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造詞
「棕」字的造詞
- 棕莢
棕櫚樹的果實。
- 棕紅
紅褐。 紅褐
- 棕墊
用棕絲制成的墊子。
- 棕魚
1.亦作「?魚」。 2.棕櫚的花苞。因其中細子成列有如魚子,故稱。
- 棕黃
淺褐。 淺褐
- 棕輿
1.亦作「?輿」。 2.棕車。
- 棕繩
以棕毛搓制的繩索。 以棕毛搓制的繩索
- 棕鈣土
溫帶半荒漠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上層為褐棕色或淡棕色。呈堿性至強堿性反應。表層腐殖質含量少。有明顯的鈣積層。肥力較低。中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部。
- 棕編
用棕絲編制的用品和工藝品。堅實,美觀,制品有提兜﹑箱子﹑涼帽﹑拖鞋﹑玩具等。主要產地是四川新繁地區。 棕毛編制手工工藝及其制品棕編提箱
- 棕繃
用棕繩穿在長方形木框上制成的床屜子。
- 棕床
用棕繩編制的坐臥之具。
- 棕櫚屋
覆有棕衣或棕毛的車蓋。
- 棕筍
1.亦作「椶筍」。 2.棕櫚的花苞。
- 棕黑
深棕色。如:棕黑的皮膚。
- 棕車
以棕為蓋頂的車。始為皇太妃和內外命婦所乘,后其他官員亦乘之。
- 棕樹
1.亦作「?樹」。 2.棕櫚的通稱。 棕櫚的通稱
- 棕絲
即棕毛。參見「椶毛」。
- 棕色人種
即澳大利亞人種。大洋洲及其附近地區的原有居民群體。體質特征:膚色棕黑或淺棕,發型呈波狀﹑卷曲狀,也有直狀,發色黑;眼色黑褐;唇形為厚唇或中等唇;眼裂較大;鼻較寬。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新西蘭﹑波利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斯里蘭卡﹑印度南部等地。
- 棕櫚
又稱「棕樹」。單子葉植物,棕櫚科。常綠喬木。樹幹直立,不分枝。葉大,簇生在莖頂。葉鞘分裂成棕褐色纖維狀毛,叫做「棕衣」。棕衣可制繩索、毛刷、地毯、蓑笠、床墊等。樹幹可作亭柱、欄桿等。葉柄基部棕毛、葉和果實,是傳統中藥。 木名。棕櫚樹。一種棕櫚屬植物,高3—7米,莖直立,不分枝,為葉鞘形成的棕衣所包,葉叢生莖頂,向外開展,葉柄硬而長,葉片圓扇形,掌狀深裂,肉穗花序生於葉間,花黃色,核果集生成穗形,近球形,棕衣可制繩索、床墊等,葉可編帽子
- 棕將軍
1.亦作「?將軍」。 2.棕帚的別名。
- 棕色
在紅色和黃色之間的任何一種顏色,適中的暗淡和適度的淺黑。 在紅色和黃色之間的任何一種顏色,適中的暗淡和適度的淺黑
- 棕蓓
棕櫚科棕櫚屬棕樹的花苞,即棕樹含苞未放的蓓蕾,或者說未開放的幼嫩花序,還不是花(棕蓓能食,而棕花不能食)。
- 棕眼
明宣德紅釉器,釉面有密密麻麻似桔子皮樣小孔,叫「棕眼」。
- 棕紅壤
亞熱帶地區分布,介於熱帶紅壤和溫帶棕壤之間的過渡地帶性土壤。
- 棕紅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棕櫚葉枯萎后的顏色。
- 海棕
見「海椶」。
- 貝葉棕
常綠喬木,高可達20多米,莖上有環狀葉痕,葉子大,掌狀羽形分裂,花乳白色,有臭味。 只開一次花,結果后即死亡。葉子叫貝葉,可以做扇子,也可代紙做書寫材料,用貝葉寫的佛經叫做貝葉經。也叫貝多。
- 黃棕壤
發育於亞熱帶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紅棕色的B層,即含粘粒量較多的粘化層;土體內有鐵錳結核。中國的土壤學文獻曾稱之為灰棕粘盤土,50年代后定為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