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造詞
「伯」字的造詞
- 伯鸞
1.漢梁鴻的字。鴻家貧好學,不求仕進。與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夫婦相敬有禮。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后因以「伯鸞」借指隱逸不仕之人。 2.作為賢丈夫的代稱。
- 伯鸞德耀
1.漢梁鴻字伯鸞,孟光字德耀。夫婦相敬如賓,貧賤而志不移。舊時作為賢夫婦的典型。 2.用以代稱賢夫婦。
- 伯倫
晉劉伶的字。伶與阮籍嵇康等六人友好,稱竹林七賢。嘗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后世以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 伯倫七輩
指晉劉伶等竹林七賢。亦借指隱逸之士。
- 伯母
1.伯父的妻子。 2.婦人對夫兄之妻的稱呼。 3.對父執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稱呼。
- 伯牧
古代地方長官的泛稱。語出《禮記.王制》「州有伯」鄭玄注:「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
- 伯娘
伯父的妻子。
- 伯牛
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為癩也……‘自牖執其手’﹐蓋與之永訣也。」后詩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惡疾。 2.古地名。
- 伯牛災
喻指患有惡疾。
- 伯婆
1.父親的伯母。見清梁章巨《稱謂錄.父之世母叔母》。 2.丈夫的伯母。 3.伯母。
- 伯奇
1.古代孝子。相傳為周宣王時重臣尹吉甫長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為太子,乃譖伯奇,吉甫怒,放伯奇於野。伯奇「編水荷而衣之,采蘋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傷無罪而見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懷。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殺后妻。見《初學記》卷二引漢蔡邕《琴操.履霜操》。 2.古代舉行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中的神人。
- 伯強
即禺強。古代神話中的風神。《楚辭.天問》:「伯強何處?惠氣安在?」唐柳宗元《天對》:「怪彌冥更,伯強乃陽,順和調度,惠氣出行,時屆時縮,何有處鄉!」一說伯強為疫鬼名,所至傷人。
- 伯仁
晉周顗的字。元帝時為仆射,與王導交情很深。永昌元年,導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導赴闕待罪。顗在元帝前為導辯護,帝納其言而導不知。及敦入朝,問導如何處置顗,導不答,敦遂殺顗。后導知顗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見《晉書.周顗傳》。后因以「伯仁」代稱亡友。
- 伯比
復姓。戰國時楚有伯比仲華。見《通志.氏族一》。
- 伯啚
見「伯圖」。
- 伯伯
伯父。
- 伯成子高
唐堯時人。相傳堯治天下,他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時,他認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亂自此始」,就隱居耕種。見《莊子.天地》。亦省稱「伯成」。
- 伯道
晉鄧攸的字。
- 伯甸
謂以伯爵而居甸服。
- 伯妃引
古琴曲名。即《伯姬引》。
- 伯父
1.周王朝對同姓諸侯的稱呼。 2.父親的哥哥。 3.稱呼跟父親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大的男子。
- 伯高
1.春秋時賢士。 2.漢龍述的字。敦厚廉正,為時人所敬重。
- 伯姑
大姑母。
- 伯國
霸國。伯,通「霸」。指春秋時取得霸主地位的諸侯國。
- 伯姬
1.春秋魯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亦稱共姬﹑恭伯姬。共公死后,執節守貞。魯襄公三十年,宋宮失火,左右勸其躲避,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遂被焚死。見《谷梁傳.襄公三十年》﹑漢劉向《列女傳.宋恭伯姬》。 2.用以代稱賢女。
- 伯爵
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位。
- 伯克
舊時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維吾爾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克為長,伊什罕伯克為副,下設各級伯克,清政府分別加以任命,概稱伯克。清昭槤《嘯亭雜錄.理藩院》:「嘉峪關外回部有十……其舊疆建諸王二﹐咸如蒙古諸藩﹐余則置伯克司之。伯克者﹐回中長吏也﹐各視秩有差。」后亦泛指該地區一般上層人物。
- 伯鷯
伯勞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伯勞》。參見「伯勞」。
- 伯長
1.古代對地方官的泛稱。 2.舊時對文章﹑品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
- 伯道之憂
謂無子。
- 伯封
相傳為古代孝子伯奇的異母弟。
- 伯格長
1.亦作「伯落長」。 2.伯,通「陌」。格,通「落」。古代設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長。
- 伯公
1.父親的伯父。 2.丈夫的伯父。
- 伯忽
蒙古語稱鹿為「伯忽」。
- 伯姬引
古琴曲名。傳說為春秋時宋共公夫人伯姬保母所作。保母悼伯姬因守義而遇火焚之災,援琴而歌《伯姬引》。見漢蔡邕《琴操.伯姬引》。《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一題解》作「伯妃引」。詳「伯姬」。
- 伯季
1.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 2.兄弟。
- 伯姜
舜臣子伯夷的別稱。伯夷姓姜,能明禮儀以佐堯舜,因用以代稱名門望族。
- 伯喈
漢蔡邕的字。邕性篤孝。少博學,好辭章,精音律,善鼓琴,工書畫。靈帝時拜郎中。董卓征召為祭酒,累遷中郎將。后以卓黨死獄中。
- 伯考
對已故伯父的稱呼。
- 伯樂顧
見「伯樂一顧」。
- 伯時
宋李公麟的字。好古博學。晩年居龍眠山,號龍眠居士。擅長書畫,尤精傳寫人物,識者以為顧愷之張僧繇之亞。見《宋史.文苑傳六.李公麟》。
- 伯首
霸主。伯,通「霸」。
- 伯通橋
皋橋的別稱。在今蘇州市閶門內。相傳漢皋伯通曾居此橋側,故名。
- 伯校
將校。
- 伯牙琴
1.相傳伯牙操琴,琴聲高妙,唯鐘子期知音。子期死,知音難覓,伯牙遂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為痛悼知音惜其難遇之典。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 伯牙弦
同「伯牙琴」。
- 伯陽
1.古賢人。相傳為舜七友之一。 2.老子的字。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3.古地名。戰國魏邑,在今河南安陽市西北。
- 伯英
東漢書法家張芝的字。
- 伯魚
1.孔子的兒子鯉的字。見《孔子家語.本姓解》。《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后用作對別人兒子的美稱。 2.漢第五倫的字。倫歷官會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見《后漢書.第五倫傳》。后以「伯魚」代稱正直之臣。
- 伯岳
妻子的伯父。 妻子的伯父
- 伯仲間
見「伯仲之間」。
- 伯祖母
父親的伯母。 父親的伯母
- 伯事
霸業。伯,通「霸」。
- 伯叔
1.周王朝對同姓諸侯的稱呼。 2.伯父叔父。
- 伯通
1.指漢吳郡富豪皋伯通。 2.借指居停主人。
- 伯夷叔齊
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見《呂氏春秋.誠廉》﹑《史記.伯夷列傳》。《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夷,謚。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謚也。」封建社會里把他們當作抱節守志的典范。
- 伯俞
1.亦作「伯瑜」。 2.漢代人,姓韓。古代有名的孝子。
- 伯遠帖
晉王珣尺牘,五行四十七字,行書。此帖筆法峻拔剛斷,意味高古,為晉人妙品。清代列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 伯祖
父親的伯父。 父親的伯父
- 伯祖妣
已故的伯祖母。唐柳宗元有《伯祖妣趙郡李夫人墓志銘》。
- 伯氏
1.長兄。 2.長子。 3.伯父。
- 伯世
諸侯爭霸的時代。伯,通「霸」。
- 伯桃
1.指戰國時燕人左伯桃。與羊角哀為友。聞楚王招賢,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糧少衣薄,勢難俱生。伯桃留衣糧與哀,自入空樹中死。哀獨行仕楚,顯名當世,遂啟樹發伯桃之尸厚葬之,亦自盡。見《后漢書.申屠剛傳》李賢注引《烈士傳》。 2.借謳助死與共的朋友。
- 伯雅
古酒器名。
- 伯余
古代傳說最初制造衣裳的人。
- 伯趙氏
古官名。少皞氏時主夏至﹑冬至之官。
- 伯者
霸者,成霸王之業者。伯,通「霸」。
- 伯仲
①兄弟排行的次序:問伯仲,曰最長。借指兄弟:伯仲四人,咸居顯列。②比喻不分上下,同等:文列班揚之伯仲|與長城相伯仲者,運河是也。
- 伯主
霸主。伯,通「霸」。
- 伯樂識馬
用來比喻善於發現、識別和任用人才。
- 伯夷之義
自己的國家被滅亡后不屈服於新的國家,寧可到山上吃野果,也不吃他新的國家的糧食,這是中國古代真實的故事。
- 伯仲難分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難分優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間的美好情誼。
- 伯特利
伯特利1,在古亞述、波斯、希臘時期,伯特利在希伯來語、腓利基語、亞蘭語中是神殿或神的家(Beth的意思是指「屋」;El的意思是指「神」)的意思。
- 伯禽趨跪
周魯伯禽。
- 伯塤仲箎
是中國的成語,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 伯高姓
伯高氏復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體,今已不再,皆簡改為單姓高氏,融入了高氏大家庭,但其有個特征,即族人皆以滎陽、齊郡、渤海為郡望。
- 伯祖父
祖父之兄,是父親的伯父。
- 伯多祿
堅如磐石者。
- 伯慮國
中國神話傳說中古國名,現認為位於廣西郁江南岸。
- 伯鸞舂
bó luán chōng,謳助活清貧。
- 伯克圖姓
伯克圖氏復姓是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共有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杜氏、司氏、柯氏、卜氏、博氏、和氏、涂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鄂爾多斯、海拉爾、塔城為郡望。
- 伯曽祖父
曾祖父之兄,是祖父的伯父,是父親的伯祖父(即從祖祖父)。
- 伯樂哭驥
古代成語現用「伯樂哭驥」比喻善於識別人才,愛惜人才。
- 伯蘇特姓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古老的博爾蘇特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 阿伯
丈夫的哥哥。
- 主伯
古代指家長和長子。語本《詩.周頌.載芟》:「侯主侯伯,侯亞侯旅。」毛傳:「主,家長也;伯,長子也;亞,仲叔也;旅,子弟也。」
- 專城伯
古時州郡長官的別稱。
- 州伯
1.古代一州諸侯之長。 2.一州之長。
- 周伯
1.星名。象征太平昌盛的瑞星。 2.星名。象征災兇的客星。
- 中黃伯
見「中黃」。
- 支伯
見「支父」。
- 真伯
道教徒中道行高的尊長。
- 再從伯
與父同祖而長於父者。
- 岳伯
相傳堯舜時四岳為四方諸侯之長;周有方伯為諸侯之長。后以「岳伯」泛稱封疆大吏。
- 御伯
北周官名。為駕部之長。屬天官府,掌出入侍從。武帝保定四年改為納言,相當於歷代侍中之職。
- 漁伯
老漁人。
- 原伯
復姓。周有原伯絞。見《左傳.昭公十二年》。
- 魚伯
1.河神名。又稱水君。 2.青蚨的別名。
- 姻伯
對兄弟的岳父﹑姐妹的公公及遠親長輩的稱呼。
- 陽伯
指春官。
- 雄伯
1.傳說中吃鬼魅的神。 2.指河伯﹐河神。喻學識博大精深的人。
- 縣伯
爵名。晉代侯﹑伯﹑子﹑男皆封以縣;歷代因之。南朝陳始加開國二字,稱為開國縣伯﹑開國縣子。元有縣子﹑縣男﹑無縣伯。明廢。
- 巷伯
宦官,太監。因居宮巷,掌宮內事,故稱。
- 仙伯
1.仙人之長。亦泛稱仙人。 2.借稱官職清貴﹑文章超逸的人物。
- 西伯
1.指周文王或周武王。 2.錫伯族的史稱。
- 吳大伯
見「吳太伯」。
- 五伯
1.五個霸主。
- 文章伯
對文章大家的尊稱。
- 王伯
1.大伯。 2.即王霸。王道與霸道。
- 王官伯
天子委派的主盟老臣。
- 伍伯
伍長。
- 屠伯
猶屠夫。多以指酷吏或慣於屠殺生靈的人。 屠夫。喻指酷吏冬月,傳屬縣囚,會論府上,流血數里,河南號曰屠伯。——《漢書.嚴延年傳》
- 土伯
神怪名。
- 濌伯
1.放縱豁達的人。晉人特指羊曼。 2.不辨好壞的人。唐人特指常袞。
- 四伯
1.主四岳之官。 2.晉時大鴻臚陳留江泉以能食為谷伯,豫章太守史疇以大肥為笨伯,散騎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猾伯,羊聃以狼戾為瑣伯,人稱四伯,以擬古之四兇。見《晉書.羊曼傳》。
- 水仙伯
水仙之長。
- 庶伯
眾伯。伯,古時管轄一方的長官。《書.酒誥》:「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孔傳:「眾伯。」一說為邦伯。
- 市伯
掌管市場的官員。
- 世伯
對父輩朋友中年齡大於己父者的通稱。
- 師伯
1.風師﹑雨伯的并稱。 2.稱師父之兄。 3.稱師父之師兄。
- 散伯
古代無職守或封邑的伯爵。詳「散侯」。
- 山伯
1.山神。傳說瑯琊王知遠,初入茅山,師事陶弘景,因兒時損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少室山伯。見《談賓錄》。 2.稱生長一百五十年的何首烏。
- 森伯
茶的別名。
- 八伯
1.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長官﹐分別掌管四方諸侯﹐相傳堯舜時皆有。 2.晉代郗鑒﹑阮放﹑卞壸﹑蔡謨﹑胡毋輔之﹑阮孚﹑劉綏﹑羊曼八人﹐時號兗州八伯。
- 笨伯
〈書〉愚蠢的人。 身體肥大、行動不靈巧的人;泛指愚笨者豫章大守史疇以大肥為笨伯。——《晉書.羊曼傳》
- 常伯
周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從諸伯中選拔,故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蔡沈集傳:「有牧民之長曰常伯。」后因以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騎常侍等。
- 長伯
指諸侯。
- 稱伯
做霸主。伯﹐通「霸」。
- 詞伯
稱譽擅長文詞的大家﹐猶詞宗。
- 大伯
1.稱老年男子。 2.宋時稱飲食行業的年輕伙計。 3.父親的長兄。 ∶稱丈夫的哥哥現在她只剩了一個光身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她真是走投無路了。——魯迅《彷徨.祝福》
- 二伯
1.指周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周公和召公。 2.指齊桓公晉文公兩位霸主。 3.指周文王與齊桓公。
- 都伯
1.行刑人,劊子手。 2.統領百人的軍官。
- 藩伯
1.古代諸侯中的領袖。 2.明清時指布政使。
- 方伯
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地方長官。漢以來之刺史﹐唐之采訪使﹑觀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稱「方伯」。
- 浮丘伯
即浮丘公。
- 海伯
傳說中的海神。
- 鬼伯
猶鬼王。指閻王。
- 貫伯
貫百。伯,通「百」。
- 官伯
指諸侯。
- 谷伯
謂健飯者。嘲稱食量大的人。
- 含黃伯
蟹之別名。黃,指蟹黃。
- 合伯
古地名。即合賻。詳「合賻」。
- 宏伯
晉阮放為人豁達大度,時人稱之為「宏伯」。
- 姬伯
即周文王姬昌。
- 戶伯
五人之長。
- 侯伯
1.侯爵與伯爵。 2.泛指諸侯。 3.諸侯之長。
- 火伯
古代戶灶之長。
- 歡伯
酒的別名。
- 將伯
《詩.小雅.正月》:「將伯助予。」毛傳:「將,請也;伯,長也。」孔穎達疏:「請長者助我。」后因以「將伯」稱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或向人求助。
- 匠伯
即匠石。
- 金山伯
美國舊金山(SanFrancisco)舊時譯作「金山」。后謳仲壯出國到美洲做工﹐老大回來的華僑為「金山伯」。
- 巨伯
巨匠﹐大師。
- 郡伯
爵名。金置。元因之。明清時亦稱知府為郡伯。
- 康伯
1.指后漢隱士韓康。康字伯休,常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者三十余年。長安市婦孺皆知,后遁入霸陵山中隱居。見《后漢書.逸民傳.韓康》。 2.豆豉的一種。
- 黎伯
復姓。明代有黎伯滾。見《大足縣志》。
- 老伯伯
對長者的泛稱。 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 老大伯
老大爺。
- 龍伯
1.指龍伯國的巨人。 2.喻指漁者。
- 冥伯
寓言中的山名。
- 牧伯
稱州郡長官。
- 年伯
科舉時代為對父親同年登科者的尊稱,明代中葉以后亦用以稱同年的父親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輩。
- 偏伯
邊遠地方的長官。
- 強伯
見「強霸」。
- 千伯
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千,通「阡」;伯,通「陌」。
- 秋伯
古代秋官的屬官。
- 邵伯
周召公奭。因封地在召,故稱召公或召伯,又作邵公﹑邵伯。
- 阿拉伯
可指阿拉伯民族,也可指阿拉伯世界。
- 仲伯
指差不多,難分好壞,難分上下。
- 風伯
1.神話中的風神。《楚辭·遠游》:「風伯 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 屏翳 誅 風伯 而刑 雨師。」張守節 正義引 張揖 曰:「風伯 字 飛廉。」明 唐順之《泊舟郭外有感》詩:「誰能訟 風伯,一使甘霖傾。」章炳麟 等《游仙聯句》:「風伯 受鞭督,雨師 函其頭。」
- 彭伯
夏朝初年的彭伯壽。
- 薛伯
春秋時代諸侯國薛國君主。
- 菜伯
蔥的異名。
- 小宗伯
其佐官,中大夫二人。
- 拉哈伯
或作喇合;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來文「Rahab」意即廣大,驕傲的意思。
- 阿拉伯海
印度洋西北部的邊緣海。面積386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4米,最深處5203米。自古為海上東西交通要道。
- 阿拉伯河
西亞重要河流。由幼發拉底河同底格里斯河匯合而成,在伊拉克注入波斯灣。長193千米,河口寬約800米,水深8阿拉伯河15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內,下半段為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界河。沿河多沼澤,并有大油田。
- 召伯樹
木名。即甘棠。
- 召伯棠
見「召棠」。
- 西伯昌
周文王姬昌。姬昌曾為西伯。
- 錫伯族
分布於新疆、遼寧、吉林等地的少數民族。約17.3萬人(1990年)。用錫伯語,有文字。部分人通維吾爾、漢、滿語文。信薩滿教、藏傳佛教。傳統節日有四一八節等。主要從事農業。
- 五伯長
春秋五霸之長。指齊桓公。伯,通「霸」。
- 王伯齊
漢第五倫。《后漢書.第五倫傳》:「倫后為鄉嗇夫,平傜賦,理怨結,得人歡心。自以為久宦不達,遂將家屬客河東,變名姓,自稱王伯齊,載鹽往來太原﹑上黨,所過輒為糞除而去,陌上號為道士,親友故人莫知其處。」后以為隱者的典實。
- 邵伯訟棠
邵伯(召公奭)巡行鄉邑,聽訟決獄於棠樹之下,民不廢農功。見《史記.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訟棠」為訟獄不煩勞百姓的典故。
- 陳伯吹
陳伯吹(1906-1997)兒童文學家。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人。曾主編《小學生》、《小朋友》等刊物。建國后曾任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少兒出版社副社長、編審。著有童話《阿麗思小姐》、小說《飛虎隊與野豬隊》等,譯有外國童話多種。
- 大伯爺
稱呼丈夫的哥哥。
- 大伯娘
稱呼丈夫的嫂子。
- 方伯連帥
1.諸侯之長。 2.泛指地方長官。
- 方伯謙
方伯謙(1853-1894)清末海軍將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赴英國學習駕駛。后任濟遠艦管帶。豐島海戰時,畏敵駛逃,致使被護送的運兵船被日艦擊沉。返回基地后又冒領戰功。在黃海海戰中臨陣脫逃。后被清政府斬首。
- 合伯膊
古地名。即合賻。
- 河伯使者
1.水神名。 2.鼉的別名。即揚子鱷。
- 河伯從事
鱉的別名。
- 龍伯國
1.古代傳說中的大人國。 2.近代亦借指兇狠的英國帝國主義。
- 蘧伯玉
春秋時衛國人,名瑗。相傳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個求進甚急并善於改過的賢大夫。見《淮南子.原道訓》。
- 邵伯樹
《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張守節正義:「今之棠梨樹也。」后因稱棠梨樹為「邵伯樹」。
- 仲伯之間
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 逄伯陵
逄姓出自姜姓,上古炎帝之后,起源於6000年前。
- 從伯父
二.從母伯父。
- 不相伯仲
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
- 難分伯仲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
- 伍伯衣
伍長之衣。
- 桑伯湖
南極洲的湖泊。
- 商伯克
清代官名。
- 希伯特
漢語詞語,漢語拼音為:xī bó tè。 有名詞和動詞兩種意思。源自NBA印第安納步行者隊中鋒羅伊·希伯特,是第一個以外國運動員名字命名的漢語詞語。
- 希伯來
渡過河而來的人。
- 堂伯父
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中比父親年齡大的,即伯叔祖父(即從祖祖父)的兒子中比父親年齡大的,即祖父的侄子(即兄子/弟子)中比父親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堂兄(即從父兄)。
- 秦伯嫁女
原文 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
- 堂伯祖父
曾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中比祖父年齡大的,即伯叔曾祖父(即族曾祖父)的兒子中比祖父年齡大的,即曾祖父的侄子(即兄子/弟子)中比祖父年齡大的,是祖父的堂兄(即從父兄),是父親的堂伯父(即從祖父)。
- 朗伯定律
天文學專有名詞。 指太陽高度大時,等量的太陽輻射散布面積小,單位面積獲得的輻射能越多,太陽輻射強度越大;相反,太陽輻射強度越小。
- 一時伯仲
指兩人水準才能難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 五侯九伯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 相驚伯有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 田連仟伯
田間小路接連不斷。形容田地廣闊。同「田連阡陌」。
- 伯勞飛燕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伯道無兒
伯道:鄧伯道。舊時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 伯樂一顧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 伯慮愁眠
伯慮:國名;愁:憂愁。伯慮國的人憂慮睡眠。形容太過憂慮。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 伯仲叔季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弟兄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伯仲之間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間:中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
- 伯塤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 伯俞泣杖
指孝順父母。
- 不分伯仲
分不出第一第二。
- 河伯為患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 季友伯兄
比喻交情深,義氣重。
- 將伯之助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行比伯夷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擬。形容品德高潔。
「伯」字的造詞
- 什伯
1.古代兵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伯。因以「什伯」泛指軍隊基層隊伍。 2.謂超過十倍﹑百倍。
- 仟伯
1.千錢與百錢。借指盈余﹑利息。仟,通「千」。 2.田間小道。仟,通「仟」。也寫作「阡陌」。
- 癡伯子
鴟的別名。
- 大伯子
稱丈夫的哥哥。
- 南伯姓
南伯姓源於羋姓,出自先秦時期的楚國術士南伯,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得姓始祖:南伯。
「伯」字的造詞
- 伯氣
霸王氣象。伯,通「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