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造詞


「喻」字的造詞


  • 喻字在開頭的詞語
  1. 喻世明言
      即「古今小說」。
  2. 喻教
      開導教育。
  3. 喻旨
      1.亦作「喻指」。 2.知曉旨意;喻示旨意。
  4. 喻愿
      謂對某事明白并樂於為之。
  5. 喻名
      形容;比稱。
  6. 喻跗
      古名醫。傳說為黃帝時人。
  7. 喻意
      表明意思。
  8. 喻指
      見「喻旨」。
  9. 喻世
      告誡世人,使明白道理。
  10. 喻義法
      面底亦是同義正扣。
  11. 喻證法
      也叫比喻論證法,是議論文中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來作比喻證明文章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
  12. 喻義
      比喻的意義。
  13. 喻體
      喻體與本體相對,是比喻的一部分(把花瓣比作蝴蝶,蝴蝶就是喻體)。
  14. 喻詞
      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連接詞,利用本體和喻體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了比喻。
  15. 喻水染水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通過山勢走向與坡岸曲折或與水有關之物以形容水之存在。
  • 喻字在結尾的詞語
  1. 自喻
      1.自曉;自解。 2.自譬﹐自比。
  2. 旨喻
      曉諭旨意,喻示旨意。
  3. 指喻
      指正告知。
  4. 征喻
      引證比喻。
  5. 云喻
      言喻。
  6. 引喻
      1.亦作「引諭」。 2.稱引比喻。 尤指文學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帶提及
  7. 言喻
      用言辭來說明。
  8. 訓喻
      見「訓諭」。 訓示曉喻;教誨
  9. 興喻
      打比方。
  10. 呴喻
      見「呴俞」。
  11. 曉喻
      明白勸導,告知。多用於上對下。
  12. 慰喻
      1.亦作「慰諭」。 2.撫慰;寬慰曉喻。 3.謂解釋寬慰。
  13. 托喻
      1.亦作「托諭」。 2.謂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14. 審喻
      明白地告知。
  15. 善喻
      1.善於教喻。 2.好的比喻。
  16. 暗喻
      1.修辭用語。常用「是」﹑「成了」等聯系本體﹑喻體,表示相等關系的一種修辭格。 2.暗中曉示。
  17. 逼喻
      敦促勸喻。
  18. 比喻
      修辭手法,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打比方。 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19. 辟喻
      譬喻﹐比方。辟﹐通「譬」。
  20. 方喻
      比喻;比擬。
  21. 諷喻
      一種修辭手段,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喻詩。
  22. 撫喻
      1.亦作「撫諭」。 2.安撫曉喻。
  23. 共喻
      謂大家都明白。
  24. 降喻
      猶賜教。多用於書信。
  25. 誨喻
      見「誨諭」。
  26. 解喻
      1.亦作「解諭」。 2.解釋曉喻。
  27. 誡喻
      告誡并使之明白。
  28. 理喻
      用道理來解說,使當事人明白:不可理喻ㄧ可以理喻ㄧ難以理喻。
  29. 六喻
      即六如。詳該條。
  30. 面喻
      猶面諭。
  31. 勉喻
      見「勉諭」。
  32. 明喻
      1.明白的比方。 2.明白地說出。 3.比喻的一種。表明本體事物「像」喻體事物的修辭關系。本體和喻體之間,一般有喻詞「似」﹑「若」﹑「像」﹑「如同」﹑「好比」等。如「魯迅的雜文似匕首,如投槍,直刺敵人的心臟」就是明喻。
  33. 逆喻
      一種由果推因﹑由末究本的譬喻方法。
  34. 譬喻
      1.亦作「譬諭」。 2.比喻。 3.曉譬勸喻。
  35. 旁喻
      反復舉例說明。
  36. 擬喻
      1.亦作「擬諭」。 2.打比方。
  37. 嘔喻
      和悅的樣子。
  38. 嗙喻
      古代舞曲名。
  39. 企喻
      見「企喻歌」。
  40. 欽喻
      猶敬告。
  41. 曲喻
      1.間接領悟。 2.間接譬喻。
  42. 蓮華三喻
      又云蓮花三喻,跡本三喻。
  43. 倒喻
      一般比喻是本體在前,喻體在后。
  44. 蓮華十喻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廣布,令見者喜悅、吉祥,故以蓮花比喻菩薩所修之十種善法。
  45. 讬喻
      亦作「託諭」。 謂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46. 就境設喻
      在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時,喻體取自該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這種就「境」取材,由「境」取譬的方法稱之為「就境設喻」。
  47. 反喻
      修辭學上辭格之一。 用本意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意,即說反話。常用於嘲弄諷刺。
  48. 返喻
      古代漢語中「比喻」修辭手法的其中一種形式。
  49. 強喻
      強調本體勝過或不及喻體的比喻。
  50. 較喻
      一種「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點是把被比喻物和比喻物放在一起相比,既顯示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又突出本體和喻體在和程度上的不同。
  51. 食喻
      使諭其訓,后不敢以盤飧責人。
  52. 轉喻
      轉喻歷來被看作一種修辭格。隨著認知語義學的崛起,人們對轉喻的「修辭說」提出質疑,認為該類語言使用涉及(話語意思)推理中的常規運算,與日常話語理解并無本質不同。
  53. 松喻
      松之性直上,雖數尺,自亭亭也。
  54. 徵喻
      引證比喻。 清 侯方域《盧告》:「而 西旅氏 犯不測,出生死相角逐,我乃顧望兩端,成共其名,敗遠其害,縱夫子曲而赦我,我何面目而見吾二氏之父老哉?抑夫子之徵喻與 西楚 也失辭。」
  55. 簡喻
      指簡單的比喻。
  56. 風喻
      見「風諭」。
  57. 縮喻
      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但不出現比喻詞,本體與喻體極其緊密地連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縮喻。
  58. 狗喻
      鞭打。
  59. 約喻
      修辭中比喻的一種。
  60. 類喻
      類喻1:用同類事物作喻體,依次比喻本體。陳騤《文則·丙》:「取其一類,以次喻之。
  61. 洞穴喻
      在《理想國》第七卷,柏拉圖作了一個與洞穴相關的比喻來描述人類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情況。
  62. 三重樓喻
      表示事物沒有根基或者根基錯誤,「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按部就班,從基礎打起,才能成就,沒有一步登天的。
  63. 難以言喻
      事物、心情找不到恰當的語句或詞語形容、說明或表達出來。
  64. 無法言喻
      就是指事物、心情找不到恰當的語句或詞語形容、說明或表達出來。
  65. 生態五喻
      生態五喻特指習近平總書記巧論生態環境的五大比喻。
  • 喻字在中間的詞語
  1. 企喻歌
      南朝梁鼓角橫吹曲名,本為北方民族馬上之樂。亦省稱「企喻」。
  2. 借物喻人
      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現,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3. 十喻觀
      又稱十緣生句。 即指幻、陽炎、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十喻。
  4. 設喻說理
      設喻,又叫諷喻,這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擴大化的用法,是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張的富有機智幽默情趣比較婉曲的語言表達方式。
  • 包含喻字的成語
  1. 舟水之喻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2. 遠引曲喻
      說話從遠處引證,作曲折比方。
  3. 喻之以理
      喻:曉喻,開導。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人。
  4. 喻以利害
      喻: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5. 引喻失義
      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
  6. 托物陳喻
      借事物設喻。
  7. 不可理喻
      喻:開導,曉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 沒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蠻橫、固執、愚昧
  8.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9. 辭喻橫生
      辭:言詞;喻:比喻。言詞中生動的比喻橫逸而出。
  10. 罕譬而喻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11. 家喻戶曉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家家都知曉,眾人都明白
  12. 妙喻取譬
      在講解中用巧妙的比喻來闡述。
  13. 難以理喻
      喻:明白;理:道理。很難用道理去說明。
  14. 一言而喻
      喻:明白。一句話就使人了解或說明白。
  15. 托物喻志
      借事物以寄托自己遠大的志向。
  16. 讬物陳喻
      借事物設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