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造詞
「鑼」字的造詞
- 鑼鼓
1.鑼和鼓。泛指打擊樂器。 2.指這類打擊樂器發出的響聲。
- 鑼經
「鑼鼓經」的簡稱。戲曲打擊樂的譜式。戲曲演出組合運用各種打擊樂器(鼓、鑼、鈸、板等),配合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以增強演唱的節奏感和動作的準確性。不同音響節奏、組合結構,形成不同套數,如京劇的[急急風]、[四擊頭]等。現行記譜方法一般喻狷字表示各種樂器的音響,如「大」表示鼓,「倉」表示大鑼等。
- 鑼鼓經
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記譜時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種樂器的音響﹐如「大」表示鼓﹐「倉」表示大鑼﹐「臺」表示小鑼﹐「七」表示鈸﹐「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
- 鑼鍋
1.亦作「?鍋」。 2.軍中用具。鍋﹑鑼兩用﹕白天燒飯﹐晩間報更。
- 鑼鼓點兒
指鑼鼓等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響和節奏。
- 腰鑼
舊時大官儀仗中間的大鑼﹐用以清道。
- 小鑼
打擊樂器。銅制﹐圓形﹐直徑約六﹑七寸﹐中心稍突起﹐以竹片或木片擊奏﹐發音清朗。常用於戲曲及民間鼓吹樂。
- 錫蕩鑼
一種刑具。
- 銅鑼
一種銅制樂器。形如銅盤。圈邊上穿二孔﹐結繩提而擊之。 一種銅制的樂器。帶卷邊的青銅圓盤,盤邊穿孔結繩,可以一手提著,一手用錘擊打就發出柔和而洪亮、能傳得很遠的聲音
- 頭鑼
古時儀仗隊中,列於首位之鑼。
- 鐋鑼
小銅鑼。 小銅鑼
- 鏜鑼
一種樂器。直徑約兩三寸的銅盤﹐旁邊穿兩個孔眼扣結繩子﹐一手提著﹐一手用木板趨狎發聲。
- 廝鑼
即廝羅。 小鑼馮金寶上來,手中拿著個廝鑼兒,見了 敬濟,深深道了萬福。——《金瓶梅詞話》
- 鐁鑼
?鑼。一種銅制的盥洗用具。
- 砂鑼
古代盥洗用具。
- 傳鑼
打鑼通告或召集人眾。
- 打順風鑼
附和別人的言語,沒有自己的主見。
- 斗鑼
一種發音強烈的小鑼,為戲曲及民間鑼鼓樂的常用樂器。流行於廣東潮州等地。
- 更鑼
報更用的鑼。
- 九云鑼
見「九音鑼」。
- 九音鑼
云鑼。
- 開鑼
戲曲開演:~戲(開鑼后的第一出戲)。 我們進了劇院,離~的時候還早。舉重錦標賽月底~。
- 擂鼓鳴鑼
形容作戰布陣的聲勢。
- 铓鑼
我國云南少數民族的一種打擊樂器。
- 鳴鑼
趨狎銅鑼。常用以警眾﹑聚眾。
- 篩鑼
1.鑼的一種。也稱?鑼。 2.敲鑼。
- 才鑼
小鑼在清代的別稱。
- 茶鑼
窮光蛋、屌絲。
- 手鑼
小鑼。
- 單人鑼鼓
曲藝的一種。流行於湖南岳陽等地區。表演者一人掌握置於鑼鼓架上的鑼、鼓及胡琴、嗩吶等三十余件樂器,自拉、自吹、自打、自唱。 曲藝的一種。流行於湖南岳陽等地區。表演者一人掌握置於鑼鼓架上的鑼、鼓及胡琴、嗩吶等三十余件樂器,自拉、自吹、自打、自唱
- 破鑼嗓子
聲音不好聽,唱歌的時候高音唱不上去。
- 打鑼的
不良青年,混混,黑社會。
- 張鑼寨
位於安徽天柱山少獅峰下,背靠大天門,面對埋怨嶺,東扼皖澗,西據茶莊,是從南面通往東關的前哨。
- 揚鑼搗鼓
猶揚鈴打鼓。比喻喧嘩吵鬧。
- 收鑼罷鼓
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束,結尾。
- 緊鑼密鼓
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 擂鼓篩鑼
擂鼓:急擊鼓。篩鑼:敲鑼。敲鑼打鼓。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開臺鑼鼓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的開頭部分。也比喻一個事件的開頭。
- 鑼鼓喧天
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鑼聲鼓聲直上九霄。形容氣氛熱烈 只見山坡后面,鑼鼓喧天,早撞出兩彪軍馬。——《水滸傳》
- 鳴鑼開道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舊時官吏外出時,轎子前面的隨從敲鑼叫行人讓路,稱為鳴鑼開道。現在則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創造條件,疏通渠道
- 敲鑼打鼓
①指歡慶祝賀。②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 敲鑼放炮
指大張旗鼓地活動。
- 金鑼騰空
金鑼:比喻太陽;騰:上升。比喻太陽高照。
- 搖鑼打鼓
又敲鑼,又打鼓。比喻大聲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