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造詞


“均”字的造詞



  • 均字在開頭的詞語
  1. 均布
      普遍分布。
  2. 均糴
      宋代按照人戶家產﹑土地多少,分等攤派征購糧食的制度。購價往往低於市價。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於陜西,后推廣至諸路。參閱《文獻通考.市糴二》。
  3. 均線
      在坐標圖上顯示的一段時間內指數、價位等的平均值所連成的線,如五日均線、十日均線等。
  4. 均產
      平均分配財產。
  5. 均種
      指種植的間隔均勻適度。
  6. 均徧
      均勻周遍。
  7. 均一
      見“均壹”。 均勻一致
  8. 均工
      按日計酬,臨時雇用的工人。
  9. 均敵
      猶對等。
  10. 均調
      均衡協調;均勻和諧。
  11. 均浹
      均勻周遍。
  12. 均和
      調和;協調。
  13. 均停
      1.均勻妥貼。 2.謂平板而少變化。
  14. 均州窯
      北宋陽翟(今河南禹縣)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鈞臺,故名鈞窯,俗作均窯。金改陽翟為鈞州(即均州),歷代制造瓷器。
  15. 均守
      謂諸侯按照等級各守其封土。
  16. 均工夫
      1.亦稱“均土”。 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戶有田一頃,則出丁夫一人,每年農閑時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頃的戶,由幾戶湊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戶充夫,非佃戶充夫者由田主按畝出米二升五合給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於部分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於部分地區。后為里甲制所代替。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17. 均衡
      平衡:國民經濟均衡地發展ㄧ走鋼絲的演員帶著一把傘,保持身體的均衡。
  18. 均等
      平均;相等:機會均等。 相等機會均等
  19. 均輸
      1.漢武帝實行的一項經濟措施。在大司農屬下置均輸令﹑丞,統一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於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實行,授權主管六路財賦和茶﹑鹽﹑礬﹑酒稅的發運使,凡朝廷所需之貨物,盡量在廉價處或近地收購,存儲備用。 3.明末的苛稅之一。 4.古代倉名。 5.古代算法。為“九數”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戶的上下求賦稅;以道路的遠近﹑負載的輕重求腳費;以物價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數等。
  20. 均田
      1.漢代按等級分賜田地的制度。 2.北魏至唐中葉計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21. 均賦
      謂均平田賦。
  22. 均科
      謂判以同等之罪。
  23. 均稅
      北宋稅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稅,謂之“均稅”。
  24. 均勻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時間的間隔相等:今年的雨水很均勻ㄧ鐘擺發出均勻的聲音 ㄧ把馬料拌得均均勻勻的。
  25. 均派
      平均攤派。
  26. 均心
      猶同心。謂心理相同。
  27. 均禮
      行對等之禮。
  28. 均差
      土地表面的高度或均差;山頂或頂峰和某地區低地之間的不同高度。
  29. 均攤
      平均分攤:費用按戶均攤。
  30. 均濕
      在拉軟以前進行潤濕(皮革);使粗鞣的皮革整個均勻地潮濕。 在拉軟以前進行潤濕(皮革);使粗鞣的皮革整個均勻地潮濕
  31. 均沾
      大家平均分享(利益):利益均沾。 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32. 均徭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雜泛﹑均徭)之一。按民戶丁糧之多寡派充的各種經常性雜役。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為征力役,后改為征銀助役,繼復攤征於地糧,稱為“均徭銀”。參閱《清會典.戶部六.尚書侍郎執掌》。
  33. 均土
      見“均工夫”。
  34. 均勢
      力量平衡的形勢:形成均勢ㄧ保持均勢。
  35. 均平
      1.平衡;均勻。 2.平正;公允。
  36. 均熱
      ∶進行長時間的熱處理,尤用於金屬韌煉熱處理。 ∶進行長時間的熱處理,尤用於金屬韌煉熱處理
  37. 均勻分布
      是概率統計中的重要分布之一。 均勻,表示可能性相等的含義。
  38. 均價
      平均價格:新樓每平方米~3000元。
  39. 均值定理
      又叫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在日后的函數求最值問題中有十分頻繁的應用,一定要熟練掌握。
  40. 均圣論
      南朝佛教文獻。
  41. 均州窰
      北宋 陽翟(今 河南 禹縣)所造瓷器。因其地有 鈞臺,故名鈞窯,俗作均窯。金 改 陽翟 為 鈞州(即 均州),歷代制造瓷器。清 朱琰《陶說·均州窯》:“均州窯,今 河南 禹州 …… 清 秘藏均州窯,紅若胭脂者為最。”清 阮葵生《茶馀客話》卷二十:“均州窰紅若胭脂者為最。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
  42. 均布荷載
      荷載連續作用,,且大小各處相等。
  43. 均線企穩
      是說均線前期保持下跌趨勢,而目前有止跌或橫向整理的跡象,很可能在此穩住,后市上揚 橫向整理是價格發展趨勢之一,價格的發展方向不外乎三種:向上,向下,橫向 整理是指價格發展到一定水平后,賣方買方對當前價格的分歧比較大,使價格在一定的區間內徘徊,短期內沒有明確的方向,一般認為度過這一期間后價格將明確發展方向(漲或跌),所以用 整理 這個詞來形象的形容目前這種不漲不跌的情況 均線是根據每一個價格加權平均后計算出來的,比如5日均線,是將5天收盤價加起來然后除以5的出來的,每天算一次得到一個點,每天得到的點連起來就
  • 均字在結尾的詞語
  1. 運均
      見“運鈞”。
  2. 勻均
      均勻。
  3. 音均
      同“音韻”。
  4. 庠均
      古代學校。均,成均。
  5. 土均
      1.古代官名。 2.按土地質量以確定其等差。
  6. 天均
      見“天鈞”。
  7. 成均
      1.古之大學。 2.泛稱官設的最高學府。
  8. 不均
      不公平;不均勻。
  9. 殫均
      謂使極其均平。
  10. 大均
      1.謂平均。 2.古軍禮之一。
  11. 國均
      1.國家政務的權柄。均,同“鈞”,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圓盤,引申為權柄。 2.國家重臣。
  12. 和均
      1.同“和韻”。 2.協調;諧和。
  13. 戶均
      每戶平均。如:去年全隊戶均收入五百元。如:這個村子全年戶均售豬八頭多。
  14. 擊均
      攻擊與己勢均力敵的敵人。
  15. 廉均
      樂聲清亮平和。
  16. 靈均
      1.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字。 2.泛指詞章之士。
  17. 年均
      一年平均。如: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2%。
  18. 平均
      ①一致;統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為一家。②均勻;無輕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義。③將總數按份兒均勻計算:平均數|平均成績|平均工資。
  19. 七均
      古代以七音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為宮音,以律為宮所建立的七種音階,稱為“七均”。
  20. 清均
      猶清韻。
  21. 年平均
      暫無解釋!我要編輯詞條。
  22. 日均
      按每日平均計算:春運期間~客流量猛增。
  23. 月均
      按月平均計算:~收入八百元。
  24. 米均
      指米蘭球迷的各種平均水準,簡稱“米均”。
  25. 被平均
      統計數據多是平均出來的,這本身沒有問題。
  • 均字在中間的詞語
  1. 平均工資
      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等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每人平均所得的工資額。其計算方法是將一定時期內的工資總額除以同期的職工平均人數。
  2. 平均差
      在一個有n個元素的統計分布中,存在於各對元素之間的n(n-1)/2個絕對差值的平均值。 在一個有 n 個元素的統計分布中,存在於各對元素之間的 n(n-1)/2 個絕對差值的平均值
  3. 平均數
      在統計中,也稱“平均指標”。表明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一般水平。它是把同質總體中各單位標志值之間的差異平均化后得出的數值。主要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等。
  4. 平均利潤
      投入不同生產部門的同量資本,所取得的等量利潤。是競爭中資本不斷向利潤高的部門轉移所形成的結果。
  5. 平均值
      1.一個或一個以上變量的連續函數在給定區間內的積分除以該區間的測度。2.主要是一個算術術語,指幾個不相等的數之和除以這些數的個數而得出的數。
  6. 平均地權
      孫中山所主張的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方針。民生主義的綱領之一。主張用征收地價稅和土地增價歸公的辦法,消除地主從地租及地價增漲中獲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擬辦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國家按價征稅,以后漲高的地價歸公,同時保留由國家照呈報地價收買的權利,以防地主少報地價。1924年改組中國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進一步提出“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希望實現“耕者有其田”。
  7. 平均壽命
      粒子或放射性同位素的不穩定核從產生到轉化為其他粒子所經歷的平均時間,也指原子或原子核存在於某一激發態的平均時間。不同粒子的平均壽命相差很大。
  8. 平均主義
      要求平均享有社會財富的思想。在舊社會是農民、小資產者的幻想,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也不可能實現,“吃大鍋飯”就是反映這種思想的社會現象,是和等價交換、按勞分配的原則相抵觸的。破除平均主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之一。
  9. 七子均養
      謂人君對臣民當一視同仁。語本《詩.曹風.鸤鳩》:“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毛傳:“鸤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鄭玄箋:“喻人君之德當均一於下也。”
  10. 不均勻
      光纖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勻造成損耗。
  11. 翍均凥
      是林則徐題給自己的大女婿劉齊銜的。
  12. 人均效能
      人均效能即人均勞動效率是指考核商業企業每個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完成工作量的指標。
  13. 一體均沾
      “一體均沾”本意是“一概都沾”,也即其他國現時或將來所取得和拓展的一切新的最惠國待遇條款,英國都將享有。
  14. 供求均衡
      需求量與供給量、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同時相等時的價格。
  15. 候均溫
      連續5日的平均氣溫。
  16. 千均重負
      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17. 離均差率
      該期刊的某項指標與其所在學科的平均值之間的差與平均值的比例。
  18. 平均律
      指盡管你無法知道一系列事件中哪一件會成功,但是根據平均律,可知如果某一件事情你做了數次,你就會實現你的目標。
  19. 平均運距
      重心到填方體積的重心之間的距離。
  20. 大均漂流
      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大均村的一棵大古樟下的小溪邊。
  21. 平均獎
      暫無解釋。
  22. 雨露均沾
      不過分寵愛少數人,也不過分冷落少數人,平等地對待事物或人。
  23. 靜態均衡
      沒有變動發生的狀態。
  24. 平均曲率
      是微分幾何中一個“外在的”彎曲測量標準,局部地描述了一個曲面嵌入周圍空間(比如二維曲面嵌入三維歐幾里得空間)的曲率。
  • 包含均字的成語
  1. 勢均力敵
      均:平;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雙方勢力相當,不分高下 呂惠卿始諂事 王安石…及勢鈞力敵,則傾陷 安石,甚於仇讎。——《宋史.蘇轍傳》
  2. 功均天地
      均:等同。功業與天地等同。極言功業之大。
  3. 鴻均之世
      鴻:大;均:平。指天下太平,人心安定。
  4. 苦樂不均
      均:平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5. 利益均沾
      有好處,大家都有一份。指平等合理地取得各自應有的利益。
  6. 勞逸不均
      逸:安逸、安樂。有的人過於辛勞,有的人過於安樂。
  7. 貧富不均
      均:平均。貧窮和富裕很不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