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造詞
「繇」字的造詞
- 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強制農民承擔的一定數量的無償勞動。繇,通「徭」。
- 繇詞
見「繇辭」。
- 繇戍
戍邊之役。繇,通「徭」。
- 繇此
1.由此,從此。承接上文,加以推論。繇,通「由」。 2.因此。繇,通「由」。
- 繇文
占卜的文辭。繇,通「籀」。
- 繇是
1.從此。繇,通「由」。 2.於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繇,通「由」。
- 繇來
1.事物發生的原因;來源。繇,通「由」。 2.從過去到現在。繇,通「由」。
- 繇於
由於。繇,通「由」。
- 繇俗
歌謠風俗。繇,通「謡」。猶言民風。
- 蹤繇
見「蹤由」。
- 緣繇
見「緣由」。
- 原繇
原由,緣由。
- 象繇
指晉代注《莊子》的郭象和三國魏書法家鍾繇。
- 相繇
古神話中人名。傳說為共工之臣。亦稱「相柳」。
- 五繇
猶五卜。古代帝王巡狩,預卜五年,以占吉兇。
- 無繇
同「無由」。
- 外繇
謂戍邊;亦指戍邊士兵。
- 事繇
見「事由」。
- 巢繇
即巢由。繇,通「由」。
- 東繇
比目魚的別名。
- 發繇
征派徭役。繇﹐同「徭」。
- 皋繇
見「皋陶」。
- 姑繇
1.傳說中的水名。相傳周穆王妃盛姬病死,葬於樂池之南,靈車至重璧之臺,天子乃決姑繇之水以環繞喪車,名曰囧車。事見《穆天子傳》卷六。后用為悼念貴妃的典實。 2.大木名。
- 何繇
見「何由」。
- 咎繇
1.亦作「咎陶」。 2.即皋陶。舜之賢臣。咎,通「皋」。
- 寬繇
減輕徭役。
- 孔繇
孔子之道。
- 平繇
平均使用力役。
- 龜繇
龜卜所得的文辭。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穀水 東逕 獨松 故冢下,冢為水毀,其塼文:‘筮言吉,龜言兇,百年墮水中。’今則同龜繇矣。」
- 草繇木條
花草茂盛,樹木長大。《史記·夏本紀》:「其土黑墳,草繇木條。」
- 其道亡繇
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亦作「其道無由」。
「繇」字的造詞
- 自繇
自由。
「繇」字的造詞
- 繇辭
1.亦作「繇詞」。 2.卦兆的占詞。繇,通「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