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造詞
「趾」字的造詞
- 趾跡
腳基。引申為遺跡。
- 趾趾
足尖輕輕著地行走的聲音。
- 趾股
腿腳。
- 趾離
夢神名。
- 趾踵
指腳。
- 趾骨
腳趾上各塊骨的統稱,拇趾兩塊,其他各趾均三塊。 腳趾上各塊骨的統稱,拇趾兩塊,其他各趾均三塊
- 趾錯
履跡交錯。比喻人來往之多。
- 趾甲
腳趾尖上所生的堅硬角質物。 腳趾尖上所生的堅硬角質物
- 趾業
基業。
- 趾氣高揚
楚國的屈瑕帶兵討伐羅國,大夫斗伯比前往送行,返回時對車夫說∶「莫敖(屈瑕字)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 趾尖點
離足后跟點最遠的足趾的端。
- 趾高氣昂
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 趾疣
跖疣是發生在足跟、跖骨頭或跖間的尋常疣,是由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膚新生物。
- 足趾
腳指頭。亦借指腳。
- 玉趾
1.對人腳步的敬稱。 2.白嫩如玉的腳。
- 余趾
猶遺址。
- 游趾
猶游蹤。
- 右趾
謂砍掉右足。漢代酷刑之一。
- 遺趾
1.猶遺跡。 2.同「遺址」。
- 鷹趾
如鷹之棲止。形容威武。
- 崖趾
山崖的基部。
- 玄趾
傳說中山名。
- 巖趾
山腳。
- 雄趾
指大腳。
- 行趾
1.猶行跡。足跡。 2.指行動的蹤跡。
- 系趾
以鐵鐐鎖足的刑罰。
- 下趾
指物體的根底部分。
- 踠趾
屈足;蜷腳。
- 山趾
1.亦作「山址」。 2.山腳。
- 壩趾
大壩下游面和壩基間的接觸線。 大壩下游面和壩基間的接觸線
- 步趾
1.《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寵靈楚國……是寡君既受貺矣,何蜀之敢望?」后因謂邁步為步趾。 2.猶追隨。
- 顛趾
1.腳朝上頭朝下。謂顛倒失所。 2.翻倒,倒轉。
- 鼎趾
鼎之三足。
- 斷趾
斬斷足趾。古代的一種肉刑﹐斷左趾者輕﹐斷右趾者重。
- 方趾
方形的腳。多與「圓顱」﹑「圓頂」對舉或連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 跟趾
腳后跟。
- 基趾
1.亦作「基址」。亦作「基址」。 2.建筑物的地基﹑基礎。 3.指一地之范圍。 4.喻事業的根基﹑根本。
- 趼趾
生趼的腳趾。喻艱苦跋涉。
- 交趾
1.亦作「交址」。 2.原為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漢武帝時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東漢末改為交州。越南於十世紀三十年代獨立建國后,宋亦稱其國為交趾。
- 腳趾
腳前端的分支。 腳前端的分支
- 舉趾
1.舉足;抬腳。 2.指舉動。
- 麟趾
1.麟足。《漢書.武帝紀》﹕「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洼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裊蹄以協瑞焉。’」顏師古注﹕「應劭曰﹕‘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裊蹄以協嘉祉也……’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蹄之形以易舊法耳。」后以之為金錠的名稱。 2.《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鄭玄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
- 命趾
謂步行。
- 駢趾
指腳的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
- 蹼趾
鵝鴨之類的腳。因其趾間有蹼,故稱。
- 跰趾
足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為一指。跰,通「駢」。
- 跂趾
踮起腳跟。
- 步趨麟趾
探索、追隨前賢的腳步(多指學習。
- 腳趾拇
1.腳趾。 2.借喻微末的東西。
- 麟趾褭蹏
麟趾金與褭蹏金的并稱。褭蹏,馬蹄形的鑄金。
- 麟趾學
北周學校名。
- 舉趾觸罝
是捕鳥獸的網,這是形容棋局招法纏綿緊湊。
- 五趾骨
五趾骨為骨名,與跖骨構成跖趾關節,針灸學中經外奇穴八風穴位於趾骨間,可治療趾痛、足跗腫痛等病竃。
- 鴨趾草
學名CommelinacommunisL.屬鴨跖草科春季一年生雜草。
- 足趾高
從第一跖趾關節上緣至地面的垂距。
- 趾高氣揚
趾高: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腳抬得高高,得意揚揚,形容驕傲自大、自命不凡的樣子
- 圓顱方趾
顱:頭顱;趾:腳。方腳圓頭。指人類。
- 截趾適履
腳大鞋小,切斷腳趾去適應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強湊合或無原則的遷就。
- 麟趾呈祥
舊時用於賀人生子。
- 削趾適履
適:適應;履:鞋。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