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造詞
「塵」字的造詞
- 塵壤
1.泥土。 2.猶塵世。
- 塵途
謂世俗之路。
- 塵香
指一種粉末狀的香料。
- 塵顏
塵容。
- 塵至
紛至沓來。
- 塵滓
1.比喻世間煩瑣的事務。 2.比喻卑賤。 3.喻污穢或污穢的事物。
- 塵剎
佛教語。剎為梵語國土之意,塵剎謂微塵數的無量世界。
- 塵聽
1.塵俗之音。 2.謙詞。猶言污耳。謂請人聽自己的言辭或歌唱等。
- 塵污
1.塵垢污染。 2.指塵垢。
- 塵囂
世間的紛擾﹑喧囂。 指人世間的煩擾、喧囂借門游方士,焉測塵囂外。——陶潛《桃花源詩》
- 塵煙
塵埃煙霧。
- 塵言
世俗的言論。
- 塵音
塵世的喧囂。
- 塵域
塵世,俗世。
- 塵視
視為塵土。謂輕視。
- 塵習
世俗的習氣。
- 塵甑
《后漢書.獨行傳.范冉》載,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因遭母憂,不到官,結草室而居。「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后因以「塵甑」為形容清貧之典。
- 塵沙
1.塵埃與沙土。 2.喻污濁,戰亂。 3.猶塵世。
- 塵頭
指飛揚彌漫的塵土。
- 塵霾
1.猶陰霾。謂塵沙飛揚,天色昏暗。 2.借指塵世。
- 塵榻
《后漢書.徐稺傳》載,陳蕃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稺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稺不至則灰塵積於榻。后因以「塵榻」為優禮賓客﹑賢士之典。
- 塵土
1.細小的灰土。 2.指塵世;塵事。 3.喻庸俗骯臟或指庸俗骯臟的事物。 細小的土灰
- 塵冗
1.繁冗,繁雜。 2.指塵世之累。
- 塵夢
塵世的夢幻。
- 塵區
猶塵世;塵界。
- 塵響
猶塵囂。
- 塵想
猶俗念。
- 塵事
塵俗之事。 舊指世俗的事;塵俗之事塵事紛繁
- 塵障
1.亦作「塵漲」。指飛揚障目的塵土。 2.塵世的煩惱。 3.猶塵世﹑人間。
- 塵霧
1.塵土和煙霧;塵土飛揚如霧。 2.喻濁世;污濁。
- 塵念
塵俗之念。
- 塵鞍
落滿塵土的馬鞍。亦代指車馬。
- 塵忝
謙詞。猶言忝列。多謂自己的才能有辱於所任的職位。
- 塵役
猶塵事。
- 塵雜
1.人世間的煩雜瑣事。 2.猶言凡俗低下。 人世間的繁瑣事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 塵轍
塵軌。
- 塵市
猶塵世;市井。
- 塵妄
佛教語。謂世俗的虛妄。
- 塵纓
比喻塵俗之事。
- 塵翳
1.被灰塵遮掩。比喻受蒙蔽。 2.喻籠罩著凄涼陰暗的氣氛。 3.猶塵垢。
- 塵喧
塵世的煩擾。亦指塵世。
- 塵緇
語本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后因以「塵緇」謂塵污;污垢。
- 塵編
指古舊之書。
- 塵轂
指車馬。
- 塵浼
1.猶塵污。 2.猶言打擾。對人有所請求的客氣話。
- 塵俗
1.猶塵世,人間。 2.世俗。指日常的禮法習慣等。 3.猶言庸俗。
- 塵物
世俗之物。
- 塵陋
謂凡俗淺陋。
- 塵垢囊
裝滿塵垢的口袋。比喻沒有學識才能的人。
- 塵灰
灰塵,塵土。
- 塵堀
猶塵世。
- 塵委
廢置;委棄。
- 塵壒
飛揚的灰土。亦喻指塵世;塵俗。
- 塵曀
謂塵煙彌漫,陰晦不明。
- 塵情
猶言凡心俗情。
- 塵色
1.塵土色。 2.指塵世。
- 塵蠹
被塵土污染,蠹蟲蛀壞。形容陳舊破爛。
- 塵間
人間。
- 塵客
凡俗之人。
- 塵沙劫
塵劫。
- 塵幻
猶塵妄。佛教以塵世為虛幻,故有此語。
- 塵世
猶言人間;俗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 塵韻
凡庸之聲。
- 塵心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 塵昏
塵積昏暗。
- 塵務
世俗的事務。
- 塵微
形容極其微小或卑微。
- 塵化
化為塵土。指消失;死亡。
- 塵牽
猶塵累。
- 塵網
1.舊謂人在世間受到種種束縛,如魚在網,故稱塵網。 2.沾滿灰塵的蛛網。形容環境凄涼。
- 塵漲
見「塵障」。
- 塵球
1.猶塵世。 2.指地球。
- 塵床
塵榻。
- 塵羹
「塵飯涂羹」之省。
- 塵劫
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劫為塵劫。后亦泛指塵世的劫難。
- 塵彯
猶塵念。
- 塵埃落定
比喻事情有了結局或結果:世界杯小組賽塵埃落定。
- 塵阛
見「塵寰」。
- 塵埃
1.飛揚的灰土。 2.猶塵俗。 3.謳晝會的底層。 4.喻骯臟或骯臟的東西。 5.污染,蒙受污穢。
- 塵點
1.亦作「塵玷」。 2.污染,玷辱。
- 塵渴
謙詞。猶言渴望。
- 塵海
謂茫茫塵世。
- 塵跡
亦作「塵跡」。猶陳跡。
- 塵面
1.塵污的臉面。 2.指塵俗的面目。
- 塵界
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為十八界之一科。六塵所構成的虛幻世界叫塵界。
- 塵凡
1.人間;俗世。 2.凡人。
- 塵穢
1.猶污穢。 2.污染,玷污。 3.用作謙詞。
- 塵瀆
塵黷。用作謙詞。
- 塵泥
1.猶塵土。 2.喻卑下。
- 塵境
原為佛教語。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因稱現實世界為「塵境」。
- 塵冥
1.猶世外。比喻高遠。 2.喻時局昏暗。
- 塵坌
1.灰塵,塵土。 2.塵俗;世俗之人。 3.比喻卑下的處境或微賤之物。
- 塵混
猶塵俗;污穢。
- 塵垢
1.灰塵和污垢。 2.猶世俗。 3.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 4.猶污染;污損。 5.佛教謂煩惱。 塵埃和污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游乎塵垢之外
- 塵累
1.佛教語。指煩惱﹑惡業的種種束縛。 2.世俗事務的牽累。
- 塵肺
又稱灰塵肺。某些工業生產過程中能產生有害的灰塵,如防護不好,就進入肺臟,肺中灰塵逐漸增多,使肺結疤,彈性減弱,勞動力也逐漸減退,并容易感染肺結核﹑肺炎等。 一種肺的疾病,由習慣性吸入刺激性的礦物或金屬的粒子所引起。亦稱「工業病」,生產中產生的塵粉進入肺中,逐漸積累,使肺結疤,彈性減弱
- 塵封
1.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 2.猶塵世。 指物品放置過久,覆滿灰塵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
- 塵堁
塵埃。亦以喻人間。
- 塵勞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 塵卷風
出現在近地氣層中的漏斗狀塵沙﹑旋風。范圍小,消失快。常見於春夏午后的幹燥地面。
- 塵觸
謙詞。猶言冒犯。
- 塵襟
世俗的胸襟。
- 塵秕
見「塵垢秕糠」。
- 塵黷
猶玷污。塵,自謙之詞。
- 塵籠
謂塵世的羈束。
- 塵露
1.微塵滴露,喻事物微小不足稱。 2.猶言風霜,比喻辛勞。 3.塵飛露幹,比喻時間短促。
- 塵玷
見「塵點」。
- 塵伏
猶蟄居。
- 塵埃傳染
疾病的一種傳染方式。含有病原體的分泌物落到地面上,幹燥后隨塵土飛揚。人吸入后,引起發病。肺結核﹑天花等病就是這樣傳染的。
- 塵寰
1.亦作「塵阛」。 2.人世間。 人世間自此塵寰音信斷
- 塵埋
猶埋沒。
- 塵路
布滿塵土的道路。亦以喻塵俗。
- 塵涓
微塵細流。猶言涓埃。喻微薄(之力)。
- 塵覽
謙詞。猶言有污尊目。意謂請對方閱看。
- 塵品
眾生。
- 塵煙障目
煙塵遮住了眼睛。
- 塵土飛揚
是指風吹過,或車馬路過所揚起的灰塵在空中久久不散。漫天的塵土。
- 塵緣已盡
與凡間世俗沒有關系了。
- 塵埃噴流
「塵埃噴流」是天文學專有名詞。
- 塵埃未定
事情還沒有結束,還沒有結果。
- 塵埃落地
多用來表示事情經過了曲折變化終於有了結果。
- 塵落夕媚
黃昏時分,風塵停落沉靜,使夕陽看起來更加嫵媚。
- 塵溷
猶塵俗;污穢。 清 魏源《古詩答陸彥若》之三:「龍子靳變化,塵溷思云霄。」清 沉德潛《說詩晬語》卷下:「《谷音》一卷,係 宋 遺民詩,皆不落塵溷,清鏘可誦者。」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凡居室不許在城市工場塵溷之地,使其有清淑之氣。」
- 塵暴
沙塵暴。
- 塵毒
含有有毒物質的粉塵。
- 塵牀
塵榻。 唐 白居易《秋夕》詩:「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牀。」
- 埃塵
1.塵土。 2.喻塵世。 3.地面上。多見於戲曲。
- 滓塵
污濁的塵世。
- 諸塵
佛教語。謳肢﹑聲﹑香﹑味﹑觸五塵。
- 戰塵
戰場上的塵埃。借指戰爭。
- 賊塵
1.有害的灰塵。喻欺君罔上者。 2.賊寇的蹤影。
- 元規塵
東晉庾亮,字元規,以國舅身,歷仕三朝,一時權傾朝野,人多趨附。王導忿忿不平,遇西風塵起,輒舉扇拂之曰:「元規塵污人。」見《晉書.王導傳》﹑《世說新語.輕詆》。后用以喻逼人的氣焰。
- 欲塵
佛教語。佛家謂財﹑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塵埃﹐故稱。
- 甑塵
見「甑塵釜魚」。
- 英塵
猶言賢蹤。塵,飛揚的埃土,引申為蹤跡或流風馀韻。
- 余塵
后塵。比喻在他人之后。
- 驛塵
驛馬揚起的飛塵。指驛騎。
- 迎塵
謂迎奉接待。塵,來客車馬揚起的塵土。
- 玉塵
1.即玉屑。古代傳說中仙家的食物。 2.喻雪。 3.喻花瓣。 4.指茶葉粉末。 5.喻小水珠。
- 音塵
聲音塵埃。比喻信息或蹤跡:音塵悄然|咸陽古道音塵絕。
- 遺塵
1.指前人行動所留的痕跡。 2.指殘留的灰塵。比喻未盡去除的塵思俗念。 3.指遺棄的灰塵。形容輕微之極。 4.謂遺棄塵俗;拋棄塵念。
- 業塵
佛教謂罪惡的塵世。
- 謁后塵
謂投見與追隨。
- 眼塵
眼前的塵土。比喻一時的小事。
- 仰塵
即承塵。舊時張設在座位上方承接塵土的小帳。后以指天花板。 天棚;天花板他催著晁夫人把那里間重糊了仰塵。——《醒世姻緣傳》
- 揚塵
1、揚起灰塵:拆遷工地要落實防止揚塵措施。2、揚起的灰塵:控制揚塵污染。
-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 雪塵
風中所挾帶的微粒狀的雪。 風中所挾帶的微粒狀的雪
- 心塵
心中的灰塵。喻雜念。
- 纖塵
1.亦作「纎塵」。 2.微塵。 3.比喻微細污垢。 微塵,細塵纖塵不染(一點灰塵也沾不上)
- 仙塵
仙界與凡間。謂高下懸殊。
- 洗塵
也叫「接風」。宴請遠道而來的人:他剛從國外回來,晚上咱們打算為他洗塵。
- 下塵
1.謙詞。猶下風。 2.比喻隨從的地位。 3.謂凡庸,塵俗。
- 味塵
佛教謂六塵之一。謂飲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貪欲而污真性,故謂味塵。
- 望塵
1.看見飛揚的塵土。亦喻捕風捉影或觀察到細小的征候。 2.猶言望塵而拜。 3.猶言望塵追跡。 4.猶言望塵莫及。
- 惟塵
《詩.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惟塵冥冥。」鄭玄箋:「猶進舉小人,蔽傷己之功德。」后因以「惟塵」喻小人,佞人。
- 微塵
1.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常用以指極細小的物質。 2.極細小的塵埃。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謙詞。
- 外塵
佛教語。謳肢﹑聲﹑香﹑味等外境。
- 同塵
1.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魏源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2.比喻與萬物一體。 3.比喻混同於塵俗,不立異趣。 4.同路;同行。 5.指混同;混雜其中。
- 韜塵
埋藏於塵土之中。謂埋伏而不為人知。
- 俗塵
1.人間。 2.世俗人的蹤跡。 3.比喻世俗的偏見。
- 松下塵
對死者的婉稱。墓地多植松,人死化為塵土,故云。
- 世塵
1.塵世;人間。 2.指世俗之事。
- 聲塵
1.佛教語。六塵之一。 2.指世俗的音樂或娛樂等活動。 3.指名聲。
- 生塵
1.沾上塵埃。 2.形容中空無物。 3.謂生鄙吝的塵想。
- 拾塵
傳說孔子困於陳蔡之間,七日不得食。后得米,由顏回﹑仲由二人在一間破屋里燒飯。顏回見一塊煙灰落到飯里,感到被弄污的飯棄之可惜,就取來吃了。子貢從遠處望見,以為他偷食,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顏回不會做這種事。后來問明情況,孔子說:我也會這樣做的。見《孔子家語.顏回》。《呂氏春秋.任教》亦載此事,稍異:謂孔子親見而懷疑,后查明情況,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后以「拾塵」喻因誤會而致疑。
- 掃塵
1.掃去灰塵。泛指清掃。 2.喻清除敵軍。
- 色塵
佛教語。「六塵」之一。即眼根(視覺)所觸及的塵境。
- 剎剎塵塵
猶言在在處處。
- 剎塵
佛教語。謂國土無量,猶如微塵,而每一塵中復有無量國土,重重無盡。
- 瑟瑟塵
茶名。
- 塞塵
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事。
- 拜車塵
見「拜塵」。
- 拜路塵
見「拜塵」。
- 辟塵
1.猶除塵﹐去塵。 2.香爐名。 3.蚊帳名。 4.避開塵囂。指隱居。
- 避塵
1.《晉書.王導傳》:「時亮﹝庾亮﹞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既據上流,擁強兵,趣向者多歸之。導內不能平,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后以「避塵」指代其事。 2.避開塵俗。
- 兵塵
兵馬的煙塵。亦借指戰事。
- 不塵
不玷污。
- 車塵
1.車行揚起的塵埃。喻奔走的辛苦。 2.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 超塵
超脫塵俗。
- 承塵
①承受塵土,也指古代承接塵土的帳子或小帳幕。②藻井,天花板:默投金於承塵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彩飾承塵。
- 出塵
1.超出世俗。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 3.指出家。
- 觸塵
佛教語。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一。身根所對之境為觸,如堅軟﹑燥濕等是。
- 吹塵
《史記.五帝本紀》「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后以「吹塵」為得良相之兆。
- 蹙塵
踩踏塵土。
- 撣塵
1.洗塵。 2.大掃除。
- 防塵
不透塵埃的;緊得灰塵不能進入的。 不透塵埃的;緊得灰塵不能進入的
- 法塵
佛教語。六塵之一。意根所對之境,能產生意識。
- 凡塵
佛教、道教或神話故事中指人世間;塵世。
- 芳塵
1.指落花。 2.指美好的風氣﹑聲譽。 3.指名賢的蹤跡。
- 粉塵
在燃燒或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末狀的廢物:粉塵污染。
- 烽塵
烽火和煙塵。借指戰亂。
- 風塵
①比喻旅途勞累:風塵仆仆ㄧ滿面風塵(旅途勞累的神色)。②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風塵俠士ㄧ淪落風塵。③〈書〉比喻戰亂:風塵之警。
- 浮塵
在空中飛揚或附在器物表面的灰塵。
- 拂塵
撣塵土和驅除蚊蠅的用具,柄的一端扎馬尾(mǎyǐ)。 撣除塵土,后專指撣塵土,驅蚊蠅的用具旁邊丫鬟執著拂塵漱盂巾帕。——《紅樓夢》
- 撫塵
兒童游戲之一。聚沙之類。借謳仲年交好。
- 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
- 滾塵
翻滾的塵埃。
- 軌塵
1.謂驅車塵不出軌轍。 2.車輪滾過揚起的塵土。
- 寒塵
寒傖。
- 徽塵
美好的事跡。
- 黃塵
1.黃色的塵土。 2.比喻俗世;塵世。 3.猶黃泉。
- 胡塵
1.胡地的塵沙。 2.胡人兵馬揚起的沙塵。喻胡兵的兇焰。
- 積塵
1.累積的塵土;塵土聚積。 2.喻指舊事物的殘余影響。
- 繼塵
猶繼軌。
- 灰塵
塵土:打掃灰塵。
- 穢塵
污染。
- 降塵
顆粒較大,不能在空中長時間飄浮的粉塵。也叫落塵。
- 金塵
1.被風卷起的呈云霧狀的沙塵。因其色黃﹐故稱。 2.佛教衡量長度的單位名。
- 京塵
見「京洛塵」。
- 京洛塵
1.亦作「京雒塵」。 2.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后以「京洛塵」比喻功名利祿等塵俗之事。
- 客塵
1.佛教語。指塵世的種種煩惱。 2.旅途中所受的風塵。喻旅途勞頓。
- 京雒塵
見「京洛塵」。
- 九衢塵
大道上的塵土。借指煩擾的塵世。
- 空塵
飛塵。
- 靜塵
塵土不揚。喻國家平安無事。
- 涓塵
細水與微塵。喻微小的事物。
- 渴塵
見「渴心生塵」。
- 狂塵
1.指紛擾的塵世。 2.指紛亂的落花。
- 利塵
喻為名利而奔走鉆營的囂亂之象。
- 離塵
1.猶出家。 2.死亡的婉詞。
- 六塵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與「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凈心﹐導致煩惱。
- 露塵
雨露與風塵。喻艱難的世途。
- 旅塵
旅人身上的塵土。
- 鏤塵
1.雕刻灰塵。比喻不可能。 2.比喻技藝極精巧。
- 路塵
道路上飛揚的灰塵。
- 落塵
1.《西京雜記》卷四:「東方生善嘯,每曼聲長嘯,輒塵落帽。」后以「落塵」形容歌聲美妙。 2.下凡。 3.篦梳的別名。
- 暖塵
松軟的塵土。
- 蓬塵
灰塵。
- 窮塵
深土。猶黃泉。
- 泥塵
塵土。
- 前塵
①佛教稱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認為當前境界由六塵所成,都不是真實的,故稱當前境界為「前塵」: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②指往事:回首前塵|前塵影事。
- 陪塵
追隨。
- 飄塵
顆粒較小、能夠長時間在空中飄浮的灰塵,可以隨氣流飄到很遠的地方,造成大范圍污染。 飄浮在空中的微小粉塵顆粒,能長時間地隨氣流飄往各處,造成環境污染
- 曲塵
1.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黃如塵,亦用以指淡黃色。 2.借指柳樹,柳條。嫩柳葉色鵝黃,故稱。 3.初春時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鵝黃色的春水。 4.指茶。
- 青塵
青煙﹐灰塵。
- 輕塵
1.塵土。塵土質輕,易於飛揚,故稱。 2.形容女子姿態飄逸。
- 清塵
①車后揚起的塵土。清:對人尊敬之意。用作對人的敬稱:侍清塵於華陽|一別清塵,匆匆十載。②輕盈的塵土:清塵隱高樹|渭城朝雨清塵。③清高的風范: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無以污其清塵。
- 祛塵
除去塵垢。
- 情塵
指情愛,情欲。佛教視情欲若塵垢,故稱。
- 上塵
舊時表奏函牘中表示謙抑的套語,意為有污尊長視聽。
- 驅塵
謂車馬奔馳揚起塵土。喻急馳。
- 染塵
沾染紅塵。謳之人犯俗。
- 軟紅塵
飛揚的塵土。形容繁華熱鬧。亦指繁華熱鬧的地方。
- 除塵
1.除掉灰塵。 2.通過除塵機撣抖 ∶除掉灰塵
- 絕塵
超絕塵路,即與人世隔絕。 超絕塵路,即與人世隔絕許由務光非絕塵也。—— 清. 黃宗羲《原君》
- 歊塵
猶囂塵。
- 與光同塵
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
- 萬丈紅塵
現實生活或者世俗生活中紛紛擾擾的事情。 紅塵在古代時的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萬丈是形容俗世紛紛擾擾。
- 隱世絕塵
隱於世間,離絕塵世。
- 了卻紅塵
除去七情六欲。
- 了卻凡塵
身在混亂的年代,身遭獄案,但卻還有自己牽掛的人。 雖然在深山只中或許自己真的能夠成為遠離濁世的人,但卻叫我如何了卻今生我和她之間的情意。
- 同其塵
和合它們的光彩,也共同吸納它們帶來的塵埃。
- 凌風出塵
品行高潔,超出一般人。
- 醉臥紅塵
醉臥:喝醉了躺著;紅塵:泛指人間世俗;全句:喝醉了躺在塵世間發笑;暗喻世人皆醉我獨醒,嘲笑世俗大眾。
- 出落凡塵
超出平凡的世間萬物,不同凡響。
- 步入后塵
跟在別人后面。 比喻追隨、模仿別人。
- 浮生若塵
人生好比浮塵一般漂浮不定。 難以把握。
- 封塵
本意是封住存在很久的東西,也是很久沒使用,面上都布滿塵土了的意思。
- 大氣塵
大氣塵也可分為狹義大氣塵和廣義大氣塵。
- 步你后塵
后塵:走路或行車時后面揚起的塵土。這個詞最初是用於褒義,表明人的自謙。但現在基本上用於貶義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走上別人走過的老路。沒有創造性。重在比喻一味地追隨。
- 一騎紅塵
速度很快,只能看到滾滾煙塵卻沒有看到烈馬掠過。
- 一騎絕塵
眾多騎馬的隊伍里。有一個跑的特別快,后面的人連他的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都看不到;用來比喻在眾多競爭者中,其它人與特別突出的人相差甚遠。
- 宇宙塵
散在宇宙空間的微粒狀物質,密集像云霧,常作劇烈的回旋運動。
- 心細如塵
指做事情非常細心。
- 卑微如塵
卑微:地位低下,主要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卑微如塵的意思是就如塵土一樣卑微、地位十分低下。
- 戀戀紅塵
貪戀紅塵。紅塵即使俗世,也可以特指一段姻緣,放不下,即使戀,舍不得,即使貪戀,亦是癡。
- 貪戀紅塵
出處自唐·尹鶚《金浮圖》詞,是十分留戀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的意思。
- 笑看紅塵
笑看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以旁觀者的姿態笑看俗世人生百態。
- 夢醒紅塵
夢醒后又回到了紅塵(現實生活)。
- 滾滾紅塵
紅塵:人間俗世之意,指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滾滾紅塵:車子在路上滾起塵土的樣子。形容繁華,滄桑,變換無常的世俗生活。
- 墨染紅塵
繁華迷亂的紅塵。
- 亂世紅塵
亂世是騷亂,不太平的事道。紅塵是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那整體意思是騷亂的繁華社會。
- 綠塵
綠塵意為綠色塵末或者喻茶葉末,又可指曲表面所生綠色毛狀的菌。
- 神塵
全名為「伍百弐拾四式·神塵」。
- 綽塵
一種馬技。
- 煤塵
煤礦防塵是指防止煤礦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礦物細微顆粒的總稱。
- 翊塵
輔佐;也有飛翔之意。
- 甑中塵
形容清貧,典故出自《后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范冉〉。
- 曠朗無塵
開闊明亮,一點灰塵都沒有的意思。
- 踏破紅塵
勵志改變舊的人和事物關系,有長久的決心和耐力。
- 謝塵緣
謂去世。
- 吸塵器
除塵用的電氣用具。由電動機、風葉組、吸塵裝置、軟管及硬塑套管等組成。當電動機帶動風葉轉動時,使吸塵器內、外產生壓力差,形成空氣吸力,通過吸塵頭及管道抽吸含塵空氣,再經過濾網將灰塵和臟物從空氣中分離并送入集塵器內,從而達到除塵、清潔環境的目的。
- 撢塵會
清代北京東岳廟廟會的俗稱。
- 沙塵暴
挾帶大量塵沙的風暴,發生時空氣混濁,天色昏黃,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米。春季在我國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多有發生。
- 辟塵犀
傳說中的海獸。其角可去塵﹐故名。又名卻塵犀。
- 芳塵臺
后趙石虎於太極殿前起樓,高四十丈,窮極珍奇,淫侈無度,碎異香為屑,數百人於臺上揚散之,謂使塵霧生香,名為「芳塵臺」。見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
- 浮塵子
昆蟲名。體形似蟬而小,黃綠色或黃褐色,具有刺吸式口器,吸稻﹑棉﹑果樹等汁液,是農業害蟲。亦省稱「浮塵」。
- 骨塵舞
見「骨鹿舞」。
- 離塵衣
見「離塵服」。
- 離塵服
袈裟﹐僧服。
- 濾塵器
一種氣體凈化裝置,利用一個幹的或涂敷粘膠的網來分離粉狀物質。一種氣體凈化裝置,利用一個幹的或涂敷粘膠的網來分離粉狀物質
- 曲塵絲
指柳條,柳絲。柳葉呈鵝黃色,故稱。
- 卻塵褥
傳說不招灰塵的褥子。
- 染塵人
指犯俗的僧人。
- 前塵往事
過去發生的事情。
- 紅塵萬丈
紅塵在古代時的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借喻名利之路。
- 紅塵俗世
現實世界,蕓蕓眾生生活的世界。
- 紅塵不到
紅塵在古代時的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指的就是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 「紅塵不到」指的就是遠離世俗,超凡脫俗的地方。
- 前塵若夢
前塵:指的是以前的或過去經歷過的事情。若夢:指的是就好像做夢一樣。說往事就如同做夢一樣,如夢如幻。
- 紅塵陌路
指今生不可能走到一起,紅塵是指人世間,今生今世的意思,陌路是指走的不是一條路。
- 凡來塵往
在俗世凡塵中來來往往。
- 岡塵仆仆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 意出塵外
普通人的想法,一般人的想法。
- 出塵脫俗
多用來形容一個人氣質好長相好有仙女感覺什么的形容女人較多。
- 超塵脫俗
塵、俗:佛教稱塵世、人間。 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形容遠遠超過平常人。
- 一塵不變
有「一塵不染」的說法,指環境非常清潔。
- 風塵苦旅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辛苦。(「風塵」是用兩個名詞作形容詞用。)
- 忘塵莫及
指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后。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凝塵蕭月
純演繹論壇,以全面架空時代為背景,創造我們自己的世界,凝塵蕭月,全新的演繹,不同的人生。
- 聲塵得道
佛學術語,意指依音聲而得道。
- 排塵風速
排塵風速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可以借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或兩者聯合作用所形成的全面通風或局部通風來實現。
- 紅塵小道
看破紅塵遁空門,欲做沙彌笑煞人.誰說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得道!小道我得給給你看看!。
- 露淹塵封
現形容年代久遠或時間漫長。
- 宇宙塵埃
指的是飄浮於宇宙間的巖石顆粒與金屬顆粒。
- 降塵室
又稱除塵室。
- 客塵煩惱
(梵akasma^t-kles/a,藏blo-bur-ghin~on-mcn%s-pa)指能染污心性之無明等外來煩惱。
- 容塵量
在特定試驗條件下,過濾器容納特定試驗粉塵的重量。
- 紅塵女子
古代舊社會紅塵女子多指示一些被生活所迫淪落紅樓的女人,她們以從事侍奉不良嗜好的達官貴人謀生,就是所謂妓女了。 另外后來慢慢有的以擅長歌舞取悅富貴。身份稍有提高。但仍被人們輕視;小說文學里,影視作品中的紅塵女子一般都是從欣賞角度看,多指歌妓。市儈口中的紅塵女子大都指的是妓女了;當代所說的紅塵女子一般多為戲言,指看不透感情,走不出世俗。另外一些年幼時代遭遇傷害失去純潔,或者生活中劣跡斑斑與異性交往不正常的女人,也被稱為紅塵女子了。
- 紅塵坊
紅塵坊創立於2010年9月25日。
- 紅塵夢
紅塵夢是指俗事紅塵之中的美好的夢。
- 紅塵滾滾
「紅塵「一詞,指人間俗世之意,是指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來源於過去的土路車馬過后揚起的塵土,借喻名利之路。「滾滾「乃是動詞,指的是尤如車輛駛過帶動的塵煙。形容世事滄桑,變幻無常。
- 灰塵費
環衛工人的崗位津貼。
- 玄落塵歆
這是一個80后女孩的筆名,真名:陳萍萍,她出生於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個從事網銷工作并熱愛電子商務的女孩!
- 星周塵盤
「星周塵盤」是天文學專有名詞。
- 甚器塵上
甚:十分;囂:喧鬧;塵上:塵土飛揚。現在多用作貶義詞,指敵對一方的狂妄叫囂。
- 蛛網塵封
形容居室、器物等長期封存而無人過問。
- 甑塵釜魚
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 游戲塵寰
猶言游戲人間。指把人生當作游戲的一種生活態度。
- 甑生塵
甑:炊具。甑里積了灰塵。形容生活貧困,斷炊已久。
- 遺俗絕塵
指超脫塵俗而避世隱居。
- 遺風逸塵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教和超逸的事跡。
- 一路風塵
形容旅途辛苦。
- 逸塵斷鞅
指馬奔跑時揚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 一微塵
一小粒塵土。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 一塵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佛教指排除欲念,不被六塵玷污。后用以形容清靜、純潔。也形容為人清廉,不沾染壞習氣
- 纖塵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 望塵而拜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 望塵追跡
比喻趕上別人的前進速度。
- 望塵奔北
形容軍無斗志。同「望塵奔潰」。
- 望塵拜伏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同「望塵而拜」。
- 望塵莫及
莫:不;及:趕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
- 望塵僄聲
比喻聽見風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虛實真偽。
- 甚囂塵上
甚:很;囂:喧嚷。人聲喧嚷,塵土飛揚。原形容軍中正忙於準備的狀態。后來形容消息普遍淬,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原意是楚王說敵方晉軍喧嘩紛亂得很厲害,而且塵土也飛揚起來了。形容忙亂喧嘩的情狀。后以「甚囂塵上」比喻對某人某事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或錯誤的言論十分囂張
- 聲動梁塵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 奔逸絕塵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 邊塵不驚
比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 播土揚塵
播:揚。指塵土飛揚。形容飛奔。
- 步后塵
后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 后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又「步人后塵」副帥好當前隊,老夫愿步后塵。——明. 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
- 步人后塵
后塵:走路或行車時后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 塵頭大起
指一團團的灰塵高高揚起。
- 塵外孤標
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 車塵馬足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 超塵拔俗
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后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 塵飯涂羹
涂: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游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以塵土為飯,以涂泥為羹。指不可食用的污穢之 物。比喻廢棄無用的物品
- 塵垢秕糠
塵:塵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瑣碎而沒有用的東西。
- 翠塵珠坱
指珠翠落於塵土。比喻人才被湮沒。
- 出塵之表
超出塵俗的儀表。比喻豐姿清奇瀟灑。
- 出塵之想
塵: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詩文字畫的意境、風格不同流俗。
- 出塵之姿
超出塵俗的姿態。比喻豐姿清奇瀟灑。
- 除塵滌垢
滌:滌蕩;垢:污垢。清除灰塵,滌蕩污垢。比喻掃除一切黑暗勢力。也比喻清除舊的不合理的事物。
- 吹影鏤塵
鏤:雕刻。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 出塵不染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 東海揚塵
大海變陸地,揚起灰塵。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 惡塵無染
指沒有受到壞習氣的影響。
- 風塵表物
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
- 風塵骯臟
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臟: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為強項掙扎的意思。
- 風塵之警
指戰爭或騷亂的警報。
- 風塵仆仆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風塵;旅途中所受的辛苦。仆仆:疲勞的樣子。形容奔波勞苦的樣子 兩個口渴的旅客,在風塵仆仆的艱苦跋涉后偶然發現了這湖泊
- 風塵之會
風塵:比喻戰亂;會:時機。指戰亂發生之際。
- 風塵之志
風塵:比喻紛亂或污濁的生活,舊指仕宦。指作官的志向。
- 風塵之聲
指蜚短流長的言語。
- 風塵之慕
風塵:比喻紛亂或污濁的生活,舊指仕宦。羨慕作官的思想。
- 風塵碌碌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 風塵之言
風塵:污濁。指讒言。
- 風塵之變
風塵:比喻戰亂。指戰爭的災亂。
-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 黃塵清水
比喻變化迅速。
- 接風洗塵
指設宴款待遠來的客人,以示慰問和歡迎。
- 驚起梁塵
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 久歷風塵
經歷過很多艱苦的日子。
- 抗塵走俗
抗:舉,引伸為表現;塵:塵世;走:跑;俗:世俗。形容為了名利,到處奔走鉆營。
- 絕塵拔俗
絕塵:冠絕塵世;拔俗:不同凡俗。超出塵世,不同凡俗。
- 渴塵萬斛
形容十分想念。
- 看破紅塵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后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舊小說與戲曲中常稱繁華的人世為紅塵。舊說那些當和尚、道士的人都是由於看破紅塵才出家的。現在常指對國家與個人前途失掉信心,對理想、事業不感興趣的思想為看破紅塵
- 滿面征塵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 淪落風塵
淪落:流落,指陷入壞的境地。風塵:舊指娼妓的生活。舊指婦女不幸淪為娼妓。
- 目無下塵
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 蒙塵
蒙受風塵,古代稱指王公大臣逃亡在外:蒙塵離京。
- 牛馬風塵
牛馬被置於風塵里。比喻人正處於不得志的時候。也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非常勞累。
- 前塵影事
指從前的尚留在記憶中的事。
- 破甑生塵
甑:蒸食器。食器既破而且滿積塵土。形容極其窮困。
- 清塵濁水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 清雅絕塵
潔凈高雅,一塵不染。 清新雅致,一塵不染這屋里清雅絕塵。——冰心《寄小讀者》
- 撒手塵寰
撒手:放手而去;塵寰:塵世。指人去世。
- 望塵知敵
塵:塵土;敵:敵人;知:知道。望見飛揚的塵土就知道敵兵的多少。形容經驗非常豐富。
- 游塵土梗
游塵:四處漂浮的塵土;土梗:指泥制的小人。比喻瑣碎或輕賤的事物。
- 蕭然塵外
塵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極為超脫,不為俗情雜務所煩擾。
- 杳無音塵
杳:不見蹤影。沒有一點消息。
- 誤落風塵
誤落:指陷入壞的境地;風塵:舊指娼妓的生活。舊指婦女不幸淪為娼妓。
- 煙霧塵天
形容秩序或場面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 無一塵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 仙塵路隔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比喻道路遠隔,阻礙重重,難以相見。
- 野馬塵埃
野馬:浮游的云氣。云煙灰塵。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 一塵不受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 一塵不涉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 匝地煙塵
匝地:遍地;煙塵:烽煙和戰場上揚起的塵土。到處都能看到烽煙和戰場上揚起的塵土。形容兵荒馬亂的混亂景象。
- 擁篲清塵
擁:抱,持;篲:掃帚。手拿掃帚,清掃道路。表示對來訪者的敬意。
- 蛛網塵埃
被蛛網所纏繞,被塵土所封蓋。形容居室、器物等長期封存而無人動用。
- 羊毛塵量
羊毛尖上塵土的重量。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