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造詞


「獻」字的造詞


  • 獻字在開頭的詞語
  1. 獻技
      呈獻技巧;獻演技藝。
  2. 獻費
      古時進獻朝廷的稅賦錢。
  3. 獻納函
      接受臣民所投書奏﹑呈文等的匣子。
  4. 獻納院
      唐時朝廷專管臣民書奏呈文等的機構。
  5. 獻世寶
      猶獻世包。
  6. 獻琛
      進獻珍寶。表示臣服。語出《詩.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7. 獻旗
      把錦旗獻給某個集體或個人,表示敬意或謝意。
  8. 獻歲
      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
  9. 獻祭
      奉祀;祭供。
  10. 獻羔
      古祭禮之一。進獻羔羊以祭司寒。
  11. 獻納臣
      進獻忠言之臣。
  12. 獻見
      進貢晉見。
  13. 獻生子
      唐宋以來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歷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種子,互相贈送。
  14. 獻上
      在禮拜中表達(如作禱告)
  15. 獻饋
      進奉禮物。
  16. 獻書
      1.進獻書籍。多指民間進獻佚書。 2.指把自己著的書題獻給別人。 3.奉上書札;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
  17. 獻寶
      1.上獻寶玉一類的珍物。 2.比喻顯示自己的東西或自以為新奇的東西。 3.比喻提供寶貴的經驗或意見。
  18. 獻璞
      猶獻玉。
  19. 獻陵
      明代仁宗皇帝陵墓。十三陵之一。參見「十三陵」。
  20. 獻丑
      展示才華技藝時的謙詞,謂才技不高:小弟獻丑,真是弄斧班門了。
  21. 獻鳩
      進獻鳩鳥。以示尊老﹑奉養老者。
  22. 獻瑞
      謂呈獻祥瑞。
  23. 獻囚
      猶獻俘。
  24. 獻身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獻出來。 奉獻或獻出他們獻身於歷史或科學
  25. 獻金
      捐獻金銀錢財。
  26. 獻媚
      為討好別人而做出使人歡心的姿態﹑舉動。 做出使人心悅的舉動或姿態來討好、巴結別人獻媚取寵
  27. 獻花
      把鮮花獻給禮敬或敬重的對象。 把鮮花送給親愛或敬愛的人或獻給貴賓
  28. 獻好
      猶言獻殷勤,討好。
  29. 獻熟
      供奉煮熟的祭品。
  30. 獻民
      1.猶賢民。原指周滅商后,商遺民中之臣服於周者。 2.泛指前朝遺民。
  31. 獻酢
      謂主賓相互敬酒。
  32. 獻款
      歸順;投誠。
  33. 獻夢
      1.古代群臣於季冬獻吉夢給天子以賀吉祥的一種活動。 2.泛指得吉夢。
  34. 獻土
      古代負土獻神,建廟祈福的一種活動。
  35. 獻說
      進獻意見。語出漢班固《東都賦》:「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36. 獻臺
      猶擂臺。用來角技﹑比武的高臺。
  37. 獻殺
      指進獻獵獲物。
  38. 獻奉
      獻祭供奉。
  39. 獻仙音
      詞牌名。原為法曲之一種。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體。
  40. 獻諂
      奉承諂媚。 獻媚,做出使人歡心的姿態或舉動,以討好別人獻諂於后。——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41. 獻春
      孟春;新春。指農歷正月。
  42. 獻歌
      奉獻表示頌贊等的詩賦。
  43. 獻觴
      猶獻酒。
  44. 獻疑
      提出疑問。 質疑,提出疑問其妻獻疑曰。——《列子.湯問》
  45. 獻世包
      指出丑﹑丟臉的人。
  46. 獻納
      1.指獻忠言供采納。 2.指獻納忠言之官﹐獻納臣。 3.祀奉。 4.奉獻;進貢。
  47. 獻體
      露出身體。
  48. 獻供
      1.奉獻供品。 2.指供品。
  49. 獻酒
      進酒;敬酒。
  50. 獻納使
      唐時匭院主持人,專管臣民書奏之官。原稱匭使。
  51. 獻能
      推薦有才能的人。
  52. 獻尸
      古代祭禮中向尸者進獻祭品。尸,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53. 獻賦
      作賦獻給皇帝,用以頌揚或諷諫。
  54. 獻功
      1.獻上功績;報功。 2.謂在冬祭時奉獻谷﹑帛等。
  55. 獻臣
      賢臣。
  56. 獻豆
      周代雕飾的禮器。
  57. 獻馘
      古時出戰殺敵,割取左耳,以獻上論功。馘,被殺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凱報捷。
  58. 獻詩
      1.進獻詩作。古代多用以示諷諫或歌頌。 2.泛指奉獻詩作。
  59. 獻壽
      獻禮祝壽。
  60. 獻禮
      1.指古代郊祀中的獻祭禮儀。有初﹑亞﹑終三獻。 2.泛指祭禮儀式。 3.為表示慶祝而獻出禮物。
  61. 獻替
      見「獻可替否」。
  62. 獻楚
      指春秋時卞和向楚王獻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懷才不遇,投效無門。
  63. 獻茶
      1.敬茶;獻茶水。 2.敬詞。用茶。
  64. 獻曝
      《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狢。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后因以「獻曝」為所獻菲薄﹑淺陋但出於至誠的謙詞。
  65. 獻詞
      1.獻上敬語。 2.祝賀的話或文字。 獻上敬語開學獻詞
  66. 獻斟
      獻酒。
  67. 獻果
      古代「嘗新」禮俗。以新獲果品進獻天子﹑宗廟。后亦指向統治者進獻財物。語本《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孝惠帝曾春出游離宮,叔孫生曰:‘古者有春嘗果,今櫻桃孰可獻,愿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
  68. 獻殷勤
      為討好別人而細心伺候﹑奉承。
  69. 獻藝
      1.呈獻技藝;表演技藝。 2.稱科舉應試。 表演技藝給國人獻藝
  70. 獻侑
      1.指古祭禮中主人獻酒於侑尸者(即陪侍「尸」之人)。 2.勸酒助興。
  71. 獻主
      古稱酒席上的主人。
  72. 獻諛
      奉承阿諛。
  73. 獻羨
      古代地方官員向朝廷進貢搜括而得的羨馀。
  74. 獻饗
      犒賞;獻酒食款待人。
  75. 獻議
      陳述意見;建議。
  76. 獻儀
      推薦賢者。
  77. 獻血
      獻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療上輸血之用。
  78. 獻遺
      1.謂奉贈財物。 2.指饋贈品。
  79. 獻言
      1.進言;進獻意見。 2.指所進獻的意見。
  80. 獻行
      謂進用有德行的人。
  81. 獻身使命
      完成使命而獻出生命。
  82. 獻愁供恨
    1. 獻媚取寵
        以獻媚的方式得到寵幸。
    2. 獻哈達
        獻「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種禮節。 在西藏,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3. 獻血指標
        「獻血指標」是指中國不少城市,因為僅靠倡導的無償獻血,難以滿足臨床上的應用,所以,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只好給轄區各單位下達計劃獻血指標,由各單位組織人員「無償獻血」。
    4. 獻策
        獻計。
    5. 獻演
        為觀眾表演節目(含敬意):進京~。~劇目。
    6. 獻映
        為觀眾放映影片(含敬意):~優秀國產片。
    • 獻字在結尾的詞語
    1. 酌獻
        1.謂酌酒獻客。 2.謂設樂供神。
    2. 贄獻
        獻贈的禮物。
    3. 終獻
        古代舉行祀典時,有三獻之禮,第三次獻爵稱「終獻」。
    4. 汁獻
        即秬鬯。古代祭祀時用以求神的香酒。用黑黍和郁金草釀成。
    5. 珍獻
        珍貴的貢品。
    6. 兆獻
        祭奠。
    7. 淵獻
        1.即大淵獻。亥年的別稱。 2.代稱十二支中「亥」。
    8. 遺獻
        1.前朝留下的文獻。 2.前朝留下的賢人。
    9. 一獻
        古代祭祀和宴飲時進酒一次為一獻。
    10. 嚴獻
        猶奉獻,獻上。
    11. 亞獻
        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第二次獻酒稱「亞獻」。
    12. 餼獻
        指禾﹑米﹑牲﹑肉和雉雁等。
    13. 羲獻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的并稱。
    14. 委獻
        使自己屈服於人。 使自己屈服於人
    15. 文獻
        原義指同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圖像、符號、聲頻、視頻等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各種載體。 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書籍
    16. 投獻
        1.進獻禮物或進呈詩文。 2.謂將田產托在縉紳名下以減輕賦役。
    17. 送獻
        奉送,貢獻。
    18. 升獻
        進獻。
    19. 三獻
        1.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即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合稱「三獻」。 2.三種祭品。 3.三次呈獻。
    20. 幣獻
        貢獻禮物。
    21. 拜獻
        禮拜獻祭。
    22. 辯獻
        普遍獻酒。古代宴飲或舉行大典時的一種禮節。辯﹐通「徧」。
    23. 賓獻
        禮賜;饗贈。
    24. 陳獻
        進獻﹔上貢。
    25. 呈獻
        猶敬獻。 恭敬地獻給他把軍功章呈獻給母校的老師
    26. 初獻
        1.謂開始向神獻演樂舞。 2.享客時首次敬酒。 3.祭祀時首次奠爵。
    27. 賜獻
        賜予與進獻。
    28. 從獻
        謂古代祭祀或饗食獻酒后,以燔肉或炙肝置於俎上從而薦之。凡獻皆有從,加爵非獻則無。
    29. 禱獻
        謂向神求福而進獻祭品。
    30. 大淵獻
        亥年的別稱。古以太歲在天宮運轉的方向紀年。太歲指向亥宮之年稱大淵獻。《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后亦用作十二支中「亥」的別稱。
    31. 大獻
        1.謂獻捷於祖廟。 2.豐厚的供獻。
    32. 斗獻
        北斗星形的飾物。
    33. 奉獻
        ①恭敬地交付;呈獻:把青春奉獻給祖國。②奉獻出的東西;貢獻 ②:她要為山區的建設做點奉獻。
    34. 遞獻
        猶奉獻。
    35. 俘獻
        作為俘虜而被進獻。
    36. 分獻
        古代祭祀,向配饗者行獻爵獻帛禮。與「正獻」相對而言。
    37. 貴獻
        貴重的獻禮。
    38. 盥獻
        灌祭進獻。
    39. 羹獻
        古代祭祀宗廟所用之犬。
    40. 祼獻
        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時,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獻神的禮儀。亦泛指祼禮。
    41. 供獻
        1.供奉;奉獻。 2.指供品。 3.犧牲品。
    42. 跪獻
        下跪奉獻。
    43. 合獻
        相互敬酒。
    44. 河獻
        指漢河間獻王劉德。
    45. 賀獻
        朝賀貢獻。
    46. 薦獻
        祭獻;向鬼神進獻。
    47. 赍獻
        持獻,攜物進獻。
    48. 計獻
        謂隨年終上計獻物於天子。
    49. 祭獻
        祭祀供奉。
    50. 藎獻
        謂奉承,獻殷勤。
    51. 進獻
        進呈;呈獻。 恭敬地獻上;呈獻進獻禮品
    52. 謹獻
        敬獻。
    53. 靖獻
        謂臣下盡忠於君。語出《書.微子》﹕「自靖﹐人自獻於先王。」
    54. 九獻
        九次獻酒。
    55. 敬獻
        恭敬地獻上:向烈士陵墓敬獻花圈。
    56. 捐獻
        拿出財物獻給(國家或集體):他把全部藏書捐獻給圖書館。 向國家、集體獻出財物為該計劃捐獻10萬元
    57. 禮獻
        以禮奉獻之物。
    58. 兩獻
        西漢河間獻王劉德和東漢沛獻王劉輔的合稱。
    59. 靈獻
        東漢靈帝與獻帝的并稱。兩帝當政時期﹐政治黑暗﹐國勢衰微。
    60. 民獻
        民之賢者。亦借指民眾。
    61. 曝獻
        《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后以「曝獻」為所獻微薄而意誠的謙詞。
    62. 芹獻
        也作「獻芹」。謙稱自己送人的菲薄禮物:如不棄嫌,愿表芹獻。
    63. 禽獻
        把禽獻給賓客。
    64. 傾獻
        全部獻出。
    65. 遺體捐獻
        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66. 卓越貢獻
        是指對某人或某事有非常大的貢獻。
    67. 巨獻
        巨大的貢獻的意思。
    68. 紙質文獻
        紙是一種薄膜狀的纖維制品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用絮綿絲制成的「絮紙」。
    • 獻字在中間的詞語
    1. 張獻忠
        張獻忠(1606-1647)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字秉吾,號敬軒,延安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初從軍,因被人陷害革役。后參加陜北農民起義,成為起義軍首領之一。1635年與高迎祥聯兵東進,攻破安徽鳳陽,焚燒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撫」,次年東山再起,相繼破襄陽,取武昌,克長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軍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鳳凰山遭伏擊,中箭身亡。
    2. 文獻通考
        書名。宋元之際馬端臨著。三百四十八卷。記載上古到南宋寧宗時歷代典章制度沿革。體例仿杜佑《通典》,但分類更細,計有田賦、錢幣、戶口等二十四門。
    3. 私豵獻豜
        謂小獸私有﹐大獸獻君。
    4. 三獻官
        官名。掌祭祀獻爵之禮。
    5. 三獻玉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獻之厲王,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獻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獻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后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6. 睹貎獻飧
        《文選.潘岳》:「長傲賓於柏谷,妻睹貌而獻餐。」李善注引《漢武帝故事》:「帝即位,為微行。甞至柏谷,夜投亭長宿,亭長不納,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劍,令主人嫗出遇客。婦謂其翁曰:‘吾觀此丈夫非常人也;且有備,不可圖也。’天寒,嫗酌酒,多與其夫,夫醉,嫗自縛其夫,諸少年皆走,嫗出謝客,殺雞作食。平旦,上去還宮,乃召逆旅夫妻見之,賜嫗金千斤,擢其夫為羽林郎。」飱,同「餐」。后因以「睹貌獻飧」為帝王微行的典故。
    7. 雀獻金環
        相傳漢楊寶幼時將一受傷黃雀帶回家中喂養﹐羽翼豐滿后飛去。其夜化為黃衣童子﹐以白環四枚獻寶﹐表示感激。后用為知恩報德之典。
    8. 元魚獻寶
        元魚不僅無私地向食客自身,而且還帶來了更多的美味食物供人們盡情享用。
    9. 五羊獻瑞
        五羊:五谷;獻 呈現;瑞:吉詳。呈現一副春天的好景象,肉多了,雜糧多了,人的福氣也越來越多了。
    10. 重譯獻雉
        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
    11. 讒言獻媚
        為討好他人而做出某種姿態或舉動,同時說出一些誹謗的話,挑撥離間。
    12. 托妻獻子
        傳統對口相聲節目。 主要表現了對友誼的思考。表演形式主要為對「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穿房過屋,妻子不避——得有這托妻獻子的交情」這句中心俗語展開的解釋。
    13. 覩貌獻飱
        1.《文選·潘岳〈西征賦〉》:「長傲賔於 柏谷,妻覩貌而獻餐。」李善 注引《漢武帝故事》:「帝即位,為微行。甞至 柏谷,夜投亭長宿,亭長不納,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餘人,皆持弓矢刀劒,令主人嫗出遇客。婦謂其翁曰:‘吾觀此丈夫非常人也;且有備,不可圖也。’天寒,嫗酌酒,多與其夫,夫醉,嫗自縛其夫,諸少年皆走,嫗出謝客,殺雞作食。平旦,上去還宮,乃召逆旅夫妻見之,賜嫗金千斤,擢其夫為羽林郎。」飱,同「餐」。后因以「覩貌獻飱」為帝王微行的典故。唐 李德裕《丹扆箴·防微箴》:「栢谷 微行,豺豕塞路,覩貌獻飱,斯
    • 包含獻字的成語
    1. 一獻三酬
        指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
    2. 野人獻曝
        比喻貢獻的不是珍貴的東西。(向人建議時的客套話)。
    3. 獻曝之忱
        獻:貢獻之意;曝:曬太陽。比喻以物品或意見獻之於人,所表達的自謙之意。
    4. 獻可替否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5. 文獻之家
        指博學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6. 田父獻曝
        田父:老農;曝:曬。老農將曬太陽取暖的方法獻給國君。常作向人獻物或獻計的謙詞。
    7. 白璧三獻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8. 承歡獻媚
        承歡:迎合他人博取歡心。以自己的媚態博得別人歡心。
    9. 打勤獻趣
        獻殷勤,湊趣。形容阿諛奉承。
    10. 睹貌獻飧
        貌:臉色;飧:晚餐。觀察臉色,獻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銳,舉止適合。
    11. 飛觥獻斝
        觥、斝:皆古代酒器。指頻頻舉杯。形容開懷暢飲。
    12. 多嘴獻淺
        指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
    13. 借花獻佛
        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比喻借用他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今日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獻佛了。——《老殘游記》
    14. 鏡臺自獻
        自己把梳妝臺奉獻出來。比喻自己做媒。
    15. 麻姑獻壽
        獻:把東西送給尊長或敬愛的人。指祝賀壽辰。
    16. 美芹之獻
        用以自謙所獻菲薄,不足當意。 古人對自己的上書、建議表示自謙,稱「芹獻」或「獻芹」。例如辛棄疾不顧自己官職低微,就宋金雙方和與戰的前途作具體分析,寫成十篇論文,即名之為《美芹十論》。這里的「美芹之獻」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見
    17. 獻可替不
        獻:進,提出;可:正確的;替:廢,更換;不:通「否」,錯誤的。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18. 獻計獻策
        主動為別人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