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造詞
「嘎」字的造詞
- 嘎錦
侗族曲藝曲種。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區。「嘎錦」侗語意為「敘事歌」。唱調具有民歌特色。傳統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臺》等。
- 嘎支
象聲詞。形容物件受壓力而發出的聲音。多重疊用。
- 嘎然
形容聲音突然停止。
- 嘎雜子
方言。謂心計壞﹑怪主意多的人。
- 嘎巴
〈方〉黏的東西幹后附著在器物上:飯粒都嘎巴在鍋底上了。
- 嘎噔
象聲詞,形容物件受力折斷、繃斷的聲音。如:猛聽得嘎噔一聲,弓弦斷了。如: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心里嘎噔一震,再也無法平靜。
- 嘎嘣脆
〈方〉①很脆。②形容直截了當;幹脆:說話辦事嘎嘣脆。
- 嘎渣兒
〈方〉①痂。②食物粘在鍋上的部分或烤焦、烤黃的硬皮。
- 嘎斯
1.亦作「嘠斯」。 2.毒氣。
- 嘎巴脆
1.形容極脆。 2.幹脆,直截了當。
- 嘎吱
象聲詞,形容物件受壓力而發出的聲音(多重疊用):他挑著行李,扁擔壓得嘎吱嘎吱的響。
- 嘎啦
象聲詞,形容雷、車輪等震動的聲音。 象聲詞,形容雷、車輪等震動的聲音嘎啦一聲響雷北風呼呼地刮著,刮得窗戶嘎啦山響一輛馬車嘎啦地迎面駛來
- 嘎三胡
嘎三胡又作軋三胡,聊天、閑聊。
- 嘎達馬西
指亂七八糟的東西。
- 嘎布拉
西藏民間亦稱「嘎巴拉」,為梵語「骷髏」的譯音,是大悲與空性的象征,即頭蓋骨的意思。
- 嘎布拉碗
嘎布拉,為梵語「骷髏」的譯音,是大悲與空性的象征,即頭蓋骨的意思。
- 嘎嗚
「嘎嗚」是藏民隨身攜帶的小型佛龕,內裝小型佛像、經文、舍利子、七寶、藏紅花等物,普遍作為護身符。
- 嘎唧咕
滾開。
- 嘎老
侗族多聲歌,侗語稱"嘎老"或"嘎瑪""嘎"是歌,"老"和"瑪"都是"火"的含義,"老"還具有漢語"老"字的含義,而"瑪"卻沒有此義。
- 嘎崩脆
吃硬脆的東西,口腔發出的聲音,后來也形容東西好吃,或辦事兒利索。
- 吱吱嘎嘎
象聲詞。形容物體受壓或摩擦時發出的聲音。 細小低沉的聲音這些木板在他們腳底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
- 巴嘎
蒙語,「隊」的意思。清代旗以下的基層單位,一稱「什戶」。解放后,內蒙古自治區在牧區仍采用這一習慣上的稱謂,作為鄉一級政權機關。1954年后,「巴嘎」相當於自然村。
- 嘰嘰嘎嘎
象聲詞,形容說笑聲等:他們嘰嘰嘎嘎地嚷著笑著。也作唧唧嘎嘎。
- 咭咭嘎嘎
象聲詞。形容說笑聲。
- 嘐嘎
見「嘐戛」。
- 二嘎
指做人或者做事讓人覺得缺腦子/缺考慮,不符合正常人邏輯。
- 吱嘎
形容物件受壓力而發出的聲音。
- 咘嘎
即墨方言的一句常用語,鴿子的意思。
- 嗖嘎
日語的漢語音譯,日文為:そぅが,翻譯成中文就是原來如此。
- 榜嘎
藏名榜阿嘎保,全草均可入藥,歷代藏醫藥書均有記載,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
- 鼻嘎兒
方言。稱幹鼻屎。
- 貢嘎山
在四川省康定縣南。為大雪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第一高峰,多現代冰川。有海螺溝、木格錯、牛高峽、吊海子、伍須海、十二姐妹峰、天生橋、吉日寺等名勝古跡。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嘰哩嘎啦
形容雜亂的說笑聲。
- 簡嘎鄉
簡嘎鄉位於鎮寧自治縣最南端,距縣城106公里,總面積138.3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38個自然寨,52個村民小組。 2003年總人口1.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98.3%,耕地面積6234.9畝,其中:田2594.5畝、地3640.4畝,人均耕地面積0.6畝;有林地面積2640余畝。其中:用材林1650畝,經果林990畝,適宜開發利用的荒山草坡面積10余萬畝。
- 那嘎的
東北方言那嘎的,東北方言,那里的意思。
- 這嘎達
這里(目前所在的地方)
- 熊嘎婆
民間傳說中的虛構人物。
- 唧唧嘎嘎
象聲詞,形容說笑聲等。 象聲詞,形容說笑聲等。也作「嘰嘰嘎嘎」
「嘎」字的造詞
- 小嘎子
見「小嘎」。
- 不嘎咕
方言。
- 嘎七馬八
指毫無條理,亂七八糟。
「嘎」字的造詞
- 嘎調
京劇唱腔里,用特別拔高的音唱某個字,唱出的音叫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