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造詞
“偃”字的造詞
- 偃骨
仙骨。道教稱名字上了仙冊的人,胸間必有偃骨。
- 偃溲
1.在廁所大小便。 2.指廁所。
- 偃寢
仰臥;躺下。
- 偃卻
驕傲。
- 偃跖
阻塞行路。
- 偃月刀
刀名。刀頭形似半月,故名。《三國演義》第五回稱關羽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因亦稱“關刀”。
- 偃商
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和卜商(字子夏)的并稱。
- 偃帖
服帖。
- 偃甲
1.藏甲衣不用,謂停止戰爭。 2.指埋伏兵士。
- 偃仆
仆倒。
- 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語本《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 2.草倒伏于風中。
- 偃倨
輕忽傲慢。
- 偃朱
地名。相傳為舜避堯子丹朱所居之地。
- 偃閉
猶停止。
- 偃榘
貼合矩度。
- 偃月陣
半月形的軍陣。
- 偃波書
書體名。即版書,狀如連文,故稱。為頒發詔命所用。
- 偃側
1.猶翻覆。 2.低俯傾斜。 3.或仰或側。謂舉止隨意。
- 偃肆
傲慢放縱。
- 偃俛
俯仰。
- 偃豬
1.亦作“偃潴”。 2.陂池。
- 偃仰
①俯仰:見通天巖沓諸石山之上,縱橫偃仰不可狀。②謂隨世俗應付或進退;與時偃仰,不廢其道|與時遷徙,與世偃仰。③指安居,安閑舒暢的生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 偃月公
唐權臣李林甫的代稱。因李林甫有偃月堂,故稱。
- 偃轉
仆倒轉動。
- 偃月
1.橫臥形的半弦月。 2.泛稱半月形。 3.指額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認為極貴之相。 4.營陣名。 5.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 偃節
放下符節。指完成使命歸來。
- 偃月營
半月形的陣營。
- 偃溷
廁所。
- 偃柝
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無須警戒。
- 偃月壘
半月形的營壘。
- 偃戶
閉門。
- 偃折
彎曲下垂。
- 偃宕
低凹的石洞。
- 偃戢
停息。
- 偃密
覆蓋茂密。
- 偃月堂
唐李林甫堂名。《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林甫有堂如偃月,號月堂。每欲排構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稱權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 偃弱
低垂軟弱。
- 偃然
1.安息貌。 2.驕傲自得貌。 3.倒臥狀。 4.猶巍然。 5.猶公然。 6.猶儼然。
- 偃偃
1.彎曲貌。 2.輕拂貌。
- 偃轅
攀轅止行。舊指百姓挽留地方官。
- 偃蓋山
松的別稱。
- 偃佒
偃仰。俯仰,隨從人意。
- 偃化
謂聽從教化。
- 偃囊
即陰識。指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
- 偃托
謂依托以安身。
- 偃草
1.風吹草倒。 2.比喻道德教化見成效。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比喻教令迅速下行。
- 偃藩
1.指地方長官安臥撫治之地。 2.指臥治,無為而治。
- 偃僂
彎腰;曲身。
- 偃斧
仰斧。指堆土為墳,墳頂窄狹如仰斧形狀。
- 偃腹
仰腹而臥。
- 偃松
常綠小喬木,枝多,大枝伏于地面,末端向上斜。雄花為黃色,雌花為紫色,葉為針狀,球形果紫褐色,種子略呈卵形。 常綠小喬木,枝多,大枝伏于地面,末端向上斜。雄花為黃色,雌花為紫色,葉為針狀,球形果紫褐色,種子略呈卵形
- 偃波
指偃波書。
- 偃蹇
①高聳:瑤臺偃蹇。②傲慢:坐蒲團,偃蹇不為禮。③困頓;窘迫:敝衣履,狀殊偃蹇。
- 偃簡
倨傲簡慢。
- 偃潴
見“偃豬”。
- 偃植
伏倒與直立。
- 偃靡
使倒伏。
- 偃伏
1.躺臥;伏臥。 2.指相處。
- 偃寱
睡眠夢囈。
- 偃霸
見“偃伯”。
- 偃兵脩文
同“偃武修文”。《后漢書·杜詩傳》:“陛下亮成天工,克濟大業,偃兵脩文,羣帥反旅。”
- 偃讬
謂依托以安身。
- 偃傲
偃仰嘯傲。
- 偃竹
竹子的一種形狀,起伏的竹子,不平直的。形容竹子的積極向上生長不惜的氣節。
- 偃如
好像的意思。
- 偃息旗鼓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現比喻無聲無息地停止運動。
- 徐偃
見“徐偃王”。
- 廱偃
猶阻遏。廱,通“壅”。
- 武偃
戰事停息。
- 息偃
1.亦作“息宴”。 2.安息,休息。
- 退偃
猶退隱。
- 水偃
捕魚的一種設施。也叫做梁。筑堰截水,其間留有關孔,置笱(魚籠子)于孔間以捕魚。
- 商偃
指孔子弟子子夏(卜商)與子游(言偃),兩人都擅長文學。
- 草偃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則民之向化,猶風吹草仆,相率從善。
- 倒偃
向后倒跌。偃,仰倒。
- 風偃
1.風止。 2.比喻臣服,順從。
- 蹇偃
高低偃仰貌。
- 僵偃
仰臥不動。
- 枯偃
枯萎倒下。
- 憩偃
停息。
- 棲偃
猶隱居。
- 奇相月偃
武則天面貌非常,有做人君的命。
- 徐偃筆
指毫鋒柔韌便于書寫的毛筆。相傳徐偃王有筋而無骨,故以為喻。
- 息偃戎師
息偃是指安息休息休整。戎師就是指軍隊部隊。息偃戎師是指部隊在此休整。
- 與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沒有一定的主張,隨大流。
- 偃旗息鼓
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也指停止戰斗。比喻停止做某事 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雖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舊唐書.裴光庭傳》
- 偃武櫜兵
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 偃兵息甲
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戰斗。
- 偃革為軒
指停息武備,修治文教。
- 偃武息戈
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 偃鼠飲河
比喻所需極有限。
- 偃革尚文
停息武備,注重文教。
- 偃革倒戈
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停止武備,轉而修明文教 王來自商,至于 豐,乃偃武修文。——《書.武成》
- 韜戈偃武
指收藏兵器,停止武備,以修文治。
- 兵銷革偃
銷毀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無戰事。
- 風行草偃
偃: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 風向草偃
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 化若偃草
指教化推行如風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
- 起偃為豎
偃:臥躺。豎:立,站著。使躺著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
- 前合后偃
形容身體前后晃動的樣子。
- 日角偃月
舊時相術家稱極貴之相。偃月,指額角似半弦月。
- 息鼓偃旗
偃:仰臥,引申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臥鼓偃旗
偃:仰臥,引申為倒下。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