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造詞
“毋”字的造詞
- 毋已
1.不得;不能。 2.不休止。
- 毋我
謂無私見,不自以為是。
- 毋違
不得違誤。舊時公文套語。
- 毋庸
副詞。無須;不要:毋庸推辭|按你的能力,毋庸說當個小小的科長,就是當個廠長、經理,也是綽綽有余的。
- 毋須
無須,不必。
- 毋需
無須;不必。
- 毋寱毋喘
謂實事求是,理直氣壯。寱,胡言囈語;喘,細氣小聲。
- 毋或
不可。
- 毋車
復姓。漢有毋車伯奇。見《通志.氏族五》。
- 毋何
猶言沒有別的事。
- 毋句
傳說中的古代造磬人。毋,也寫作“無”。
- 毋多
謂不作他計。《戰國策.秦策三》:“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復將。戰勝,必窮公;不勝,必事趙從;從,公又輕。公不若毋多,則疾封。”鮑彪注:“謂專志于和,毋他務也。”一說毋待戰功。見金其源《讀書管見.戰國策.公不若毋多》。
- 毋寧
也作“無寧”。寧可,不如。副詞。表示兩相比較以后選取這一面:與其臨淵羨魚,毋寧退而結網|與其睡懶覺,毋寧早起散步。毋,發語辭。
- 毋幾
沒有希望。
- 毋將
復姓。漢有毋將隆。見《漢書》本傳。
- 毋乃
1.莫非;豈非。 2.猶無奈。
- 毋柰
無奈。含有可惜之意。
- 毋害
1.不要損害。 2.猶言無疵病。
- 毋論
無論。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 毋庸諱言
用不著隱諱,可以直說的內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諱言,現實生活還存在著歪風邪氣。周恩來《關于亞非會議的報告》:“亞非各國在社會制度方面的差異是毋庸諱言的。
- 毋吾以也
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大),而什么都不說。
- 毋忘在莒
1.勿忘前事。
- 毋庸置喙
不用別人插嘴,不需要多話。
- 毋庸贅言
無須說多余的話。
- 毋寧死
指為爭取獨立而進行的斗爭。
- 毋寧死耳
寧愿死去也不愿意被這樣束縛住自由。
- 毋懼貪
要學會忍,但又不能永不知足,要見好就收。
- 毋念
不用掛念。
- 毋需置疑
毋需置疑是指不需要加以懷疑,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
- 毋容置疑
無需質疑。
- 得毋
見“得無”。
- 將毋
表示選擇的疑問詞。
- 巨毋
復姓。漢有巨毋霸。參見“巨毋霸”。
- 綦毋
1.亦作“綦母”。 2.復姓。春秋晉有大夫綦母張。見《左傳.成公二年》。唐有綦毋潛。見《新唐書.藝文志四》。
- 宋毋忌
傳說中的火仙。一說月中仙人。毋,一作“無”。
- 將毋同
見“將無同”。
- 綦毋姓
中國的一個復姓,主要來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綦毋張的后人,也有一部分出自古匈奴族的姓氏。
- 長毋相忘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對方。
- 毋庸置議
毋:無:毋庸:不必,無須;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指事實或道理很清楚。
- 毋望之福
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同“無妄之福”。
- 毋庸置疑
毋庸:不必。不必懷疑。
- 毋望之禍
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同“無妄之禍”。
- 少安毋躁
少:稍微,暫時;安:徐緩,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暫且安心等一會兒,不要急躁。
- 寧缺毋濫
寧:寧愿;毋: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寧愿空缺,也不要降低標準,一味求多
- 毋食馬肝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 毋忝厥職
毋:不要;忝:辱,謙詞;毋忝:無愧于;厥:其。不要辱沒自己的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