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造詞
「箸」字的造詞
- 箸撰
撰述;寫成的作品。
- 箸作
1.寫作的成品。 2.古代職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稱。掌國史資料及撰述之職。宋蘇軾有《送岑箸作》詩。
- 箸述
1.寫作;編纂。 2.寫作的成品。
- 箸土傅籍
定居而編入戶籍﹐為正式居民。
- 箸匕
筷和勺。均取食用具﹐常連用。
- 箸葉
俗稱粽葉,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綠色銀行」。
- 箸籠
筷子籠。
- 竹箸
竹筷。
- 淵箸
深沉清朗。
- 玉箸
見「玉筯」。
- 運箸
典出《史記.留侯世家》:「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語告,曰:‘於子房何如?’……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裴骃集解引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后以「運箸」指運籌計謀。
- 元箸
猶玄著。玄妙的言論。
- 髹箸
涂上漆的筷子。
- 玄箸
1.亦作「玄著」。 2.猶沉著。謂著實而不浮泛。
- 顯箸
見「顯著」。
- 析箸
謂分家。箸,筷子。
- 下箸
1.亦作「下筯」。 2.用筷子取食;吃。 指用筷子夾食物
- 象箸
1.亦作「象櫡」。亦作「象筯」。 2.象牙制作的筷子。
- 土箸
見「土著」。
- 食箸
1.亦作「食筯」。 2.筷子。
- 失匕箸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謂因受驚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稱受驚失措為「失箸」﹑「失匕」。
- 沙箸
1.亦作「沙筯」。 2.一種植物,多生於海灘中。
- 匕箸
1.亦作「匕筯」。 2.食具﹐羹匙和筷子。 3.指飲食。
- 籌箸
亦作「籌筯」。竹籌和筷子。
- 倒箸
見「倒著」。
- 回魚箸
舊俗,訂婚時女方回贈的一種禮品。
- 六箸
古博弈之具。
- 前箸
進餐時座前的筷子。《漢書.張良傳》:「漢王曰:‘何哉?’良曰:‘臣請借前箸以籌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漢紀.高祖紀二》作「前筯」。后謂為人籌畫為「借箸」或「前箸」。
- 舉箸
拿起筷子。
- 舉杯交箸
舉杯:舉起杯子。交箸:快子雜亂的放著。舉杯交箸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 紂為象箸
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
- 城眩箸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懼心理。
- 舉箸提筆
意為拿筷子和提筆。
- 小箸頭散
編號:72952 名稱:小箸頭散 別名:小箸頭散 組成:生白礬。
- 箸長碗短
形容家用器物凌亂不全。
- 張良借箸
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為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 運籌借箸
指運籌計謀。
- 無下箸處
晉武帝時,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費萬錢,猶云無下箸處。后用以形容富人飲食奢侈無度。
- 聞雷失箸
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 象箸玉杯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借箸代籌
箸:筷子;籌:過去用以計算的工具,引伸為策劃。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后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 臨食廢箸
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了筷子。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 戰栗失箸
戰栗:恐懼的樣子;箸:筷子。害怕得連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嚇得失去了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