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造詞
「所」字的造詞
- 所有品
所占有的東西。
- 所職
所任的職務。
- 所屬
1.自己隸屬的。 2.隸屬之下的;統屬之下的。 統屬或隸屬的命令所屬部隊立即出發參加高考的同學請向所屬學校索取招生簡章
- 所由官
1.亦省作「所由」。 2.猶言有關官吏。因事必經由其手,故稱。南朝至唐宋常用此語。
- 所已
同「所以」。
- 所在
1.所處或所到之地。 2.指存在的地方。 3.到處,處處。 4.處所,地方。 5.謂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
- 所有制
生產資料的占有形式。它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在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質都不同。
- 所遺
1.遺漏。 2.遺棄。 3.遺失物。
- 所有
1.領有,占有。 2.指領有的東西。 3.尚有。 4.整個;全部。 5.有個。
- 所子
謂養以為子。
- 所緣
1.所憑借的。 2.佛教語。謂心識為能緣,心識的對象為「所緣」。
- 所至
1.所致,使其然。 2.結局。
- 所易
輕視。
- 所自
由來;來源。
- 所有權
全稱「財產所有權」。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可作多種分類,如分為國家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權、個人所有權,或者分為生產資料所有權、生活資料所有權,等等。
- 所以然
1.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 2.隱語。猶言那個東西。
- 所致
達到的;得到的。 由於某種原因而造成的這次事故是由於疏忽所致
- 所央
央求。
- 所體
謂事物的本體。
- 所見
1.看到的。 2.猶見解;意見。
- 所居
住宅;住處。唐劉長卿有《過鄭山人所居》詩。
- 所算
1.算計。 2.暗算,謀害。
- 所急
1.急於追求;急需。 2.謂急切關心。
- 所處
指所駐之地。
- 所染
受沾染;受影響。
- 所長
擅長之處,長處。 一個人所擅長之處,一個人的優勢所在我們要善於用人之所長
- 所是
1.所有。 2.見「所事」。 3.謂自以為是。
- 所歸
1.歸依;歸宿。 2.歸向;歸屬。 3.稱贊。
- 所適
所嫁之人,丈夫。
- 所善
要好的朋友。
- 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
- 所向
1.謂所指向的地方。 2.猶去向。
-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 2.泛指思考。
- 所業
所操的職業;所作。
- 所說
1.說的話,言論。 2.說,陳說。
- 所司
1.猶職責。 2.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 所事
1.亦作「所是」。凡事,事事。元曲習見。 2.指某一件事,這件事。
- 所謂
1.所說的,用於復說﹑引證等。 2.謂某些人所說的。含不承認之意。 3.所說的意思;意旨。常用於句末。 4.所以。謂,通「為」。
- 所欽
謂所欽佩的人。
- 所持
所要掌握的。
- 所望
期望。
- 所為
所作,作為。
- 所及
可及。 不超出能力或力量的范圍
- 所出
1.從何而出。 2.謂出主意。 3.指出產的物品。
- 所過之處
指所經過的地方。
- 所遇非人
所遇到的不是自己想要見到的人。
- 所向睥睨
斜眼看,或者是目中無人。
- 所恃
可以依仗的。
- 所幸
值得慶幸,比較幸運的意思。
- 所依
指作為教義信條等存立之典據而被依用的經論。
- 安所
1.安居,安定地生活。 2.何處。
- 作所
指工匠服役的工地﹑工場。
- 竹所
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靜的住所。
- 治所
古代地方長官的官署。 舊指地方各級官吏的任職所在地
- 指揮所
1.指揮軍隊作戰的場所。 2.一種紡織領導機構。
- 饌所
猶食堂。
- 診所
1.私人開業的醫生診治病人的場所。 2.泛指規模較醫院小的醫療所。 指規模比較小的醫療機構;醫療所牙科診所
- 招待所
機關﹑團體所設置的,接待賓客或所屬單位來往的人住宿的處所。 單位招待賓客住宿的地方
- 謫所
被貶謫后所居之處。
- 在所
猶言所在地。
- 攢所
暫時安葬之所。
- 齋所
1.祭祀前齋戒﹑習禮的場所。 2.布施齋食的場所。
- 寓所
居住的處所。 居住的處所
- 遠所
猶遠處。
- 印刷所
印刷廠。
- 營繕所
官署名。
- 異所
1.不同處所。 2.不同實質。 3.不同情態。
- 議歷所
宋代掌管天文歷象的官署名。元代稱司天監﹐明清稱欽天監。
- 虛所
集市。
- 行所
即行在所。
- 研究所
思考或研究問題的地方。 思考或研究問題的地方
- 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2.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 心所
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 我所
佛教語。謂與「我」相對之外物。
- 衛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數府劃為一個防區設衛,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各衛所分屬於各省的都指揮使(都司),統由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分別管轄。清初亦沿襲。
- 王所
1.指燕寢,古代帝王休息安寢的處所。《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灋……而以時御敘於王所。」鄭玄 注:「王所息之燕寢。」《史記·周本紀》:「武王 至 周,自夜不寐,周公 旦 即王所曰:‘曷為不寐?’」
-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 托老所
專門照料老年人的處所。
- 托兒所
照顧教養嬰幼兒的機構。有全托﹑半托﹑日托﹑夜托﹑季節臨時托等形式。 用於照顧和培養嬰幼兒的地方;公共場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過訓練的服務人員臨時照顧孩子們的房間或地方
- 臺所
指中央政府機構。
- 訴理所
官署名。宋元佑元年置。掌重新審理熙寧元年正月以后至元豐八年三月八日大赦以前﹐命官與諸色人等判罪案件。如有冤屈﹐予以申雪。
- 死所
死的地方。
- 適所
得所,得到合理安置。
- 收容所
收留生活無著或處境困難者的機構。
- 收所
收取錢物的場所。
- 哨所
哨兵的駐所。 警戒分隊或哨兵執行任務的固定處所邊防哨所
- 綁扎所
指軍隊在戰地特設的為傷員包扎﹑治療的處所。
- 避所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 貶所
貶官后被安置的地方。
- 便所
廁所。 廁所的俗稱
- 廁所
供人大小廣的地方。 供人大小廣的地方
- 別所
正宅以外的宅邸。
- 常所
固定的場所。
- 場所
活動的處所;地方。 建筑物或地方公共場所
- 掣所
古時檢查私鹽的機構。
- 次所
駐扎的地方。
- 出版所
出版社。
- 厝所
停放靈柩的處所。
- 得其所
見「得其所哉」。
- 帝所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
- 邸所
高官的住所。
- 得所
1.謂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適的位置。語出《詩.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2.適當;適宜。
- 點檢所
宋代管理酒庫的機構。
-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
- 方所
方向處所;范圍。
- 風月所
即風月場。
- 宮所
宮殿所在之處;宮殿。
- 公共場所
1.公眾可以去的地方。2.對公眾開放的地方(如夜總會 、飯店或旅館)。
- 公共廁所
1.任何人都可以大小廣的地方。2.廁所設施和盥洗設備公用的地方。
- 公所
①舊時區、鄉、村政府辦公的地方:區公所ㄧ鄉公所ㄧ村公所。②舊時同業或同鄉組織辦公的地方:布業公所。
- 觀察所
軍隊作戰時,為觀察戰場而設置的場所,通常設在隱蔽而又視野開闊的地點。
- 官所
舊時官員辦公的處所。
- 關所
設立在關隘上的哨所。
- 過所
古代過關津時所用的憑證,猶近代的通行證。
- 河泊所
元代在建康﹑安慶﹑池州等處設置的掌收魚稅的官署。明代廣為設置,洪武十五年,全國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處。清代只在廣東設河泊所官二人。
- 何所
何處。
- 畫所
供繪畫用的房舍。
- 會所
1.約定會見的處所。 2.會聚的處所。 3.團體組織的辦公處所。
- 交易所
進行證券或商品交易的市場,所買賣的可以是現貨,也可以是期貨。通常有證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兩種。
- 講習所
講議學習之所。今亦指為傳授某一專業知識而設立的短期速成學習機構。
- 教養所
為教養被忽視或過失兒童的幾所獨立小住宅單元之一;其設計體現非機關性的、親切的環境。 為教養被忽視或過失兒童的幾所獨立小住宅單元之一;其設計體現非機關性的、親切的環境
- 介紹所
居間溝通,使雙方發生關系的機關或辦事場所。
- 居所
居住的處所;住所:~狹小。
- 拘留所
1.亦稱「拘押所」。 2.治安機關暫時關押人的處所。
- 拘押所
見「拘留所」。
- 控所
看守所。
- 看守所
關押被拘留、逮捕尚未判決或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人的機關。在我國,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勞動改造場所執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監管。以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為單位設置,由本級公安機關管轄。
- 科研所
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
- 來儀所
宋徽宗時,設在萬歲山用來豢養珍禽的官署名。
- 理所
1.衙署;辦公處所。 2.泛指治事之所。 3.治刑獄之所。 4.猶言理之所在。
- 烈所
功業之所在。
- 牧所
牧養牲畜的處所。
- 皮剝所
宋代群牧司所屬官署名。掌割剝死亡的馬牛驢騾等。
- 派出所
我國公安部門的基層機構,管理戶口和基層治安等工作。舊中國警察局下面亦設有職能相似的此種機構。 中國公部門的基層機構,管理戶口和基層治安等工作
- 男廁所
男性大小廣的地方。 男性大小廣的地方
- 能所
佛教語。「能」與「所」相對﹐猶言主客觀。
- 女廁所
1.專供女性大小廣的地方。2.用於公共廁所女方一側的門上標識。
- 年所
年數。 年數多歷年所。——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 寧所
安寧的處所。
- 棲流所
清代收留難民﹑流民的專門機構。
- 遷所
舊指官吏因罪降職﹑流放之所在地。
- 寢所
猶寢室,住所。
- 沙所
古代傳說西北方荒遠之地。
- 任所
任職辦公的處所。亦泛指任職的所在地。 擔任工作職責的場所
- 居無定所
本意表示沒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屬於自己的定居點都沒有。從不在同一個地方多做停留,隨遇而居。
- 事務所
處理事務的場所,機構,現在大多都是接手他人的委托,而成為"公司,用於指代FBI。
- 娛樂場所
使人快樂、消遣的地方。
- 棲息之所
形容一個人住的地方。
- 適得其所
適:正好。所:地方。該人物處在適合的職位上,物品使用在適合的場所。
- 醫務所
- 戀足會所
當下流行的服務項目。
- 供電所
電力公司的派出機構,分布在各鄉鎮,主要進行線路維護服務、停、送電服務、抄表、電費收取等工作。
- 肉便所
供人發泄性欲的容器。
- 開閉所
將高壓電力分別向周圍的幾個用電單位供電的電力設施,位於電力系統中變電站的下一級。
- 庇護所
保護人或動物等使其不受侵害的處所:流浪動物~。
- 安身之所
存身、容身的地方。
- 小區會所
小區里的服務中心,比如會有健身室,游泳池,臺球室,單獨設立一個類似俱樂部的設施,健身等娛樂設備場所稱為小區會所。
- 有所
有所,有」有地方;有處所「之意。
- 點檢所
宋 代管理酒庫的機構。 宋 吳自牧《夢粱錄·諸庫迎煮》:「臨安府 點檢所,管城內外諸酒庫。」宋 吳自牧《夢粱錄·點檢所酒庫》:「點檢所官酒庫,各庫有兩監官,下有專吏酒匠掌其役。」
- 氣至病所
針灸學術語,這里所謂的氣指經氣而言,即針下的得氣感應。
- 正所兒
猶正屋。
- 無所住
佛教語。謂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
- 無所需求
沒有什么需要或求人的性質或狀態。 沒有什么需要或求人的性質或狀態
- 八所港
在海南島西部,臨北部灣。新興海港,以鐵礦石輸出為主的專業性港口。有鐵路通往石祿鐵礦。
- 不明所以
不去了解辯明事件真相。
- 理所應當
按道理應當這樣。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懷疑的意思。
- 維民所止
- 民心所向
百姓的心意所向往的地方,就是勝利所到往的地方,就是百姓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 萬夫所指
指的是眾叛親離的場面。所有人都用手指著你,指責你的不是。
- 無所有
什么都不具有,什么東西也沒有。
- 不負所望
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 不失所望
沒有讓你很失望的意思,通常指的是與你期望或者期待的結果一樣。
- 興之所至
人心里突然或偶然對某事產生了興趣。
- 心之所向
心中的目標,努力的方向。
- 何所為
為了什么目的。
- 為我所用
利用他人來為自己辦事。
- 無所欲為
為:做。 欲: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隨意,想幹什么就幹什么(一般指貶義)。
- 為所為為
這個人有成大事的潛能,一般用於前輩夸獎后生。
- 為人所重
被人們看中的意思。
- 不為所動
指不受外力影響而變動,引申為:不管別人說什么或者怎么誘惑你,都能堅持自己的初衷和原則,立場堅定。
- 為情所困
為感情所困。
- 老有所為
經歷了生命的歷程,到年老的時候還能有所成就。
- 五臟所主
五臟所主即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五臟與五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 舉目所及
指你眼睛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
- 衆所共知
為眾人所知曉、熟悉。宋 司馬光《言張方平札子》:「方平 文章之外,更無所長,姦邪貪猥,眾所共知。」亦作「眾所周知」。袁靜《伏虎記》第五四回:「小秀才的表演是眾所周知,人所公認的,只是報了個題目,就贏得了一陣掌聲。」薛暮橋《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統籌安排》:「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建設的目的,是通過發展工農業生產更好地來改善人民生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 具言所聞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回答所知道的、所聽到的,形容這個人學識寬廣。
- 察其所安
觀察一個人在安心作什么。
- 觀其所由
觀察一個人的經歷。
- 視其所以
看他言行的動機。
- 儆其所惡
使別人遠離他所討厭的事情。
- 傾其所有
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物質上的或者精神上的)無私的奉獻出來。
- 廁所消息
廁所消息指在公用廁所如廁時偷聽到其它如廁者閑聊的消息。貶義,有調侃的意味。形容來源不可靠,無法證實的傳言。
- 別無所求
形容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沒有其他請求。
- 別有所圖
1.另外使用心力去謀害或暗算。
- 目光所及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 欣於所遇
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
- 五勞所傷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 五志所勝
運用五行生克理論,推到得出五志之間的相勝關系,即恐勝喜,憂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
- 五味所禁
簡稱五禁。指五臟病變時對五味的禁忌。
- 五味所合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與五味所入意義相同。
- 五志所傷
五行學說中,五志與五臟有相對應的關系,當五志活動異常時會損傷所主之臟,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 隨心所遇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老有所養
原出自《大道之行也》,是大同社會的一個標準。 指老人家都有子孫后代或社會撫養和關愛。
- 人所不齒
人品或行為卑劣被人所不屑。
- 何所以
應該是「似所何」,意思就是「像什么」。
- 眾人所望
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 眾人的信任、希望歸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賴,希望他擔任某項工作或完成事情。
- 何所有
有些什么財物。
- 單位所屬
屬於單位下設的、所管轄的、所有的。
- 心無所依
心沒有地方依靠、憑借的地方,比喻一個人的心無依傍、無所適從、不知怎么辦才好。 依本義:靠著。無所:沒有地方;沒有處所。或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 心有所依
心若有依靠的港灣。
- 依無所依
連想依靠的人(或地方)都沒有。 第一個「依」是依靠,第二個「所依」依靠的人或地方。
- 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年紀大了沒有親人陪在身邊照顧。
- 物有所值
物品用處和它的價值很相符。
- 物超所值
指一樣東西超過原有的價值,形容物品的性價比高。
- 傾盡所有
拿出自己所能拿出的全部東西(財產,金錢,能力,精力等)去達成某種目的。
- 俾有所悟
俾是使(達到某種效果)的意思,悟則是感悟、理解的意思。使人有所感悟。
- 親眼所見
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 有所謂
要在乎.要在意與無所謂的不在乎。
- 目之所及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 目力所及
眼睛所能夠看到的最遠的地方。
- 各有所取
自己拿走自己需要的東西。
- 若有所悟
似乎有點明白或好像有點理解。
- 有所斬獲
有收獲。斬獲,斬首與俘虜。原本是古代計算軍功時用的一個詞,就是說斬了多少敵軍的首級,俘虜了多少敵軍。
- 得無所得
自己想擁有或者是爭取的東西沒有得到,反而獲得了別的「物理」或者「記憶」上的東西。
- 違法所得
違法所得,是指行政相對人從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活動,即實施了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或未履行法定義務的所獲得的利益。
- 唯變所適
只有隨機應變才能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意思。
- 尋向所志
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 天命所歸
「天命」謳窒天之命,即天意,定數之意。‘所歸」與「眾望所歸」相似。有天意注定的意義。
- 失無所失
失去了原本就不存在或不屬於自己。
- 有所廣益
收到更多的成效。
- 唯才所宜
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適,都非常地稱職。
- 唯心所欲
唯是只、唯一的意思!欲是追求、想要的意思!按照字面的理解是只知道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形容一個人比較自私從不去考慮他人的感受。
- 投你所好
投你所喜歡的好的。
- 上有所好
上行下效,影響深重。
- 一無所犯
俄然:突然。*2追殄:追擊消滅。
- 一無所納
不就:不接受。
- 無忝所生
不愧對自己的父母、故鄉等。
- 不知所惜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 幼有所教
幼年有人教育。
- 學有所用
學到的東西可以在生活中用到。
- 佛所行贊
佛教典籍。
- 畢生所求
一輩子就求這一件事。
- 盡我所能
盡我最大的努能力。
- 無所不言
1.可以是」什么話都說「的意思。
- 一生所求
一個人的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 心有所觸
指因為看到了什么事物或者什么情景,自己的內心有所觸動。 通常是因為看到別人的痛苦想到了自己的傷心事。
- 夢歸所夢
夢終究是夢。
- 情非所愿
所做的事并不是自己想做的。
- 老有所依
年紀大了以后有所依靠。
- 一所懸命
「一生懸命」本來的寫法應該是「一所懸命」。 后世引申的了,意指拼命、拼死的意思。
- 生無所息
即是指只要生存於這個物質世界上、還具有生命力的物質或是有生命的物質都不會停止活動(運動)。
- 戀無所戀
想留戀,但沒什么東西值得留戀的了。 比喻心灰意冷。
- 安其所習
安於自己所習慣的事物。常指習慣勢力對人的影響和支配。
- 安於所習
習慣於自己熟悉的東西。常指習慣勢力對人的影響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規,不知變通。
- 無所依歸
沒有依靠和歸宿。
- 恣心所欲
恣:放縱。恣縱己意,心想事成。 恣縱己意,心想事成其宮殿皆雕文鏤刻,街曲市里,屋舍樓觀,鐘鼓音樂,服飾香華,水陸通流,百賈交會,奇玩珍瑋,恣心所欲。——《梁書.中天竺國傳》
- 眾望所歸
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眾人一致希望歸向於某人,多指某人受到大家信任,希望其主持某項工作
- 眾所周知
大家普遍知道的。 不需要舉出例證,人人都知道
- 眾所瞻望
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景仰。
- 眾毀所歸
眾人的毀謗集中之處。形容被大家所不齒。
- 眾所矚目
為眾人所注目。
- 癥結所在
癥結:肚子里結塊的病。比喻事情或問題的關鍵所在。
- 在所難免
免:避免。指由於某種限制而難於避免。 表示很不容易避免回到久別的故鄉,親友間的應酬總是在所難免的
- 在所不辭
決不推辭(多用在冒險犯難)。 堅決前往赴任,毫不拒絕推諉縱然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 優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 有所作為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 用非所學
所用的不是所學的。指學用不一致。
- 衣食所安
安:養;所安:養生的東西。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 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安,養。所安,養生的東西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莊公十年》
- 學非所用
所學的不是將來用得著的東西。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 一無所求
指沒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一無所有
什么也沒有。指錢財,也指成績、知識。
- 一無所聞
一點也沒有聽說,絲毫也不知道。
- 一無所得
什么也沒有得到。形容毫無收獲。
- 無所用心
沒有地方用他的心。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疏於用腦,對一切漠不關心,漠然置之
- 無所畏懼
畏懼: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大膽;毫不懼怕地面對險情和難題,迎著困難上膽小一些的人可能會猶豫,而他完全是無所畏懼的
- 無所適從
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么辦才好。 不知依從誰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 無所用之
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 聞所未聞
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所聽到的事從來未曾聽過。多指奇聞異事
- 無所作為
作為:作出成績。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不努力去做出成績或沒有做出成績 她盡管沒有做到年輕有為,但也沒有讓自己無所作為
- 未知所措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 無所事事
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后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么事都不幹。 游手好閑,不肯效力,不求上進
- 無所不通
通:通曉。沒有什么不通曉。形容知道的東西很多。
- 為所欲為
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幹什么就幹什么。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
- 無所不備
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 無所不曉
什么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 無所不談
沒有什么不談論。即什么都談。
- 無所不有
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 無所不包
沒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東西非常多。 包羅萬象,盡在其中
- 無所回避
回避:避忌。沒有什么避忌或諱言的。
- 無所不在
到處都存在,到處都有。 沒有什么地方不存在;隨處可見
- 無所不及
沒有地方不能達到。
- 無所不容
沒有什么不能容納。極言其寬廣。
- 無所不為
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幹。 指什么壞事都幹他是無所不為的浪蕩子
- 無所不能
沒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樣樣能做。 樣樣都能,全能
- 無所可否
不贊同也不反對。
- 無所措手
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同「無所錯手足」。
- 屠所牛羊
比喻臨近死亡的人。
- 所余無幾
無幾:沒有幾個。剩下來的沒有幾個。
- 隨心所欲
隨:任憑;欲:想要。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幹什么就幹什么。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做
- 所在皆是
到處都是。指某種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所作所為
指人所做的事。 所做的事情
- 所在多有
所在:處處,到處。指某類事情或現象到處都有,而且很多。
- 忘乎所以
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因過度興奮或驕傲而忘記一切。也說「忘其所以」
- 投其所好
投:迎合;其:代詞,他,他的;好:愛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投合他人心意中所喜好的一聽素臣之言,投其所好,心窩中一陣奇癢。——《野叟曝言》
- 所費不資
不資:資財無法計算。耗費資財無數。 不資:資財無法計算靡費資財無數壬申,御史臺臣言:「廉訪司蒞軍,非世祖舊制,賈胡鬻寶,西僧修佛事,所費不資,於國無益,并宜除罷。——《元史.泰定帝紀一》
- 所見略同
所持的見解大致相同。
- 所剩無幾
剩:余留下來的。剩下的沒有多少了。
- 所向克捷
軍隊所去之處,都能取得勝利。
- 死得其所
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人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 思所逐之
盤算著如何驅趕他們。
- 所向風靡
風靡:草木隨風倒伏。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猶言所向披靡
- 所費不貲
花費的錢財不計其數。
- 所向無敵
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力量所達到的地方,沒有任何力量可與之匹敵。形容無往而不勝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諸葛亮《心書》
- 所見所聞
看到的和聽到的。 所看到和聽到的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宋. 王安石《明州慈溪縣學記》
- 所向披靡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清除
- 所到之處
所去的任何地方。 所去的任何地方他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 適材適所
指辦事能力與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所相當。
- 俗之所排
俗:流俗;排:排斥。世俗之見所排斥的。
- 死無所名
名:為世人所知曉。雖死而不為世人所稱道。指白白地送死。
- 使料所及
料:料想,估計;及:到。當初已經料想到的。
- 十目所視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 少所許可
對人對事,很少中意、贊許。常指人的眼界高。
- 若有所喪
若:好像。好像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
- 百無所成
猶言一事無成。
- 百無所忌
百:所有的,不論什么;忌:忌諱。什么都不忌諱。
- 不知死所
所:處所。不知道死在那里。
- 不知所從
不知怎么辦。形容拿不定主意。
- 不知所措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不知該怎么對付,形容驚慌、窘迫
- 不知所為
不知道該怎么辦。猶言無計可施。
- 不知所云
云:說。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指語言紊亂或空洞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諸葛亮《前出師表》
- 不知所終
終:最后,結局。不知道結局或下落。 不知道結局或下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漢書.逸民傳》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終,后指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也指不能達到目的。
- 不出所料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準確。 事由變化,未出乎其所預料之處「果然不出所料,」這樣的一念閃過校長先生的心頭。——葉圣陶《一篇宣言》
- 暢所欲為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 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并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回答的內容與提的問題無關
- 辭無所假
辭:文詞;假:利用。寫文章時用詞有所創新,沒有因襲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獨特的風格。
- 寸有所長
寸比尺短,但用於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 大勢所趨
大勢:指整個局勢。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整個局勢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
- 大失所望
表示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所望:原來的期望。指希望落空,很失望這個企業曾使我們當中對它抱有很大希望的那些人大失所望
- 得其所哉
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稱心快意的情緒。
- 敵王所愾
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
- 多歷年所
歷:經歷;年所:年數。經歷的年數很多。
- 鋒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爭中矛頭所指的地方。
- 奪人所好
強奪別人所喜歡的人或物。
- 非所計也
計:計算,考慮。不是所要考慮的事情。
- 分所應為
指本分以內所應該做的事。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考慮問題的方法、言語、行動違反常規,使人難以想象和理解渙有丘,匪夷所思。——《易.渙》
- 果如所料
事物的發展趨向和結果同事先預料的相符合。 事實果真和所預料到的一樣。形容料事如神始,上怒未已,兩府竊以曰:「必重貶介,則彥博不安; 彥博去,即吾屬遞遷矣。」既而,果如所料。—— 宋. 胡仔《梅圣俞》
- 各騁所長
騁:馳騁,引申為發揮。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 各有所愛
愛:喜愛,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
- 各盡所能
盡:用盡;能:才能。各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做。 各自按照自己的能力大小參與社會生產勞動
- 各執所見
執:堅持。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 各從所好
從:順從,聽從。各自按照自己的愛好去做事情。
- 各取所需
各自選取自己所需要的。
- 各有所職
各人有各人負責的事。比喻分工明確。
- 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后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個都得適當的安排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辭》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內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漢書.東方朔傳》車開了,經過短暫的紊亂后,人們又各得其所的在自己位置上坐定下來
- 各有所能
能:才能。各有各的才能、優點。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 管見所及
管見:從管子里看東西,指見識淺陋。謙虛的說法,表示自己見識不廣,意見未必正確。 管中窺物,所見狹小。比喻窄淺、局限的見識。多用做「淺薄見解」的自謙之詞
- 患生所忽
患:禍患,災禍。災禍往往是由於疏忽大意造成的。
- 寄顏無所
臉面沒有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 計無所出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 見所未見
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事物。比喻極為少見
- 盡如所期
盡:完全。完全同所希望的一樣。指事情的結果與當初預料的完全一樣。
- 盡其所能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把所有本事都用上他盡其所能地工作
- 精誠所至
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 具瞻所歸
具:同「俱」,全;瞻:視;所歸:所向。為眾人所敬慕、瞻仰。
- 力所不逮
逮:到,及。指能力達不到。
- 力所能及
力:體力,能力;及:達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內所能做到的。 盡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 倘使那價目為我力所能及,大約明年便當去印。——《魯迅書信集》
- 老有所終
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 力所能致
力:體力,能力;致:做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內所能做到的。
- 理所不容
道理所不能允許。
- 理所當然
當然:應當如此。按道理應當這樣。 按道理應該如此 就把來結識了這位大哥,也是理所當然。——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 了無所見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見。
- 兩得其所
指對雙方都有好處。
- 流離失所
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流落他鄉,無處安身 馳赴災區,核實散放,毋任流離失所。——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 另有所圖
圖:圖謀。指有別的目的。
- 樓堂館所
樓:高樓大廈;堂:殿堂;館:賓館;所:處所。泛指一切高檔建筑物。
- 莫知所措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 逆知所始
逆:預先猜度。指事先掌握情況,判斷對方的企圖。
- 磬其所有
磬:盡,完。比喻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
- 前所未聞
前:先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從來沒有聽說過很快可能有必要以前所未聞的規模采取…兩棲作戰行動一位前所未聞的作家的第一部小說
- 千夫所指
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被許多人譴責。形容犯了眾怒千夫所指,其傾覆可立而期。——章炳麟《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
- 強人所難
勉強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勉強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憑他什么主兒,難道還好強人所難不成?——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
- 任所欲為
任:聽憑;所欲為:想要做的。想幹什么就幹什么。
- 人心所向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指眾人的思想歸向南方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清史稿.宣統皇帝紀》
- 若有所思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好像在沉思他若有所思地吸著煙斗,并且出了神
- 果出所料
果:果真,誠然。指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判斷準確,果真和預料一致。
- 威無所施
威:威力;所:處所,地方;施:施展。無處施展威力。即無用武之處。
- 眾望所積
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 眾望所屬
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 眾望所依
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 一無所失
什么損失也沒有。
- 一無所見
一:全,都。什么也沒有看見。
- 罔所顧忌
罔:無,沒有;顧:顧慮;忌:忌憚。沒有什么顧慮、畏懼。
- 終虛所望
終:最終;虛:虛空。最終愿望也無法實現。
- 早為之所
為:安排;所:處所。及早為他安排一個場所。
- 一口所敵
一口:一席話。一席話就阻止了敵方的進攻。
- 譽望所歸
譽望:名譽和威望;歸:歸向。指為聲譽所托,為眾人所敬仰。多指某人擔任某項重要職務是受到群眾擁護的,和他的聲譽相稱。
- 在所自處
處:處理。在於自己如何處世。形容在一定的環境中,要自己選擇立足之處。
- 用非所長
使用的不是他的特長。
- 罄其所有
罄:盡,完。比喻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
- 用違所長
違:違背。用人沒有使用他的專長。
- 義無所辭
就道理上講不應該推辭。
- 先代所美
這是前人所稱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