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詞
「像」字的造詞
- 像胎
像態,模樣兒。
- 像兒
1.容貌姿態。 2.指流露某種思想或情況的神色﹑表情。
- 像贊
為人物畫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贊辭。
- 像章
印鑄人像的紀念性徽章,多供胸前佩戴。 為紀念某人而戴的有某人像的金屬章或塑料章
- 像似
相象;好像是。
- 像形
與某事物形狀相似。
- 像煞
活象;好像。
- 像生兒
即相聲兒。借指滑稽虛假的言辭動作。
- 像教
即像法。亦泛指佛法。
- 像塔
佛像與佛塔。指寺廟。
- 像季
佛教指像法的末期。
- 像座
人物塑像的底座。
- 像閣
指佛寺。
- 像銘
石刻的畫像銘文。
- 像素
在圖像處理中,要把連續圖像取樣為離散圖像,也即數字化和量化才能進行處理,取樣點便稱作「像素」。以灰度級別來表征。
- 像主
圖繪或塑刻的神主像。
- 像設
《楚辭.招魂》:「天地四方,多賊奸些,像設君室,靜閑安些。」朱熹集注:「像,蓋楚俗,人死則設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蔣驥注:「若今人寫真之類,固有生而為之者,不必專指死后也。」后稱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為「像設」。
- 像生
1.仿天然產物制作的花果人物等工藝品,因形態逼真如生,故稱。 2.引申指中看不中用的人。 3.以說唱為業的女子。
- 像樣
夠一定的標準或水平。 夠一定的標準或水平這筆字寫得挺像樣兒
- 像蛋
特指某人的行為或感覺不切實際。
- 像化
像法時代之教化或相對於儒教之稱‘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 像片鑲嵌
將有重疊影像的多張像片經過糾正。
- 坐像
人物的坐姿雕像。 人物的坐姿雕像
- 走像
1.走樣,變相。 2.走路的姿勢。
- 祖像
祖宗遺像。 毛利人代表祖宗的雕像,它通常或者是大的而由木頭做的,或者是由綠巖做的小而常有垂飾的
- 質像
資質儀表。
- 照像
1.同「照相」。 2.相片。 3.拍照。
- 運動圖像
又稱「運動圖線」。用直觀圖形和代數方法描述運動變量之間函數關系的一種表述形式。如位移時間圖像(s-t圖像)、速度時間圖像(v-t圖像)等。
- 旃檀佛像
見「旃檀瑞像」。
- 造像
1.亦作「造象」。塑造物體形象。 2.亦作「造象」。用泥塑成或用石頭﹑木頭﹑金屬等雕成的形象。 3.相片;照片。
- 玉像
玉雕的像。亦以敬稱神像。
- 御像
帝王等封建統治者的畫像。
- 影像
1.亦作「影象」。 2.畫像;遺像。 3.猶影子﹐身影。 4.征象﹐跡象。 5.形象。指人的音行笑貌。 6.指物體的形狀﹑形相。 7.印象。
- 映像
1.因光線的反射作用而顯現的物像。 2.猶反映。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模寫。
- 銀像
1.亦作「銀象」。 2.銀身佛像。
- 意像
見「意象」。
- 遺像
1.亦作「遺象」。 2.指死者的畫像﹑塑像或照片。 3.前代事物留傳下來的形狀﹑式樣。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畫像
- 音像
錄音和錄像。有時亦指錄音和錄像設備。 錄音和錄像
- 虛像
見「像」。 光線只是從像那里發散開而不是真正地會聚到那里成像的一種光學像
- 形像
1.見「形象」。 2.形骸﹐尸骸。
- 寫像
1.畫像。 2.鑄像。
- 想像
也作「想象」。①回憶:他想像當時情景,不由豪氣稁助。②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根據有無目的可分為不隨意想像和隨意想像;根據創造性程度可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創造想像是人們進行一切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
- 寫真像
畫像。
- 繡像
本指用絲線刺繡而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來通俗小說流行,書首或卷首、回首常附雕版印刷的(后也有石印的)線描人物圖像,也稱「繡像」。
- 響像
1.依稀;隱約。 2.聲音容貌。常指死者。
- 喜像
生時的畫像。
- 罔像
見「罔象」。
- 肖像
1.亦作「肖象」。相似;類似。 2.圖畫或雕塑人像。 3.用繪畫﹑雕刻﹑塑造﹑攝影﹑刺繡等手段表現的人像。一般指畫像或照片。 用圖畫、素描或其他繪畫手法描繪某人臉部的像自肖像而外。——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
- 頭像
肩部以上的人像。 人頭部的像
- 蝄像
傳說中的海神。
- 圖像
①畫成、攝制、印制或映現的形象:電視機的圖像很清晰。②物體的形象: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識別圖像。
- 銅像
1.亦作「銅象」。 2.銅鑄的神像或人像。 3.比喻為人供奉而無發言權的偶像。 用青銅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獸)
- 酸寒尉像
中國畫。清代任頤作。紙本立軸。設色。畫面為作者友人書畫家吳昌碩的肖像。用沒骨寫意法繪吳昌碩著官服立於炎日下,神色中有酸寒之態。除面部勾以淡墨外,皆為色塊渲染,筆致簡重老到。
- 外像
1.謂外治之法。 2.佛教語。指顯露﹑表現在外表上的善惡美丑和言語行動。
- 釋像
指佛像。
- 石像
石雕的人像。
- 實像
見「像」。 光線被凹面鏡反射或透過凸透鏡折射后匯合在一起所成的影像,可以顯現在屏幕上,所以叫實像。光源在主焦點以外時才能產生實像
- 圣像
1.特指孔子的畫像。 2.尊稱皇帝的像。 3.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
- 示像
顯露外形。
- 射像
古代的一種巫術﹐認為射人畫像﹐可使其遭災禍。
- 僧伽像
指唐高僧僧伽大師塑像。
- 生像
1.活人的塑像或畫像。亦指比照人物生時的容貌形象制作的塑像或畫像。 2.相貌。
- 神像
見「神象」。 神仙或佛祖的圖像、塑像
- 寶像
1.佛的畫像﹑塑像。 2.指以珍貴材料制作的神像。
- 敗像
失敗的征兆。 失敗的征兆
- 半身像
一個人半身的肖像(如雕像、模擬像)。 一個人半身的肖像(如雕像、模擬像)
- 碑像
碑上刻的人像。
- 標準像
指人的正面半身免冠相片。 指人的正面半身免冠相片
- 病像
疾病鬼現出來的癥狀。
- 不像
不象樣,不正常。
- 道像
道教始祖老子的像。
- 雕像
雕刻的形象。通常指人物形象。 雕刻或雕塑的像
- 仿像
1.隱約貌。 2.好像,似乎。 3.模仿。
- 放像
見「放象」。
- 梵像
指佛像。
- 法像
指佛菩薩等圣像。
- 范像
以模子鑄像。
- 佛像
①佛陀的像。②泛指佛教供奉的神像。 釋迦牟尼佛的塑像
- 負像
同被攝體明暗度相反或色彩互為補色的影像。通常指底片上獲得的影像。
- 蛤像
蛤殼內神像。
- 骨像
1.亦作「骨象」。 2.骨骼相貌。
- 幻像
幻化虛像。如:探險家被一條西北通道的幻像吸引。
- 化像
猶萬象。
- 畫像
畫人像:給他畫個像。 畫人像給孩子畫像
- 活像
極像:這孩子長得活像他媽媽。
- 繪像
畫像。
- 金像
見「金象」。
- 景像
見「景象」。
- 龕像
壁龕中的佛像。隋江總《攝山棲霞寺碑》:「其第二子仲璋為臨沂令﹐克荷先業﹐莊嚴龕像﹐首於西峰石壁與席禪師鐫造無量壽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 刻像
石刻人像。
- 蠟像
用蠟做成的人或物的形象。
- 立像
用雕塑﹑雕刻等方法制成的人物站立形象。 站立的塑像立像揭幕儀式
- 凌煙像
指凌煙閣中功臣畫像。
- 龍光瑞像
古天竺佛像名。鳩摩羅琰自古天竺負至龜茲,龜茲王以妹妻之,后生鳩摩羅什,羅什博讀大小乘經論。后秦主姚興弘始三年入長安,攜像來。晉末安帝義熙十三年,劉裕破后秦入長安,躬迎此像還於江左,止龍光寺,故稱龍光瑞像。參閣《資持記下三.釋僧像》。
- 靈像
佛像。
- 貌像
見「貌象」。
- 麟閣像
麒麟閣內的功臣像。
- 六像
1.亦作「六象」。 2.指鳳的形象。
- 龍門造像
指龍門造像記的字體。
- 録像
1.亦作「録相」。 2.用光學或電磁等方法把圖像記錄下來。亦指記錄下來的圖像。
- 內像
佛教謂如理觀想而呈現的種種形像。見《觀無量壽經》。
- 木像
木雕的人神像。
- 偶像
用土、木制的供人敬奉的人像。比喻極為崇拜的對象。
- 麒麟像
麒麟閣上的畫像。舊時作為給功臣﹑賢才的最高榮譽。
- 譜像
家譜上的畫像。
- 如像
好像。
- 群像
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一群人物的形象。
- 倒立像
上下顛倒、左右翻轉的像:即圍繞著物體和觀察者之間的連線,把物體旋轉180°而得的像:大部分天文望遠鏡形成這種像。
- 人像
1.在照相材料上產生的人體的任何照片。 2.人的形體的表現(如在素描、油畫、模型、雕塑、刺繡中),特指人體形象,尤指裸體人像的表現。
- 錄像
用光學、電磁等方法把圖像記錄下來,也指記錄下來的圖像。 用光學、電磁等方法把圖像記錄下來,也指記錄下來的圖像錄像設備
- 攝像
用特種裝置把物體的圖像分解,變成電信號,記錄下來。 用特種裝置把物體的圖像分解,變成電信號,記錄下來
- 善業泥像
祈求善業,禳除惡業。
- 四棱剪像
剪,用剪子鉸;像,相似四棱剪像,物體的棱角像剪刀裁剪的一樣整齊。
- 物勢影像
博弈中的一個影子模型。把人在博弈中的行為特性所指向的同一方向按同特性轉換,一個不可復制的現象發生了,給出的這個跡象,就是一個初始狀態,這是一個開端、一個邊界,一個問題的入口,在這里可以計算未來。
- 大勢至像
佛教雕塑之一。
- 獅子佛像
佛教徒比喻佛祖講經,如雷震天地。出處《維摩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獅子吼。其抽講說,乃如雷震。
- 真像
- 成像
形成圖像或影像。
- 聲像
錄制下來的聲音和圖像。
- 嘔像
指嘔吐的對象。
- 胸像
腰部以上的半身人像。
- 倒像
上下顛倒、左右翻轉的像;即圍繞著物體和觀察者之間的連線,把物體旋轉180而得的像;大部分天文望遠鏡形成這種像。
- 摳像
吸取畫面中的某一種顏色作為透明色,將它從畫面中摳去,從而使背景透出來,形成二層畫面的疊加合成。
- 掉像
是形容一個人說話、做事很丟人,很傻,很遲鈍,很木衲。也形容一個人說話、辦事不被別人看好。
- 脾臟顯像
脾腫大原因較多,一般可分為5類:即炎癥性、充血性、增生性、浸潤性、囊腫或腫瘤。脾腫大常伴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稿減少或其他一些血液異常。
- 秀骨清像
形容南朝畫家陸探微的繪畫風格。
- 玄武雕像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
- 墓碑瓷像
墓碑瓷像藝術品從屬於陶瓷藝術品之列,向來是典雅、永恒、細膩的象征,是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文化形態,其悠遠的歷史,凝聚著歷代陶工的智慧和心血,表現著中國人民的審美心理歷程,展現中華文明的演化進步與發展的歷史,展示著中國人民追求美、向往美、頎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軌跡與華夏民族獨有的陶瓷文化內涵,而且一直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中國發展史上也一直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 四天王像
佛教雕塑之一,四天五亦稱「護世四天王」。
- 彩色正像
被攝體顏色呈現同一色的陽圖總稱。
- 柵格圖像
也稱光柵圖像、柵格圖形,是指在空間和亮度上都已經離散化了的圖像。
- 音像讀物
也稱「視聽讀物」。以音響圖像等方式記錄知識的一種出版物,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
- 學像生
宋元時期雜藝的一種,以模仿各種聲音與動作娛悅觀眾。
- 想像力
∶為了藝術的或知識的創造的目的而形成有意識的觀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 ∶為了藝術的或知識的創造的目的而形成有意識的觀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
- 顯像管
電視接收機中用來顯示影像的電子束管。在相互垂直的兩偏轉線圈中通以線性鋸齒電流,使熒光屏光點從左至右和從上至下進行掃描,構成光柵。在電子槍上加以視頻調制信號,屏上即出現畫面。彩色顯像管的熒光屏需按行按列地排上紅、綠、藍三基色的熒光粉條,配上選色機構和色純調整機構。電子束經基色信號調制、轟擊相應的彩色熒光點,混色而呈現彩色。
- 析像管
一種電視攝像管。在這種管中,由光電發射表面產生的電子圖像被聚焦在定義孔徑的平面內,并且通過該孔徑進行掃描。 一種電視攝像管。在這種管中,由光電發射表面產生的電子圖像被聚焦在定義孔徑的平面內,并且通過該孔徑進行掃描
- 攝像機
電視技術中用來攝取景物的裝置。它可將圖像分解并變成電信號,用來拍攝文體節目、集會等實況,可分為黑白、彩色和立體攝像機幾種。
- 攝像管
電視攝像機中將景物的光影像轉換為電信號的電子束管。由光電轉換系統、靶和電子束掃描系統構成。以光電陰極作為轉換元件的為「光發射型攝像管」;以光電導體作為轉換元件的為「光電導體攝像管」。所攝景物光影像通過轉換元件在靶上變成相應的電位分布圖。掃描系統使電子束在靶上掃描,逐行逐點地將分布圖變成電信號。
- 百像圖
專供畫像者臨摹的各種人物頭像圖冊。
- 不像意
不滿意,不稱心。
- 不像話
1.指言語行動不合情理。如:同志們這樣關心你,你還鬧情緒,真不像話!。2.形容壞得沒法說。如:這種行為真不像話。
- 放像機
只能用來放錄像帶而不能錄像的機器。
- 錄像機
記錄和重放圖像和音響的裝置。分磁性錄像機和激光錄像機兩類。通常指磁性錄像機。通過多個磁頭將聲音和圖像對應的電信號錄制在磁帶上,重放時將磁帶上信息恢復為圖像和音響。家用錄像機常用來對錄磁帶信息,或直錄電視節目。
- 録像機
供記錄電視圖像及伴音信號的機器。通常是指磁帶錄像機。
- 三分像人
出自《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形容人長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相關圖書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樣子。
- 不像樣
1.形容情況異常。
- 圖像分割
把圖像分成若幹個特定的、具有獨特性質的區域并提出感興趣目標的技術和過程。
- 亞像素
面陣攝像機的成像面以像素為最小單位。
- 鏡像運動
鏡像運動—mirror movements,一側肢體作隨意運動時,另側肢體幾乎同時出現復制的不隨意運動。
- 人心像海
人心深似海,說明人心很復雜,一個人想什么你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像海一樣深不可測。
- 錄像片
〈名〉義同「錄像片piàn」。
- 抽像畫
與自然物像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的繪畫。
- 錄像帶
記錄圖像和聲音用的磁帶。
- 鏡像技術
集群技術的一種。
- 石像經濟
石像經濟出處復活節島的故事,內容房地產經濟。
- 肖像素描
用藝術手法再現自然人的外貌形象。
- 圖像合成
圖像合成是將多譜段黑白圖像經多光譜圖像彩色合成而變成彩色圖像的處理的一種技術。
- 錄像片兒
錄像片。
- 圣像踐踏
形容試探人心的方法講。
- 像心稱意
指稱心滿意。
- 像心適意
指隨心所欲。
- 像模像樣
形容著重或隆重的樣子。
- 像形奪名
比擬其形狀,而訛易本名。
- 四不像
麋鹿。比喻不倫不類的事物。
- 水月鏡像
水中月,鏡中像。比喻一切虛幻的影像。也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 水中月,鏡中像。喻指一切虛幻的影像。也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宋.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 射像止啼
比喻威名遠震,使人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