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造詞
「貍」字的造詞
- 貍力
傳說中的獸名。
- 貍沙
見「貍豆」。
- 貍子
豹貓。
- 貍頭白首
秦始皇時儀仗隊所戴的貍貓形帽。
- 貍物
指潛藏在泥里的魚鱉之類生物。
- 貍骨帖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所書法帖名。
- 貍藻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塘或水田中,莖細長,花黃色,葉子形狀像絲,上面有捕食昆蟲的囊。
- 貍首
逸詩篇名。上古行射禮時,諸侯歌《貍首》為發矢的節度。
- 貍狌
野貓。
- 貍制
用貍皮裁制的衣服。《左傳.定公九年》:「齊侯賞犁彌,犁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晰幘而衣貍制。’」孔穎達疏:「《說文》云:‘制,裁也。’衣貍制,謂著貍皮也。裁皮著之,明是裘矣。」一說,色采如貍皮的斗篷。
- 貍頭竹
竹名。也稱貓彈竹。
- 貍膏
貍的脂膏。古時斗雞時取以涂抹雞頭,使對方畏怯,從而戰勝對方。
- 貍裘
用貍皮裁制的衣服。
- 貍變
1.亦作「貍別」。 2.猶豹變。
- 貍步
古代大射時測量侯道的器具,長六尺。
- 貍德
謂狐貍之性。《莊子.徐無鬼》:「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飽而止﹐是貍德也。」成玄英疏:「執守情志﹐唯貪飽食﹐此之形質﹐德比狐貍﹐下品之狗。」陸德明釋文:「‘是貍德也’謂貪如狐貍也。」一說﹐貍德指貓捕鼠飽而止的本性。郭慶藩集釋引清俞樾曰:「《廣雅.釋獸》:貍﹑貓也。貓之捕鼠﹐飽而止矣﹐故曰是貍德也。」
- 貍頭瓜
《藝文類聚》卷八七引晉郭義恭《廣志》:「瓜之所出,以遼東﹑廬江﹑燉煌之種為美,有魚瓜﹑貍頭瓜﹑蜜筒瓜﹑女臂瓜。」
- 貍奴
貓的別名。
- 貍頭
1.貍貓的頭。 2.瓜名。
- 貍別
見「貍變」。
- 貍骨
為貓科動物豹貓的骨骼,主風濕痹痛;心腹刺痛等。
- 魚貍
即海豚。
- 玉面貍
貍的一種。又稱牛尾貍,果子貍。面白色,尾似牛,喜吃果實,捕鼠勝於貓。
- 文貍
亦作「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貓。
- 神貍
靈貓的別稱。
- 斑貍
毛色斑斕的野貓。古小說載有晉張華為司空時,燕昭王墓前斑貍化為書生,拜訪張華,與之論學問難,終被識破的故事。事見南朝梁吳《續齊諧記》。
- 猦貍
獸名。
- 風貍
獸名。
- 佛貍
亦作「佛貍」。1. 北魏 拓跋燾 ( 太武帝 )的小字。2.借指 江蘇 六合縣 。因縣城東南有 瓜步山 ,山上有 佛貍祠 ,故名。3.借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者。
- 果子貍
動物名。又稱花面貍﹑白額靈貓。產於東南亞及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大小像家貓,嗜食谷物﹑果實﹑小鳥﹑昆蟲等。肉可食,味鮮美;毛皮可制裘。
- 花面貍
哺乳動物,身體比家貓細長,全身灰色,鼻部和眼部有白紋,耳部有白色環紋。生活在山林中,吃果實、谷物、小鳥等。毛皮可用來制衣帽。也叫果子貍、青猺。
- 九尾狐貍
即九尾狐。喻狐媚多詐的人。
- 九節貍
貍的一種。
- 貓貍
貍的一種。俗稱野貓。
- 牛尾貍
貍之一種,肉味鮮美。
- 毗貍
契丹語譯音。即黃鼠。形似大家鼠,體棕黃色,眼大,較突出。群棲於幹燥的草原地區,遍布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和西北。其毛皮可利用。
- 貔貍
黃鼠。古時契丹稱黃鼠為貔貍。
- 海貍
河貍的舊稱。
- 佛貍祠
古祠名。遺址在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北魏太武帝(字佛貍)於宋元嘉二十七年擊敗王玄謨的軍隊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見《魏書.世祖記下》﹑宋陸游《入蜀記》卷二。
- 海貍鼠
哺乳動物,外形像水獺,毛灰褐色。 生活在水邊,善於游泳,吃植物的莖葉等。原產南美洲。
- 以貍餌鼠
貍:貓;餌:誘。捉老鼠用貓作誘餌。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發屋求貍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貍貓。比喻因小失大。
- 花貍狐哨
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或比喻人浮華而不實在。
- 簡落狐貍
抓住狐貍。落,通「絡」。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 窮鼠嚙貍
嚙:咬;貍:貍貓。無路可逃的老鼠也會咬貓。比喻受人欺壓,雖然敵不過,也會拼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