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造詞


「絶」字的造詞


  • 絶字在開頭的詞語
  1. 絶倫超群
      出眾超群。
  2. 絶麟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后以"絶麟"為著作輟筆之典。更多解釋《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 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后以「絶麟」為著作輟筆之典。宋 蘇軾《東樓》詩:「獨棲高閣多辭客,為著新書未絶麟。
  3. 絶技
      1.亦作"絶伎"。
  4. 絶蹯
      1.《戰國策.趙策三》:"魏魀謂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 虎怒決蹯而去。虎之情非不愛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之蹯害七尺之軀者權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權衡輕重不因小失大。詳細解釋《戰國策·趙策三》:「魏魀 謂 建信君 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虎之情,非不愛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之蹯,害七尺之軀者,權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權衡輕重,不因小失大。《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係蹄在足,則猛虎絶其蹯……何則,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棄者輕。」李善 注:「延叔堅 曰:‘係蹄,獸絆
  5. 絶麗
      極其華美。漢 揚雄《答劉歆書》:「雄 為郎之歲,自奏少不得學,而心好沉博絶麗之文。」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三:「我收卷,見一文絶麗,問之,乃 吳梅村 先生孫也。」清 阮葵生《茶馀客話》卷一:「其年 好為驚艷絶麗之文,予嗜蒼涼古質之作,兩人性不相易,然至相契。」
  6. 絶脈
      1.脈息停止。 詳細解釋脈息停止。漢 王充《論衡·效力》:「秦武王 與 孟説 舉鼎不任,絶脈而死。」明 歸有光《送嘉定縣令序》:「譬之人少壯有力,嘗勝百鈞之重,迨夫羸老疲敝,猶以前日之任驅之,未有不絶脈而亡者。」
  7. 絶憐
      1.極其喜愛。更多解釋極其喜愛。宋 楊萬里《暮寒》詩:「絶憐晴色好,無奈暮寒何。」明 劉基《宿賈性之市隱》詩:「絶憐草色緑鋪地,可愛梅花白照人。」
  8. 絶國
      1.極其遼遠之邦國。
  9. 絶峯
      猶絕頂。山的最高峰。
  10. 絶出
      杰出;突出。 更多解釋杰出;突出。明 李東陽《麓堂詩話》:「太白 天才絶出,真所謂‘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 顧景星《<楝亭集>序》:「與之交,溫潤伉爽,道氣迎人,予益嘆其才之絶出也。」
  11. 絶服
      古代禮制稱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以外不再服喪之親屬。更多解釋古代禮制,稱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以外不再服喪之親屬。《南齊書·蕭諶傳》:「﹝ 蕭諶 ﹞於 太祖 為絶服族子。」《梁書·蕭子恪傳》:「我與卿兄弟雖復絶服二世,宗屬未遠。」
  12. 絶壑
      1.深谷。詞語出處深谷。唐 於邵《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則不能運其機;非緣情體物,則不能動其興。」宋 蘇舜欽《送李生》詩:「男兒生世間,有如絶壑松。」金 元好問《游黃華山》詩:「湍聲洶洶轉絶壑,雪氣凜凜隨陰風。」清 劉大櫆《游黃山記》:「忽巨石仄起如龜脊,左右絶壑萬仞,從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13. 絶賣
      1.將不動產的所有權賣給別人永遠不得贖回。詳細解釋將不動產的所有權賣給別人永遠不得贖回。《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衣衾棺槨,一事不辦,只得將祖房絶賣與本縣 牛公子 管業。」
  14. 絶等
      1.超越儕輩。更多解釋超越儕輩。南朝 梁 吳均《連珠》之一:「蓋聞艷麗居身,而以蛾眉入妬;貞華照物,而以絶等見猜。」清 李漁《凰求鳳·翻卷》:「霜天曉角,徵文考行,二者難兼并。若個堪居絶等,推敲不厭詳明。」
  15. 絶后
      1.絕嗣沒有后代。
  16. 絶力
      1.用盡力氣。
  17. 絶倡
      見"絶唱"。
  18. 絶倒
      1.佩服之極。
  19. 絶口
      1.閉口;住口。
  20. 絶岸
      1.陡峭的岸。更多解釋陡峭的岸。晉 郭璞《江賦》:「若乃 巴 東 之峽,夏后 疏鑿,絶岸萬丈,壁立赮駮。」唐 杜甫《白沙渡》詩:「畏途隨 長江,渡口下絶岸。」清 葆光子《物妖志·猩猩》:「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澤,遇暴風,舟溺。富生 漂蕩,抵絶岸。」
  21. 絶代
      1.遠古年代。
  22. 絶命
      猶死亡。《書·高宗肜日》:「非天夭民,民中絶命。」晉 陸機《辨亡論》上:「而 陸公 亦挫之 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后濟,絶命 永安。」明 夏完淳《大哀賦》序:「先君絶命,哭葯房於九淵。」郁達夫《一個人在途上》:「自從得病之日起,一直到舊歷端午節的午時絕命的時候止,中間經過有一個多月的光景。」
  23. 絶流
      1.橫流而渡。
  24. 絶跡
      1.亦作"絶跡"。 亦作"絶跡"。
  25. 絶息
      1.斷絕;停止。詞語出處斷絕;停止。《史記·秦始皇本紀》:「闡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漢書·賈山傳》:「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而使后世不絶息。」《隋書·循吏傳·劉曠》:「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爭訟絶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26. 絶倫逸群
      1.出眾超群。
  27. 絶處
      1.絕妙之處。
  28. 絶產
      無子孫繼承之財產。
  29. 絶亢
      1.猶刎頸。詞語出處猶刎頸。《漢書·張耳陳馀傳》:「﹝ 貫高 ﹞乃仰絶亢而死。」顏師古 注:「亢者,總謂頸耳。」《后漢書·隗囂傳論》:「則知其道有足懷者,所以棲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絶亢而不悔者矣。」
  30. 絶塞
      1.度越邊塞。
  31. 絶經
      1.指女子的月經終止。分生理性絕經與非生理性絕經兩種。生理性絕經一般在。
  32. 絶才
      過人的才能。《東觀漢記·桓譚傳》:「﹝ 桓譚 ﹞少好學,徧治五經,能文,有絶才。」宋 范公偁《過庭錄》:「王齊叟 彥齡,霖 弟也,有絶才,九流無所不能。」
  33. 絶磵
      見"絶澗"。詞語出處見「絶澗」。
  34. 絶板
      見"絶版"。詞語出處見「絶版」。
  35. 絶澗
      1.亦作"絶磵"。
  36. 絶問
      不通音問。《后漢書·儒林傳下·趙曄》:「﹝ 趙曄 ﹞詣 杜撫 受《韓詩》,究竟其術。積二十年,絶問不還,家為發喪制服。」
  37. 絶潢
      1.與水流隔絕的水池。絶潢造句與水流隔絕的水池。唐 韓愈《送王秀才序》:「故學者必慎其所道,道於 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圣人之道,猶航斷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明 宋濂《錄漁人申鮮生辭》:「吾聞之,安絶潢者,以天下之水無過其大而不知有渤澥之宏深。」
  38. 絶命詞
      1.亦作"絶命辭"。
  39. 絶望
      1.斷絕希望。
  40. 絶理
      1.棄絕事理。 絶理造句棄絕事理。《管子·禁藏》:「驕傲侈泰,離度絶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史記·呂太后本紀》:「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 絶理兮託天報仇。」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勝》:「長幼無禮,大小相虜,并為寇賊,橫恣絶理。」《東觀漢記·馮衍傳》:「然而諸將擄掠,逆倫絶理,殺人父子,妻人婦女。」
  41. 絶目
      猶極目。盡目力之所及。南朝 宋 鮑照《上潯陽還都道中作》詩:「絶目盡平原,時見遠煙浮。」唐 張九齡《湘中作》詩:「湘 流繞 南岳,絶目轉青青。」
  42. 絶世
      1.斷絕祿位的世家。
  43. 絶命書
      1.即絕命詞。詳細解釋即絕命詞。《宋漁父日記·一九○一年一月廿二日》:「搏九 欲再刻其絶命書,仍偕 搏九 至秀光社,屬該社用《民報》中該書之紙型印刷焉。」曹禺《雷雨》第二幕:「我看見她河邊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絕命書。」參見「絶命詞」。
  44. 絶雅
      十分雅致。
  45. 絶勝
      1.最佳。
  46. 絶業
      1.中斷的事業。
  47. 絶續
      斷絕與延續。 明 李贄《德業儒臣前論》:「雖師友淵源,莫詳次第,而僅存十一,要當知道無絶續,人具隻眼云耳。」清 侯方域《<彭容園文>序》:「信矣,斯文之絶續之果在吾 彭子 也。」魯迅《彷徨·傷逝》:「死的寂靜有時也自己戰栗,自己退藏,於是在這絕續之交,便閃出無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
  48. 絶密
      1.極端秘密。更多解釋極端秘密。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八章:「它甚至已經到了絕密的程度,以至使得料事如神的 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處的 陳三 都摸不清底細。」如:絕密文件;絕密消息。
  49. 絶影
      見"絶景"。
  50. 絶早
      1.極早。 絶早造句極早。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至日絶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明日絶早起來,燒了頭香去罷。」《水滸傳》第一回:「既然恁地,依著你説,明日絶早上山。」巴金《家》二六:「他們每天早晨絕早就出去上學,下午很遲才回來。」
  51. 絶好
      1.絕美極其美麗。無比美好。
  52. 絶倫
      無與倫比。《史記·龜策列傳》:「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絶倫超奇者為右,無所阿私。」《后漢書·班固傳上》:「弘農 功曹史 殷肅,達學洽聞,才能絶倫,誦《詩》三百,奉使專對。」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絶倫,慎莫近前丞相嗔。」《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絶倫。」
  53. 絶巧
      1.極其靈巧。
  54. 絶著
      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計策﹑手段。詳細解釋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計策、手段。《天雨花》第十五回:「他必無計挽回,方用此等絶著。」王愿堅《黨費》:「敵人看看整不了我們,使出了一個叫做‘移民并村’的絕著。」
  55. 絶話
      1.不留馀地的話。 詳細解釋不留馀地的話。孫犁《秀露集·關於詩》:「在詩里,說大話,說絕話,說似是而非的話,是很省力氣的。」
  56. 絶命辭
      1.見"絶命詞"。詞語出處見「絶命詞」。
  57. 絶品
      猶極品。 指物品之最高級者。《新唐書·薛稷傳》:「稷 外祖 魏徵 家多藏 虞 褚 書,故鋭精臨倣,結體遒麗,遂以書名天下。畫又絶品。」宋 蘇軾《西江月·茶詞》:「龍焙今年絶品,谷簾自古珍泉。」
  58. 絶粻
      斷糧。 晉 葛洪《抱樸子·安貧》:「忽絶粻之實禍,慕不朽之虛名。」
  59. 絶地天通
      《書·呂刑》:「乃命 重 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 傳:「重 即 羲,黎 即 和。堯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絶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幹。」意謂使天地各得其所,人於其間建立固定的綱紀秩序。清 王夫之《讀通鑒論·平帝》:「古之聖人,絶地天通以立經世之大法,而後儒稱天稱鬼以疑天下。」清 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然則絶地天通,非歟?」
  60. 絶區
      1.指道路斷絕之險地。
  61. 絶嗣
      1.斷絕嗣續。 更多解釋斷絕嗣續。《國語·魯語下》:「以是承君之官,余懼 穆伯 之絶嗣也。」《新唐書·李勣傳》:「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絶嗣,將廢之。」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絶嗣……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清 昭槤《嘯亭雜錄·配享》:「東廡諸王,國初惟以 武功郡王 等四人配享,蓋以其絶嗣故也。」
  62. 絶緒
      1.絕嗣,沒有后代。
  63. 絶域
      1.極遠之地。
  64. 絶眾
      1.超群出眾。
  65. 絶嵓
      1.見"絶巖"。 絶嵓造句見「絶巖」。
  66. 絶學
      1.棄絕學業。
  67. 絶足
      1.喻指千里馬。
  68. 絶統
      1.中斷之宗祀。多用於王室或有爵位者。詳細解釋中斷之宗祀。多用於王室或有爵位者。《漢書·丙吉傳》:「蓋聞褒功德,繼絶統,所以重宗廟,廣圣賢之路也。」《南史·韋鼎傳》:「僕觀明公,天縱神武,繼絶統者,無乃是乎。」
  69. 絶響
      1.《晉書.嵇康傳》:"康將刑……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傳論》:"嵇琴絶響阮氣徒存。"后因稱中斷散失之學術技藝為"絶響"。
  70. 絶倫超羣
      出眾超群。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因思天下之大,億兆之衆,安能必其無絶倫超羣之人。」清 王韜《論日報漸行於中土》:「西國之爲日報主筆者,必精其選,非絶倫超羣者不得預其列。」
  71. 絶倫逸羣
      出眾超群。《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孟起 兼資文武……當與 益德 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絶倫逸羣也。」
  72. 絶産
      無子孫繼承之財產。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家產》:「又有絶產豐厚,宗人利繼為嗣。」《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一家人﹞死得乾凈,又把他的家事估了絶產,限定了價錢,派與那四鄰上價。」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三·施允升》:「其叔祖某,絶產千餘金,應歸先生,一介不取,捐為義田以贍族。」
  73. 絶衆
      超群出眾。 《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羣,勇欲絶眾。」《后漢書·祭肜傳》:「肜 為人質厚重毅,體貌絶眾。」宋 曾鞏《再乞登對狀》:「臣愚淺薄,無軼倫之行,絶眾之材。」
  • 絶字在結尾的詞語
  1. 邪絶
      斜行度越。
  2. 鄭虔三絶
      謂唐鄭虔詩﹑書﹑畫皆精妙。唐李綽《尚書故實》:「鄭廣文(虔字)學書而病無紙,知慈恩寺有柿葉數間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紅葉學書,歲久殆遍。后自寫所制詩并畫,同為一卷封進,玄宗御筆書其尾曰:‘鄭虔三絶。’」《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虔善圖山水,好書……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絶。’」后世因以贊譽人善畫山水或詩﹑書﹑畫三者皆精妙。
  3. 中絶
      1.隔斷。 2.中斷;絕滅。
  4. 鄭三絶
      唐鄭虔詩﹑書﹑畫三絕。用以稱譽人多才多藝。
  5. 英絶
      英俊卓異。
  6. 應天三絶
      1.唐僖宗年間,孫位在成都應天寺左壁畫坐天王及其部從鬼神像。后蜀景煥又在右壁畫天王像,與之相對。當時的詞人歐陽炯為此作長歌,僧夢歸草書此歌於壁。因畫﹑詩﹑書法三者俱佳,時人稱之"應天三絶"。參閱宋郭若虛《圖書見聞志.應天三絕》。
  7. 幽絶
      清幽殊絕。
  8. 夷絶
      滅絕。
  9. 咽絶
      謂停止發聲。
  10. 夭絶
      1.猶夭折。 2.猶絕滅。
  11. 休絶
      擺脫,割斷。
  12. 謝絶
      婉言拒絕或推辭。
  13. 萎絶
      1.枯謝。 2.死亡;消亡。
  14. 慟絶
      因悲哀過度而昏厥。
  15. 逃絶
      1.舊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滿一定年限不歸,視其戶絕。 2.指逃跑絕跡。
  16. 特絶
      猶卓絕。
  17. 汰絶
      屏棄。
  18. 四絶
      1.傳稱四種高超的技藝或難得的事物。
  19. 四離四絶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合稱「四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合稱「四絶」。舊時星相術士以為忌日。
  20. 衰絶
      衰落絕滅。
  21. 把絶
      把守截斷。
  22. 暴絶
      1.殘害滅絕。 2.突然斷氣。
  23. 摒絶
      全部排除。
  24. 才絶
      謂才華冠絕當世。
  25. 楚絶
      悲涼到極點。
  26. 愁絶
      極端憂愁。
  27. 摧絶
      1.破壞。 2.傷心之極。
  28. 斗絶
      1.陡峭峻險。斗,通「陡」。 2.孤懸。 3.猶懸殊。
  29. 杜絶
      1.堵塞,斷絕。 2.徹底制止,禁止。
  30. 遏絶
      1.誅滅;滅絕。 2.阻止禁絕。
  31. 隔絶
      1.阻隔﹔隔斷。 2.斷絕。
  32. 刮絶
      廢除;掃除凈盡。
  33. 梗絶
      阻斷,斷絕。
  34. 鬲絶
      隔斷。鬲,通「隔」。
  35. 工絶
      精極。
  36. 亙絶
      綿延阻絕。
  37. 孤絶
      1.謂孤立無助。 2.謂孤零,孤單無伴。 3.高峻;高聳。 4.謂清幽僻靜。 5.指幽靜的處所。 6.見「孤經絶句」。
  38. 橫絶
      1.橫越;橫度。 2.超絕,超出。
  39. 火絶
      1.火煙斷絕。謂無后嗣。
  40. 交絶
      絕交,關系斷絕。
  41. 佳絶
      好到極點;絕妙。
  42. 接絶
      建祠以祀死於國事的士民。
  43. 叫絶
      1.呼令果斷,暗示使自裁。 2.叫好;稱絕。
  44. 精絶
      1.精妙絕倫。 2.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北尼雅河入沙磧處。
  45. 警絶
      警策絕倫。
  46. 距絶
      拒絕。距,通"拒"。
  47. 拒絶
      1.隔斷;遏絕。 2.不接受,不答應。
  48. 曠絶
      1.空缺;斷絕。 2.從來沒有;絕無僅有。 3.僻遠;荒僻。
  49. 滅絶
      毀滅斷絕;消滅幹凈。
  50. 偏絶
      1.猶偏廢。 2.趨於衰竭。
  51. 凄絶
      謂極度凄涼或傷心。
  52. 七絶
      七言絕句的省稱。
  53. 缺絶
      猶廢缺。
  54. 鋭挫望絶
      謂受挫而希望破滅。
  55. 塞絶
      堵塞斷絕。
  56. 剗絶
      鏟斷,挖毀。清 魏源《圣武記》卷十:「忽一日黎明,寨內殺聲四起,天降地出,走徑皆已自剗絶,擠厓隕壑,趾頂相接。」
  57. 風清弊絶
      謂社會風氣良好,營私舞弊的事情絕跡。宋 周敦頤《拙賦》:「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絶。」《蕩寇志》第八十回:「到得 鄆城 不久,便就興利除害,風清弊絶,吏民無不歡喜。」
  58. 頽絶
      衰頹滅絕。《三國志·蜀志·劉理傳》:「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國嗣頽絶,朕用傷悼。」南朝 齊 王融《畫漢武北伐圖上疏》:「拯玄綱於頽絶,反至道於澆湻。」
  59. 衆寡懸絶
      雙方人力多少相差極大。 梁啟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十節:「布打城 既克復,奧 俄 軍奮戰益力,眾寡懸絶……此 匈加利 千鈞一髮之時也。」亦作「眾寡懸殊」。茅盾《一個女性》二:「瓊華 不能再笑了;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她有些可憐這位被呼為‘遺產’的少年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章:「龍駒寨 官兵偷襲得手之后,必然傾巢而出,云集 智亭山 下。我們只有這三百騎兵前去,眾寡懸殊,又失地利,萬難取勝。」
  • 絶字在中間的詞語
  1. 軼群絶類
      超過眾人和同輩。
  2. 逸群絶倫
      超出世人和同輩。
  3. 超群絶倫
      見「超類絶倫」。
  4. 孤經絶句
      無可比附的單條經文和截斷的文句。唐宋科舉往往以此試士,是當時的@種流弊。
  5. 窮荒絶僥
      極遠的邊塞。
  6. 軼羣絶類
      超過眾人和同輩。宋 曾鞏《代人祭李白文》:「意氣飄然,發揚俊偉,飛黃駃騠,軼羣絶類。」亦作「軼類超羣」。《隋唐演義》第九五回:「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致志,亦足以軼類超羣,獨步一時。」
  • 包含絶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