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造詞


「儀」字的造詞


  • 儀字在開頭的詞語
  1. 儀鸞
      1.指儀鸞殿。 2.官署名。五代梁稱儀鸞院,置儀鸞院使,掌鹵簿儀仗。宋稱儀鸞司,屬衛尉寺,掌管祀郊廟﹑出巡﹑宴會等所用帳幕。
  2. 儀皇
      娥皇,舜妃。儀,通「娥」。
  3. 儀極
      宇宙的極則;自然的規律。語本《易.系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4. 儀氏
      指儀狄。
  5. 儀漏
      即漏刻。因漏刻是計時的儀器,故名。
  6. 儀锽氅
      儀仗名。似旌而以儀锽為竿。
  7. 儀劍
      儀衛所持之劍。亦借指儀衛中之捧劍者。
  8. 儀式
      指典禮秩序形式:簽字儀式。 典禮的秩序形式開學典禮儀式喪葬儀式
  9. 儀的
      目標;目的。
  10. 儀床
      猶言靈床。
  11. 儀幹
      儀容體格。
  12. 儀轡
      猶言法駕。
  13. 儀舌
      戰國辯士張儀之舌。指能言善辯的舌頭。語本《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14. 儀尚
      戰國時張儀與靳尚的并稱。二人為屈原外交﹑政治主張的敵對者。
  15. 儀比
      比擬;比匹。
  16. 儀幕
      指贊理地方政務的幕職。
  17. 儀矩
      儀法規矩。
  18. 儀車
      皇后﹑妃﹑嬪所乘的車駕。其制依次稍有別。
  19. 儀锽斧
      見「儀锽」。
  20. 儀容
      儀表;容貌。 人的外貌,尤指動人的或健康的外貌
  21. 儀測
      測度。
  22. 儀典
      禮法;儀式。
  23. 儀部
      1.明初禮部所屬四部之一。 2.用為對禮部主事及郎中的別稱。
  24. 儀號
      禮儀與名號。
  25. 儀軌
      禮法規矩。
  26. 儀鸞殿
      宮殿名。隋大業間有野雀飛集寶城朝堂前,有人為奉承皇帝,詐稱鸞鳳來臨,因於其地建儀鸞殿。
  27. 儀韶
      宮廷樂章的美稱。語本《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韶,舜樂名。」
  28. 儀度
      1.渾天儀的度數。用以測日月星辰的行度。 2.禮儀法度。 3.儀容風度。
  29. 儀秦
      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蘇秦的并稱。
  30. 儀盆
      盥盆。漢代皇帝出行時,隨從捧之。
  31. 儀跡
      猶言靈跡。
  32. 儀坤
      1.唐代為未祔廟皇后所立的祀廟名。 2.稱皇后廟的祀樂。
  33. 儀品
      1.禮制;品級。 2.威儀與品節。
  34. 儀囊
      隋代御史中丞前,儀衛所執,接受彈章﹑訴辭的袋子。
  35. 儀刀
      皇帝儀仗中所用的刀。歷代形制不一。
  36. 儀锽
      指用為儀仗的斧鉞。
  37. 儀器
      指科學技術上用於實驗﹑計量﹑觀測﹑檢驗﹑繪圖等的器具或裝置。 為某一特定用途所準備的一套裝置或機器
  38. 儀禽
      鳳凰的別稱。語本《書.益稷》:「鳳凰來儀。」
  39. 儀律
      法規。
  40. 儀從
      儀衛隨從。
  41. 儀質
      姿容;風度。
  42. 儀正
      儀鸞司大使的別稱。明初設儀鸞司,正職稱大使,不久廢,改置錦衣衛,因以代稱錦衣衛長官。
  43. 儀章
      儀節。
  44. 儀訓
      儀禮﹑訓誡。
  45. 儀鸞司
      宋代宮廷掌儀禮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廟﹑出巡﹑宴會和內廷供帳等事務。明初亦設有儀鸞司,職掌則異於宋,不久罷,改置錦衣衛。參閱《明史.職官志五》。
  46. 儀曹
      1.官名。掌禮樂制度。始置於三國魏,晉沿之。南朝時為祠部屬官。北魏為儀曹尚書,北齊儀曹屬殿中尚書。隋置禮部,兼代前代祠部﹑儀曹之職。煬帝時改禮部員外郎為儀曹郎,唐初又改儀曹郎為禮部員外郎。參閱《宋書.百官志上》﹑《通典.職官五》。 2.唐以后禮部郎官的別稱。 3.用以泛稱地方上掌管禮儀的屬官。
  47. 儀堂
      鴻臚寺的別稱。
  48. 儀導
      導引,開路的儀仗。
  49. 儀服
      禮服。
  50. 儀圖
      揣想忖度。
  51. 儀止
      儀表舉止。
  52. 儀衡
      1.測度衡量。 2.指觀測儀器。
  53. 儀物
      指用於禮儀的器物。語本《書.洛誥》:「儀不及物。」孔傳:「威儀不及禮物。」
  54. 儀傘
      指用為儀仗的傘。
  55. 儀序
      禮儀的秩序。
  56. 儀制
      1.禮儀制度及其具體規定。 2.儀態,形制。 3.官名。明清屬禮部。
  57. 儀衍
      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與公孫衍的并稱。
  58. 儀表美
      人的儀態、風度、容貌等的美。是心靈美的自然流露。不同時代、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審美習慣,儀表美也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不同的儀態、風度表現了各自的個性,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在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為五講四美三熱愛運動的「四美」之一。
  59. 儀操
      儀容節操。
  60. 儀數
      禮儀規定的等級。
  61. 儀軫
      戰國時縱橫家張儀陳軫的并稱。
  62. 儀掾
      泛稱地方掌刑律的屬官。
  63. 儀鐘
      指音制標準的樂鐘。
  64. 儀康
      儀狄杜康的并稱。古代傳說中,二人以善釀著名。
  65. 儀狀
      儀容形狀。
  66. 儀綴
      威儀,外觀。
  67. 儀輿
      皇后﹑妃嬪所乘的肩輿。其制依次稍有別。
  68. 儀賢堂
      南朝梁武帝禮賢講學之處。
  69. 儀羽
      1.儀禽。鳳凰的別稱。 2.比喻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語本《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孔穎達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70. 儀體
      禮儀的程序法式。
  71. 儀儀
      儀態整肅貌。
  72. 儀態
      指人的容貌舉止風度等:儀態萬方。 姿態;容貌;風度儀態萬方
  73. 儀準
      法度標準。
  74. 儀飾
      古代依照禮儀制度佩帶或應用的裝飾物。
  75. 儀望
      儀容;外表。
  76. 儀同
      見「儀同三司」。
  77. 儀適
      儀式;禮節。
  78. 儀仗隊
      ①軍隊中執行禮儀任務的分隊。由陸、海、空三軍人員共同組成或由單一軍種人員組成。通常在迎送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或舉行重大慶典時使用,是國家或軍隊的最高禮儀。②舉行重大慶典活動時,手執旗幟、標語等行進在隊伍最前面的分隊。 手持儀仗的隊伍
  79. 儀表
      1.人的外表。 2.各種測定儀。
  80. 儀表不凡
    1. 儀容美
        指美好的或健康的外貌和氣質。
    2. 儀灋
        見「儀法」。
    3. 儀繖
        指用為儀仗的傘。
    4. 儀式化
        儀式化ritualization 在進化過程中,具有作為誘發因素功能的行為型式進一步增進其機能的強度、準確性和精密性而趨向於特殊化稱為儀式化。
    5. 儀式感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6. 儀禮商
        清朝萬斯大撰。
    7. 儀禮章句
        清朝吳廷華撰。
    8. 儀表端莊
        儀表,儀容姿態的意思。端莊,端正莊重的意思。儀表端莊多數是形容一個人的儀表姿態大方而且端正嚴肅,舉動莊重。
    9. 儀禮析疑
        中國的一篇古文,屬於文言文。
    10. 儀禮識誤
        宋張淳撰。
    11. 儀容儀表
        人的外觀、外貌在交際中的重要性。
    12. 儀禮小疏
        清朝沈彤撰。
    • 儀字在結尾的詞語
    1. 尊儀
        對人儀表容貌的敬稱。
    2. 子午儀
        測定天體赤道坐標的儀器。鏡筒安在東西方向的軸上,天體在子午圈上時,能從鏡筒中看到,并從圓環的刻度上求出其赤道坐標。
    3. 月儀
        篇名。史稱南朝梁任昉八歲時所作﹐辭義甚美。事見《南史.任昉傳》。原文已佚。后用為年幼聰慧過人的典實。
    4. 姿儀
        1.容貌,儀表。 2.謂美好的儀態。
    5. 宗儀
        指有關宗廟的典章禮儀。
    6. 中儀
        唐稱禮部郎中為中儀,員外郎為小儀。唐鄭谷《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淡轉中儀。」一說,指禮部員外。
    7. 真儀
        真容。
    8. 整儀
        謂檢查儀仗,使具備威儀。
    9. 正儀
        1.準則,典范。 2.端莊的儀態。
    10. 展儀
        謂申其禮儀。
    11. 贊儀
        司禮之人。
    12. 月球儀
        月球模型。圓球狀,球面繪有赤道、經線、緯線等月面坐標,以及各主要環形山、山系、輻射紋、「海」等月面特征。
    13. 郁儀
        見「郁華」。
    14. 玉儀
        1.渾天儀的別名。 2.美好的儀容。
    15. 羽儀
        1.《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孔穎達疏:「處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則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后因以「羽儀」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為楷模。 2.猶翼翅。 3.引申為輔翼。 4.儀仗中以羽毛裝飾的旌旗之類。 5.指帝王衛隊。
    16. 葬儀
        葬禮。 葬禮
    17. 昭儀
        古女官名。漢元帝始置。為妃嬪中的第一級。昭儀,言昭顯女儀,以示隆重。魏晉至明均曾設置,但地位已經下降。參閱《漢書.外戚傳序》﹑《三國志.魏志.后妃傳序》。
    18. 云儀
        1.道教語。鬢發的別稱。 2.道教語。耳神名。
    19. 游儀
        古代測星的儀表名。
    20. 夷儀
        通常的禮儀。
    21. 曜儀
        1.閃耀光輝的儀容。 2.北齊武成帝后宮女官名稱。
    22. 音儀
        1.謂言語有節奏感。 2.猶音容。
    23. 玄儀
        天象。
    24. 巡儀
        指御史出巡地方時的威儀。
    25. 修儀
        古女官名。
    26. 形儀
        儀容;儀表。
    27. 心儀
        向往;仰慕: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心儀已久。
    28. 小儀
        1.禮儀細節。 2.唐代禮部主事的別稱。
    29. 相儀
        1.贊禮;司儀。 2.容貌儀態。
    30. 謝儀
        謝禮﹐酬金。 謝禮。對一般按習慣或規矩不索取固定報酬的服務或在法律上未規定付酬的服務給予的款項或報酬
    31. 無儀
        沒有威儀。《詩.小雅.斯幹》:「乃生女子……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毛傳:「婦人質無威儀也。」一說,沒有專善。鄭玄箋:「儀,善也。婦人無所專於家事,有非,非婦人也;有善,亦非婦人也,惟議酒食爾,無遺父母之憂。」朱熹集傳:「儀,善……蓋女子以順為正,無非足矣,有善則亦非吉祥可愿之事也。」
    32. 文儀
        禮節儀式。
    33. 習儀
        演習禮儀。
    34. 威儀
        ①古代典禮活動中的禮儀:三代威儀,盡在是矣。②莊重的儀容、舉止: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③佛教謂僧人的行、坐、住、臥等行為舉止,合乎戒規:四威儀|威儀對月閑。
    35. 婉儀
        1.美好的儀態。 2.女官名。
    36. 土儀
        送人的土產:區區土儀,不成敬意。
    37. 投影儀
        使光通過透明幻燈片或影片的傳播,或用晦暗物體(如相片或明信片)上光的反射,映射形象到一個表面(如屏幕)上的光學器械。 使光通過透明幻燈片或影片的傳播,或用晦暗物體(如相片或明信片)上光的反射,映射形象到一個表面(如屏幕)上的光學器械
    38. 銅渾儀
        即渾天儀。
    39. 五花儀
        即五花判事。
    40. 天象儀
        一種可演示日月星辰和多種天文現象的精密光學儀器。工作原理是通過若幹能表示眾多星體位置和亮度的打孔板,用特殊的放映機把星體映現在半球型天幕上,形成仿真的人造星空。 設計成能在特定時刻和地點投影(如在圓頂的天花板上)示出各種天象和天空景色(如夜空景色)的一種光學儀器
    41. 天球儀
        天球模型。由圓球和圈架組成。球體可轉動,球面上繪有亮星、星座及天球坐標系的標志和度數。刻有方位度數的圈架代表地平圈。架圈直徑兩端有槽,可插代表子午圈的半圓環,環上刻有自地平0°到天頂90°的標志。 代表天球的一個小球,在天球儀上給出恒星的可視視位置;中國古代的天球儀刻畫著星座、赤道、黃道等的位置,叫渾天儀或渾象
    42. 天儀
        1.謂天之光儀。 2.指天子的容儀。 3.上天規定的法度。
    43. 銅儀
        指銅制的候風地動儀。
    44. 縮放儀
        能使圖形按比例縮小或放大的一種繪圖儀器。常用的杠桿縮放儀(如圖所示)是用四根尺桿聯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根據相似三角形原理構成。使用時,按縮放比例調整支點、繪圖筆、描跡針三者在一直線上,將描跡針沿原圖形的畫線移動,繪圖筆即可繪出縮小的相似圖形;如將描跡針與繪圖筆互換位置,則繪出放大的相似圖形。此外,還有光學投影式縮放儀等。
    45. 祀儀
        祭祀的程式。
    46. 頌儀
        容貌儀表。頌,古「容」字。
    47. 四儀
        1.四方所遵照的準則。 2.言行的四條準則。 3.見「四威儀」。
    48. 俗儀
        世俗的儀式禮節。
    49. 司儀
        1.官名。《周禮.秋官》有司儀,負責接待賓客的禮儀。北齊有司儀署,隋唐因之,屬鴻臚寺,掌兇禮喪葬之事。宋以后不設。明代之司儀主管陳設引奏禮儀,清廢。參閱《通典.職官八》﹑《明史.職官志三》。 2.舉行典禮時報告進行程序的人。 3.謂舉行典禮或大會時報告進行程序。
    50. 書儀
        1.舊時士大夫私家關於書札體式、典禮儀注的著作,通名書儀。
    51. 淑儀
        女官名。晉武帝置。宋﹑齊﹑梁﹑陳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
    52. 失儀
        不符合禮節儀式;沒有禮貌。 指儀容禮節上有疏失我怕喝醉了在人家面前失儀
    53. 設儀
        謂設立諸侯與諸臣的禮儀。
    54. 圣儀
        帝王的威儀。亦用為天子的代稱。
    55. 上儀
        1.最高的法則。 2.隆重的禮節。 3.崇尚儀節。上,通「尚」。
    56. 韶儀
        美好的儀容。
    57. 幣儀
        進獻的禮品。
    58. 表儀
        1.猶法度。 2.表率,儀范。
    59. 別儀
        1.不同的儀節。 2.別敬。
    60. 賓儀
        賓客所遵行的禮儀。
    61. 懺儀
        懺法。
    62. 丑儀
        丑陋的外貌。
    63. 場強儀
        測量無線電波電場強度的儀器。攜帶式設備,備有可轉動的天線、無線接收機和電平表。用來測量空間各點的場強分布情況,以確定天線的安裝位置和高度,也可研究天線的方向性、無線電波傳播等。
    64. 宸儀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65. 程儀
        1.亦稱「程敬」。 2.舊時贈送旅行者的財禮。
    66. 大儀
        1.太極。指形成天地萬物的混沌之氣。 2.儀范;大法。 3.唐代禮部尚書的別稱。
    67. 登儀
        進獻禮物。
    68. 典儀
        典禮儀式。
    69. 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的簡稱。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用銅鑄造,形如酒樽,頂上有凸起的蓋,周圍有八個龍頭對準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里含著一個小銅球。對著龍嘴有八個銅蛤蟆,昂頭張嘴,蹲於地上。哪里發生地震,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張開,嘴里的銅球就落到銅蛤蟆的嘴里。 候風地動儀的簡稱
    70. 奠儀
        指送給喪家用於祭奠的財物。 送給辦喪事的人家用於祭奠的禮品賈母幫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 寶玉去吊祭。——《紅樓夢》
    71. 杜儀
        杜康和儀狄的并稱。指最早造酒的人。
    72. 惡相儀
        丑模樣。
    73. 菲儀
        謙辭,菲薄的禮物。 謙辭,菲薄的禮物
    74. 豐儀
        風度儀表。
    75. 佛儀
        佛像。
    76. 鳳儀
        1.鳳凰的儀態。 2.比喻英俊的姿容。
    77. 鳳皇儀
        見「鳳凰來儀」。
    78. 幹儀
        1.天道;天綱。 2.喻帝王。
    79. 公儀
        1.官家的禮儀。 2.復姓。周代魯國有公儀休。見《史記.循吏列傳》。
    80. 古儀
        1.古舊的式樣。 2.古代的禮儀。
    81. 官儀
        1.官府的禮儀。 2.做官者的儀容風度。
    82. 候儀
        即渾天儀。古代觀測天象的一種儀器。
    83. 規儀
        規章儀式。
    84. 漢儀
        漢官威儀。泛指中國禮儀制度。
    85. 徽儀
        美好的儀容。
    86. 亨儀
        見「享儀」。
    87. 賀儀
        賀禮:賀儀都在帳房收著。
    88. 皇儀
        皇帝的儀容。
    89. 紀限儀
        即六分儀。輕便測角儀器。航海或航空時用來測定天體的高度以及地面上遠處兩點所成的視角。
    90. 渾天儀
        ①渾儀。②渾象。
    91. 講儀
        1.講經說法的儀物。 2.謂講修禮儀。
    92. 節儀
        節日禮物。
    93. 醮儀
        道士祭神的禮儀。
    94. 金儀
        1.指金色佛像。 2.黃銅鑄成的天文儀器。
    95. 經緯儀
        測量角度用的儀器,由繞水平軸旋轉的望遠鏡、垂直刻度盤和水平刻度盤等構成。廣泛應用在天文、地形和工程測量上。 測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儀器
    96. 舊儀
        猶古禮。
    97. 款儀
        納款的禮物。
    98. 閫儀
        婦女的容止。
    99. 樂儀
        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
    100. 來儀
        1.謂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瑞應。語出《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穎達疏:「簫韶之樂作之九成,以致鳳皇來而有容儀也。」《后漢書.左雄傳》:「漢世良吏﹐於茲為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李賢注:「宣帝時鳳皇五至﹐因以紀年。」唐鄭嵎《津陽門詩》:「花萼樓南大合樂﹐八音九奏鸞來儀。」后因用以代稱鳳凰。 2.比喻杰出人物的降臨。 3.比喻愛慕之人的來臨。
    101. 坤儀
        1.大地。 2.儀表。相術家以地上的五岳﹑四瀆比喻人的五官及臉上各部位,故稱人的容貌儀表為「坤儀」。 3.猶母儀。多以稱頌帝后,言為天下母親之表率。
    102. 禮儀
        禮節和儀式:禮儀周到ㄧ外交禮儀。
    103. 兩儀
        ①指天地。《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②指陰陽,男女:淆亂兩儀。
    104. 靈儀
        1.神靈或圣賢的圖像。 2.死者的遺像。 3.出殯時的儀仗。
    105. 妙儀
        高妙的法度。
    106. 陸浚儀
        指晉陸云。陸云出補浚儀令﹐故稱。
    107. 律儀
        1.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 2.法律和禮節。
    108. 陋儀
        猶陋規。
    109. 內儀
        謂可為天下懿范的后妃言行。
    110. 民儀
        民之儀表。指賢人。
    111. 母儀
        1.人母的儀范。多用於皇后。 2.指作母親的儀范。 3.為母之道。
    112. 擬儀
        模仿其法度;仿效。
    113. 平板儀
        測量地形用的儀器,可以測量高度和距離,由照準儀(用於瞄準方向和測距的儀器)、圖板和三腳架等組成。
    114. 溥儀
        溥儀(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1908年登位,年號宣統。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宮。1917年張勛擁其復辟,旋失敗。1924年被廢除皇帝稱號,遷出皇宮。1932年在侵華日軍扶持下,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后改稱「滿洲帝國皇帝」。抗戰勝利后被蘇聯紅軍俘獲。1950年移交中國。1959年被特赦釋放。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我的前半生》。
    115. 如儀
        按照儀式。
    116. 禽儀
        猶禽妝。
    117. 權儀
        變通的禮制。
    118. 穹儀
        天。
    119. 三儀
        1.禮之三儀。 2.謂天﹑地﹑人。 3.觀察天文的儀器,即黃道儀。唐天文學家李淳風設計制造。表里三重,狀如十字,由六合儀﹑三辰儀﹑四游儀三部分構成,銅質。貞觀七年制成,置於凝暉閣,用以測候,已亡失。見《新唐書.天文志一》。
    120. 神儀
        1.指遣像;神像。 2.神情儀表。 3.泛指狀貌。
    121. 柴冊儀
        遼代的重要禮儀之一。
    122. 三辰儀
        即古觀象臺上清朝鑄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實測青銅儀器,璣衡撫辰儀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
    123. 乾儀
        1.天道;天綱。
    124. 八分儀
      1. 刻圓儀
          刻繪地圖上圓圈形符號的工具。
      2. 日冕儀
          一種能人為的制造日食,用來研究太陽的日冕和日珥的形態和光譜的天文儀器。
      3. 人而無儀
          作為一個人而不講禮儀,比喻不講道理。
      4. 脩儀
          古女官名。
      5. 芳儀
          后妃六儀之一。
      6. 朝儀
          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后也稱大臣朝拜君王的禮儀為朝儀。
      7. 離儀
          伊斯蘭教婚姻法專用語。
      8. 諐儀
          越禮,違失禮儀。
      9. 儺儀
          特殊的祭祀活動。
      10. 蔚儀
          茂盛,薈聚,盛大。
      11. 粉儀
          恭祝別人女兒出嫁的禮金紅包表面。
      12. 繪圖儀
          能在紙張、膠片或薄膜上繪制圖形或圖像的裝置,繪圖的筆可以橫向、縱向自由移動,并能自動放下或抬起,實現平面繪圖。
      13. 水平儀
          測定水平面的儀器。 由框架和裝有乙醚或酒精的弧形玻璃管組成,管中留有氣泡,氣泡始終處於管的最高點。當水平儀處於水平位置時,氣泡的位置在管上刻度的中間。
      14. 高差儀
          記錄相鄰攝影站之間航高變化的儀器。
      15. 掃描儀
          用於掃描的儀器。 利用光敏感設備掃描圖形或文字,并將其轉換為數字形式,以供計算機識別和處理。
      16. 歸懋儀
          清代女詩人。
      17. 糾正儀
          航空攝影測量內業中糾正航攝像片的儀器。
      18. 謹具賀儀
          謹:謙稱;具:準備;賀儀:禮物、禮品或禮金。一般用於晚輩向長輩表示敬意或下級向上級表示祝賀,恭敬地備辦賀禮。
      19. 道德禮儀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精神層面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
      20. 七善律儀
          ‘七不善律儀’之對稱。 略稱七律儀。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七種戒律。
      • 儀字在中間的詞語
      1. 鞅儀韋斯
          戰國時商鞅﹑張儀﹑呂不韋和李斯的并稱,四人皆為秦相。
      2. 遙測儀表
          測量遠處或人所不能到達的地點的物理量(如電壓、電流、汽壓、溫度、流量等)的裝置。一般由測量、傳送、接收、顯示或記錄等設備組成。
      3. 威儀師
          1.僧寺職事名。佛徒受戒時有教授師,指示坐作進退之威儀,此教授師又稱威儀師。一般法會中指導眾僧儀式,作法之僧亦襲用此名。參閱《四分律行事鈔》卷上三引《受戒緣集》。 2.謳置長法儀的道士。
      4. 殯儀館
          供停放靈柩和辦埋喪事的機構。
      5. 赤虎儀同
          見「赤彪儀同」。
      6. 公儀之操
          公儀休的節操。公儀休相魯﹐不受饋贈﹐拔園葵﹐出織婦﹐不與民爭利。事見《史記.循吏列傳》。
      7. 公儀退食
          見「公儀之操」。
      8. 來儀所
          宋徽宗時,設在萬歲山用來豢養珍禽的官署名。
      9. 柳儀曹
          唐柳宗元的別稱。世稱禮部郎官為儀曹,柳曾任禮部員外郎,故稱。唐劉禹錫有《重至衡陽傷柳儀曹》詩。
      10. 鑾儀衛
          清代官署名。清改明錦衣衛為鑾儀衛﹐掌乘輿供奉鹵簿儀仗之事。
      11. 內儀門
          內院的儀門。儀門,明清時官宦衙署﹑府第的第二重門。
      12. 青儀囊
          隋代御史中丞等風憲官接受彈章﹑訴詞的青色袋子。
      13. 中儀大夫
          宦官散官名。
      14. 母儀天下
          皇后或者國母,以母親的愛來關愛全天下的人民。
      15. 公儀姓
          公儀,歷史上罕見復姓。《姓氏考略》注引《禮記·鄭玄注》云:「魯之同姓。」鄭樵將其歸入「以魯人字為氏」之列。
      16. 禮儀先生
          倫敦奧組委公布奧運會頒獎儀式的流程和禮儀服裝,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國人將在奧運會頒獎禮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禮儀先生」。
      17. 凰儀橋
          凰儀橋位於浙江省紹興市魯迅西路紅旗路交叉口,半圓型石拱橋。
      18. 司儀御侍
          中國古代皇帝后宮嬪妃名。
      • 包含儀字的成語
      1. 有鳳來儀
          鳳: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儀:儀容。古時吉祥的征兆。
      2. 儀表堂堂
          儀表:人的外表,風度;堂堂:儀容莊嚴大方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形容人相貌端正,儀容莊嚴大方
      3. 儀靜體閑
          形容女子態度文靜,體貌素雅。
      4. 儀態萬方
          儀態:姿態,容貌;萬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態各方面都很美。
      5. 威儀孔時
          孔:甚,很。儀容嚴肅,舉目莊重,甚合時宜。
      6. 縟禮煩儀
          指煩瑣的禮儀。
      7. 不腆之儀
          腆:豐厚;儀:禮物。不豐厚的禮物。舊時送禮的謙辭。
      8. 風儀嚴峻
          風儀:風度和儀容。風度儀容莊重嚴肅。
      9. 鳳儀獸舞
          表示圣賢教化的功效極大,能使神異的鳥獸奮然起舞。
      10. 鳳凰來儀
          儀:容儀。鳳凰來舞,儀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11. 漢官威儀
          原指漢朝官吏的服飾制度。后常指漢族的統治制度。
      12. 九十其儀
          九、十:虛數,形容多;儀:儀表。舊時指女子出嫁時,父母反復叮嚀要注意儀容舉止。指禮儀非常多。也指夸獎新婦的儀態很美。
      13. 禮儀之邦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14. 令儀令色
          伭儀:和善美好的儀表;令色:和善的面容。美好的儀表,和悅的面容。
      15. 母儀之德
          母儀:作為母親的典范。母親的品德。泛指婦女的品德。
      16. 婉婉有儀
          婉婉:溫順的樣子。形容溫文柔順而有禮貌。
      17. 威儀不類
          威儀:禮儀細節;類:善。禮儀細節不能盡善盡美。
      18. 威儀不肅
          威儀:嚴肅的容貌和莊重的舉止;肅:恭敬,嚴肅。容貌和舉止不莊重嚴肅。
      19. 鐘儀楚奏
          仲儀:春秋時楚國樂官。鐘儀奏楚國的音樂。比喻思念故國,懷念鄉土。
      20. 心儀已久
          儀:向往,仰慕。內心向往已經很久了。