產生人、物動作的速度比實際快的效果。 這樣的鏡頭叫做快鏡頭。
- 寶鏡古村
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寶鏡古村是一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
- 場鏡系統
「場鏡系統」是天文學專有名詞。
- 慢鏡頭
拍攝影片或電視片時,用快速拍攝的方法拍攝,再用正常速度放映或播映,從而產生人、物動作的速度比實際慢的效果。這樣的鏡頭叫做慢鏡頭。
- 明鏡膏
一種中藥方劑,主治眼目昏花,胬肉,云翳,腫痛。
- 眼鏡盒
裝眼鏡的盒子。
- 粉鏡自玩
記述北齊后主及馮淑妃觀戰取樂,形容耽於玩樂不理國事。
- 升降鏡頭
攝影機在升降機上做上下運動所拍攝的畫面,是一種從多個視點表現場景的方法。
- 有色眼鏡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 以人為鏡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 虛堂懸鏡
舊時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 胸有懸鏡
指能洞察一切,猶如明鏡在胸。
- 水月鏡像
水中月,鏡中像。比喻一切虛幻的影像。也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 水中月,鏡中像。喻指一切虛幻的影像。也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宋.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 身鏡體牖
身鏡:指眼睛;體牖:指耳朵。身體上的鏡子和窗戶。比喻眼睛和耳朵。
- 山雞舞鏡
山雞對鏡起舞。 比喻自我欣賞。
- 高抬明鏡
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法者判案公正嚴明。
- 孤鸞舞鏡
孤鸞:無偶的雄鸞。失偶的雄鸞對鏡悲鳴。比喻失偶的人觸物傷情,形影相吊。
- 孤鸞照鏡
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 昏鏡重明
將昏暗的銅鏡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見光明。
- 借鏡觀形
借:憑借。比喻參考和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
- 鏡花水月
鏡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虛幻的景象。 鏡中花與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跡求。比喻空幻飄渺詩有可解不可解,若鏡花水月勿泥其跡可也。——《詩家直說》
- 鏡分鸞鳳
比喻夫妻分離。
- 鏡里恩情
指夫妻恩情成了鏡中的幻影,空有其名。泛指經不起考驗的、虛有其表的感情。
- 鏡里觀花
鏡子里頭看花。指雖看得見,卻得不到或摸不著。
- 鏡臺自獻
自己把梳妝臺奉獻出來。比喻自己做媒。
- 鏡圓璧合
比喻圓滿。
- 鏡破釵分
比喻夫妻失散、離異。
- 樂昌之鏡
比喻夫妻分離。同「樂昌分鏡」。
- 盲者得鏡
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 明鏡高懸
傳說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人心膽。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
- 明鏡不疲
明亮的鏡子不為頻繁地照人而疲勞。比喻人的智慧不會因使用而受損害。
- 明鏡止水
比喻人心體明凈。
- 明鏡鑒形
明亮的鏡子照出自己的言行。比喻身邊有人經常指出自己的言行是否適當。
- 明鏡照形
比喻了解過去就可以知道現在。
- 磨磚作鏡
把磚石磨成鏡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目光如鏡
眼光像鏡子一般明亮。
- 破鏡重圓
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后重新團聚。
- 秦鬟妝鏡
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妝鏡:紹興鑒湖。比喻山清水秀的風景區。
- 秦庭朗鏡
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
- 人鏡芙蓉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相國 李公 固言,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后二紀拜相’……明年,果然狀頭及第,詩賦題有‘人鏡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鏡芙蓉」為預兆科舉得中的典故。
- 人心如鏡
人的心就像鏡子似的透亮明白。
- 人之水鏡
人間的水和鏡子,可以照清人的形象。比喻十分精明又通曉整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