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造詞
“假”字的造詞
- 假報告
不正確的報告。如:在所得稅空白表格上做的假報告。
- 假謗
誹謗。
- 假板
見“假版”。
- 假版官
見“假版”。
- 假扮
為了使人錯認而裝扮成跟本人不同的另一種人或另一個人;化裝:他假扮什么人,就像什么人。
- 假寵
憑藉威望地位。
- 假充
裝出某種樣子;冒充:假充正經 ㄧ假充內行。
- 假之
假若。
- 假賬
弄虛作假的賬目。
- 假虛脾
猶言假心假意。
- 假隱
封建時代稱以歸隱為名,而實為欺世盜名的所謂隱士及其行為。
- 假佐
漢代諸府的文書官。
- 假肢
也稱“義肢”。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償缺損肢體部分功能的人造肢體。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多用鋁板、木材、皮革、塑料等材料制作,其關節采用金屬部件。
- 假瘞
暫時安葬。
- 假言判斷
斷定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的復合判斷。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邏輯聯結詞,如“如果具有共產主義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艱難困苦”。規定條件的判斷,即“如果”后面的判斷,叫“前件”;以前件為條件的判斷,即“那么”后面的判斷,叫“后件”。條件有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分又必要條件三種,相應地,假言判斷也就有三種。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前件和后件之間是否有條件關系。
- 假助
借助。
- 假喘
短暫的喘息。謂不久于人世。
- 假葬
1.亦作“假塟”。 2.謂暫時淺埋以待改葬。
- 假遭
即使,如果。
- 假鉞
見“假黃鉞”。
- 假勢
憑借勢力。
- 假牙
牙齒脫落或拔除后鑲上的牙,多用瓷或塑料等制成。 人造的牙齒替代物,可用于代替自然牙齒中的一個、數個以至全部;尤指不是永久固定在嘴里的人造牙
- 假意
①虛假的心意:虛情假意。②故意(表現或做出):他假意笑著問,‘剛來的這位是誰呢?’
- 假五百
古代對邊縣人民實行軍事編制,設伍﹑里﹑連﹑邑四級,連之長稱假五百。一稱假率。
- 假官
1.臨時授予官銜。 2.偽裝官員的人。
- 假塟
見“假葬”。
- 假面劇
演員戴面具表演的戲劇。如古希臘悲劇,古羅馬鬧劇,中國的儺戲,意大利的即興喜劇,日本的能樂等。
- 假植
苗木栽種或出圃前的一種臨時保護性措施。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值,則暫時將其集中成束或排壅土栽植在無風害﹑凍害和積水的小塊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響成活。
- 假涂
亦作“假途”。借路。
- 假授
非正式的委任。
- 假偽
虛假。
- 假氣游魂
比喻茍延殘喘。
- 假詞
見“假辭”。
- 假人
1.授予人。 2.讓人。 3.被授予治理地方之權的人。
- 假拱
1.一種不穿入結構、只用作裝飾以使房屋的一面與另一有真正拱形孔洞的面相協調的封閉拱。2.形象似拱而實際并非拱結構的構件。
- 假典
高位,重位。
- 假賃
借,租借。
- 假釋
在一定條件下,把未滿刑期的犯人暫時釋放。假釋期間,如不再犯新罪,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否則,就把前后所判處的刑罰合并執行。 由于表現好或其他原因而提前釋放犯人,若犯人從釋放到刑滿期間內不再犯罪,可認為服刑期己滿,否則兩罪合并執行
- 假招子
故意做出某種像真的姿態。如:別跟我來假招子。 故意做出某種像真的姿態別跟我來假招子
- 假日
放假或休假的日子。 假期,或指休假的日子
- 假冒
冒充:認清商標,謹防假冒。
- 假令
1.假如;即使。 2.謂暫時代理縣令。
- 假賑
賑濟。
- 假續
虛假的延續。
- 假道學
表面上正經,實際上很壞的人;偽君子。
- 假道
1.借路。 2.猶言借助。 3.寬容誘導。 經由;取道
- 假紒
見“假髻”。
- 假藉
1.亦作“假耤”。 2.憑藉;借助。
- 假年
給以歲月。指延長壽命。
- 假耤
見“假藉”。
- 假造
①模仿真的造假的:假造證件。②捏造:假造理由。
- 假口
1.借口,托辭。 2.假托;假冒。
- 假君
暫代的君主。
- 假虛
作假;虛構。
- 假洋鬼子
魯迅作品《阿Q正傳》中的人物。在《不準革命》一章里,寫錢府的大少爺“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準阿Q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狹隘﹑苛求于人而不準他人革命的人。
- 假天
猶齊天。謂象天那樣。
- 假頭
1.即假面。 2.即假髻。
- 假面具
①仿照人物或獸類臉形制成的面具,古代演戲時化裝用,后多用做玩具。②比喻虛偽的外表。
- 假借
①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假借名義,招搖撞騙。②六書之一。許慎《說文解字敘》:‘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假借是說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語言中同音而不同義的詞。例如借當小麥講的‘來’作來往的‘來’,借當毛皮講的‘求’作請求的‘求’。③〈書〉寬容:針砭時弊,不稍假借。
- 假率
即假五百。
- 假戲真唱
弄假成真。又作“假戲真做”。 弄假成真。又作“假戲真做”
- 假寐
〈書〉不脫衣服小睡:憑幾假寐ㄧ閉目假寐。
- 假龍
1.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后以“假龍”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的事物。 2.直龍圖閣的別稱。直龍圖閣,即直閣,為宋代官名。
- 假分數
值大于或等于1的分數。 分母比分子小或與分子相等的分數
- 假是
1.如果。 2.即使;縱使。
- 假若
如果:假若你遇見這種事,你該怎么辦?
- 假而
假如。 假如,如果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 假繼
后母,繼母。
- 假竊
僭偽的封號。
- 假婦戲
古時稱男扮女的表演。
- 假球
球類比賽的雙方在比賽中通同作弊,弄虛作假,叫打假球。
- 假定
①姑且認定:假定他明天起程,后天就可以到達延安。②科學上的假設,從前也叫假定。參看 〖假設 〗。
- 假撇清
〈方〉假裝自己清白,跟壞事無關。
- 假辭
1.亦作“假詞”。 2.托詞。
- 假榻
謂暫時借住。
- 假根
由單一的細胞發育而成的根,形狀像絲,沒有維管束,作用與根相同,如苔蘚植物的根。
- 假父
義父。
- 假居
1.租屋而居;暫借居住。 2.指寄居。
- 假設
①姑且認定:這本書印了十萬冊,假設每冊只有一個讀者,那也就有十萬個讀者。②虛構:故事情節是假設的。③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設要根據事實提出,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成為理論。
- 假吏
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 臨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假吏常惠。——《漢書.李廣蘇建傳》
- 假話
隱瞞真情的話。
- 假嗓
1.亦稱“假嗓子”。 2.非自然的嗓音,發音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京劇中青衣﹑花旦﹑小生等角色常用之。
- 假使
如果:假使你同意,我們明天一清早就出發。
- 假限
寬限;期限。
- 假樓
偽裝的望樓。
- 假節侯
蘆葦的別稱。
- 假臥
謂和衣而睡。
- 假熱佯親
假裝的親熱。
- 假結
見“假髻”。
- 假想敵
軍事演習時所設想的敵人。
- 假食
寄食;求食。
- 假形
托身;化身。
- 假僭
超越身分擅立名號。
- 假貨
為欺騙顧客而制造的仿造品。如:假貨充斥市場。
- 假器
1.借與器物。《左傳.昭公七年》:“晉人來治杞田﹐季孫將以成與之。謝息為孟孫守﹐不可﹐曰:‘人有言曰:”雖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職。 2.借助于器物。
- 假稅
租賃之稅。
- 假死
①因觸電、癲癇、溺水、中毒或呼吸道堵塞等,引起呼吸停止,心臟跳動微弱,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叫做假死。嬰兒初生,由于肺未張開,不會啼哭,也不出氣,也叫假死。如果及時搶救,大都可以救活。②某些動物遇到敵人時,為了保護自己,裝成死的樣子。
- 假兩
南朝齊末年的一種服飾。
- 假名
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叫片假名,草書叫平假名。
- 假貰
借欠。
- 假虎
比喻借用他人之勢作威作福的人。
- 假說
假設。
- 假山
園林中用石塊(大多是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小山。 園林中用石頭堆砌而成以供欣賞的小山
- 假擬
虛構。
- 假揑
假造,揑造。
- 假倩
1.借貸。 2.假手于人。
- 假樂
《詩.大雅.假樂》:“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孔穎達疏:“言上天嘉美而愛樂此君子成王也。”陸德明釋文:“﹝假﹞音暇,嘉也。”《禮.中庸》引作“嘉樂”。后謂美好快樂為“假樂”。
- 假求
借貸求助。
- 假果
果實的食用部分不是子房壁發育而成,而是花托或萼發育而成的叫做假果,如梨、蘋果、無花果、桑葚等。
- 假相國
代理相國。
- 假告
告假。
- 假息
1.茍延殘喘。 2.暫時休息。
- 假相
同‘假象’。
- 假嗓子
歌唱時使用的非本嗓發出的嗓音。 非天然嗓子,唱歌或唱戲時用
- 假合
1.聊為湊合。 2.佛教語。謂一切事物均由眾緣和合而成,暫時聚合,終必離散。
- 假象牙
賽璐珞的舊稱。
- 假休
休假。
- 假想
1.想像;假設 2.:假想敵ㄧ假想的故事結局。
- 假面
1.仿照人物臉形制成的面具。 2.比喻偽裝的外表。 假面具
- 假威
猶言狐假虎威。
- 假撇欠
猶言假撇清。
- 假心
- 假迷三道
指人說話很假,不真誠。
- 假癡不顛
“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
- 假庖論兵
是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的一個重要篇章,它描寫了兗州大將鄭春和借著講述庖理來論述如何用兵的道理,堪稱是《再扶漢室》中的經典段落之一。“假”同“借”,庖:是廚房、廚師的意思。
- 假實二法
法有實體,稱為實法;假存立于實法之集合、相續、部分、相對之上而無實體者,則稱假法。
- 假隔壁
壁前沉積與壁后沉積之間的接觸面。
- 假冒偽劣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 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
- 假時代
“假”和我們如影相隨:衣食住行,哪一行也不少。難怪有人不無調侃地說,“三聚氰胺”是中國人在奶粉里的“發明專利”。
- 假摔
指,在運動對抗過程中,A球員被B球員撞到,但A球員其實還不至于被撞得摔倒,但為了制造B球員的犯規,A球員在被B球員撞到后,身體順勢倒下,A球員的這種行為就叫做假摔。
- 假讬
1.亦作“假托”。 虛擬;虛構。晉 袁宏《后漢紀·光武紀》:“子房 玄筭,高祖 之蓍龜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謀也。海內既安,杜門不出,假託神仙,僅乃獲免。”《隋書·藝術傳序》:“或變亂陰陽,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熒惑民心。”《朱子語類》卷六五:“《易》則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這里。”《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廣記》以后許多記載之書,中間儘多遇神遇鬼的,說得的的確確,難道盡是假托出來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這些議論是不是稗官小說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 假王
暫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
- 假音
一種可以發出比平常的聲音更高音的一種唱歌技巧,但在特殊情況下假音是可以比真音要低沉的。
- 假唱
也叫做夾口型、對口型,香港稱咪嘴,指歌手于現場表演時播放預錄歌曲,并以實際上未發聲的唇型配合。
- 假我
以佛教之立場而言,所謂‘我’者,實際上并無‘我’之存在,僅由五蘊和合所成之身,假名為我而已,故稱假我。
- 假能
從字面上翻譯是虛假的聰明.一般形容人不懂裝懂,或對事情一知半解就發表評論。
- 假幣
偽造的貨幣。
- 假格
不實在的,不當真的。
- 假鈔
偽造的紙幣。
- 假精
常形容一個人愛炫耀、顯擺。
- 假子
1.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
- 假異常
實際并不存在的異常。
- 假面巫
假面巫與毒步妖正好相反,假面巫是在進行發揮魔法極大化的實驗當中產下的實驗體。
- 假辣蓼
假辣蓼為蓼科植物酸模葉蓼的全草,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
- 假山工
專門建造,修葺古代山石的專業工人。
- 假連翹
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假連翹DurantarepensL.的果實。我國南方常見栽培或逸為野生,原產熱帶美洲。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具有截瘧,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瘧疾,跌打傷痛。
- 假文藝
假文藝是說某些人本無文化底蘊,卻強自附庸風雅,故意擺弄些自己并無涉獵的風雅物事來充門面,或無病呻吟,低聲呢喃,假裝內心痛苦,卻心態淡然,干什么都有特定的套路,期待以此顯示自己品位高雅,不同流俗,實則庸俗不堪。
- 假寐帝
形容以假裝睡覺為由逃避做某些事情的人。
- 假性近視
少年兒童由于閱讀時間過長等原因,睫狀體過度緊張,產生疲勞而使視力減退,叫做假性近視。
- 假洋品牌
“假洋品牌”是指那些中國企業注冊擁有的,但是無論包裝宣傳都明示或暗示消費者,冒充來自國外的品牌。
- 假戲成真
假的一件事情,最后變成了真的。
- 假屎臭文
就是:拉屎是假的,看書是真的;說你用功吧!在廁所這種臭氣熏天的環境里也只能算是“臭文”(含貶義)近義詞:裝腔作勢 故作姿態 舞文弄墨。
- 假賬真做
無原始憑證而憑空填制記賬憑證,或在填制記賬憑證時,讓其余額與原始憑證不符,并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不符的憑證混雜于眾多憑證之中。
- 假裝瘋魔
假裝瘋了、實際跟表面表現不一樣。
- 假以時日
意為如果再給一定的時間的話就更怎么樣,一般是褒義夸獎。
- 假心假意
虛假的心意,故意。
- 假言命題
"指形式為""如果A則B""的復合命題。又稱條件命題。"。
- 鬷假
1.亦作“?嘏”。亦作“?嘏”。 2.謂祭祀時精誠上達于神。鬷,通“奏”;假,通“格”,至,致。 3.引申為祭祀。
- 擢假
猶駕御。
- 鄣假
古代指國家控制出租山澤田園,以收取稅利的制度。
- 造假
制造贗品或假象。 造成假的局面
- 作假
1.指言行舉止不真誠,不真實。 2.制造假的,冒充真的;真的里頭攙假的;好的里頭攙壞的。
- 優假
1.寬容;寬待。 2.優待照顧。
- 依假
謂暫時按照。
- 孝假
封建時代,居父母喪者,在一定期限內免征勞役賦稅,稱“孝假”。
- 無假
1.謂本即純真,無借虛飾。 2.猶不須。
- 田假
唐時太學﹑國子學的假期名稱。因農事忙而放假,故名。
- 通假
1.互相借用。 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嚴格說,與本無其字的假借不同,但習慣上也通稱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為“功”,借“駿”為“峻”;雙聲通假,如借“祝”為“織”,借“果”為“敢”;疊韻通假,如借“崇”為“終”,借“革”為“勒”。古書多用通假字;今簡化漢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為“谷”,借“吁”為“吁”。
- 私假
私自借用。
- 授衣假
唐國學每年九月的假期。
- 式假
古代官員的一種例假。
- 升假
見“升遐”。
- 攝假
謂攝皇帝與假皇帝。西漢平帝崩,無子,立宣帝玄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安漢公王莽攝位,改元居攝,先稱“攝皇帝”,繼稱“假皇帝”。
- 上假
上升,登天。
- 稟假
謂俸給及借貸。
- 比假
互相親近﹑幫助。
- 攙假
把假的混雜在真的里面或把質量差的混雜在質量好的里面。 混入假物食品攙假了
- 不假
1.不借用。 2.不需要;不憑藉。 3.確實;真的。
- 參假
銷假。
- 朝假
朝廷官員不能上朝而請的假。
- 抵假
抵賴寬容。
- 賜假
經皇帝批準而給與假期。
- 打假
指打擊制造、出售假冒 劣商品的行為。
- 當真假
信以為真。
- 恩假
謂帝王所給的假期。
- 番假
輪流放假。
- 浮假
虛浮不實。
- 服假
喪假。
- 附假
依附假托。
- 古假
古樸醇美。
- 給假
準予休假。
- 還假
猶銷假。
- 驕假
驕傲虛偽。
- 矯假
作假;行詐。
- 浸假
假令,假如。語出《莊子.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郭象注:“浸,漸也。”成玄英疏:“假令陰陽二氣,漸而化我左右兩臂為雞為彈,彈則求于鸮鳥,雞則夜候無時。”后多用為逐漸的意思。
- 矜假
驕矜虛偽。
- 藉假
假借。
- 寖假
逐漸。
- 空假
佛教語。謂事物均具備自性空無和幻相宛然兩個方面。
- 來假
來;來到。
- 烈假
指害人的疫病。《詩.大雅.思齊》:“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鄭玄箋:“烈﹑假,皆病也;瑕,已也。”馬瑞辰通釋:“‘烈’即‘癘’之叚借;‘假’當為‘蠱’,蠱﹑假亦一聲之轉。”一說指嚴重的蟲災。高亨注:“于省吾《詩經新證》:‘烈,猛也;假,借為蠱(漢《唐公房碑》作癘蠱不遐)巫蠱也。’亨按:于讀假為蠱,可從。但蠱乃害蟲的總名……瑕,借為‘徦’,至也。此二句言:故在文王時,既無疾疫為害,蟲災亦不發生。”
- 滿假
自滿自大。
- 賃假
租借。
- 撇假
裝假。
- 乞假
1.借貸。 2.請托。
- 輕假
寬容。
- 權假
謂暫時代理其職。
- 饒假
猶寬容。
- 二假
一種佛教用語,語。
- 工休假
為了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根據勞動法和公務員法,制定的條例。
- 公休假
公休假日又稱“公休日和公共假日”。是指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帶薪休假制度。
- 真假
暫無解釋。
- 使假
以次充好;摻假:摻雜~。
- 治假
懲治制假販假行為:全力~,凈化市場。
- 闌尾假
形容一些法定假期,被一些單位當做可有可無的闌尾“割”掉,導致該享受假期福利的公眾無法享有休假的權利。
- 古音通假
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 斬假石
又稱剁斧石。一種人造石料。將摻入石屑及石粉的水泥砂漿﹐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在硬化后﹐用斬鑿方法使成為有紋路的石面樣式。
- 虛假論據
在證明或反駁中把虛假的判斷當作論據的邏輯錯誤。論據虛假,就不能達到證明或反駁的目的。
- 通假字
指字音與本字相同或相近,用來代替本字的字。
- 便假饒
即使。
- 便假若
即使。
- 弄假婦人
隋唐時稱百戲中的男扮女裝。
- 片假名
書寫日語假名的一套符號,它的字體一般比平假名更帶矩形和角形。 書寫日語假名的一套符號,它的字體一般比平假名更帶矩形和角形
- 平假名
日語兩套假名符號之一的草書體。 日語兩套假名符號之一的草書體
- 不假思考
不經過思考,出自現代·王力《談語言》的第六段。
- 如假包換
如果是假貨就給你換。
- 湊假族
將小長假變成長假的群體。
- 制假筆記
這是一本錯別字連篇的“制假筆記”,歪歪扭扭的字跡觸目驚心。
- 善假于物
君子的資質與一般人沒有什么區別,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已有的條件,是君子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
- 虛鳳假凰
假鳳虛凰是指假裝出來的男女關系,有名無實的夫妻這樣。 因為外在的需要而湊成一對,沒有感情的。現在還有些人把它引伸為有些男女同性戀為了掩飾性取向而湊成一對假夫妻都叫假鳳虛凰的。也有用來比喻比喻冒充高貴的事物實際卻是一文不值。這與原詞的意思是不符的。
- 虛凰假鳳
指假裝出來的男女關系,有名無實的夫妻這樣。 因為外在的需要而湊成一對,沒有感情的。
- 擺動假說
遺傳密碼簡并性的假說,克里克于1966年提出。
- 振假名
指的是注音假名。
- 打假球
以某種目的為前提,受某人或者賭博中心的控制,在場上消極怠工、故意輸球。
- 干假工
干,即做的意思。
- 不假辭色
假,假借、借助。辭,言辭。色,顏色,這里指臉色。不假辭色,不借用另外的言辭和臉色,即用不加掩飾的表情和語氣說話。一般用于不客氣地指責某人某事,形容不給面子,不給好臉色。
- 不假顏色
不給面子。
- 方背假脊
經壓溝槽后擠出的背部。
- 人工假頂
人為地鋪一層采空區。
- 國昌假哭
形容一個人為了收割好處,無所不用其極,,被看穿什么都不會之后,只好裝哭,刷存在感。
- 真真假假
指真假難辨。
- 冤假錯案
冤案、假案、錯案的合稱。 冤案、假案、錯案的合稱
- 因公假私
借公務謀取私利。
- 以假亂真
以:用;亂:混亂。用假的東西去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把假的混合在其中當成真的
- 虛情假意
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虛假的情意。形容不真誠,做作 那妖精巧言花語,虛情假意地答道:…——《西游記》
- 天假其便
假:借。上天給予的緣分。指難得的好機會。
- 酸文假醋
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 天不假年
假:給予。天公不給以壽命。指壽命不長。
- 半真半假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 不假雕琢
不必借助精雕細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質地。也比喻藝術品精美而無雕琢的痕跡。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不花時間考慮或思索馬上作出反應,形容說話做事敏捷
- 不自滿假
不自滿,不自大。
- 乘酒假氣
乘:就著;假:利用。借著酒醉的氣勢。
- 辭無所假
辭:文詞;假:利用。寫文章時用詞有所創新,沒有因襲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獨特的風格。
- 狐假虎威
假: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假:借。狐貍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恐嚇人
- 狐假鴟張
比喻倚仗別人,虛張聲勢。
- 假癡假呆
裝傻;假裝糊涂。
- 假癡不癲
癡:傻,呆;癲:瘋癲,癲狂。假裝呆傻,實際并不瘋癲。形容外表看似愚鈍,而心里卻十分清醒。
- 假越救溺
假:借助;溺:被水淹。原指到很遠的越國請善游水的人來救溺水的孩子。比喻行動適應不了緊急的需要。
- 假意撇清
假意:假裝。本不清高,卻故意自命清高。
- 假譽馳聲
指沒有真才實學,靠互相吹捧揚名。
- 假以辭色
假:給;辭:言辭;色:神色。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對待。
- 假物為用
假:借。借助外物,為自己所用。
- 假虎張威
假:借。借別人的聲威恫嚇他人。
- 假眉三道
方言。裝模作樣。
- 假情假意
虛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實意。
- 假門假事
做得像真的一樣。
- 假名托姓
假、托:假借。假冒別人的姓名。
- 假仁假義
偽裝仁慈善良。 內心奸惡,假作仁義;內心毫不同情,表面裝作關切
- 假公濟私
假:借;濟:幫助。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
- 假慈悲
慈悲:慈善,憐憫。表面上裝出一付慈愛憐憫的樣子。
- 假戲真做
指戲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當作真的來做。
- 假模假式
模、式:模樣、姿態。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
- 假仁縱敵
假:假裝;縱:放任。假施仁義,放縱敵人。后指姑息養奸,釀成禍患。
- 假天假地
假天:指開天窗;假地:在室內架閣板。開天窗為室內增添光線,架閣板為子女安頓住處。形容居住條件惡劣,生活窘迫。
- 假惺惺
假心假意的樣子。
- 假途滅虢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 假階救火
假:借;階:梯子。比喻做事不講效率,做事機械。
- 假手于人
假:利用。借助別人來為自己辦事。
- 假手旁人
假:利用。借助別人來為自己辦事。
- 久假不歸
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假(jiǎ):借。
- 弄假成真
本來是假裝的,結果卻弄成了真的。 本來是想作假,結果竟成了真事
- 弄虛作假
耍花招欺騙人。 耍花招,用虛偽面目或假冒物品行騙
- 假意虛情
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 逾假不歸
即假期已滿而未歸營。
- 真假難辨
真假難以分辨清楚。
- 虛脾假意
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 虎威狐假
假:假借,憑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
“假”字的造詞
- 假期
放假或休假的時期。 休假或放假的時期取消所有假期把他的假期工資攢起來
- 休假
1.謂度假。 2.假日。 離職休息獲準每年帶工資休假兩個星期
- 續假
假期滿后繼續請假。
- 銷假
請假期滿后向主管人員報到。 請假期滿向主管的人報到
- 事假
因私事或其他個人原因請的假。如:請一天事假。
- 喪假
因有喪事而請的假。 因有喪事而請的假
- 病假
因病請假;因病請的假。
- 病休假
因病休息的假期。
- 長假
長期借予。
- 春假
學校于春季放的假。多在三月末四月初。 學校春季放的假,多在四月初
- 冬假
即寒假。
- 度假
過假日:度假村ㄧ去海邊度假。
- 告假
請假:他家里有事,想告兩天假。 請假告假回鄉
- 寒假
學校中冬季的假期,在一二月間。 學校中冬季的假期,在一、二月間
- 寒暑假
寒假和暑假。 寒假和暑假
- 婚假
國家給予結婚者的法定假期。如:婚假三天。
- 節假
1.因過節而放的假期。 2.指節日和假日。
- 賚假
給予假期。
- 年假
1.寒假。學校放寒假常始于陰歷年底終于年初,故又稱年假。 2.過年期間放的假。
- 批假
批準假期。如:戰備時期一律不批假。
- 請假
因事或因病請求準許休假。
- 求假
求借。 請假求假暫歸。——《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準假
- 病假條
針對病人所患疾病,醫生開出的病情證明,供病人向所在單位請病假之用。 針對病人所患疾病,醫生開出的病情證明,供病人向所在單位請病假之用
- 度假村
一種供人們旅游度假居住的場所,多建在風景優美的地方。 供度假用的大型旅游場所
- 節假日
節日和假日的合稱。
- 暑假玩伴
每年放暑假時間比較長,有些家長希望找到一位既能夠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帶孩子玩的伴侶,這個玩伴的主要任務是輔導功課,可以包吃包住,還有可能陪著一起去外地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