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造詞


「善」字的造詞


  • 善字在開頭的詞語
  1. 善俗
      1.改良風俗。 2.良好的風俗。
  2. 善田
      良田。
  3. 善忘
      健忘,記憶力差。 健忘
  4. 善弱
      善良懦弱。
  5. 善堂
      舊時指育嬰堂﹑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6. 善鄰
      跟鄰國或鄰居友好相處。
  7. 善能
      1.謂善於發揮所長。 2.擅長。
  8. 善馬
      良馬。
  9. 善類
      善良的人;有德之士。
  10. 善念
      修善之念;好的念頭。
  11. 善佞
      1.謂口才敏捷而所言皆善。 2.善於阿諛。
  12. 善騎
      好騎手。
  13. 善羣
      1.善於組織眾人。 2.猶善類。
  14. 善視
      1.善加看待。 2.善於察視。
  15. 善人
      1.有道德的人;善良的人。 2.健康﹑正常的人。 3.普通身份的人。與奴仆婢妾相對而言。 4.傳說中的東方種族名。
  16. 善覺
      容易覺悟;徹悟。
  17. 善撲營
      清代所設,專為承應皇帝,演習摜跤﹑射箭﹑騙馬等技藝的軍營。每逢御試武進士則供執事,巡幸扈從則備宿衛,宴蒙古藩部則令承應獻技。設總統大臣,從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及副都統內簡擇。下設翼長﹑教習等職。參閱《續清會典》卷八八﹑《清史稿.職官志四》。
  18. 善壤
      肥美的土地。
  19. 善男子
      梵語kulaputra意譯。多指信奉佛法的男子。
  20. 善相
      相貌和善。
  21. 善逝
      佛教語。梵語sugata意譯。又譯「好去」。諸佛十號之一。十號之第一曰如來,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海之義。
  22. 善善
      方言。輕易,隨便。
  23. 善女
      見「善女人」。
  24. 善婆婆
      容易對付﹑打發的人。
  25. 善變
      1.易變;多變。 2.方言。輕易。
  26. 善價
      高價。
  27. 善馭
      1.謂擅長駕馭車馬。亦謳置長駕馭的人。 2.善於驅遣,使人或物服從自己的意志行動。
  28. 善世
      為善於世。
  29. 善思
      慎重考慮。
  30. 善書
      1.好書;善本書。 2.巧於文章。 3.謳置長書法。 4.舊謂以因果報應等勸人為善之書。
  31. 善綣
      見「善卷」。
  32. 善聽
      1.善於聽察。 2.指聽力好。
  33. 善門
      1.行善之家。 2.喻指行善的先例。 舊時指同情窮苦人、家風好的人家世稱善門
  34. 善熟
      1.猶豐收。 2.和善,和氣。
  35. 善順
      善良和順。
  36. 善財
      1.梵語sudhana意譯。亦稱「善財童子」。佛教菩薩之一。《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說的求道者。經中說他是福生城長者之子,因文殊指點,參訪了五十三個善知識而成菩薩。因其參過觀音,故觀音的塑像或畫像旁,一般常有善財童子之像。 2.見「善才」。
  37. 善棍
      指借慈善之名騙財牟利者。
  38. 善巧
      1.精巧;巧妙。 2.乖巧。
  39. 善良
      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心地善良善良的人們
  40. 善和坊
      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五:「崔涯者,吳楚之狂生也,與張祜齊名。每題一詩於娼肆,無不誦之於衢路……祜涯久在維揚,天下晏清,篇詞縱逸,貴達欽憚,呼吸風生,頗暢此時之意也。贈端端(李端端)詩曰:‘覓得黃騮鞁繡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揚州近日渾相詫,一朵能行白牡丹。’」后因以「善和坊」指士人冶游賦詩之地。
  41. 善死
      1.謂民樂於犧牲。 2.猶言好死。
  42. 善終
      好死。指人正常死亡,不死於刑戮或意外的災禍:不得善終。
  43. 善睞
      形容美目顧盼。
  44. 善否
      1.善惡;好壞。 2.猶褒貶。
  45. 善風
      1.良好的風氣。 2.順風。
  46. 善報
      謂做善事而得到的好報。 迷信的人指做好事后得到好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47. 善譚
      見「善談」。
  48. 善收
      豐收。
  49. 善鄙
      猶褒貶。
  50. 善惡
      好壞;褒貶。
  51. 善歲
      豐年。
  52. 善狀
      1.好的事跡。 2.指行狀。 3.唐時吏部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舊唐書.職官志二》。
  53. 善月
      佛教對正﹑五﹑九三個月的稱謂。謂此三月,世人宜持長齋,慎言行,特修善業,故又稱齋月。
  54. 善祥
      吉祥,吉兆。
  55. 善通
      猶精通。
  56. 善物
      1.謂能使獸畜繁盛﹑器具精良。 2.猶善事。好事。
  57. 善簿
      迷信稱陰間記錄人生前行善事跡的簿冊。
  58. 善處
      妥善處理;善於處理。
  59. 善茬
      1.亦作「善查」。 2.方言。好對付的人。
  60. 善喻
      1.善於教喻。 2.好的比喻。
  61. 善才
      1.亦作「善財」。 2.唐代琵琶師之稱。唐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精通琵琶,因以「善才」稱琵琶師。見唐段安節《琵琶錄》。
  62. 善和
      1.唐柳宗元《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里舊宅。」后因以「善和」借指藏書。 2.善良;和善。 3.方言。輕,不厲害。
  63. 善刀
      拭刀。《莊子.養生主》:「善刀而藏之。」陸德明釋文:「善,猶拭也。」后用以指事前的準備。
  64. 善知識
      佛教語。梵語意譯。聞名為「知」,見形為「識」:即善友﹑好伴侶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
  65. 善惑
      容易困惑。
  66. 善防
      好的堤防。
  67. 善查
      見「善茬」。
  68. 善待
      友善地對待;好好對待:善待野生動物|善待生命。
  69. 善守
      1.善於防守。 2.善於守職;善於守成。
  70. 善感
      容易傷感:多愁善感。 容易引起感觸的想以這種令人憐憫的計策來安慰您善感的良心
  71. 善家
      良家。
  72. 善藴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后因以「善藴」喻指待機施展才能。蘊,通「韞」。
  73. 善哉行
      樂府瑟調曲名。古辭首句為「來日大難,口燥唇幹」。曹操父子均有作。曹植改題為《當來日大難》,李白亦作有《來日大難》,蓋以古辭首句名篇。參閱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善哉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瑟調曲》。
  74. 善化
      善於教化。
  75. 善芳
      鳥名。
  76. 善賈
      高價。賈,通「價」。
  77. 善哉
      1.贊嘆之辭。 2.傳說中的樹名。 3.鳳鳥夜鳴。
  78. 善遇
      善加禮遇,優遇。
  79. 善戰
      善於作戰。 善於作戰驍勇善戰
  80. 善敵
      善於臨陣對敵,善戰。
  81. 善辭
      猶飾詞。
  82. 善淵
      善於保持沉靜。
  83. 善策
      好辦法。
  84. 善照
      謂能洞徹事理。
  85. 善治
      1.善於治理;好好治理。 2.猶善政。
  86. 善后局
      清代后期,在有軍事的省份中,通常設有處理特殊事務的機構,稱善后局。督﹑撫可以不按常規,支款辦事。
  87. 善毀
      謂因喪親過作哀傷而瘦弱變形。
  88. 善婦
      猶賢婦。
  89. 善緣
      1.佛教語。指與佛門的緣分。 2.泛指好的緣分。 3.猶言布施。
  90. 善政
      1.妥善的法則。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 3.良好的政績。 4.泛指良好的管理。
  91. 善會
      1.善於;擅長。 2.指寺廟舉行的法會。
  92. 善端
      善言善行的端始。
  93. 善曉
      猶精通。
  94. 善行
      1.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為。 2.善於行路。 3.慈善的舉動。
  95. 善意
      1.好心;好意。 2.善於推測﹑計慮。 3.佛教指同佛門結下緣分。 4.拉丁文bonafides的意譯。「惡意」的對稱。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而進行的行為。
  96. 善誘
      善於誘導;好好誘導。
  97. 善業
      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動稱為「三業」,這些「業」又分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能引起善惡等報應。善業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業。
  98. 善應
      1.善於應對。 2.猶吉兆。
  99. 善信
      1.善守信用。 2.謂對佛法虔誠信仰。
  100. 善心
      善良的心,好心腸。 好心;善良的心意大發善心
  101. 善學
      善於學習。
  102. 善星
      歲星的別名。即木星。
  103. 善性
      謂人善良的本性。語本《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又:「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漢趙岐注:「謂生而有善性也。」
  104. 善謔
      語本《詩.衛風.淇奧》:「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后因以「善謔」謂善於戲言,亦指笑談的資料。
  105. 善秀
      猶佳穗。
  106. 善言
      1.有益之言;好話。 2.善於言談,巧於言辭。
  107. 善友七事
      菩薩示現於世間,為利樂一切眾生所為之七事。
  108. 善業泥像
      祈求善業,禳除惡業。
  109. 善世不伐
      善世不伐意即為世人作善事而不自我矜夸。
  110. 善敗之端
      善敗:成敗。成功與失敗的端倪。
  111. 善水之淵
      做人應如水,滋潤萬物。
  112. 善利泉
      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明嘉靖年間重建。
  113. 善心如光
      善良的心像光一樣純潔。
  114. 善於辭令
      善於辭令的意思是很會說話,形容一個人善於運用語言技巧。舉例:《晏子使楚》。
  115. 善於言辭
      很會說話,很會表達。
  116. 善福隆
      源於善良,歸於福隆。
  117. 善長人翁
      擅長做善事的人。 善長,在某個方面做得很好,很出色。
  118. 善博以浪
      敢於拼搏,即使面對大風大浪,也會選擇勇敢前行。
  119. 善價而沽
      意指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
  120. 善於發問
      善於向別人提出問題。
  121. 善莫大焉
      常用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犯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
  122. 善德
      善德是指具有善性的品德,也指美好的品德。善德,同善業一樣,也能為生命「我」帶來幸運、幸福、吉祥、安康等一系列福報。
  123. 善見天
      於外塵諸法予以了知而熱惱不生。
  124. 善現天
      能行諸清凈行而熱惱不生;
  125. 善行可風
      樂善好施的品德,值得推行效仿。
  126. 善怒
      易於發怒,甚或可無故自怒。
  127. 善長
      是指做好事的好心人。 多與仁翁合用。
  128. 善款
      用於捐助慈善事業的錢款。
  129. 善護念
      佛教用語。善,好好的。護,保護。念,念頭,想法。即為好好地保護善念,不為慮枉所惑。
  130. 善卷山
      善卷山(位於江蘇宜興),一名龍巖,下有善卷洞,是產丹砂鐘乳,洞名有三,孫吳時所開。
  131. 善問者
      1.善學者,師逸。
  132. 善心善緣
      現在的人與人的面對面對虛偽了。
  133. 善者不來
      來的不懷善意,有善意的不會來。強調環境的特殊。
  134. 善解風情
      很風趣幽默,懂得體諒他人,理解他人。
  135. 善男性女
      佛教用語。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136. 善施教化
      善於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
  137. 善惡不辨
      對好的,和不好的不能準確的分辨。
  • 善字在結尾的詞語
  1. 資善
      1.書院名。宋時皇太子就學之所。 2.明代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
  2. 止善
      阻止別人做好事。
  3. 真善
      盡善﹐完美。
  4. 貞善
      純潔善良。
  5. 詐善
      假裝為善。
  6. 造善
      積善;做善事。
  7. 贊善
      官名。「贊善大夫」的省稱。始置於唐,在太子宮中掌侍從﹑講授。設左右贊善大夫。
  8. 責善
      勸勉從善。
  9. 元善
      大善。
  10. 珍善
      珍美之物。
  11. 宥善
      赦免善良的人。
  12. 友善
      友愛和睦:相與友善。
  13. 誘善
      勸勉﹑引導人為善。
  14. 用善
      任用賢人。
  15. 陰善
      不為人知的善行。
  16. 異善
      1.特別美好。 2.特出的善行。
  17. 養善
      培養美德﹑才能。
  18. 嚴善
      嚴謹而完善。
  19. 一善
      一種善行;一種美德。
  20. 循善
      猶善良。
  21. 行善
      做善事。 做慈善的事
  22. 修善
      以善自勉,行善。
  23. 性善
      戰國時孟子的觀點之一。認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種先驗的人性論。
  24. 小善
      1.小的善行。 2.猶小技;小的長處。
  25. 顯善
      猶揚善。
  26. 賢善
      1.賢明善良。 2.指賢明善良的人。
  27. 五善
      1.古代射禮的五項要求。 2.謂咨﹑詢﹑度﹑諏﹑謀。 3.五戒。
  28. 誣善
      1.誣蔑善人。 2.偽善。
  29. 習善
      熟練工整。
  30. 偽善
      假裝善良:偽善者不為善事。 假充好人;假冒善良偽善的言辭
  31. 妥善
      穩妥完善:妥善處理|理應斟酌妥善。
  32. 為善
      猶行善。
  33. 完善
      1.完備美好。 2.完好;無缺損。 3.使趨於完美。
  34. 私善
      1.猶私惠。不以法為標準而實行的恩惠。 2.個人的善行。
  35. 順善
      順從善道。
  36. 聳善
      勸勉為善。
  37. 樹善
      1.結好。 2.猶行善。
  38. 守善
      堅守善道。
  39. 淑善
      善良;賢惠善良。
  40. 十善
      1.佛教語。不犯十惡,即是十善。 2.十個德高望重的人。
  41. 圣善
      1.聰明賢良。 2.專用以稱頌母德。 3.父母的代稱。
  42. 上善
      至善。
  43. 白善
      白色的土。
  44. 百善
      各種好事。
  45. 扁善
      猶言無所往而不善。
  46. 不善
      1.指壞事。 2.指惡人。 3.指缺點。 4.不良;不好。 5.不長於。 6.猶言非同小可。
  47. 采善
      1.采錄善行。 2.求取善名。
  48. 誠善
      誠實善良。
  49. 粹善
      純良。
  50. 純善
      猶純美。
  51. 慈善
      仁慈善良:慈善事業。 對人關懷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52. 淳善
      敦厚和善。
  53. 獨善
      1.謂獨自為善守法。 2.特別好;最優良。 3.猶言特別專精。 4.「獨善其身」之略語。 修養個人美好的品德
  54. 訪善
      向賢智者咨詢。
  55. 伐善
      〈書〉夸耀自己的長處。
  56. 反善
      回心向善。
  57. 福善
      1.福德善行。 2.賜福給善良的人。
  58. 高善
      盡善盡美。
  59. 好善
      1.猶好尚。 2.樂於為善。 3.謂樂聞善言。
  60. 和善
      溫和善良;和藹:態度和善丨性情和善。
  61. 后善
      后來的善行。
  62. 積善
      積德:積善之家。
  63. 紀善
      明 代親王屬官名,掌講授之職。
  64. 汲善
      《谷梁傳.襄公十年》「汲鄭伯」晉范寧注:「汲,猶引也。鄭伯髠原為臣所弒,而不書弒,此引而致於善事。」后以「汲善」為導人向善。
  65. 兼善
      1.謂使他人得到好處。 2.全好;各方面都擅長。
  66. 嘉善
      1.猶言吉祥太平。 2.善良,美好。 3.謂贊美善人。
  67. 交善
      結交。
  68. 旌善
      表彰美善。
  69. 矜善
      夸獎。
  70. 盡善
      十分完善。
  71. 決善
      抉善。謂擇善而從。決,通「抉」。選擇。
  72. 廉善
      清廉而政績優異。
  73. 良善
      1.善良。 2.謳制良的人。
  74. 兩善
      兩者都好。
  75. 納善
      接納善言。
  76. 美善
      美好。
  77. 妙善
      精妙美善。
  78. 琦善
      琦善(約1790-1854)清末官員。滿洲正黃旗人。曾任直隸總督。1840年,英艦北犯大沽,要挾談判。他奉命與義律談判。旋任欽差大臣抵廣州,主張對英妥協。后被革職。1853年任欽差大臣,建立江北大營對抗太平軍。后病死。
  79. 匿善
      隱瞞才能。
  80. 片善
      微小的優點。
  81. 偏善
      謂局部完善。
  82. 遷善
      去惡為善;改過向善。
  83. 倩善
      美好。
  84. 親善
      1.親近友善。 2.謂寵愛信任。 親近友善
  85. 清善
      美好。
  86. 鄯善
      古西域國名。本名樓蘭。故址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漢昭帝時改稱鄯善。
  87. 慶善
      猶吉祥。
  88. 三善
      1.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長的三種道德規范。 2.三樣好處。
  89. 仁善
      仁愛善良。
  90. 攘善
      猶掠美。
  91. 愨善
      樸實善良。
  92. 軟善
      軟弱和善。
  93. 向善
      指助人為樂,做對他人有益的事。 指助人為樂,做對他人有益的事一心向善
  94. 棄惡揚善
      揚:稱頌,傳播。 要摒棄邪惡的東西,贊頌好的東西并推廣傳播給大家。
  95. 樂為小善
      指樂於做一些善事,雖然很小,經常行善積德。
  96. 其言也善
      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對於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和諧的人際關系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97. 完美至善
      最完善,最美好。
  98. 臻於至善
      做到極致。
  99. 牛邦善
      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
  100. 責難陳善
      責——問責,難——難度大的問題、事情。陳——陳述,善——好的建議。對難度大的事情仔細問責,然后再給出好的建議。
  101. 人道酬善
      為人善良那么社會就會對你有所回報。
  102. 人心向善
      指做人要行善事,有善舉,有善行,有善心,人類才和諧。
  103. 崇德尚善
      推崇德行、提倡善舉。
  104. 大善
      佛教用語,是大善事、極好的事、有大善的價值者。
  105. 天下至善
      世上最善良的。
  106. 周善
      《三國演義》中人物,不見於正史記載。
  107. 臻善
      極好,好到極。
  108. 脩善
      猶言行善。
  109. 僞善
      假裝為善。漢 徐幹《中論·考偽》:「人徒知名之為善,不知偽善者為不善也。」郭小川《憶延安》詩:「二十多年的歷史,使人一目了然,分清了真理謬誤,揭露了機會主義者的偽善。」
  110. 商善
      商:shang,漢語漢字,在不同方面有很多意思,常見的有:商業、歷史上的商朝、數學術語"商",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討論,商量。善:shan,會意字,從羊從言。
  111. 稱善
      稱贊。
  112. 微慈善
      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更多的人。
  113. 小才微善
      有點小才情、有點小長處。
  114. 至臻完善
      zhi zhen wan shan,其它題名,南京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勘察與設計。
  115. 明德至善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116. 教而不善
      不能很好或不善於教育學生或子女。
  117. 日趨完善
      做一件事情在每一天的基礎上不斷地朝好的方向發展。
  118. 懲惡揚善
      懲治邪惡,褒揚善良:~,樹立正氣。
  119. 至臻至善
      是一種永不止息、創新超越的進取狀態和對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120. 心懷不善
      善的反義詞是惡,不善即是指惡、惡意。心懷不善,是指心中沒有善意而是有不好的意圖、是惡的念頭。
  121. 日行一善
      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積善成德。
  • 善字在中間的詞語
  1. 真善美
      謂真實美好。 真實、善良和美麗真、善、美…適與假、丑、惡形成鮮明對比
  2. 翼善冠
      冠名。唐貞觀中,太宗采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視朝,以常服及帛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袴褶,又與平巾幘通用。見宋王溥《唐會要.輿服上》﹑《舊唐書.輿服志》。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見《明史.輿服志二》。
  3. 性善論
      中國古代的一種人性論。與「性惡論」相對。由孟子首先提出。認為人性本來就是善的,人的仁義禮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倫理道德是天賦給人的本性。人的為惡是由於后天環境影響和主觀不努力造成的,由此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
  4. 完善說
      西方美學理論之一。認為事物的美在於其完善。中世紀美學將這種完善歸於上帝的安排。后德國沃爾弗提出,美在於一件事物的完善,只要該事物憑它的完善能引起我們的快感,那便是美的。
  5. 世善堂
      明連江陳第藏書堂名。第藏書多善本,有《世善堂書目》,藏書至清乾隆初散佚。其書目,清鮑廷博刊入《知不足齋叢書》。
  6. 十善道
      即十善。
  7. 慈善事業
      私人或社團基於人道主義精神或宗教觀念,對貧困者或災民進行金錢、實物捐助的社會救濟活動。慈善事業對接濟貧困、提倡互助互愛、維護社會穩定起一定作用,現成為社會救濟和福利事業的組成部分。
  8. 告善旌
      為獎勵人臣進諫而設的旗幟。
  9. 積善局
      舊時民間組織的辦理慈善事業的機構。
  10. 護法善神
      宋呂惠卿的別稱。宋王安石行新法﹐及罷相﹐呂惠卿代之﹐守其成法﹐故稱。
  11. 假善人
      顯出對受迫害者似乎非常關心的人。 顯出對受迫害者似乎非常關心的人
  12. 進善旌
      上古專為進善言的人發表意見而設置的一種標志旗幟。
  13. 三善道
      佛教語。謂六道輪回中與善業相應的三個趨生之所。即上品善業趨生的天道,中品善業趨生的人道,下品善業趨生的修羅道。
  14. 三長善月
      佛教謂農歷正月﹑五月﹑九月為齋戒之月。於此三月尤須作善以要福。
  15. 慈善家
    1. 乏善可陳
        乏:缺乏,缺少;善:優點。可:可以。陳:述說。說不出有什么優點,沒有什么好稱道的,叫做「乏善可陳」。
    2. 為善至樂
        能做好事是人間最快樂的事。
    3. 安善良民
        安善良民,安和良均為使動用法,使善良的人安定下來,使百姓生活良好,安定和諧。
    4. 能書善畫
        擅長書法(寫文章)又擅長畫畫,形容多才多藝。
    5. 首善之都
        「最好的都城」的意思。
    6. 凡人善舉
        平凡的人做善事。
    7. 敦厚善良
        誠實穩重,老實憨厚。形容人非常老實,本分。形容人時,敦厚比憨厚更好。可靠老實,有穩重的意思在里面。
    8. 從善如劉
        樂於聽取正確的意見。
    9. 鄯善國
        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10. 驍勇善斗
        戰將英勇出色。
    11. 勤學善思
        是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是要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2. 七善律儀
        ‘七不善律儀’之對稱。 略稱七律儀。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七種戒律。
    13. 十善菩薩
        圓教十信位菩薩。
    14. 和善可親
        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15. 赤誠善良
        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 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16. 諸善奉行
        諸善:各種好事。佛教語,勸人多行善事。
    17. 咨諏善道
        zī zōu shàn dào,詢問好道理。
    18. 雙善洞
        位於武穴市田家鎮山上村笠兒垴西側。
    19. 上善若谷
        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20. 雖善無征
        觀音雖然大慈大悲,但沒有「世家」傳記,也就是說觀音大士只是世人虛幻出來的精神寄托,沒有考證。世家,在《世紀》中就是記載侯王家世的一種傳記。「征」是證明,驗證,考證的意識。
    21. 進種善羣
        謂提高民族素質。 清 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後,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羣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清 張鶴齡《興學篇》:「西人進種善羣之法,言之綦詳,無一不導源於學也。」
    22. 贊善街道
        贊善街道褡石公路過境,邢臺機場坐落街道西。
    23. 一人善射
        凡事為首者倡導於前。
    24. 大善知識
        大有德之善知識。即教人遠離諸惡,奉行諸善之善友。
    25. 大善見王
        佛學術語,大善見,梵名Maha^-sudars/ana,巴利名Maha^-sudassana。印度太古之王。即釋尊之前身。
    26. 長善救失
        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并且能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
    27. 巧言善變
        既可以說一個人思維快,善變。 又可以說油嘴滑舌。
    28. 廣結善緣
        廣泛結交好人緣,出自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七回。
    29. 廉頗善飯
        是一個典故,比喻人老當益壯,雄風不減當年。
    30. 斷善根
        依上品之邪見,否定因果。
    31. 富善街
        富善街(英語:Fu Shin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大埔的街道,也是香港其中一個傳統市集,全長約150米。
    32. 四善端
        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認為這是「仁義禮智」四德的源頭,是人之為人的根據。
    33. 悟善思勤
        心里想著勤勞和善良。
    34. 臻善臻美
        達到美好真善的境界。
    35. 上善如水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
    36. 宜善攝心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37. 首善之城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38. 慎始善終
        對事情充滿信心,事情的結尾會好。
    39. 積善修行
        長期做好事,積德。
    40. 行善積德
        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結果出自《周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41. 心善志堅
        心地善良,意志堅定的意思。
    42. 一善染心
        善念深入人心。
    43. 消谷善饑
        病人食欲過於亢盛,進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饑餓的癥狀。
    44. 淳樸善良
        誠實,樸素,和善而不懷惡意。
    45. 純樸善良
        淳樸:形容人十分誠實,樸素,老實。 善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46. 好學善思
        愛好學習善於舉一反三,多用於形容人的聰明和勤奮。
    47. 妥善保管
        把東西放好保存好,不要弄壞。
    • 包含善字的成語
    1.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2. 諄諄善誘
        耐心懇切地教誨、誘導。 誠懇不倦地誘導、教誨
    3. 至善至美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4.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熟知各人的能力,分別委以勝任的職務
    5. 止於至善
        止:達到;至:最,極。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6. 植善傾惡
        指培植善者,傾覆惡類。
    7. 枕善而居
        指守善不移。
    8. 擇善固執
        對認為正確的事就堅持執行。
    9. 彰善癉惡
        彰:表明、顯揚;癉:憎恨。表揚好的,斥責惡的。 分別善惡,以期褒貶
    10.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選定其中好的,隨從他。意思是發現別人的優點而向他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11.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謳制意幫助人。 跟人一同做好事。現在泛謳制意地給予別人幫助
    12. 有以善處
        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
    13. 隱惡揚善
        隱:隱匿;揚:宣揚。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人的好處。 隱藏別人的過失、壞處,而褒揚別人的善事、好處,這是古代提倡的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禮記.中庸》
    14. 英勇善戰
        十分勇敢而且善於作戰。
    15. 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
    16. 掩賢妒善
        掩:壓制;賢、善:指有才德的人。指壓制和妒嫉優秀的人才。
    17.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謳制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善於有步驟地輔導他人學習 循循善誘,服膺儒行。——南朝梁. 劉孝標《辨命論》
    18. 虛中樂善
        中:同「衷」,內心;虛中:虛心;善:善言善事。指虛心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虛心并且樂意采納善言善事。虛中:虛心。中,同「衷」,內心。善:善言善事,形容詞用如名詞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清. 劉開《問說》
    19. 心地善良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有道德的;有德行的;慈善的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20. 驍勇善戰
        驍:勇猛。指矯健勇猛,善於作戰。形容戰將英勇出色。
    21. 徙善遠罪
        趨向善良,遠離罪惡。
    22. 武不善作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
    23. 推賢樂善
        推:推崇;樂:愛好。推崇賢人,愛好善事。
    24.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25. 守死善道
        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26. 首善之區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舊謂實施教化自京師開始,京師為四方的模范
    27. 賞善罰淫
        賞:獎賞;善:善良的;罰:處罰;淫:邪惡。獎賞好人,懲罰壞人。也形容做善事有好報,做壞事有惡報。
    28. 上善若水
        上:至,最高;最高的善像水一樣。喻君子之為人處世,猶如水善於便利萬物,又水性至柔不與人紛爭不休。
    29. 賞善罰惡
        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獎賞好的,懲罰壞的
    30. 善頌善禱
        關於頌揚,關於祝禱。用來稱贊能在頌揚之中帶有規勸的意思。
    31. 善始善終
        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形容辦事認真。 事情從頭到尾都做得很好,很圓滿凡事不能虎頭蛇尾,要善始善終
    32. 善為說辭
        說辭:講話。形容很會講話。后指替人說好話。
    33. 善為我辭
        好好地替我辭謝掉。后多用於請人代為說辭。
    34. 善馬熟人
        指良馬與武藝精熟的勇士。
    35. 善氣迎人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人。
    36.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指一做善事則求援者多,以至無法應付
    37.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鬧。 好好地了結,輕易地罷手 敵人不會善罷甘休
    38. 善善從長
        善善:褒揚美德;從長:源遠流長的意思。原指褒揚美德,源遠流長。后用來比喻吸取別人的長處。
    39. 善與人交
        善於與別人交朋友。
    40. 善男信女
        佛教用語。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41. 善體下情
        體:體貼;下:下屬。善於體察下屬的冷暖。形容關心下級。
    42. 善善惡惡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贊揚好人好事,憎惡壞人壞事,指愛憎分明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史記.太史公自序》
    43. 善騎者墮
        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44. 善敗由己
        事情的成功或失敗,是由當事人的主觀努力所決定的。
    45. 善財難舍
        善財:原為釋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愛惜」意,指「愛惜錢財」。舍:施舍。指人愛惜錢財,不愿施舍於人。常用來譏諷人非常吝嗇。
    46. 善刀而藏
        善:拭;善刀:把刀擦幹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比喻有所收斂、適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47. 善男善女
        佛教用語。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48. 善治善能
        治:管理;能:能力。形容處理政事善於疏理,遇事善於變通。
    49. 褒善貶惡
        褒:贊揚;貶:批評。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50. 不得善終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51. 不亦善夫
        不也很好嗎!
    52. 成人之善
        成全別人做善事。
    53. 采善貶惡
        采:選擇;貶;貶斥。采取善良的行為,貶斥惡劣的行徑。
    54. 殘賢害善
        殘:殘害;賢:有才德的人。殘害有才德善良的人。
    55. 長袖善舞
        袖子長,有利於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鉆營,會走門路。 穿著長袖子的衣服才好翩翩起舞。比喻有所憑借,事情就容易成功。也用以形容有權有錢有手腕的人什么都好辦 長袖善舞,多資善賈。——《韓非子.五蠹》
    56. 陳善閉邪
        陳:述說;善:善法美政;閉:堵塞。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57. 寸善片長
        形容微小的優點和長處。同「寸長片善」。 不高的技藝,不大的本領雖然,今之君子何暇及此!寸善片長,輒欲與圣賢參列,豪杰爭長,何暇爭百世事業乎!——宋. 陳亮《復吳叔異》
    58. 從善如流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形容能迅速而順暢地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也作「從諫如流」楚師之還也, 晉侵 沈,獲 沈子 揖,初從 知、 范、 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左傳.成公八年》
    59. 癉惡彰善
        癉:憎恨;彰:表揚。憎恨惡的,表揚善的。 癉:憎恨。彰:表揚。憎恨惡的,表揚善的癉惡彰善,夷兇靖難。——隋. 薛道衡《隋唐祖頌》
    60. 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形容仁慈善良的樣子老大娘生得慈眉善目
    61. 從善如登
        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比喻學好很難。
    62. 斷惡修善
        斷:斷絕;惡:壞事;修:候行。斷絕壞事,修行善業,做好事。
    63. 獨善其身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指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也指只顧自己,不管集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營天下。——《孟子.盡心》卒不忍獨善其身。——清. 林覺民《與妻書》君子立言,非茍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后漢書.丁鴻傳》
    64. 遏惡揚善
        遏:阻止;揚:宣揚。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 遏阻奸邪,稱揚善良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易.大有》
    65. 多謀善斷
        很有智謀,又善於判斷。 計謀多而且善於判斷
    66. 多財善賈
        賈:做買賣。原意是本錢多,生意就做得開。后指資本家會做買賣。
    67. 多多益善
        益:更加。越多越好。 益:更,越。越多越好這位公子卻有錢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學我這「燒銀」之法。——《儒林外史》
    68. 多愁善感
        善:容易。經常發愁和傷感。形容人思想空虛,感情脆弱。 內心憂郁,易於感傷總是洋溢於他的作品中的多愁善感的氣質
    69. 惡不去善
        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70. 乏善足陳
        善:指進德修業上成績良好;陳:陳述,告訴。沒有什么德業上的增益足以告訴對方。自謙語。
    71. 伐善攘羭
        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攘羭:竊取肥美的綿羊。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72. 扶善懲惡
        幫助善良的,打擊邪惡的。
    73. 福善禍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74. 改過遷善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同「改惡向善」感化院的宗旨之一就是希望這些青年和少年迷途知返,改過向善
    75. 貴人善忘
        用來嘲諷人善忘。
    76. 光惡不善
        只做惡事,不做善事。
    77. 惠子善譬
        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78.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79.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80. 回心向善
        改變態度,走上正道。
    81. 疾惡好善
        痛恨邪惡,喜悅善良。形容愛憎分明。 憎恨丑惡,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線清楚
    82. 吉祥善事
        吉利的好事情。
    83. 嫉惡好善
        嫉:憎恨;好:喜歡。憎恨壞人壞事,鼓勵好人好事。
    84. 嘉謀善政
        嘉、善:好。好的計策和政績。
    85. 兼善天下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處。使天下人都得到好處。
    86. 見善若驚
        善:善良,美好;驚:震動。看見好人好事就會受到震動。
    87. 見善必遷
        遷:去惡從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88. 見善則遷
        看到好事就仿效去做。
    89. 旌善懲惡
        表彰好人好事,懲辦惡人惡事。
    90. 盡善盡美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形容事物非常完美任何事物一開始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
    91. 舉善薦賢
        賢:有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92. 蠲敝崇善
        蠲:免除;敝:破舊;善:美好。指革除敝政,崇尚雅道。
    93. 樂善好施
        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謂樂於行善,喜好施舍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神全也。——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
    94. 來者不善
        善:親善,友好。強調來人不懷好意,要警惕防范。
    95. 明眸善睞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出自《洛神賦》。意思是明亮的眼珠善於左右顧盼。睞,看,向旁邊看
    96. 片善小才
        片善:微小的優點。指小有才能的人。
    97. 欺良壓善
        欺:欺負。欺壓善良的人。
    98. 能文善武
        能:能夠,信任。指人文武雙全。
    99. 欺善怕惡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100. 能言善道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101. 親仁善鄰
        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
    102. 遷善塞違
        猶言向善而防堵邪惡。
    103. 善自處置
        處置:自理。自己妥善地處理安排。
    104. 善自珍重
        善;好好地;珍重:保重。好好地保重自己。
    105. 善自為謀
        善於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106. 善以為寶
        善:善良。把美德當作珍寶。
    107. 勸善規過
        比喻勉勵學好,規勸改正錯誤。
    108. 善有善報
        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 做好事有好的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109. 善游者溺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因此而惹禍。
    110. 勸善懲惡
        勸:勉勵;懲:責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111. 日臻完善
        臻:達到。一天天逐步達到完美的境地。
    112. 善與人同
        自己有優點,愿意別人同自己一樣,別人有長處,就向別人學習。
    113. 能歌善舞
        擅長歌舞。
    114. 無善可述
        沒有什么好處可說。
    115. 善誘循循
        善:善於;誘:引導;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謳制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116. 善誘恂恂
        善:善於;誘:引導;恂恂:有次序的樣子。謳制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117. 一技之善
        技:技能,本領。指有某種技能或特長。
    118. 循循善導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導:引導。謳制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119. 推賢舉善
        推薦賢士,引進好人。
    120. 推賢揚善
        推:推崇;揚:弘揚。推崇賢人,弘揚善事。
    121. 言言善果
        言言:說好話。多說勸人行善的話,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