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造詞
「火」字的造詞
- 火頭軍
近代小說戲曲中稱軍隊中的炊事員(現代用做戲謔的話)。 軍隊中做飯的火夫(現代用做戲謔的話)
- 火位
五行中火行的方位。古以五行與五方相配,火為南方。
- 火桶
一種桶狀爆炸物。
- 火體
火的性質。
- 火天
夏天。五行火主夏,故稱。
- 火筒
吹火用具。
- 火維
南方屬火,因以「火維」指南方。亦特指五岳中的南岳 衡山。
- 火王
謂五行中之火德旺盛。
- 火燙
①非常熱;滾燙:他正在發燒,臉上火燙。②用燒熱的火剪燙發。
- 火頭
①(火頭兒)火焰:油燈的火頭兒太小。②(火頭兒)火候①:火頭兒不到,餅就烙不好。③火主。④(火頭兒)怒氣:你先把火頭壓一壓,別著急。
- 火災
失火造成的災害:防止森林火災。
- 火迫
猶火急,急切。
- 火突
煙囪。
- 火頭上
發怒的時候:他正在火頭上,等他消消氣再跟他細說。
- 火齊
火齊湯,一種清火、治腸胃病的湯藥。 齊,同劑。
- 火印
把燒熱的鐵器或鐵質的圖章烙在木器、竹片等物體上而留下的標記。
- 火鎗
見"火槍"。
- 火網
形容彈道縱橫交織的密集火力。通常是將各種火器依其性能及敵情、地形作適當配置,進行有組織的多方向射擊而形成的。
- 火浴
火化。
- 火墻
①中間有通熱氣的煙道、可以取暖的墻。②火網。
- 火孽
古代指情況怪異﹑原因不明的火災。
- 火牛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具。
- 火旗
1.亦作「火旂」。紅旗,朱旗。2.喻指炎熱的云層。
- 火器
利用炸藥等的爆炸或燃燒性能起破壞作用的武器,如槍、炮、火箭筒、手榴彈等。 用火力殺傷人或用火力發射的兵器,如槍、炮、火箭筒、手榴彈等西人長火器。——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火器利襲遠。與之競火器。以火器困我。
- 火斾
見「火旆」。
- 火玉
傳說能發熱的一種紅色寶玉。
- 火暖
暖和。
- 火藥味
(火藥味兒)比喻強烈的敵意或激烈的沖突氣氛:他今天的發言帶火藥味ㄧ辯論會上火藥味很濃。
- 火鉛
術士煉丹用的一種紅鉛。
- 火判
泥塑中空,可以燃火的鬼判像。
- 火齊湯
古代清火的湯藥名。
- 火齊珠
1.寶珠的一種。 一說,似珠的石。
- 火旻
秋天;秋日的天空。
- 火捺紋
見「火捺」。
- 火魚
1.金魚的別名。明 郎瑛《七修類稿·事物二·火魚》:「杭 自 嘉靖 戊申來,生有一種金鯽,名曰火魚,以色至赤故也。」
- 火捺
1.亦作「火捺紋」。 2.廣東端溪硯石的一種紋理,稱「火捺紋」。因亦以為品種名。
- 火拼
火并。
- 火槍
裝火藥和鐵砂的舊式槍,現多用於打獵。 一種舊式槍支,以火藥、鐵砂為彈藥
- 火氣性
易發怒的脾性。
- 火匝匝
急迫貌。
- 火奴魯魯
華人稱「檀香山」。美國夏威夷州首府。人口37.3萬(1984年)。工業以制糖和菠蘿罐頭為主。北太平洋海、空交通樞紐。有七個大型軍事基地。著名旅游中心,懷基基海灘是水上運動的勝地。 美國夏威夷州首府和主要港口。又名檀香山
- 火氣
①怒氣;暴躁的脾氣:壓不住心頭的火氣。②指人體中的熱量:年輕人火氣足,不怕冷。③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病因。
- 火名
1.以火為名號。 2.五行中火行的名號。
- 火眸
猶火眼金睛。
- 火齊鏡
傳說中的一種寶鏡名。
- 火油
〈方〉煤油 。 〈方〉∶煤油的俗稱
- 火藥
炸藥的一類。爆炸時有的有煙,如黑色火藥,有的沒有煙,如硝酸纖維素。 一種黑色或棕色炸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狀,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無煙火藥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藥引著火藥。——《廣東軍務記》槍彈火藥。——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火藥火器。——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火藥三百罌。
- 火器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置,為皇帝的守衛扈從,設有總統大臣管理。全營均操習槍炮,故名。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
- 火苗
(火苗兒)火焰的通稱。也叫火苗子。
- 火母
指五行中的木。五行循環相生,木生火,故稱。
- 火云
紅云。多指炎夏。
- 火源
指燃燒并能引起火災的東西。 燃燒起火的源頭;火種
- 火簽
舊時官署緊急拘傳人犯的一種簽牌。
- 火炮
炮。 口徑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藥氣體壓力發射的重火器
- 火漆
用松脂和石蠟加顏料制成的物質,稍加熱就熔化,并有黏性,用來封瓶口、信件等。也叫封蠟。 以松脂和石蠟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粘貼劑
- 火畜
指羊、馬等牲畜。
- 火羊
古代以幹支配五行、五色及十二生肖以紀年,丁為火,未屬羊,「火羊」指丁未年。逢這一年多生變亂,因以「火羊」指國家發生災禍。元 張憲《金柜書》詩:「太平天子著龍衣,定策元勛不敢非;藝祖 有靈君莫急,朱牌金字火羊飛。」參閱 宋 柴望《丙丁龜鑒》。
- 火陽
太陽。
- 火序
夏季。古以五行與四季相配,夏為火,故稱。
- 火眼
中醫指急性結膜炎。
- 火味
指苦味。
- 火憲
防火的法令。
- 火性
急躁的、容易發怒的脾氣。也說火性子。
- 火焱
火花,火焰。
- 火戲兒
一種玩火的雜技。
- 火并
同伙決裂,自相殺傷或并吞。 指同伙自相殘殺、并吞今日林教頭必然有火并 王倫之意。——《水滸傳》反動統治階級內部的火并
- 火祥
火災。亦指火災的征兆。漢 張衡《西京賦》:「建章 是經,用厭火祥。」《宋史·五行志二下》:「嘉泰 四年二月庚辰,夜有赤云,間以白氣,東北亙天。后八日國有大火,占者以為火祥。」
- 火炎
見「火焰」。
- 火巷
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小弄。
- 火后
1.指寒食節禁火之后。 2.火燒之后。
- 火焰
燃燒著的可燃氣體,發光,發熱,閃爍而向上升。其他可燃體如石油、蠟燭、木材等,燃燒時先產生可燃氣體,所以也有火焰。通稱火苗。
- 火焰山
1.傳說中的火山。 2.比喻難關。
- 火杴
中草藥豨薟的別名。
- 火不騰
見「火不登」。
- 火澣布
見「火浣布」。
- 火焰草
菟絲子的別名。
- 火遁
方士所稱的遁形術之一,從火中隱形遁去。
- 火險
1.火災的保險。
- 火煙
亦作「火煙」。1.火焰和煙氣。2.指炊煙。
- 火銃
舊式管形火器,用火藥引燃發射鐵彈丸、鉛彈丸等。
- 火候
(火候兒)①燒火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燒窯煉鐵都要看火候ㄧ她炒的菜,作料和火候都很到家。②比喻修養程度的深淺:他的書法到火候了。③比喻緊要的時機:這兒正缺人,你來得正是火候。
- 火烏
周武王伐紂前二年曾東觀兵於盟津。相傳其渡河后,「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事見《史記.周本紀》。后因以「火烏」代指周朝的國祚。
- 火行
猶火德。謂於五行中屬火,故稱。
- 火叉
1.撥火或添炭用的鐵叉。 2.古代火攻的一種兵器。
- 火花塞
內燃機上的點火裝置,形狀像塞子,裝在汽缸蓋上,通過高壓電時能產生火花,使汽缸里的燃料爆發。有的地區叫電嘴。
- 火稻
即旱稻。
- 火急
非常緊急:十萬火急。 十分緊急十萬火急
- 火帝
1.古代所謂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 2.相傳遠古時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 火夫
①舊時指機器間或鍋爐房中燒鍋爐的工人。②舊時指軍隊、機關、學校的廚房中挑水、煮飯的人。也作伙夫。
- 火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王先謙集解:「形雖往而神常存,養生之究竟,薪有窮火無盡。」此喻養生者隨變任化與物俱遷,形體雖有生滅,而精神如火種綿延不絕。后因以「火傳」指品質﹑道理或事業代代流傳。
- 火丹
1.中醫外科病名。即丹毒。 2.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能燃燒的仙丹。 3.仙女名。
- 火性子
性情急躁、易怒或情緒激越的人。 性情急躁、易怒或情緒激越的人
- 火鉤
古代兵器名。
- 火光
火發出的光:火光沖天 。
- 火刀
〈方〉火鐮。
- 火箭
1.借推進劑燃燒產生推力而飛行的運載工具。用以發送彈頭、人造衛星等。
- 火海
指大片的火:太陽的表面像個火海ㄧ陣地上打成一片火海。
- 火備
防火設施。
- 火長
1.古代軍隊基層組織中的小頭目。
- 火伍
泛指隊伍。古代兵制,五人為伍,十人為火。
- 火兵
古代擔任火攻的兵士。
- 火化
火葬。
- 火柴
用細小的木條蘸上磷或硫的化合物制成的取火的東西。現在常用的是安全火柴。 在一端粘附上易燃混合物的一小根細木棍或其他相當結實的易燃材料,粘附上的易燃混合物經摩擦會發火并因此點燃
- 火腳
殘余的火種。
- 火寸
引火用的蘸有硫磺的木片。猶今之火柴。
- 火刑
用火燒的酷刑。
- 火蠶綿
傳說中南海所產的絲綿。
- 火官
古時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
- 火筴
亦作「火夾」。 亦作「火挾」。夾炭火的用具。有圓者,今稱火筯、火筷子;有扁平形似剪刀者,今稱火鉗、火剪。
- 火房
1.火星的分野。 2.暖室。 3.舊時收容乞丐的住所。 4.指炊事員。
- 火火
1.謂火攻時,當更用火助之。 2.指一伙一伙的人。 3.形容極熱。
- 火熾
旺盛;熱鬧;緊張:石榴花開得真火熾ㄧ籃球賽到了最火熾的階段。
- 火船
1.古代一種設有火攻裝備的戰船。 2.輪船的舊稱。
- 火車頭
①機車的通稱。②比喻起帶頭作用或領導作用的人或事物。
- 火壺盧
赤蜻蜓的別名。
- 火箭筒
單人使用的發射火箭彈的反坦克武器,圓筒形。 裝有紅外線瞄準鏡,發射時無后坐力,用於摧毀近距離的裝甲目標和堅固工事。
- 火箭炮
發射較大口徑火箭彈的炮兵武器。有多軌式和多管式等。能在短時間內依次發射數發以至數十發火箭彈。火力猛,威力大,機動性能較好,適用於對大面積目標射擊。
- 火節
即火把節。
- 火電
1.火力電的簡稱。
- 火角
火星芒角。
- 火浣布
用石棉織成的布,能耐火。
- 火患
火災。
- 火沖沖
形容憤怒或急躁的樣子。 氣沖沖,形容怒氣熾盛的樣子
- 火床
佛教語。指地獄中的一種刑具。 原始人在上面燒火的火燒硬地面(如在古代巖洞或營地中)
- 火城
1.謂於城周舉火,形成火的城墻,使敵不能進。 2.古代朝會時的火炬儀仗。
- 火拚
自相殘殺,互相并吞。
- 火采
紅光。
- 火暴
〈方〉①暴躁;急躁 :火暴性子。②旺盛;熱鬧;紅火:牡丹開得真火暴ㄧ這一場戲的場面很火暴ㄧ日子越過越火暴。‖也作火爆。
- 火隊
焚燒敵方隊伍,以亂其行陣。
- 火紅
①像火一樣紅:~的太陽。
②形容旺盛或熱烈:~的青春ㄧ日子過得~。
- 火兒
1.火媒。 2.指子彈。 3.指怒氣。
- 火斗
1.即熨斗。 2.舊式火器。置火藥於斗狀容器中,擲之使爆以殺敵。
- 火不思
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宋元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棱角,與琵琶又有不同。
- 火攻
1.用火攻擊敵軍的戰術。 2.中醫用熱性藥或灼艾治病的方法。 用火燒法攻擊敵軍
- 火旛
紅色的旌旗。
- 火剪
①生火時夾煤炭、柴火的用具,形狀像剪刀而特別長。也叫火鉗。②燙發的用具,形狀像剪刀。
- 火耕
一種原始的耕作方法。燒去草木,就地種植作物。
- 火赫
炎赤貌。
- 火丞
漢代太樂令的屬官。
- 火工
舊時稱幹雜活的人。
- 火夾
見「火筴」。
- 火燵
一種烘烤的用具。
- 火符
即火牌。
- 火鼓
火炬和戰鼓。
- 火鍋
(~兒)金屬或陶瓷制成的用具,鍋中央有爐膛,置炭火,使菜保持相當熱度,或使鍋中的湯經常沸騰,把肉片或蔬菜等放在湯里,隨煮隨吃。也有用酒精、石油液化氣等做燃料的。用電加熱的叫電火鍋。
- 火厝
火葬。
- 火罐兒
拔罐子使用的小罐兒。
- 火地島
南美洲最南端的群島,隔麥哲倫海峽與大陸相望。主島呈三角形,北部為冰河地形,以湖泊、冰磧為主,西、南部及群島為安第斯山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100米以上,并有高山冰川。全群島面積為73746平方公里,2/3屬智利,1/3屬阿根廷。南美洲最南端的群島,隔麥哲倫海峽與大陸相望。主島呈三角形,北部為冰河地形,以湖泊、冰磧為主,西、南部及群島為安第斯山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100米以上,并有高山冰川。全群島面積為73746平方公里, 2 / 3 屬智利, 1 / 3 屬阿根廷
- 火膏
《莊子.人間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膏起火,還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 火池
猶火盆;火塘。
- 火罐
1.一種醫療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 火棘
常綠灌木,枝尖有刺,葉子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花白色,果實球形,鮮紅色,味甜稍澀,可以吃或用來釀酒,根皮可提取栲膠。
- 火場
失火的現場。 發生火災的地方;失火現場
- 火舫
用作火攻的船只。
- 火鏡
指凸透鏡,可聚日光取火。
- 火庫
焚燒敵方兵庫。
- 火囤
1.猶火盆,火塘。 2.謂利用女色設圈套騙人。
- 火布
指火浣布。
- 火媒
同‘火煤’。 引柴、紙煤兒等引火用的東西
- 火絨
用火鐮和火石取火時引火的東西,用艾草等蘸硝做成。
- 火紙煤
即火紙捻兒。
- 火地
猶火田。
- 火繩
用艾、蒿子等搓成的繩,燃燒發煙,用來驅除蚊蟲,也可以引火。
- 火球
亦作「火毬」。1.古代用於火攻的一種球形武器。2.古代夜間守城用的燈火。3.球形的火團。
- 火柴頭
燃燒著的木頭。
- 火道
起火時焚燒的方向。
- 火輪船
舊時稱輪船。也叫火輪。
- 火術
道教的一種制火之術。能處火中而不被火傷。
- 火作
猶火耕。
- 火速
用最快的速度(做緊急的事):火速行動 ㄧ任務緊急,必須火速完成。
- 火所
發生火災的地方。
- 火種
〈動〉一種原始的耕種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燒成灰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種植。
- 火耗
1.指鑄造錢幣時金屬的損耗。
- 火肉
〈方〉火腿肉。
- 火葬
處理死人遺體的一種方法,用火焚化尸體。 對死者實行火化、把骨灰裝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的行動或實踐
- 火瑞
謂應火德而興的祥瑞。
- 火坑
比喻極端悲慘的生活環境:跳出火坑。 比喻極為悲慘痛苦的生活境地
- 火龍船
古代戰船。 外形似海船,周圍以牛皮革為障,或剖竹為笆,上留銃眼、箭窗,分為三層,兩旁設飛槳或輪,往來如飛。
- 火落
1.大火星為夏季南天之標識,因以「火落」謂炎暑消失,初秋來臨。 2.方言。生火煮飯的地方。
- 火力點
輕重機槍、直接瞄準火炮等配置和發射的地點。也叫發射點。
- 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灰白色絨毛,葉子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瘦果長圓形。 全草入藥,對流行性感冒等有療效。
- 火證
中醫指危急的病竃。
- 火輪車
火車的舊稱。
- 火紙捻兒
點火用的細長紙卷。也稱火煤子。相聲《怯跟班》:「﹝ 三兒 ﹞把煙袋嘴遞到 曾九 口里,這頭燃了火紙捻兒給點煙。」
- 火燭
泛指可以引起火災的東西:小心火燭。
- 火井
指能噴出天然氣的井。 主要生產天然氣的井;能噴出天然氣的井
- 火山地震
地震的一種,由火山爆發而引起。波及范圍和破壞性都較小。
- 火躁
∶形容脾氣火暴,性情 急躁。 〈方〉∶形容脾氣火暴,性情 急躁凡事大不必如此火燥
- 火鎌
見「火鐮」。
- 火舟
舊時有火攻裝備的戰船。
- 火山
因地球表層壓力減低,地球深處的巖漿等高溫物質從裂縫中噴出地面而形成的錐形高地。火山由火山錐、火山口、火山通道組成。參看〖活火山 〗、〖死火山〗、〖休眠火山〗。
- 火具
點火和引爆的器材的總稱,包括拉火管、導火索、雷管等。也叫火工品。
- 火爐
(火爐兒)爐子。也叫火爐子。
- 火戰
用火攻擊的戰術。
- 火針
一種針刺療法,將特制的針的針尖燒紅,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的皮下組織,并立即拔出。也叫燔(fán)針、淬針或燒針。
- 火離
1.指鸞鳥。
- 火力發電
用煤、煤氣、汽油、柴油等做燃料產生動力而發電。 由煤、煤氣、汽油、柴油等燃料產生動力而發電火力發電廠
- 火色
〈方〉火候:看火色ㄧ拿穩了火色。
- 火米
1.旱稻。 唐 李德裕《謫嶺南道中作》詩:「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鷄。」宋 范成大《離堆行》:「成都 火米不論錢,絲管相隨看蠶市。」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一·粳》:「西南夷亦有燒山地為畬田種旱稻者,謂之火米。」
- 火犁
〈方〉農業上用的拖拉機。 〈方〉∶農用犁田拖拉機
- 火珠
即火齊珠。
- 火矢
即火箭。
- 火山島
海洋島的一種。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形成的島嶼。面積一般不大,但高度可能比較高。著名的火山島有冰島、夏威夷群島等。
- 火龍標
五代 梁太祖 朱溫 自稱其指揮所用大赤旗。
- 火精
1.太陽。
- 火亮
〈方〉(火亮兒)小的火光:爐子里一點火亮也沒有了。
- 火燒
表面沒有芝麻的燒餅。 表面沒有芝麻的燒餅
- 火中蓮
見「火生蓮」。
- 火子
古代軍隊中低級軍官的一種名稱。
- 火鈴
1.道士所用的法器。
- 火數
指漢王朝統治的歷數。因漢以火德王,故稱。
- 火傘
1.比喻烈日。 2.紅色的傘蓋。
- 火經
書名。道家講用火煉丹的書。無傳。
- 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列」。 2.火勢猛烈。 3.比喻威勢猛烈。 4.起火焚燒。 5.指物被火焚燒而爆裂。 6.喻嚴明。 火勢猛烈,泛指熾烈、熱烈火烈的太陽笑得更加火烈
- 火燎
燈燭;火炬。
- 火蜃
指燈火映入水中而呈現出的海市蜃樓般的幻景。
- 火林山
傳說中的山名。
- 火石炮
用火藥發射石彈的一種炮。
- 火警
失火的事件 (包括成災的和不成災的):報火警ㄧ火警電話。
- 火灶
燒火做飯的設備。多以磚坯砌成。
- 火林
烈火焚燒的樹林。
- 火輪三昧
即灸。中醫燒艾灼膚的一種治療方法。
- 火筷子
夾爐中煤炭或通火的用具,用鐵制成,形狀像兩根筷子,一端由鐵鏈子連起來。 有的地區叫火箸。
- 火老鴉
〈方〉大火時飛騰的火苗。
- 火燒云
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云霞。 清晨或傍晚由於陽光的映射天空出現的紅霞
- 火射
用火射擊。
- 火烖
見「火災」。
- 火燒祆廟
《淵鑒類函》卷五八引《蜀志》:「昔蜀帝生公主,詔乳母陳氏乳養。陳氏攜幼子與公主居禁中約十余年。后以宮禁出外,六載,其子以思公主疾亟。陳氏入宮有憂色,公主詢其故,陰以實對。公主遂托幸祆廟為名,期與子會。公主入廟,子睡沉,公主遂解幼時所弄玉環附之子懷而去,子醒見之,怒氣成火而廟焚也。」元曲中常用此典,比喻愛情受挫折。
- 火塔子
塔形的炭堆。呂梁山一帶風俗,大年除夕在當院把炭塊壘積成塔狀,供年初一拂曉時點燃。
- 火拉拉
見「火辣辣」。
- 火鋸
用一塊鋸或摩擦另一塊的木頭(竹或藤棍)取火的工具。
- 火逝
猶流火。指舊歷七月。
- 火紙筒
用涂著硝的紙條搓成的引火物。
- 火芝
道教傳說的一種仙草。
- 火炕
設有煙道,可以燒火取暖的炕。 房間內可以燒火取暖的炕
- 火日
太陽。
- 火把節
彝、白、傈僳、納西、拉祜等族的傳統節日。一般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人們舉行斗牛、賽馬、摔跤等各種娛樂活動,夜里燃點火把,奔馳田間,驅除蟲害,并飲酒歌舞。
- 火力
①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做燃料獲得的動力。②彈藥發射或投擲后所形成的殺傷力和破壞力。③指人體的抗寒能力:年輕人火力旺。
- 火聚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 2.泛指聚集的猛火。 3.古指軍隊的集體管理。
- 火歷
亦作「火厤」。古指以火德為象征的王朝歷數。
- 火鼠
1.傳說中的異鼠。其毛可織火浣布。
- 火山口
地質學名詞。為火山活動時,由地殼內部噴出高溫物質到地面的出口處。常以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 火炭子
果名。
- 火燧
1.引火之物。 2.古有鉆燧改火之俗。因季節變換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 火帽
盛放爆炸品用來引爆其它炸藥的紙或金屬容器。 盛放爆炸品用來引爆其它炸藥的紙或金屬容器
- 火棗
傳說中的仙果,食之能羽化飛行。
- 火宅僧
有妻室的僧人。佛教謂入世即居火宅,為僧而有室家,是未離火宅,故稱。
- 火勢
火燃燒的情勢:火勢已得到控制。
- 火圈
地球熾熱的中心部分。 地球熾熱的中心部分
- 火老
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
- 火里火發
方言。形容焦急。
- 火棉膠
在化學溶劑中的硝酸纖維溶液,用一種天然膠或合成膠增塑的樹脂與之相結合,通過溶劑蒸發而幹燥后制成的材料。 在化學溶劑中的硝酸纖維溶液,用一種天然膠或合成膠增塑的樹脂與之相結合,通過溶劑蒸發而幹燥后制成的材料
- 火宅
佛教語。多用以比喻充滿眾苦的塵世。
- 火靈
指漢王朝。
- 火傷
因接觸火焰的高溫而造成的燒傷。
- 火煤子
即火紙捻兒﹑火紙筒。
- 火絶
1.火煙斷絕。謂無后嗣。
- 火山錐
上尖下寬,呈錐形的火山。一般說火山,多指此。
- 火口湖
火山口洼地中積水而成的湖。
- 火鉆
取火工具。
- 火人
以火燒人。指燒殺敵軍。
- 火食
1.謂吃熟食。
2.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
3.舉火煮飯。
4.伙食,日常飯食。
- 火烙印
即烙印。比喻不易磨滅的標記。
- 火山礫
由火山噴出的巖漿塊和巖漿小滴冷凝而成的一種火山噴發物。其大小大於黃豆而小於雞蛋,小於火山彈。經膠結后形成火山角礫巖,分布在火山口附近。
- 火宋
指趙宋。相傳趙宋以火德王,故稱。
- 火雷
雷電。
- 火抓
古代火攻用的一種武器。
- 火珠首
劍飾。劍首以火珠為飾,故稱。
- 火實
色紅似火的果實。
- 火紙
1.涂著硝的紙,容易燃燒,多用作火煤。
- 火艾
灸療的艾炷。
- 火精劍
古寶劍名。
- 火塘
〈方〉室內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壘磚石,中間生火取暖。 〈方〉∶一種生火取暖用的地坑,在地上挖小坑、四周壘磚石做成
- 火炬
火把:火炬接力賽。
- 火煤
(火煤兒)指引柴、紙煤兒等引火用的東西。也作火媒。
- 火繩槍
用火繩作導火線的槍。
- 火流星
明亮度比金星或木星還亮的流星體。較大的流星體在稠密的大氣低層高速隕落時,由於它大量的物質同大氣摩擦而燃燒,發出耀眼的光芒,像一條巨大的火龍。火龍過后不久,常可聽到雷鳴般的響聲。
- 火石榴
植物名。石榴的一種。
- 火辣辣
(火辣辣的)①形容酷熱:太陽火辣辣的。②形容因被火燒或鞭打等而產生的疼痛的感覺:手燙傷了,疼得火辣辣的。③形容激動的情緒(如興奮、焦急、暴躁、害羞等):我心里火辣辣的,恨不得馬上趕到工地去ㄧ臉上火辣辣的,羞得不敢抬頭。④形容動作、性格潑辣;言詞尖銳:火辣辣的性格 ㄧ火辣辣的批評。
- 火里赤
蒙古語的譯音。 意為弓手;帶弓箭的人。
- 火把
用於夜間照明的東西,有的用竹篾等編成長條,有的在棍棒的一端扎上棉花,蘸上油。∶供夜行照明用的火炬
- 火棍
一個十分重的大頭棍(木制的或金屬的),形狀像一個大的酒瓶或十釘球,通常每只手拿一個擺動它,用以鍛煉雙臂的肌肉。 一個十分重的大頭棍(木制的或金屬的),形狀像一個大的酒瓶或十釘球,通常每只手拿一個擺動它,用以鍛煉雙臂的肌肉
- 火中風凰
火中風凰——為了新的生活,英勇獻身。 比喻舊事物轉化為新事物。
- 火焰之地
魔獸世界中的一個副本地圖。
- 火引冰薪
用火引燃冰冷的薪柴。常比喻用溫情感動性格孤僻冰冷的人。
- 火厤
見「火歷」。
- 火炮兔
超時空萌物軍團中的遠程兵種之一,當指揮部等級達到5級時可以解鎖火炮兔,遠程炮手火炮兔具有超遠的射程和每秒傷害。
- 火鉗劉明
「火前留名」的諧音。
- 火云如燒
云彩紅得像火一樣。
- 火迫酂侯
唐 逆臣 源休 的譏稱。
- 火力網
火網。
- 火勢蔓延
火燃燒的情勢向周圍擴散。
- 火蝶俠
鎧甲勇士中的人物。
- 火力全開
戰斗力開到最大。
- 火葬場
提供火化的場地,一般和殯儀館在一起。
- 火鷹巢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的博代伊賓斯基地區有一座山,一個酷似火山口的環形石錐體靜靜地斜臥在山坡上,四周長滿了綠色的落葉松,但環形石錐上卻寸草不生。
- 火燒連營
就是一個事物很有連貫性,你解決了一點就勢如破竹了。
- 火影遁術
將查克拉以型態變化進行的能量轉化。
- 火遁忍術
嶙峋:謳紙路重峻峭,這里指過於瘦弱露出骨頭。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 火大
1、佛教術語:四大種之一,以溫熱為性,調熱為用,因周遍於一切物質,故曰大。 四大即:地、水、火、風。
- 火工品
點燃和引爆的器材的統稱,包括拉火管、導火索、雷管等。 也叫火具。
- 火弄坑
音huo nong keng,方言,是火坑的意思。
- 火鍋臺
huo guo tai,指吃火鍋時使用的桌子稱為火鍋臺火鍋臺的形狀與普通桌子相似,桌面中間或局部另需帶加熱功能,通常桌面會開孔,以便安裝加熱組件。
- 火焰復合
面料深加工工藝中的后處理工藝,火焰復合是依靠兩種面料中間的海綿燒化后產生的粘性把兩種面料粘合在一起。
- 火命
山下火命,是算命的一種。
- 火星女
1.對時事不了解,或對事物了解時間較晚的女性;
- 火焰豬
火焰豬(チャオブー、Pignite)是口袋妖怪第五世代中登場的怪獸之一。
- 火山鳴
火山噴發前后或噴發時發出的音響。
- 火山栓
海底火山爆發時,由於火山頂部是海水,噴涌而出的熔巖一旦接觸到海水,便會凝固,形成固體外殼,堵住火山口,然而有時并不能完全堵住,隨著巖漿的不斷溢出,常在火山口形成一個突起,而后海陸變遷,地面上的火山栓往往成為旅游圣地。
- 火山孝子
’火山’跟’孝子’兩個字詞合起來而成的名詞,指經常流連煙花場所捧風月女子及銷金的人。
- 火山島弧
大洋中弧形分布有火山活動的群島。
- 火山雷雨
火山噴發時形成的雷雨。
- 火岌灣
又名火笈灣,形容龍王寨山高位南,形似火炬,故名;又云形似民間炊用之竹火笈,故名。
- 火油鉆
說鉆石透出隱約像煤氣油火光的藍影。
- 火絕
火煙斷絕。謂無后嗣。
- 火燒旺地
該處的地運正隆。
- 火點
江湖春點中的詞語、黑話,指的是「有錢人」的意思。
- 火車站
火車站,又稱鐵路車站,是從事鐵路客、貨運輸業務和列車作業的處所。鐵路運輸部門的基層單位。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鐵路車站應該為1830年開通的英國利物浦及曼徹斯特鐵路而建的。現在曼徹斯特,利物浦路車站被保留作為科學博物館。
- 火竈
燒火做飯的設備。多以磚坯砌成。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四回:「﹝ 康肉肉 ﹞把 康 家祠堂打掃得一幹二凈,門上掛起維持會的牌子,里面立起火灶。」
- 火泥
指耐火粘土與粘土熟料(或廢粘土磚)配合而成的混合粉料。
- 火雨
一種天文現象,最近幾個世紀多次出現給人類造成了巨大損失。
- 火鈎
1.救火用的一種鉤搭工具。 《水滸傳》第四一回:「這邊后巷也有幾個守門軍漢,帶了些人,拕了麻搭、火鉤,都奔來救火。」
- 火簡
官吏審理案件時傳喚涉案人員憑據。
- 火炬樹
火炬樹,(學名:RhusTyphina)。 科名漆樹科,為漆樹科鹽膚木屬落葉小喬木。
- 火炭母
火炭母,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幹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涼;有毒。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功效。
- 火攻計
火攻計源於(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孫子兵法中的第十二計,是指以火助攻的目的,獲取兩軍交戰中的勝利。
- 火撒撒
形容一個人的性情不舒服正在冒火或者即將冒火!谷如:「我現在火撒撒的哦,不要惹我!」「看你火撒撒的,吃了火藥啊?」。
- 火柴梗
又名火柴枝,火柴桿,是火柴燃燒后留下的黑色煤球。
- 火箭龍
是騰訊魔法社洛克王國的機械系寵物,他可以進化成火箭噴射龍。
- 火炬手
指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接力活動中負責傳遞奧林匹克圣火、傳遞奧林匹克理想的人員。
- 火綳綳
見「火崩崩」。
- 火燒鳊
胭脂魚。
- 火箭鉛筆
火箭鉛筆簡單說就是一個筆管,放進十個左右小圓柱狀的鉛芯,鉛芯在鉛筆之中縱向地連接著,像小火箭一樣塞緊。
- 火曰炎上
事物和現象的五行歸類--火之類比推演。
- 火針療法
古稱「焠刺」、「燒針」等,是將針在火上燒紅后,快速刺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 火燒棺材
快要逼死人了。
- 火堿雞肉
一些鄰居商戶私下用火堿浸泡雞肉,之后拿到市場上售賣。
- 火炎焱燚
火:燃燒。
- 火焰清理
是利用高溫火焰的氣割和熔除作用將鋼坯表面缺陷燒除。
- 愛火
1.惜火。 2.佛教語。喻情愛。
- 走火
①失火:電線破損會走火|昨天他家走火,幸虧及時撲滅了。②指因不小心而使槍枝發火射擊:他是槍走火受的傷|擦槍時,槍口不能對準人,防止走火傷人。③比喻說漏了嘴:他的嘴巴經常要走火|他話一出口,知道走火了。
- 鉆燧改火
古時鉆木取火﹐因季節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論語.陽貨》:「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鉆火各異,故曰改火也。」后僅於寒食后二日為之,并成為習俗。
- 鉆木得火
遠古時代的一種取火方法。用鉆子鉆木﹐木因摩擦發熱而爆出火星。相傳燧人氏發明。
- 著火
冒火;失火。
- 自火
同伙﹐自家人。
- 朱火
1.紅色的火焰。 2.特指燭火,燈火。 3.指夏天;暑氣。 4.傳說神仙居住的地方。
- 自來火
1.火柴的俗稱。 2.煤氣燈。俗亦稱煤氣曰自來火。 3.火槍上的引火物。
- 種火
1.猶火種。 2.比喻欲火。
- 燭火
1.火炬,火把。 2.蠟燭火。
- 智慧火
佛教語。謂智慧如火,能燒盡一切煩惱。
- 柘燧火
鉆柘木所取之火。
- 掌火
主管用火。
- 真火
1.謂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2.猶言怒氣。
- 針火
針灸。
- 燥火
1.烈火。 2.比喻焦急煩躁的心情。
- 賊火
見「賊伙」。
- 攢火
古代的一種守城器具。用以燒敵。
- 作火
用火;燃火。
- 煴火
無焰的微火。
- 運火
謂煉丹士用火冶煉。
- 云火
1.《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杜預注﹕「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炎帝﹐神農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紀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時邊境報警的煙火。 3.燈火。
- 榆火
《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漢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謂春天鉆榆﹑柳之木以取火種,后因以「榆火」為典,表示春景。
- 漁火
漁船上的燈火:江楓漁火對愁眠。
- 淵火
深淵和烈火。喻苦難的處境。
- 魚火
漁船上的燈火。
- 御火
謂避火災。
- 戰火
戰事;戰爭。 指戰爭戰火紛飛
- 熒火
1.螢火蟲。 2.指螢火蟲之光。
- 營火
夜間露營時燃起的火堆。 夜間露營時燃燒著的火堆
- 油火
燈火。借指燈火費。
- 陰火
1.海中生物所發之光。 2.磷火。俗稱鬼火。 3.地火﹔地熱。 4.喻兩物相撞擊時濺出的物體碎屑。因其狀如迸射之火花而實際上無火﹐故稱。 5.中醫學名詞。指肝腎的虛火。
- 藻火
1.古代官員衣服上所繡作為等差標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圖紋。 2.借指官服。
- 一火
1.一點燈光或火光。 2.一把火。 3.古時兵制,十人為一火。 4.同「一伙」。指若幹人結合成的一群。
- 引火
1.導火使之延燒。 2.指火種。 使火著起來;引燃引個火
- 洋火
火柴。 ∶火柴
- 祅火
怪異之火。
- 業火
1.佛教謂惡業害身如火。亦指地獄焚燒罪人之火。 2.怒火。
- 煬火
烈火。
- 焰火
即「煙火」。 〈方〉∶見「煙火」
- 煙火
①炊煙。借指住戶人家:狗吠雞鳴,煙火稠密。②猶烽火。邊境有入侵:北邊又起煙火。③指熟食:不食人間煙火。④指后代繼承者:四時祭掃,煙火不絕。⑤也作「焰火」。煙火劑燃放時所發出的各種顏色的火花,有時即指煙火劑本身。有平地小煙火和空中大煙火兩類。一般系包扎品,內裝藥劑。點燃后煙火噴射,呈各種顏色,并幻成各種景象。始於宋代。今又稱「禮花」,為節日所常用。
- 懸火
懸燈。也稱提燈。
- 啞火
1.火藥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彈、子彈等打不響。2.比喻該說話時不說話。如:那么愛說話的人,今天怎么啞火了。
- 虛火
指陰液虧損引起的虛熱癥,即中醫所指的「陰虛生內熱」。臨床表現為低熱、午后潮熱、五心煩熱、口幹咽痛、鼻衄、顴紅、盜汗、唇幹舌紅、脈虛細數等。
- 畜火
養火;生火。
- 薪火
1.點燃火的柴草;燃火把。 2.柴火。 3.比喻學術傳授不絕。 4.喻指死。
- 蟹火
捕蟹時所用的燈火。
- 邪火
1.中醫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指體弱引起的虛火。 2.邪惡的怒火。 3.方言。謂兇橫不易對付。
- 星火
①微弱的火:星火燎原。②流星。比喻緊急:急如星火。
- 香火
①指供奉神佛或祖先時燃點的香和燈火:來朝拜的很多,香火很盛。②寺院里管香火的人。
- 咸陽火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后以「咸陽火」為兵燹之典。
- 祆廟火
即火燒祆廟的民間故事。相傳蜀帝公主與乳母陳氏之子相愛,約定在祆廟相會。公主入廟,見陳生熟睡,遂解玉環附生懷中而去。生醒,知戀人遠去,怨氣化火身與廟俱毀。見《淵鑒類函》卷五八引《蜀志》。后用為姻緣不遂之典。
- 相水火
謂互不相容。
- 祥火
吉祥之火。
- 瞎火
指打不響的子彈。
- 午火
謂正午烈日。
- 熄火
發動機中的火焰熄滅(如因燃燒不正常或因燃料告罄而熄滅)。 發動機中的火焰熄滅(如因燃燒不正常或因燃料告罄而熄滅)
- 窩火
憋氣;氣惱。 有委屈或煩惱不能發泄而不痛快這事真讓人窩火
- 文火
煮東西時所用的小而緩的火。 烹調上指微弱的火
- 無炊火
謂沒有后嗣。
- 無名火
同「無明火」。
- 煨火
燃起炭火。
- 五火
五種火攻戰術。
- 退火
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根據要加工的金屬或制品的材料以及加工的目的,將金屬或制品加熱到一定溫度,控制一定時間后讓其慢慢冷卻。常可改變金屬內部組織或晶粒,以便於加工或獲得預期的電性、磁性或其他性能。
- 停火
交戰一方或雙方暫時停止軍事對抗行為的狀態。在戰爭中,有時為了撤退平民和傷員或處理戰死者遺體,交戰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協議實行有限期的停火。為了實現停戰,可先舉行停火談判。有時交戰一方為了某種目的,也可宣布實行單方面停火。
- 吐火
1.發出火光。 2.古代雜技節目。表演時以燃著物置於口中,噴吐火苗。
- 痰火
中醫術語。體內痰濁與火邪互結或痰濁郁久化火的病理變化。多表現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 松明火
松枝條點燃的照明火。
- 炭火
燃燒的炭。
- 討野火
詈詞。找麻煩。多用於針對尋畔﹑耍無賴者。
- 塌火
方言。謂子彈打不響,不能發火。
- 熟火
木炭燒透后的文火。
- 獸火
獸炭之火。指爐火。
- 宿火
隔夜未熄的火;預先留下的火種。
- 勢火
方言。猶勢頭。
- 水火
①水和火,生活中離不開的:民非水火不能生活。②比喻災難:救民於水火之中。③火與水不相容,比喻勢不兩立:兩人猶如水火。④大小廣的代稱。多見於早期白話小說:朱仝獨自帶過雷橫,只做水火。
- 束火
扎火把;用火把照。
- 實火
中醫名詞。指邪火盛實的一種病理現象。臨床表現為高熱﹑狂躁﹑昏瞀﹑抽搐等。隨病邪所在臟腑之不同,癥狀也各不相同。如肝火旺盛,表現為頭痛目赤;胃火旺盛,可見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等。
- 石火
以石敲擊,迸發出的火花。其閃現極為短暫。 石頭撞擊時發出的一閃即逝的火花,多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易逝石火光中寄此生
- 生火
1.產生焦躁的情緒。 2.產生火氣﹑熱氣。 3.取火;使柴﹑炭等燃燒起來。 4.指鍋爐工。 使柴、煤等燃起來生火做飯
- 慎火
1.小心防火。 2.草名。或種於屋上以防火,故名。又稱景天。
- 神火
猶靈火。
- 燒火
1.使燃料燃燒。 2.指擔負做飯﹑做菜等炊事工作。 使柴、煤等燃料燃燒燒火做飯
- 上火
1.燃亮燈火。 2.方言。生氣;發怒。 3.中醫把大便幹燥﹑口舌生瘡﹑眼膜發炎等癥狀叫上火。
- 圣火
1.古時民間稱以炙灼治病時所燃之火。因偶有驗﹐故稱。亦有巫人﹑術士借此托神佛之名者。 2.謳竹佛像前所置的油燈。
- 社火
中國節日或廟會期間民間舉行的各種雜戲。流行於全國各地。主要內容有踩高蹺、劃旱船、跑竹馬、扭秧歌、耍龍燈、舞獅子等。
- 散火
1.散發火光。 2.謂團體或組織等解散。
- 三昧真火
道教謂元神﹑元氣﹑元精函藏修煉能生真火,謂之三昧真火。
- 山火
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賁》卦。因其外卦為艮,內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
- 軟火
文火。
- 煞火
猶過癮。
- 逼火
逼近火苗。
- 把火
手持炬火。
- 變火
相傳古代鉆木取火,一年之中,隨著季節的變換,取火的木材也相應變換,稱「變火」。語出《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賈公彥疏:「火雖是一,四時以木為變,所以禳去時氣之疾也」。孫詒讓正義:「謂五時各以其木為燧,鉆以取火。《莊子.外物篇》云‘木與木相摩則然’是也。」
- 秉畀炎火
謂將田中的害蟲捉去燒掉。
- 駁火
猶交火。
- 被火
遭火災。
- 兵火
指戰爭:家中藏書都毀於兵火|兵火連年,民不聊生。
- 撥火
撥旺爐火。引申為挑撥﹐煽動。 撥動燃燒材料,使火更旺
- 饞火
比喻強烈的貪食的欲望。
- 不舉火
謂不生火作飯;斷炊。
- 殘火
馀火。
- 出火
1.生火。 2.發火。 3.發泄性欲。
- 傳火
1.古代邊塞夜間舉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謂之傳火。 2.舊時寒食節禁煙后重行舉火。古代宮中取火以賜近臣,再傳遞民家,故稱。
- 楮火
祭祀時焚燒紙錢的火光。
- 熾火
1.烈火。 2.燃點燈燭。
- 吹火
1.對火吹氣。 2.指點燈照明。
- 炊火
1.燒飯的煙火。比喻子嗣或人煙。 2.燒火。
- 鶉火
1.星次名。南方有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稱朱鳥七宿。首位者稱鶉首,中部者(柳﹑星﹑張)稱鶉火(也叫鶉心),末位者稱鶉尾。 2.星宿名。指柳宿。
- 躥火
猶冒火。發怒貌。
- 燈火
亮著的燈燭等照明物。也泛指亮著的燈:燈火熄滅了|萬家燈火。
- 爨火
灶膛里的火。
- 淬火
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卻,以增加硬度。 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卻,以增加硬度
- 打中火
行路的人在途中吃午飯。
- 打油火
南方巫師進行驅鬼治病的一種迷信活動。
- 打火
1.用打火刀敲擊火石以取火。參見「打火刀」﹑「打火石」。 2.生火,燒火。 3.旅途中休息做飯。 4.謂用樹枝等將森林火災打滅。
- 鐙火
燈火。古代油燈的火頭。
- 大火
1.星宿名。即心宿。 2.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為卯﹐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氐﹑房﹑心三宿。
- 底火
1.子彈底部的發火裝置。2.指增添燃料以前爐火中原有的火。如:底火不旺。
- 刀火
指戰亂。
- 電火
1.電閃。 2.舊稱電燈光。 3.放電時所發出的火花。
- 地表火
1. 腐植質層燃燒的一種森林火災,通常不露出表面。2. 僅燃燒林地表面的枯枝落葉或林下灌木、草層的一種森林火災。
- 堤火
防火。
- 地火
1.謂莊稼遭受蟲害。 2.指爐火。 3.地下的火。
- 妒火
指極強烈的忌妒心:妒火中燒。 形容強烈的忌妒妒火中燒
- 動肝火
指發脾氣;發怒:有話慢慢說,不要動肝火。
- 點火
①引著火;使燃料開始燃燒:上午七點整,火箭發動機點火。②比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煽風點火。
- 動火
(動火兒)發怒:什么事值得這么動火ㄧ他一聽這話就動起火來。
- 豆火
謂火小如豆。
- 對火
(對火兒)吸煙時借別人燃著的煙點燃自己的煙。 吸煙時借別人燃著的煙點燃自己的煙他們利用對火的一瞬間交換了一下眼色
- 訛火
1.怪火。 2.指磷火。
- 凡火
世俗人的情感欲望。
- 發火
①開始燃燒:發火點。②子彈、炮彈的底火經撞擊后火藥爆發。③〈方〉發生火警;失火。④(爐灶)生火容易旺。⑤(發火兒)發脾氣:有話好好說,不必發火。
- 放火
①有意破壞,引火燒毀房屋、糧草、森林等。②比喻煽動或發動騷亂事件。
- 付火
謂燒毀。
- 放野火
謂造謠搗亂。
- 風火
1.風與火。 2.形容急;緊急。 3.火一樣的熱風。
- 鋼火
1.指刀劍等刃口鍛造的質量。 2.比喻人的能耐。
- 隔火
香爐中用以蓋火之具。
- 烽火
①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②比喻戰火或戰爭:烽火連天。
- 佛火
指供佛的油燈香燭之火。
- 改火
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改易。
- 伏火
1.農歷六月黃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漸向西退伏,古謂「伏火」。 2.道家煉丹,調低爐火的溫度謂「伏火」。
- 附火
謂向火取暖。
- 肝經火
方言。肝火。
- 赴湯火
見「赴湯蹈火」。
- 篝火
原指用籠子罩著的火,現借指在空曠處或野外架木柴、樹枝燃燒的火堆:營火會上燃起熊熊的篝火。
- 觀火
比喻觀察事物明白清楚。 比喻見事明白透徹予若觀火。——《書.盤庚》
- 掛火
〈方〉(掛火兒)發怒;生氣:有話慢慢說,別掛火。
- 爟火
1.古代謂祓除不祥的火。 2.祭祀時所舉的火。 3.泛指炬火。 4.古時報告敵情所舉的烽火。
- 國火
傳說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樹木取火,以驅除疾病。
- 堠火
烽火。
- 候火
1.烽火。 2.候館迎客之燈火。
- 光火
〈方〉發怒;惱怒。 〈方〉∶發怒;惱怒一句話說得山田大為光火
- 過火
(說話、做事)超過適當的分寸或限度:這話說得有點過火。
- 合火
見「合伙」。
- 漢火
漢代邊防報警的烽火。亦借指其他朝代時的邊防烽火。
- 恨火
猶怒火。
- 烘火
烤火,向火取暖。
- 狐火
見「狐鳴魚書」。
- 懷火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仇……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於戶,出入嘗之。」后以「懷火」為策勵自強的典故。
- 槐火
用槐木取火。相傳古時往往隨季節變換燃燒不同的木柴以防時疫,冬取槐火。
- 繼火
傍晚舉火以接日光。
- 荒火
野火。
- 回火
①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熱(不超過臨界溫度),然后冷卻,使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增加韌性。也叫配火。②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燒。 把淬硬的鋼或鑄鐵在比前次淬火溫度低得多的溫度中加熱使軟化
- 降火
傳說周武王伐紂﹐渡孟津﹐有火覆蓋武王帷幕﹐變為神鳥赤烏飛去。后遂以「降火」作為預兆王朝興盛的典故。
- 績火
夜間紡織時照明的燈火。
- 急火
急火1#指燒煮東西時的猛火:急火煮不好飯。
- 急火火
形容非常著急。
- 潔火
謂明凈的燈火。
- 江火
江船上的燈火。
- 接火
(接火兒)①開始用槍炮互相射擊:先頭部隊跟敵人接火了。②內外電線接通,開始供電:電燈安好了,但是還沒接火。
- 截火
指煙抽到中途斷火熄滅。
- 舉火
〈書〉①點火:舉火為號。②專謳助火做飯。
- 劫火
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 借火
(借火兒)吸煙時向別人借用引火的東西或利用別人點燃的煙來引火。 抽煙時向別人借點火東西或用別人的火來點火
- 禁火
1.謂管制燃火以防災。 2.舊俗寒食停炊稱「禁火」。 3.皇宮中的煙火。
- 近火
1.近處的火災。 2.靠近火;烤火。
- 跨火
1.跨過火堆。為一種民俗。 2.蹲坐在火旁取暖。
- 軍火
武器和彈藥的總稱:軍火庫。 軍隊用的一切武器和彈藥的總稱
- 救火
在失火現場進行滅火和救護工作:救火車ㄧ消防隊員正在救火。
- 炬火
1.點燃的火把。 2.指點燃火把。 3.喻光焰四射﹑引導來者的杰出作品。
- 扣火
扳動槍機。
- 開火
(開火兒)①放槍發炮,開始打仗:前線開火了。②比喻進行抨擊:向官僚主義開火。
- 堪火
方言。險些;幾乎。
- 龕火
壁龕中的燈火。
- 君火
中醫稱主宰神明之火。
- 烤火
靠近火取暖:烤火費(發給職工用於冬天取暖用的錢)。
- 靈火
指煉丹之火。
- 客火
本指旅客在旅店里吃飯。亦指代客店。
- 郎火
古代僚族部落對酋長或有權力者的稱呼。
- 拉火
1.方言。拉風箱吹風助燃。 2.引爆裝置。
- 來火
(來火兒)謳助氣:他一聽這話就來了火。 謳助氣他一聽這話就來火了
- 藜火
晉王嘉《拾遺記.后漢》載:漢劉向校書天祿閣,夜默誦,有老父杖藜以進,吹杖端,燭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輿圖之牒以授焉,向請問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為夜讀或勤奮學習之典。
- 狼火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燃的煙火。
- 驪火
即烽火。借指戰爭。語本《史記.周本紀》:「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蠭火征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
- 利火
1.喻強烈的利欲。 2.猶厲害,威風。
- 老火
1.指烈日。 2.肝火。 3.方言。嚴重;厲害;事情費力難辦。
- 鄰火
1.謂鄰居所失之火。 2.鄰居的燈火。
- 煤火
煤燃燒時的火焰。亦指作燃料的煤。
- 漏火
失火。
- 溜火
中醫學病名。即丹毒。也稱流火。
- 忙火
見「忙活」。
- 榴火
〈書〉石榴花的火紅的顏色。 石榴花的火紅的顏色
- 柳火
指榆柳之火。上古炊爨先要鉆木取火。唐宋時風俗,皇帝於清明節取榆柳之火賜給近臣姻戚。
- 流火
①〈方〉絲蟲病。②中醫指發病部位在小腿的丹毒。
- 鬧火
發火,動怒。
- 籠火
用柴引火燒煤炭;生火:今天不冷,甭籠火了。
- 冥火
夜火。
- 爐火
1.生了火的爐子。 2.謂道士煉制丹藥。 3.爐中之火。
- 落火
喻怒氣消退。
- 猛火
猛烈燃燒的火。
- 耐火
1.經得起火燒。 2.指燃料經燒。
- 炮火
1.槍炮。 2.指戰場上發射的炮彈與炮彈爆炸后發出的火焰。
- 惱火
生氣:你不要搞得他惱火。
- 鳥火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又:「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鳥﹐指南方朱鳥七宿;火,指東方蒼龍七宿。后以「鳥火」泛指體現時序變遷的日月星辰。
- 噴火
1.形容花開色紅。 2.形容驕陽酷熱。
- 怒火
1.熊熊燃燒的火焰。 2.比喻強烈的憤怒。 指強烈的憤怒怒火中燒
- 平火
1.亦作「平伙」。 2.謂平均分攤。
- 搶火
猶言趁火打劫。
- 拼火
交火;火并。 交火;火并
- 騎火
指夜騎時照明的燈火。
- 起火
1.生火;燒火;點火。 2.放火。 3.失火,發生火災。 4.冒火;生氣。 5.產生強烈的欲念。 6.謂陰陽相交,男女相合。 7.起伙。 8.焰火的一種。
- 乞火
1.求取火種。 2.《漢書.蒯通傳》:「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請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爭斗相殺,請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婦。故里母非談說之士也,束缊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臣請乞火於曹相國。」后因用「乞火」為向人說情﹑推薦的典故。
- 潛火
謂滅火;防火。
- 情火
謂如火一般熱烈的愛情。
- 泉火
墓穴的燈火。
- 權火
古時祭祀時所舉的燎火。
- 去火
1.除去火源。喻除去根本原因。 2.中醫指消除體內的火氣。 中醫指除去體內的火氣化痰去火
- 然藴火
謂燃火而儲之,以保恒溫。
- 燃火
1.燃燒著的火。 2.點火。
- 日火
日光。太陽於五行中屬火,故稱。
- 撒野火
謂無事生非。
- 三火
1.三堆火。 2.燃燒三日夜的爐火。 3.三度被焚燒。 4.即三毒。
- 烰火
火熱的蒸氣。
- 滅火
1.把火弄滅。 2.使發動機熄火。
- 玩火
1.點火或拿著燃燒的東西玩耍。 2.比喻幹冒險或害人的勾當。
- 驕陽似火
強烈的陽光。
- 不慍不火
慍:發怒,生氣。形容性格溫和,不生氣。
- 乞兒向火
比喻小人趨炎附勢。
- 無名之火
本義為無緣無故、沒有來由的怒火。
- 涅槃之火
陰陽師中,涅槃之火是極為不錯的御魂之一。
- 八木火
醫學用語,指松、柏、竹、橘、榆、枳、桑、棗八各木材燃燒的火。
- 妖冶如火
形容女子非常美麗,讓男子感受某情似火。
- 草原防火
是指草原火災的預防和撲救。
- 劃洋火
劃洋火是一個漢語詞匯,是早期中國對火柴的稱呼。2.在天津劃洋火就是占女性便宜與女性特意接觸的意思,現在的正解為」性騷擾」。
- 五志化火
喜、怒、憂、思、恐五種情志異常表達,過度或抑郁都會影響臟腑,氣機郁滯,變生火邪而傷害人體。
- 隄火
防火。 明 馮夢龍《智囊補·兵智·孟宗政》:「囊糠成沙,以覆樓柵;列甕瀦水,以隄火。」
- 人間煙火
人間煙火是指凡間炊煙,引申的意思就是飯。
- 燧人取火
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的方法。
- 焚心以火
把心放到火中焚燒。
- 紅葉似火
描寫秋天的葉子像火一樣紅。
- 熱情似火
熱情特別高,就像火一樣。
- 偏時點火
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為了爭取更快的起步加速,而針對供油與點火進行的特別調校。
- 離火
離火是指天地定位或者游戲里的怪物。
- 延續香火
生兒育女,繁衍后代。
- 逼過火
潮汕的方言,潮汕人用"逼過火"來表達很煩,非常煩惱的意思。
- 熊熊大火
常用成語,形容火勢旺盛而猛烈。
- 左零右火
電氣安裝的規范、規定。
- 抽底火
該詞為四川方言。’抽底火"屬於四川方言,是揭露底細的意思。
- 悶火
烏龍茶烘焙后,未適當攤涼而形成一種令人不快的火氣。
- 楓林如火
深秋時楓葉會變紅。「楓林如火」當是極贊秋楓之壯美,滿眼的紅色猶如一片火海。
- 妖治如火
形容女子非常美麗,讓男子感受某情似火。
- 撲湯蹈火
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 李扯火
四川方言,起源自成都地區,泛指不太好、不可信、不過硬的人、事、物,也作形容詞,意為「差勁」。
- 滄浪火
網絡人名。
- 少火
中醫基本術語。
- 慪火
慪的意思是說有為發泄不出來,憋著,憋得很難受,但是還是不能發泄。又憋得慌又著急又沒法發泄的意思。慪火就是很想發火但是發不出來,在心里憋著。
- 然蘊火
謂燃火而儲之,以保恒溫。
- 搆火
1.聚起木柴生火。搆,通「篝」。《后漢書·獨行傳·諒輔》:「於是積薪柴聚茭茅以自環,搆火其傍,將自焚焉。」唐 李德裕《次柳氏舊聞》:「玄宗 得其藥,喜。盡出左右,獨搆火殿中。」
- 門火
於盂蘭盆會或送葬時,在門前焚燒麻殼等物。
- 畬火
火耕時所放的火。
- 缺火
字面上理解為「不熟,欠火候」,指一個人經歷少,做出一些不成熟,看起來幼稚的事。
- 搓火
生氣、憋氣。
- 鍊火
用煉炭燒的火。宋 范成大《題張氏新亭》詩:「煩將煉火炊香飯,更引長泉煮鬪茶。」
- 燐火
分解出的磷化氫的自燃現象。
- 焠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 峰火
1、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指戰爭、戰亂。
- 清火
敗火。
- 丁火
十天幹之一,屬陰火。
- 擦火
在激怒你時隨口說出的話。
- 竈火
炊煙。唐 駱賓王《晚泊蒲類》詩:「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 浴火
指正處於艱難痛苦的環境之中。
- 胎火
指孕期時孕婦體質上的表現為燥熱的癥狀。
- 不溫不火
形容人的性情溫和或形容銷售行情不火爆。
- 擦槍走火
指兩支軍隊、兩伙對立的人之間,發生性質單一的、猝不及防的迅速的交戰事件或正處在準備交戰的狀態,這時只要隨便一顆「子彈」就能引起大的戰爭或爭斗。
- 鉆冰覓火
比喻沒有「因」而求「果」,是達不到目的的。
- 君相二火
即君火和相火。
- 風風火火
1.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 《解放軍文藝》1975年第10期:「姚云朗 風風火火地進來,摘下大皮帽子,滿頭冒著騰騰的熱氣。」葉文玲《雪飄除夕》:「外室的門開了,果然是風風火火的 小葛。」
- 著火點
可燃物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如白磷的著火點是40°c,在和空氣接觸下到達40°c即可燃燒。故化學實驗室所需的少量白磷,通常把它保存在水中。
- 自行火炮
車炮一體,能自行運動的火炮。主要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機動越野性能好,多數有裝甲防護,主要用於伴隨裝甲兵、摩托化步兵作戰。
- 香火道人
寺廟中照料香火﹑打雜的人。
- 竹火籠
一種內置瓦器﹑可供燃香的竹編香籠。南朝梁沈約有《詠竹火籠》:「覆持鴛鴦被﹐白鶴吐氛氳。」
- 灶火坑
即灶肚。
- 運載火箭
將宇宙飛行器運送到預定軌道的火箭。一般為2運載火箭3級的多級火箭。大多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宇宙飛行器裝在其前端,并與分離機構相聯接。當最末一級火箭將宇宙飛行器送到預定軌道運行后,便與宇宙飛行器相分離,這時有的末級火箭也會依一定軌道運行而不立即入大氣層墜毀,而成為一個人造天體。
- 營火會
一種露天晚會,大家圍著火堆談笑歌舞、表演節目等。參加的多是青少年。 一種露天晚會,大家圍著火堆談笑歌舞、表演節目等。參加的多是青少年
- 油火蟲蟲
方言。即螢火蟲。
- 營火晩會
一種露天晩會。參加者圍著火堆進行各種活動。
- 衣火光
相傳春秋時,楚莊王奢靡無度,欲以大夫禮厚葬愛馬。優孟聞之,巧言諷諫,詼諧相勸:「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壟灶為槨,銅歷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事見《史記.滑稽列傳》。后遂用作典故,謂被焚。
- 引火點
可燃性物體開始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也稱著火點﹑燃點。
- 引火線
在確定的時間內,引爆炸彈﹑炸藥包等的易燃繩線。也稱導火線。
- 引火柴
用於引火的柴火。
- 一火灑
一伙。
- 煙火物
指熟食。
- 休火山
指暫時不噴發的火山。
- 小火者
明代宦官中之地位低者。
- 香火堂
同「香火祠」。
- 香火情
指焚香盟誓之情。古人盟誓,多設香火告神。
- 香火地
同「香火田」。
- 香火社
1.佛教徒的結社。以「香火」名社,蓋取「香火因緣」之意。 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結盟。
- 香火祠
指供神祭祖的祠堂。
- 香火田
指為奉祀﹑供養用的田地。
- 香火秀才
即奉祀生。不經科舉考試,賜予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祠廟的祭祀。
- 瞎火兵
比喻喪失作戰能力的士兵。
- 無煙火藥
燃燒時產生微煙的火藥。分單基藥(如硝化棉加助劑制的火藥)、雙基藥(如硝化棉與硝化甘油制成的火藥)、三基藥(如含硝化棉、硝化甘油和硝基胍的火藥)等。通常由硝酸纖維素用有機溶劑(如乙醇等)膠化成形后,揮發除去溶劑而成。是軍事上最常用的發射藥。
- 望火樓
猶今消防瞭望塔。
- 鐵火輪
指火車。
- 吐火羅語
二十世紀初在我國新疆發現的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的印歐語系的語言。屬印歐語系西部語群。有兩種方言。初發現時定名為吐火羅語,后來逐漸有人提出異議,遂將吐魯番﹑焉耆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焉耆語,而將庫車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龜茲語。但也有學者主張仍保留吐火羅語這個名稱,將前者稱為吐火羅語A或東吐火羅語,將后者稱為吐火羅語B或西吐火羅語。1975年又發現了長達88頁的焉耆語殘卷《彌勒會見記》劇咕,雖仍不全,但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長的一部該語言的文獻。
- 痰火司
舊時民間崇拜的一種神。
- 跳火坑
比喻被迫進入一個最惡劣的環境。 比喻被迫進入一個最惡劣的環境
- 素火腿
1.江浙一帶稱筍脯為素火腿。 2.一種形似火腿的素食品。以豆腐皮加佐料制成。
- 水火爐
一種便於移動的金屬小火爐,旁有一小門,上有兩孔,以置茶壺﹑小鑊,可供暖酒熱水之用。
- 水火棍
舊時衙門差役所使用的上黑下紅﹑上圓下略扁的木棍。
- 燒天火把
比喻急躁的性子。
- 拔火罐
利用熱力排除玻璃、瓷質或竹制火罐內空氣,造成負壓吸附在患部皮膚上,使局部郁血或充血的一種治療方法。可使皮下血管擴張、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旺盛,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止痛消腫、驅散風寒濕邪等作用。
- 拔火罐子
拔火罐治療時使用的器具。一種用竹筒﹑陶瓷或玻璃等制成的小罐。也稱火罐。
- 撥火棒
撥弄爐火的短棒。喻挑撥者。
- 撥火棍
一條裝手柄,另一頭變曲或帶鉤,用來調整或翻動燃燒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爐)或類似的燃燒材料。 一條裝手柄,另一頭變曲或帶鉤,用來調整或翻動燃燒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爐)或類似的燃燒材料
- 柴火飯
柴火燒的飯。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飯食。
- 吹火筒
用以吹氣助燃的筒子。
- 出火珠
美玉玫瑰的別名。
- 燈火管制
戰爭時期城市﹑工礦區﹑軍事﹑交通要地等統一管理燈火照明的防空措施。
- 打火刀
用來敲打火石的刀形鐵片。
- 導火索
導火線。
- 打火石
指一種經打火刀沖擊后能發生火花的天然燧石。
- 打火店
客店,旅舍。
- 放火罪
在我國,指故意放火焚燒工廠、礦場、油田、港口、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 防火漆
本身不易燃燒,并能阻止或延緩燃燒的涂料。 分非膨脹型和膨脹型兩大類。前者受熱不變,高熱難燃;后者遇熱會起泡形成多孔炭質層或放出不燃氣體,起阻燃作用。其配方中常含氯化石蠟、氯化橡膠、硼酸、磷酸二氫銨、硫酸鹽等。用於涂刷內外墻壁、板壁、船艙等。
- 烽火臺
古代邊防舉火報警的建筑。 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
- 烽火樓望
古代邊防作為瞭望及烽燧報警用的建筑。
- 風火墻
防火墻。
- 風火事
急不可待的或有危險性的事情。
- 封火磚墻
為防火災而筑的夾層磚墻。
- 跪火鏈
舊時刑罰的一種。
- 黑色火藥
用75%的硝酸鉀、10%的硫和15%的木炭混合制成的火藥,黑色,粒狀,爆炸時煙霧很大。供軍用、獵用和爆破用,也用來做花炮。黑色火藥是我國唐朝時發明的。
- 活火山
在人類歷史時期經常或周期性地噴發的火山。 近期或經常能夠放出熔巖、火成碎屑物或氣體的一種火山
- 灰移火變
謂節序改易。
- 交叉火力
戰斗中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射擊點進行射擊,因而火線交叉的火力。 戰斗中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射擊點進行射擊,因而火線交叉的火力
- 救火會
消防機構的舊稱。
- 禁火日
指寒食節。
- 禁火天
指寒食節。
- 競火樹
傳說中一種可以辟火的植物。
- 拉火線
手榴彈等引爆的拉線。
- 雷火簽兒
命令急速將犯人捉拿歸案的憑證。
- 流火之烏
武王伐紂時預兆王朝勃興的赤烏。
- 龍火衣
即龍袞。皇帝之服。因上繡山龍藻火,故稱。
- 蘆蕩火種
滬劇劇目。1960年上海市人民滬劇團集體創作,文牧執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郭建光等十八個傷病員在陽澄湖畔養傷。以茶館店老板娘身份活動的地下聯絡員阿慶嫂,智斗勾結日本侵略軍的忠義救國軍頭目胡傳魁、刁德一,掩護傷員,并在傷員痊愈后,設計一舉殲滅敵人。京劇《沙家浜》據此改編。
- 明燈火仗
點起燈火。
- 毛火蟲
∶松毛蟲。 〈方〉∶松毛蟲
- 滅火機
在噴射動力作用下,使滅火藥劑迅速射向火源的滅火設備。常用的有「1211」、二氧化碳、合成泡沫、幹粉等滅火機。「1211」為含氟、溴的化學滅火劑,其內含一個碳、兩個氟、一個氯、一個溴原子,故名。使用「1211」滅火機時,受熱產生的溴離子參與到燃燒反應歷程中,使燃燒鏈鎖反應中止,能高效、低毒撲救多種類型火災。
- 毛焦火辣
形容酷熱。
- 滅火器
一種消防器具。器內裝置可產生滅火氣體或泡沫的化學物質,用時噴射在火焰上,可以使火熄滅。 亦稱「滅火筒」,通過噴射滅火劑來熄滅小火的一種手提式或滾輪式滅火器械
- 猛火油
指石油。
- 耐火磚
簡稱「火磚」。用作砌筑窯爐及高溫設備的定形耐火材料。 用耐火材料制成的磚
- 耐火材料
耐火度在1580°c以上的一類無機非金屬材料。以黏土、石英、白云石、菱鎂礦、石墨等天然礦物或人造氧化物、碳化物、硅化物、氮化物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和、成型、幹燥、燒成等工序制得,或直接用電熔法制得。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耐急冷急熱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石油、機械制造、硅酸鹽、動力等工業領域。
- 噴火器
又名火焰噴射器。一種噴射火焰的近戰武器。
- 騎火茶
茶名。清明前后采制。
- 乞火人
指推薦賢士的人。
- 死火山
在人類歷史的記載中沒有噴發過的火山,即長期以來未復活過的火山。
- 怒火萬丈
- 燈火闌珊
1.燈火稀疏,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
- 風火事
急不可待的或有危險性的事情。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月娘 道:‘一個風火事,還像尋常慢條斯禮兒的。’」《宦海》第十八回:「好在你的寶眷回去,也不是什么風火事兒,略略的耽擱幾天,想來也沒有什么。」孫犁《風云初記》三:「各村殷實戶主,都得出人買槍,這是件風火事兒,區上要沒個靠近的人兒,咱們可有很多事不好辦哩!」
- 萬年火龜
一只尺許大小的神龜。
- 水火不侵
意志堅定。不受外界影響。
- 薪火相承
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 烈火乾柴
喻男女歡情甚濃。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乾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紅樓夢》第六九回:「真是一對烈火乾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得開。」
- 油乾火盡
形容罄盡。《二刻拍案驚奇》卷八:「﹝ 丁生 ﹞直贏得兩人油乾火盡,兩人也怕起來,只得忍著性子住了,垂頭喪氣而別。」
- 螢火之光
螢火蟲發出的光。
- 舉火燒天
舉火燒天,指的是搶棒棍術的一個招式。指雙手握棍棒高高舉起,準備迎頭棒打對手上三路。
- 冷火秋煙
用來形容某個場面沒生氣、寂寂無聲。
- 烈火燎原
一發不可收拾的后果。
- 引火歸原
引,引出;歸,回到;原,草原;把火引回草原上。
- 風頭火勢
廣東話的一個常用語,表示一個壞事件正處於熱點或趨勢,一般用於提示他人要謹慎或小心回避。
- 戰火頻仍
戰爭連續不斷,頻繁發生。
- 星火相傳
古時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后用以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 燒火佬
指公媳亂倫中的公公。
- 水火交融
水與火什么時候都不能交融。
- 雷火雙鷲
雷火道人飼養的兩只白鷲。
- 螢火蟲男
用來比喻那些深夜獨自面對來自生活的各種壓力無處釋放,而選擇以抽煙的方式釋放壓力的都市男性。
- 燈火葳蕤
葳蕤是形容植物枝葉茂盛的,燈火葳蕤是借用葳蕤的茂盛之意,來形容火燒的旺盛。
- 邁火盆
婚后的日子紅紅火火。
- 戰火連綿
指戰火接連不斷。
- 花火迷離
望夜晚星空花火時,模糊了雙眸。比喻一個人很容易觸景生情。
- 退火溫度
為引物和模板結合時候的溫度參數,當50%的引物和互補序列表現為雙鏈DNA分子時的溫度·它是影響PCR特異性的較重要因素。
- 燈火通宵
燈火:燈。通宵:整個晚上。燈火通宵:整個晚上都開著燈;形容很熱鬧。
- 開火車
火車司機開動火車。 2、網絡上,表示兩人或多人討論不健康話題,發言者的行為被稱為開火車。
- 燥火嘔吐
肺胃有熱,復傷燥邪所致的嘔吐。
- 水火難容
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
- 妒火攻心
強烈的嫉妒,使其失去理智。
- 烽火狼煙
古代中國邊境的士兵為了及時的傳遞敵人來犯的信息,在烽火臺上點燃「燃料」,點燃時的煙很大,可以從很遠處看到,就這樣,烽火臺一個接一個的點下去,敵人來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傳遞出去。
- 驚風火扯
形容人在說話或動作的時候的樣子是大驚小怪、神經兮兮、一驚一乍的。
- 把火燒天
比喻是一種武工招式比喻火很大。
- 拔火筒
拔火罐兒。
- 耐火等級
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級標度。
- 赤火繩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相互生長,葉片卵形或寬卵形,聚傘花序規助,具數朵花,種子具翅。
- 鬼火綠
就此菜紅紅綠綠的,但是會令人吃的火冒三丈,從此,「鬼火綠」這個詞就代表了云南方言中的生氣,而此菜由此產生。
- 少火生氣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
- 文火慢燉
用小火慢慢燉東西,燉出來的湯味道很好。
- 發火點
- 烈火焚燒
極艱難的環境磨練、磨難。
- 跑火車
形容一個人說話沒有根據,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 消火栓
消防用水的管道上的一種裝置,有出水口和水門,供救火時接水龍帶用。
- 煙火食
指熟食。
- 肝火大
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癥狀,一般我們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
- 裂火球
攻擊型精靈魔法。
- 欲火攻心
對事情追求太大而產生急躁的情緒。
- 兵火連天
形容戰亂紛爭遍及各地。
- 揮鞋火滅
做了讓人很生氣的事情。
- 欲火難耐
非常受不了,需要滿足自己的欲望。
- 有煙火藥
燃燒時會產生煙的火藥。
- 龍火之術
一種忍術,以線連接敵人,并以此為引子,火焰直接向敵人引導過去。
- 欲火焚身
欲望就像大火灼燒身體一樣痛苦,難以自拔。
- 風雷火炮
形容十分急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上前天我們才到 上海,貨還沒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憲太太來了,風雷火炮的一陣,馬上就要開船,臉上很帶點怒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三回:「十萬磚,送了七次,還揀不到四萬。一面又是風雷火炮的催貨。」
- 青鸞火鳳
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也稱朱鳥、丹鳥、火鳥、鹍雞等。代指女性,美麗的女子。比喻愛情美好。
- 瘄火積薪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 引火上身
沒事找事,自尋煩惱。
- 怒火攻心
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 氣火攻心
按中醫說法生氣來自肝木加速心火克肺金也會脾土受連。這就是說當生氣時必然加速心臟的跳動,反而氣不夠用,也不會想吃飯,所以氣生太大了就會封喉。
- 雷火手套
一種魔獸世界的裝備。
- 電光火石
閃電的光,燧石的火。
- 煙火裊裊
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裊裊浮航金畫龍。
- 鉆冰求火
比喻徒勞無功。
- 鉆火得冰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 鉆木取火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 州官放火
指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招風攬火
比喻招惹是非。
- 鳶肩火色
鳶:老鷹。像鷹之飛揚雙肩上聳,如火之騰焰面呈紅光。相術上旨飛黃騰達的征兆。
- 羽蹈烈火
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災禍。
- 戰火紛飛
形容戰斗頻仍、激烈。
- 銀花火樹
比喻燦爛的焰火或燈火。
-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急迫,著急班車還沒來,他急得油煎火燎
- 引風吹火
引:招來。利用風來吹火,使火越燒越旺。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 一家一火
指所有家當什物。
- 以火救火
用火來救火災。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 以火止沸
比喻處理方法不對,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長已成的氣勢。同「以湯止沸」。
- 煙斷火絕
指人煙滅絕。
- 懸河注火
指以河水傾瀉於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 雪窗螢火
比喻勤學苦讀。同「雪窗螢幾」。
- 煙熏火燎
煙和火熏烤,比喻酷熱或幹燥。 煙和火熏烤,比喻酷熱或幹燥嗓子煙熏火燎地難受
- 煙消火滅
煙云消散,火光熄滅。比喻事物消滅幹凈。
-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燒一樣。形容焦急萬分。
- 薪盡火傳
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柴雖燃盡,火種仍能留傳。比喻思想體系、學問或技藝代代相傳 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
- 星星之火
一點點小火星。比喻開始時策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一小點火星。多比喻微小的事物星星之火,可以勺滅。——明. 朱國楨《僧道之妖》
- 性烈如火
性:性情,脾氣。形容性情暴躁。
- 薪盡火滅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香火因緣
香火:供佛敬神時燃點的香和燈火。香和燈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指彼此契合。
- 星火燎原
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
- 香火不絕
指信神者所供養的香燭不斷絕。亦作「香火不斷」。
- 向火乞兒
向火:烤火;乞兒:乞丐。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趨炎附勢的人。
- 香火姊妹
焚香結拜的姊妹。
- 心急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焦急。 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也說「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 窩火憋氣
把屈辱或惱怒強壓在心底,不敢或不能發泄。 〈方〉∶壓住性子他站在院子里,窩火憋氣地瞅著屋里大講特講的張秋菊
- 烏燈黑火
指晚上沒燈沒火,形容很暗。 指晚上沒燈沒火,形容很暗烏燈黑火的,怎么看書
- 萬家燈火
家家點上了燈。指天黑上燈的時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色,也指天黑上燈的時候船靠岸時,已是萬家燈火
- 無名孽火
名:稱呼;孽:邪。說不出的邪火。指極大的怒氣。
- 無名火氣
說不出來由的火氣。
- 無明業火
指怒火。
- 吞刀吐火
古雜劇之一,泛稱魔術。
- 投膏止火
膏:油。用油去澆滅火,結果火燒得更旺。比喻舉措不當,適得其反。
- 玩火自焚
玩:玩弄;焚:燒。玩火的必定會燒了自己。比喻幹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后受害的還是自己。 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惡多端的人終無好下場
- 湯燒火熱
謳助病竘高燒。
- 水火無情
指水和火是不講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災禍。 指水災、火災來勢兇猛,毫不容情
- 水火不容
容:容納。水和火是兩種性質相反的東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
- 水火兵蟲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水災、火災、戰亂和書蠹。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
- 順風吹火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費力。
- 水深火熱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比喻生活處境極端艱難痛苦1884年正當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慈禧卻為自己的生日大肆揮霍。——《故宮博物館》
- 束缊乞火
束缊:束一扎可燒的大麻為火把;乞火:借火。搓麻為引火繩,向鄰家討火。比喻求助於人。也比喻為人排難解紛。
-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 水盛勝火
盛:強烈。水勢盛大定能戰勝火勢。比喻善良終究能戰勝邪惡。
- 勢成水火
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 束蘊請火
比喻求助於人。也比喻為人排難解紛。同「束缊請火」。
- 事火咒龍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 石火光陰
表示光陰之迅速,一眨眼就要過去。
- 勢如水火
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 石火風燈
比喻為時短暫。
- 舌鋒如火
比喻話說得十分尖銳。
- 煽風點火
比喻煽動別人鬧事。 比喻慫恿鼓動,挑起事端那些專事煽風點火的陰謀家
- 燒犀觀火
比喻洞察事物。
- 殺人放火
指無法無天的強暴行為。
- 十萬火急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多用於公文、電報等)。 形容非常緊急,刻不容緩。舊時緊急遞送的文書常標此語,今多用於軍令、公文、電報
- 鼻端生火
以之形容馬行疾速。
- 鼻頭出火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 熬油費火
指耗費燈油。多指日夜忙碌。
- 把薪助火
把:握住。拿著柴草助長火勢。比喻某種行動作法會增加對方的力量或助長事態的加劇。
-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 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抱著柴草救火。比喻欲除其害,反助其勢 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史記.魏世家》
- 抱雪向火
向火:烤火。抱著雪烤火。比喻做法和目的不一致,不能解決問題。
- 憋氣窩火
憋:悶在心里。壓住性子,把屈辱或煩惱強壓在心里。
- 不通水火
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 不瘟不火
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 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 不食煙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 趁火打劫
趁:乘機。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 利用失火的混亂時機行劫,比喻趁人之危,從中取利
- 春風野火
比喻迅猛之勢。
- 打得火熱
形容關系十分親密。 形容關系極度密切(多指男女關系)吳二浪子現同按 察司街南胡同張家里士娼叫 小銀子的打得火熱。——《老殘游記》
- 厝火燎原
放火燎原,比喻小亂子釀成大禍患。
- 傳風扇火
猶扇風點火。比喻鼓動別人做某種事。多用於貶義。
- 厝薪於火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於火之上。比喻潛伏著極大危機。
- 厝火積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置火種於堆積的柴薪之下。比喻危機已伏,尚懵然未覺
- 刀山火海
比喻極其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比喻極困難和極危險的地方,也說「火海刀山」
- 撮鹽入火
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食鹽灑入火中發出迸裂之聲。比喻性急容易發作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元. 王實甫《西廂記》
- 燈火輝煌
形容夜晚燈光明亮的繁華景象。
- 刀耕火種
古時一種耕種方法,把地上的草燒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種。 指原始的耕種方法。先砍伐樹木,焚燒樹樁與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種
- 大動肝火
指大怒。 大怒、盛怒、暴怒而使情緒變得格外激動見到我,他便大動肝火
- 電火行空
閃電的火光在天空中劃過。形容速度極快。
- 妒火中燒
因忌妒而異常激動,心神錯亂或狂亂。 因忌妒而異常激動,心神錯亂或狂亂使他妒火中燒
- 電光石火
閃電的光,燧石的火。原為佛家語,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現多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 洞若觀火
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樣。 形容對事物觀察得清楚明白,就像看火一樣 老祖臺察吏安民,洞若觀火。——清. 錢謙益《致郎制臺》
- 飛蛾撲火
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 反風滅火
比喻施行德政。
- 放火燒山
比喻煽風點火,挑撥離間。
- 風風火火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 〈方〉∶或指冒冒失失,或指匆匆忙忙
- 風雷火炮
形容十分急躁。
- 隔岸觀火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隔岸相望火災,比喻不關痛癢,袖手旁觀 在人家有危難的時候,你是挺身而出還是隔岸觀火,這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 烽火四起
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 幹柴烈火
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欲要求,多用於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也形容情緒高漲。 幹柴和烈火放到一塊。比喻形勢發展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也比喻男女之間情欲熾盛
- 赴火蹈刃
沖入火海,踏上尖刃。形容奮勇向前,不惜生命。
- 赴湯蹈火
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形容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 楚 越之俗好勇,則有赴湯蹈火之歌。—— 北齊. 劉晝《新論》
- 膏火自煎
比喻有才學的人的人因才得禍。
- 膏火之費
膏:點燈的油;膏火:燈火。借指求學的費用。
- 篝火狐鳴
夜里把火放在籠里,使隱隱約約象磷火,同時又學狐叫。這是陳涉、吳廣假托狐鬼之事以發動群眾起義的故事。后用來比喻策劃起義。
- 火妻灰子
焚妻滅子。指毀棄家室。
- 火齊木難
火齊:寶石名;木難:寶珠名。 比喻珍奇難得之物。多指詩文書畫等。
- 黑燈瞎火
形容黑暗沒有燈光。
- 紅紅火火
形容旺盛或經濟優裕的生活。
- 火眼金睛
《西游記》第七回寫孫悟空被放在八卦爐里鍛煉,他那一雙被爐煙熏紅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識別各種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 后院起火
比喻內部鬧矛盾,發生糾紛。 比喻內部鬧矛盾,發生糾紛算了吧!這年頭后院起火就更糟了
- 火光燭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多指火災)。
- 火耕水耨
一種原始的耕種方法。《史記·貨殖列傳》:「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 火耕:放火燒去雜草,墾田種植谷物。水耨(nòu):將水灌入農田以消滅雜草。
- 火光沖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
- 火上澆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使情況更加嚴重。 比喻使人更加惱怒或助長事態發展我從來不劣方頭,恰廣如火上澆油。——《元曲選.陳州糶米》
- 火傘高張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 火燒眉毛
火燒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比喻事態十分嚴重 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宋. 釋普濟《蔣山法泉禪師》
- 火龍黼黻
原指火形和龍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猶如補綴百家之衣。
- 火上弄雪
雪遇火即溶。比喻一下子消失凈盡。也比喻非常容易。
- 火樹銀花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形容燈火通明、煙火燦爛的節日夜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唐. 蘇味道《觀燈》
- 火然泉達
比喻形勢發展迅猛。
- 火盡灰冷
比喻權勢消失。
- 火樹琪花
比喻燦爛的燈火或焰火。
- 饑火燒腸
饑不可忍,如火燒肚腸。形容饑餓不堪,難以忍受。 饑餓強烈,胃腸中有火燒火燎之感
- 火冒三丈
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形容極為憤怒一聽到那消息,不禁火冒三丈
- 火中取栗
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出自法國作家拉.封登的寓言。說是爐中烤著栗子。猴子叫貓去偷,貓不但沒有吃到栗子,反而把腳上的毛燒掉了。比喻被人利用,擔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 火上弄冰
比喻易於敗亡,事情很容易辦到。
- 火燭銀花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火居道士
指有家庭妻兒的道士。 成家結婚的道士
- 火燭小心
火燭:泛指能起火的東西。原指謹防失火。亦泛指處事小心謹慎。
- 火列星屯
火列:一列列火堆;星屯:星羅棋布的村莊,指駐扎下來的軍隊。形容軍隊陣勢強大。
- 急三火四
形容非常匆忙。 〈方〉∶形容非常匆忙飯還沒吃完,他就急三火四地跑出去了
- 急如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像流星的火光一樣急速,形容緊急之至,刻不容緩
- 交梨火棗
道教經書中所說的「仙果」。
- 假階救火
假:借;階:梯子。比喻做事不講效率,做事機械。
- 驚風扯火
形容大驚小怪,自我驚擾。
- 解衣抱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同「解衣包火」。
-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
- 近火先焦
比喻跟禍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 救火揚沸
沸:開水。比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把沸水潑出去救火。比喻勁沒有用在點子上,不解決根本問題當是之時,吏政若救火揚沸。——《史記》
- 救民水火
水火:比喻深重的災難。把老百姓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尋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根本達不到目的。 到水井之中求取火源。比喻找錯了對象或愚昧不明事理他如此工作,猶如井中求火
- 救火投薪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 絕薪止火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 昆岡之火
昆侖山失火,將玉和石頭一起燒掉。比喻不分好壞,同歸於盡。
- 連天峰火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 燎原之火
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 烈火真金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鑒別出真正的黃金。
- 烈火烹油
形容氣氛更加熱烈。
- 撩火加油
猶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 燎原烈火
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 了如觀火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烈火辨日
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
- 烈火辨玉
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
- 烈火轟雷
熾烈的火,轟響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 爐火純青
純:純粹。道士煉丹,認為煉到爐里發出純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來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煉丹術士煉至爐火呈現純潔的青色時方可成丹,比喻知識和技藝達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他的表演藝術幾達爐火純青的程度
- 明火執杖
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原指公開搶劫。后比喻公開地、毫不隱藏地幹壞事。
- 滿腔怒火
滿腔:充滿心中;怒火:形容極大的憤怒。心里充滿著極大的憤怒。
- 明火執仗
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幹壞事。 膽敢於夜間公然持火照明,攜帶器仗,入室搶劫。形容明目張膽地為非作歹,毫無顧忌
- 炮火連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 怒火中燒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 七竅冒火
形容氣憤到極點。同「七竅生煙」。
- 判若水火
判:區別。比喻兩者顯然相反,互不相容。 像水與火那樣,互不相容
- 潑油救火
救火時用油澆灑。比喻事情處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態更嚴重。
- 七月流火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歷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 熱火朝天
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形容群眾性工作或運動蓬勃開展,氣氛熱烈熱火朝天的參軍運動
- 惹火燒身
惹:引;身:本身。引火燒自己。比喻自找麻煩或自找苦吃。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煩,結果害了自己生怕惹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 馮氏,都送將出來。——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
- 如荼如火
荼:茅草的白花。象荼那樣白,象火那樣紅。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樣紅,象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 星橋火樹
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 薪燼火傳
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 煙火之警
煙火:烽火。邊界發一戰事,用點燃烽火的辦法報警。
- 熊熊烈火
熊熊:形容火勢旺盛。形容火勢旺盛而猛烈。
- 若張火傘
張:展開;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酷烈。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 走火入魔
走火:過頭。對某種事物迷戀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 火傳窮薪
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 夜蛾赴火
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火樹星橋
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 火傘張
火傘:比喻烈日;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酷熱難耐。
- 張火傘
張:展開;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酷烈。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