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造詞
「煌」字的造詞
- 煌熒
閃耀。
- 煌熠
輝耀。
- 煌灼
焦灼不安。
- 煌榮
輝煌。
- 煌煌
明亮輝耀貌。 明亮輝耀貌明星煌煌
- 煌煌燁燁
明亮光輝。 形容火勢旺盛.。
- 瑩煌
明亮。
- 熒煌
輝煌。
- 炫煌
1.亦作「炫熿」。亦作「炫熀」。亦作「炫晃」。 2.顯耀;閃耀。
- 煒煌
1.猶輝煌。 2.華盛貌。
- 韡煌
光明美盛貌。
- 炳煌
昭明。
- 燉煌
同「敦煌」。
- 敦煌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為敦煌鎮,后復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幹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縣名。在甘肅省。西漢置。十六國前涼建都於此,北周改名鳴沙縣,隋大業初復名,唐末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復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鳴沙山﹑月牙
- 赫煌
赤色光明貌。
- 金煌煌
(金煌煌的)形容像黃金一樣發亮的顏色:金煌煌的玻璃瓦。也作金晃晃。
- 焜煌
明亮;輝煌。
- 亮煌煌
形容非常明亮。
- 共鑄輝煌
一同創造輝煌的業績。
- 再鑄輝煌
就是重新成功或者更加成功。
- 敦煌五龍
晉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的合稱。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稱。
- 敦煌變文
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講唱體通俗文學作品。是中國唐五代時期一種重要的民間文學形式。王重民等所編《敦煌變文集》中搜羅的敦煌變文較為宏富。參見「變文」﹑「敦煌石室」。
- 敦煌詞
清末(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世稱敦煌石室)發現的唐、五代詞。約寫於公元8-10世紀。多為無名氏的作品,包含部分民間創作,也有極少數可考知作者的文人詞。是研究詞的起源和發展的重要資料。
- 敦煌石室
1.亦稱「敦煌石窟」。 2.包括古代隸屬敦煌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四窟。一般指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在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山麓。其處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畫﹑塑像(多系佛像)極多。自東晉迄元,皆有建造。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於復壁中發現藏經室,內藏手寫佛經及美術作品等,極為豐富。寫本最早為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最晩為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而以唐﹑五代的為最多。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寫本部分業經整理印行。全國解放后列為重點
- 敦煌石窟
中國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隸屬敦煌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等四區。一般指莫高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甘肅省是我國著名的石窟。包括古代隸屬敦煌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四窟。現存最早的窟是十六國北涼開鑿的,以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繼開鑿,現存有 492 個窟
- 敦煌遺書
又稱敦煌文獻、敦煌文書、敦煌寫本,是對1900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的一批書籍的總稱,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紀的古寫本及印咕。
- 燦爛輝煌
燦爛:鮮明耀眼。形容光彩四射,鮮明耀眼。也比喻成績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 燈火輝煌
形容夜晚燈光明亮的繁華景象。
- 輝煌奪目
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 金碧輝煌
碧:翠綠色。形容建筑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 金光碧色,彩輝奪目。比喻陳設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