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造詞
“婢”字的造詞
- 婢仆
謂男女奴仆。
- 婢妾
妾與使女。
- 婢妾魚
即妾魚。今名鳑魮鯽。
- 婢使
婢妾;使女。
- 婢壻
與婢私通的人。
- 婢媵
猶婢妾。
- 婢魚
即妾魚。
- 婢子
1.婢女所生之子。 2.用作詈詞。
- 婢女
舊時有錢人家雇用的女孩子。 舊時供有錢人家役使的女孩子
- 婢賤
指女奴。
- 婢妮
婢女。
- 中婢
十一至二十歲的婢女。
- 鄭玄家婢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鄭玄家婢”指知書的婢仆。
- 鄭家詩婢
同“鄭玄家婢”。
- 鄭康成婢
同“鄭玄家婢”。
- 灶婢
女廚工。
- 贓婢
古代隨犯罪主人的財產一同沒入官府的奴婢。
- 灶下婢
1.女廚工。 2.指侍妾。
- 魚婢
1.鳑鲏魚的俗稱。 2.泛指小魚。
- 媵婢
1.隨嫁的婢妾。 2.泛指婢妾。
- 小婢
未成年的女奴。
- 仙婢
指仙宮的婢女。
- 細婢
小婢。
- 詩婢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按﹐兩婢問答﹐都是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后遂以“詩婢”。泛指能賦詩的婢女。
- 使婢
使女,婢女。
- 侍婢
侍女;女婢。
- 乳婢
1.乳母。 2.年幼的婢女。
- 村婢
鄉村女傭。
- 觕婢
粗使丫頭。
- 丁婢
年齡在二十歲以上的成年婢女。
- 傅婢
侍婢。
- 宮婢
宮中的侍女。
- 官婢
古時因罪沒入官府作奴婢的女子。
- 賤婢
1.對婢妾﹑娼優等女子的貶稱。 2.用為對女人的詈詞。
- 家生婢
舊時稱奴仆的女兒為婢者。
- 家婢
家中的婢女。
- 角婢
少婢。束發如角,故稱。
- 金奴銀婢
指服飾華麗的奴婢。
- 老婢
1.年老的女仆。 2.亦稱“老婢子”。蔑視他人之詞。亦為詈詞。
- 六籍奴婢
隋王通著《文中子》﹐以孔子自比﹐唐劉蕡謂“若以人望﹐《文中子》於六籍﹐猶奴婢之於郎主耳。”后人遂以《文中子》為“六籍奴婢”。參閱宋錢易《南部新書》戊﹑張洎《賈氏譚錄.六籍奴婢》。
- 梅花婢
指迎春花﹑瑞香花﹑山茶花。三者皆早春之花,與梅花同時。
- 妮婢
婢女。
- 奴婢
1.原指喪失自由、受人奴役的男女,后泛指男女仆人。 2.太監對皇帝、后妃等的自稱。
- 竈下婢
1.女廚工。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一回:“你不如到廚房內去幫你母司炊烹茶,做個灶下婢便吧。”
- 不責僮婢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 竈婢
女廚工。宋 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坐間成四韻》:“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清 譚嗣同《仁學》二十:“向以為米鹽凌雜,雞豚詬誶,特老媼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覽於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 鄭家婢妾
同“鄭玄家婢”。
- 小婢子
謙稱自己的小女孩。
- 家生婢子
見“家生婢”。
- 奴言婢膝
奴:奴才;顏:面容;婢:侍女;膝:膝蓋,借指下跪。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卑躬屈膝、諂媚討好的樣子。
- 織當訪婢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 婢學夫人
婢女學作夫人,比喻刻意去學,卻總不能像。 婢女學作夫人,比喻刻意去學,卻總不能像他這日見兩奶奶都戴著雙翠雁兒,也把那只戴在頭上,婢學夫人,十分得意。——《兒女英雄傳》
- 婢作夫人
婢:侍女;夫人:主婦。舊時指在文藝方面雖刻意模仿別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規模總趕不上。
- 奴顏婢膝
奴顏:奴才的臉,滿面諂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對人拍馬討好卑鄙無恥的樣子。 形容奴氣十足、討好奉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