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造詞


“濛”字的造詞



  • 濛字在開頭的詞語
  1. 濛汗
      即蒙汗藥。一種置人飲食中使之昏倒的藥。《白雪遺音·馬頭調·這封書兒》:“壺中酒,不用濛汗即是藥。”
  2. 濛昧
      迷茫,昏暗。晉 張載《霖雨》詩:“零雨餘旬朔,濛昧日夜墜。”
  3. 濛晦
      迷茫昏暗貌。宋 蘇軾《答程天侔書》之二:“新居在 軍城 南,極湫隘,粗有竹樹,煙雨濛晦,真蜑塢獠洞也。”
  4. 濛鴻
      1.混沌貌。 三國 魏 宋均《春秋命歷序》:“濛鴻萌兆,渾渾混混。”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學賦》:“出湎泣而遐騖,貫濛鴻而上厲。”唐 韓愈《元和圣德詩》:“瀆鬼濛鴻,岳祗嶪峩。”許地山《綴網勞蛛》:“咄咄,貪得而無智的小蟲!自而今回溯到濛鴻。”
  5. 濛篾
      見“濛瀎”。
  6. 濛雨
      毛毛細雨。唐 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巖谷。”清 黃遵憲《感懷呈樵野尚書丈》詩:“東居三年濛雨零,於今忽作閉口瓶。”
  7. 濛漠
      迷茫昏暗。 南朝 梁 劉孝綽《還渡浙江》詩:“濛漠江煙上,蒼茫沙嶼蕪。”
  8. 濛濛
      同“蒙蒙”
  9. 濛漪
      細小的水波。唐 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熏風交閬闕,就日泛濛漪。”
  10. 濛瀎
      雨微細迷蒙貌。 《藝文類聚》卷二引 晉 潘尼《苦雨賦》:“始濛瀎而徐墜,終滂霈而難禁。”按,《初學記》卷二引作“濛篾”。
  11. 濛朧
      模糊不清貌。唐 王昌齡《齋心》詩:“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濛朧。”
  • 濛字在結尾的詞語
  1. 白濛濛
      能造成視覺模糊的一片白。 能造成視覺模糊的一片白
  2. 溟濛
      形容煙霧彌漫,景色模糊。如: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沈約《八詠》。
  3. 陰濛
      昏暗迷茫。
  4. 微濛
      隱約迷蒙。《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三二》:“驚風急素柯,白日漸微濛。”
  5. 迷濛
      同“迷蒙”
  6. 細濛濛
      細微迷蒙貌。
  7. 綿濛
      幽暗不明貌。北魏 酈道元《水經註·汶水》:“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濛,崖壁相望。”
  8. 灰濛濛
      見“灰蒙蒙”。
  9. 杳濛
      迷茫,模糊不清。
  10. 雞濛
      雞肉絲。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釋諺·雞濛》:“今酒筵有所謂雞濛魚翅者,古語作雞纖。《釋名·釋飲食》:‘雞纖,細擗其臘令纖,然後漬以酢也。’”
  11. 雨濛
      語出《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鄭玄 箋:“我往之 東山,既久勞矣;歸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後用為表示戰士征途之苦的典實。
  12. 黑濛濛
      昏暗貌。明 寓山居士《魚兒佛》第四折:“金童玉女那裡去了?怎么都是黑濛濛的境界,好怕人也。”
  13. 渾濛
      指混沌之氣。清 毛奇齡《謁嵩岳》詩:“日月環區宅,陰陽割渾濛。”
  14. 洪濛
      1.迷蒙。 唐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唐 修睦《秋臺作》詩:“到頭歸去是,免使嘆洪濛。”
  15. 眼濛濛
      倦眼惺忪的樣子。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睡濃時素體鮮紅玉,覺來也蕙魄散幽香,眼濛濛如 西子 春嬌困,汗溶溶似 太真 般浴罷粧。”
  • 濛字在中間的詞語
  1. 宜濛子
      黎檬的別稱。
  • 包含濛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