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造詞
“剎”字的造詞
- 剎竿
剎柱。寺前的幡竿。
- 剎末
塔頂。
- 剎土
佛教語。田土;國土。
- 剎住
1.使突然停止。如:把車剎住。2.制止。如:剎住歪風。
- 剎利
見“剎帝利”。
- 剎寺
佛寺。
- 剎手锏
即殺手锏。锏術中的絕招。后用以比喻最厲害的一手。
- 剎剎塵塵
猶言在在處處。
- 剎柱
1.佛教語。指塔頂的相輪。 2.佛教語。指寺前的幡竿。
- 剎塵
佛教語。謂國土無量,猶如微塵,而每一塵中復有無量國土,重重無盡。
- 剎手鐧
即殺手锏。 锏術中的絕招。后用以比喻最厲害的一手。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四:“他將 大獒 和 水蛟 收進死囚牢,便是他們當縣官的剎手锏。”劉賓雁《一個人和他的影子·又一次墜落》:“‘不對,’對方還有剎手锏:‘你還用黃色的東西毒害工人階級!’”
- 剎烈便
蘭花ORCHID,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
- 玉剎
佛塔或佛寺的美稱。
- 香剎
佛寺的別名。
- 霞剎
佛寺。
- 鐵剎
指寺前的幡竿。
- 寺剎
1.指寺和塔。 2.指寺院。
- 上剎
敬稱佛寺。
- 僧剎
佛寺。
- 塵剎
佛教語。剎為梵語國土之意,塵剎謂微塵數的無量世界。
- 惡剎
兇神。
- 幡剎
寺前所立幡柱。也稱“剎竿”﹑“剎”。求道的僧侶得一法,每于此建幡昭告遠方。
- 鳳剎
1.指寺廟。 2.指佛塔。
- 佛剎
1.佛土。佛教謂佛陀所居住或應化的種種國土。 2.佛寺。
- 孤剎
孤立的佛寺。
- 畫剎
有彩繪裝飾的佛寺。
- 金剎
1.佛地懸幡的塔柱。 2.指寶塔。 3.指佛寺。
- 浄剎
凈土。
- 麗剎
莊嚴的寺廟。
- 利剎
吉祥的佛寺。
- 邏剎
惡鬼的通稱。
- 列剎
1.眾寺院。 2.謂托身寺剎。
- 靈剎
即佛寺。
- 塔剎
“土田”和“國”,佛教的引申義為“佛國”。
- 秒剎
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瞬間短暫。那一刻如同快門的咔嚓之間。
- 巴剎
市場、集市。
- 癟羅剎
舊社會對某種疾病的象形稱謂名詞。
- 馬頭羅剎
人身馬頭之獄卒,為冥途通往無間地獄之獄卒。楞嚴經卷八:‘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槍槊,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 五山十剎
五山與十剎之并稱,又作五岳十剎、五岳十山。
- 急剎車
比喻趕快停止行動。如:你斗不過人家,還是來個急剎車吧。
- 惡剎羅
為不改轉之義。
“剎”字的造詞
- 剎時
猶剎那。極短的時間。
- 剎那間
形容時間極短,幾乎是彈指一瞬間。
- 剎那芳華
剎那芳華此為形容女子的一句,紅顏易老,外在美麗只是剎那間。也形容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但卻如煙火一般絢爛而永恒。
- 一剎
1.見“一剎那”。 2.指一幡桿或一座佛寺。剎,本意是佛塔頂部的相輪。 在非常短的時間內
- 寶剎
①指佛寺的塔。②敬辭,稱僧尼所在的寺廟。 對佛教寺院的美稱
- 梵剎
佛寺。 佛寺;寺院
- 古剎
古寺。 年代久遠的寺廟燕然對古剎,代郡隱城樓。—— 南朝陳. 徐陵《出自薊北門行》
- 鬼羅剎
惡鬼名。
- 羅剎
1.梵語的略譯。最早見于古印度頌詩《梨俱吠陀》﹐相傳原為南亞次大陸土著名稱。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凡遇惡人惡事﹐皆稱羅剎﹐遂成惡鬼名。 2.古國名。在婆利國東。 3.俄羅斯在清代的舊譯。 4.羅剎江的省稱。
- 名剎
著名的寺院。
- 人頭羅剎
長著人頭的惡鬼。比喻兇殘的人。
- 千年古剎
剎:原義是土或田,后來指佛寺(梵語“剎多羅”的縮語)。“千年古剎”就是歷史悠久的古佛寺。
- 十剎海
湖名。北京名勝之一。
- 什剎海
1.也寫作“十剎海”。 2.在北京市西城區。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稱。元代名海子,為一寬而長的水面,明初縮小,后逐漸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蕩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為燕京勝景之一。
- 羅剎日
星相術語。兇日名。
- 羅剎國
傳說中的海上惡鬼之國。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貞觀初,林邑獻火珠,狀如水精。云得于羅剎國。其人朱發黑身,獸牙鷹爪也。”后遂以“墮羅剎國”比喻遭遇厄運。
- 羅剎江
錢塘江別名。因江中有羅剎石而得名。
- 羅剎政
謂隋貝州刺史厙狄士文之苛政。厙狄士文為貝州刺史﹐人有細過﹐必深文陷害。又有京兆韋焜為貝州司馬﹐河樂趙達為清河令﹐并為苛刻﹐唯長史有惠政。時人為之語曰:“刺史羅剎政﹐司馬蝮蛇瞋﹐長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見《隋書.酷吏傳.厙狄士文》。
- 初剎那識
佛學術語,是生有最初之第八識也。
- 一剎那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十分短促的時間內
- 一剎那間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