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造詞
「蝨」字的造詞
- 蝨建草
亦作「虱建草」。 能除蟣虱的一種草。
- 蝨子
亦作「虱子」。 哺乳動物的體外寄生蟲。淺黃色或灰黑色,有短毛,頭小,無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體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體上的有頭虱、體虱、陰虱等,能傳染斑疹傷寒和回歸熱等疾病。
- 蝨目魚
即遮目魚。 體呈梭形,長達1米以上。口小,無牙。可食用,味美。
- 蝨病
指頭虱、體虱、陰虱等寄生於人體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皮膚病。 患處很癢,體虱並可為傳染斑疹傷寒、回歸熱等疾病的媒介。
- 蝨癥
指虱子在體內結塊的病。
- 蝨瘕
同「蝨癥」。
- 蝨瘤
亦作「虱瘤」。虱子寄生在肌膚上所形成的瘤。
- 蝨蟲
亦作「虱蟲」。即虱子。
- 蝨蟣
亦作「虱蟣」。 虱子和虱卵。泛指微小的生物。
- 蝨蟻
魚身上生白點或黑點的病竃。
- 蝨官
指蠹國害民的人或事。
- 蝨蠱
舊傳一種邪術。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蠱毒。
- 口中蚤蝨
見「口中虱」。
- 遣蝨
典出《東觀漢記·馬援傳》:「擊 尋陽 山賊,上書曰:‘除其竹木,譬如嬰兒頭多蟣蝨而剃之,蕩蕩然蟣蝨無所復依。’」后稱剃去頭發為「遣蝨」。南朝 梁簡文帝《答湘東王書》:「剃頂之時,此心特至,心口自謀,併欲剪落,無疑 馬援 遣蝨之談,不辭 應氏 赤壺之諷。」
- 捫蝨
1.前秦 王猛 少年時很窮苦。東晉 大將 桓溫 兵進 關中 時,他去謁見,一面侃侃談天下事,一面在捫虱,旁若無人。桓溫 見他不凡,問他:我奉天子之命討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 說:你不遠數千里而來,但「長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百姓還不知你到底要怎麼樣,所以不至。桓溫 無言以對。見《晉書·王猛傳》。后以「捫蝨」形容放達從容,侃侃而談。唐 李白《贈韋秘書子春》詩:「披云睹青天,捫虱話良圖。」宋 王禹偁《五哀詩·故國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陰 幕,漢 鼎入 周 室;失志罷屠龍,佯狂遂捫蝨。
- 蟻蝨
亦作「蟻虱」。亦作「螘蝨」。螞蟻和虱子。
- 魚蝨
即鯴。
- 狗蝨
1.一種寄生狗體、吸食狗血的虱子,狀如胡麻子。 宋 蘇軾《服胡麻賦》:「狀如狗蝨,其莖方兮。」
- 頭蝨
寄生在人的頭發里的一種虱子。 體長形,灰白色,有的帶黑色或黃色,腳短而粗。吸食血液。卵白色,有膠汁黏在頭發上。它能傳播斑疹傷寒等疾病。
- 射蝨
謂射藝之精,雖微細如虱亦能射中。《列子·湯問》:「紀昌 者,又學射於 飛衛 …… 昌 以氂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 燕 角之弧、朔 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絶。」
- 蟣蝨臣
猶言微賤之臣。宋 陸游《雜興以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為韻》之一:「區區牛馬走,齷齪蟣蝨臣。」明 宋濂《太乙玄徵記》:「下土蟣蝨臣,不自料得接休光,以沐浴神化,亦既幸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詩話·屈悔翁》:「降將豺狼性,孤臣蟣蝨臣。」亦省稱「蟣臣」。清 顧炎武《孝陵圖》詩:「下國有蟣臣,一年再奔赴。」清 黃景仁《元日大雪》詩:「蟣臣稱賀孰為達,亦感鼓鑄隨鴻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