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造詞


「攘」字的造詞


  • 攘字在開頭的詞語
  1. 攘詬
      1.容忍恥辱。 2.爭吵詬罵。
  2. 攘襟
      揭起衣襟。奮起貌。
  3. 攘畧
      侵奪。
  4. 攘肱
      猶攘臂。
  5. 攘狄
      抗擊異族入侵。
  6. 攘雞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后以「攘雞」為未能及時改正錯誤的典故。
  7. 攘盜
      盜竊﹐搶奪。
  8. 攘袂
      捋上衣袖。常形容奮起貌。 捋起袖子第為上者不能察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9. 攘代
      猶取代。
  10. 攘美
      掠美。
  11. 攘斥
      排斥;驅除。
  12. 攘翦
      剪除。
  13. 攘磔
      謂宰牲祈禳。攘﹐通「禳」。
  14. 攘卷
      亦作「攘拳」。捋袖舉拳。
  15. 攘背
      背離。
  16. 攘亂
      擾亂。
  17. 攘奪
      掠奪﹐奪取。
  18. 攘擇
      謂禳除不祥﹐擇取吉事。攘﹐通「禳」。
  19. 攘服
      猶征服。
  20. 攘頭
      清代礦場技術指導和安排勞力等事務的頭目。
  21. 攘步
      猶言挺身而出。
  22. 攘地
      開拓疆土。
  23. 攘袖
      卷起衣袖。
  24. 攘獄
      拒捕。
  25. 攘擾
      紛擾;擾亂。
  26. 攘夷
      抗拒異族入侵。
  27. 攘卻
      亦作「攘卻」。1.退讓。2.驅逐,抵御。
  28. 攘外
      排除外患。
  29. 攘羭
      《左傳.僖公四年》:「攘公之羭。」杜預注:「攘﹐除也。羭﹐美也。」本謂有損美名。后多以「攘羭」為掠美之意。
  30. 攘剽
      猶攘奪。
  31. 攘攘擾擾
      紛亂貌。
  32. 攘拳
      見「攘卷」。
  33. 攘撓
      擾亂。
  34. 攘剔
      1.謂剪除繁冗部分。語本《詩.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朱熹集傳:「攘剔,謂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長也。」 2.指鏟除。
  35. 攘取
      竊取;奪取。
  36. 攘棄
      猶拋棄。
  37. 攘貪
      排除貪欲。
  38. 攘善
      猶掠美。
  39. 攘羊
      《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邢昺疏:「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謂揚親之過。
  40. 攘爭
      猶爭奪。
  41. 攘掊
      掠奪搜括。
  42. 攘災
      禳除災禍。攘﹐通「禳」。
  43. 攘袵
      揭起衣襟。奮起貌。
  44. 攘攘勞勞
      忙亂辛勞。
  45. 攘攘營營
      紛擾貌。
  46. 攘討
      驅逐討伐。
  47. 攘除奸兇
      鏟除奸臣漢賊。
  48. 攘夷志士
      抗拒異族入侵。
  49. 攘雞者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攘字在結尾的詞語
  1. 尊攘
      尊王攘夷。
  2. 月攘
      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
  3. 菑攘
      開拓;平定。
  4. 遜攘
      見「遜讓」。
  5. 修攘
      內修政教,抵御外敵。
  6. 熙攘
      見「熙熙攘攘」。 因人多而喧鬧擁擠熙攘的街道
  7. 枉攘
      紛亂貌。枉,通「狂」。
  8. 騷攘
      騷動紛亂。
  9. 傖攘
      紊亂貌。
  10. 盜攘
      竊奪;竊取。
  11. 蕩攘
      清除。
  12. 奪攘
      搶奪。
  13. 敚攘
      同「敚?」。
  14. 方攘
      離散紛亂。
  15. 攪攘
      擾亂。
  16. 急攘攘
      形容急忙慌亂。
  17. 僭攘
      猶篡奪。
  18. 克攘
      見「克讓」。
  19. 匡攘
      1.憂懼不安貌。 2.謂拯救國家,驅逐敵人。
  20. 勞攘
      1.紛擾,紛亂。 2.形容心情煩躁不安。 3.勞碌。
  21. 勞勞攘攘
      1.亦作「勞勞嚷嚷」。亦作「勞勞穰穰」。 2.紛擾;勞碌。 3.煩躁不安。
  22. 毆攘
      毆擊攘除。
  23. 搶搶攘攘
      慌張忙亂貌。
  24. 披攘
      猶披靡。
  25. 搶攘
      紛亂貌。
  26. 擾攘
      1.亦作「擾穰」。 2.忙亂;匆忙。 3.混亂;騷亂。 吵鬧混亂的暴動、紛亂幹戈擾攘
  27. 驅攘
      驅除。
  • 攘字在中間的詞語
  1. 證父攘羊
      謂兒子告發父親偷羊。典出《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 日攘一雞
      不徹底的改掉一個東西就會永遠改不掉。
  • 包含攘字的成語
  1. 安內攘外
      攘:排除。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2. 尊王攘夷
      謂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時代﹐居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國家﹐稱其他少數民族為「夷狄」。當時﹐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趨衰微﹐但名義上仍然是諸侯的共主。齊晉等大國為了爭取諸侯的領導權,在其主持會盟期間﹐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號召。漢以后這種正統思想經過敷陳闡發﹐在封建社會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每當漢民族建立的政權受到異族侵略時﹐統治階級就以「尊王攘夷」作為動員臣民擁護王室﹑團結御敵的口號。《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3. 意攘心勞
      猶心慌意亂。心里著慌,亂了主意。
  4. 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種粗暴的姿態。
  5. 熙來攘往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6. 熙熙攘攘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指路上行人多,喧鬧雜亂熙熙攘攘的人群
  7. 兵戈搶攘
      兵戈:武器,指戰爭;搶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蕩混亂。
  8. 兵戈擾攘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蕩混亂。
  9. 奮袂攘襟
      奮袂:揮袖;攘襟:撩起衣襟。袖子一揮站起來。形容奮然而起。
  10. 伐善攘羭
      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攘羭:竊取肥美的綿羊。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11. 紛紛攘攘
      紛紛:眾多;攘攘:雜亂的樣子。眾多且雜亂。形容人群雜亂。
  12. 內修外攘
      對內整治國政,對外抵御敵人。修亦作「修」。
  13. 貊鄉鼠攘
      舊指民風澆薄、宵小橫行的地區。
  14. 七撈八攘
      到處撈摸擾攘。形容思緒紛亂不寧。
  15. 攘臂嗔目
      攘:捋;瞋:發怒時瞪大眼睛。捋袖伸臂,瞪著眼睛。比喻人發怒時的樣子。
  16. 攘臂而起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興奮、激動地站起來,準備行動。
  17. 攘肌及骨
      比喻侵及腹地。
  18. 攘為己有
      竊奪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竊奪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19. 攘袂引領
      揎袖捋臂,伸長頭頸。形容激奮盼望貌。
  20. 忍尤攘詬
      尤:罪過;攘:排除;詬:恥辱。暫時忍受罪過,等待將來除去恥辱。
  21. 攘袂扼腕
      攘袂:捋起袖子;扼腕:用手握住手腕。形容激動和氣憤。
  22. 攘攘熙熙
      喧嚷紛雜的樣子。
  23. 攘袂切齒
      攘袂:捋起衣袖;切齒:咬緊牙齒。形容憤怒、激動的樣子。
  24. 月攘一雞
      攘:偷。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
  25. 外攘內安
      攘:排除。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內部。
  26. 揎拳攘臂
      揎拳:卷袖出拳;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形容振奮或發怒的樣子。
  27. 揎袖攘臂
      揎袖:卷起袖子;攘臂:捋袖露臂。形容振奮或發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